玄学五术

  • 素问灵枢心得

    素问灵枢心得

    《作者:胡文焕医经类著作,四卷,明·胡文焕(字德甫,号全庵,别号抱琴居士)撰。约成书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对素问灵枢进行分别论述,简明扼要,直中其要义。对于后世研究《素问灵枢》的医家有参考价值。

  • 医家千字文

    医家千字文

    《作者:佚名医史著作。日本惟宗时俊著。1册。作者通过阅读大量中医典籍,择取部分含义深邃的警句格言,适当进行文辞润色而写成医家千字文。一般为四字格式,八字为一句。每句下附录历代医家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该书对具有医学知识的人能起到概括总结的作用,对于研究某一问题的学者也能起到集中提供历代学者见解的作用。现存日本永仁元年(1293年)静观堂藏版。

  • 内经辨言

    内经辨言

    《作者:俞樾医经类著作。公元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成书。清俞樾(1821—1907)撰。一卷。《内经辨言》为校勘《内经》之专书。俞氏共摘取48条《内经》中有疑问的经文,运用文字考证、训诂学,音韵学等方法来校正其中的纰漏。《内经》多年传抄,其中遗误、错、讹、脱、衍随处可见。许多地方有以讹传讹的倾向。俞氏摘取疑点,精心考证,其引证资料多取自宋本《内经》、晋代皇甫谧的《甲乙经》、齐梁时代全元起的《素问训解》和唐代王冰注的《素问》等。运用这些权威性的古本典籍,判断经文正误、注家得失、文字讹误、语句脱衍等疑点难点,并且旁引经、史、子、

  • 素问吴注

    素问吴注

    《作者:吴昆全称《黄帝内经素问吴注》。医经类著作。明吴昆 (1551—1620)撰。二十四卷。昆字山甫,别号鹤皋,歙县 (今属安徽) 人。家富医书,认真研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曾到江浙等地求师,并在宣城一带行医,颇负盛名。撰有《医方考》、《脉语》、《十三科证治》 等。理论上遵崇《内经》,治疗上主张针药并用。他以王冰的二十四卷本为底本,对《素问》七十九篇 (原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 逐篇分段注释,注文朴实简明,说理透彻,结合临床实际,补前人所未备。如注释《素问·灵兰秘典论篇》 中的 “三焦者,决渎之官” 说:“决,开也。渎,水道也。上焦不

  • 黄石公望空四字数

    黄石公望空四字数

    《作者:黄石公《黄石公望空四字数》 校订者周履靖(明)明万历间刊本,占卜类书籍。此法相传自于战国时期的黄石公,算时不用筹度,只要望空信口起一时辰,即于此时下寻断,无弗应验。此法不用筹数,与诸葛孔明所传马前课相类,即以月、日、起子位,月上起日然后从日上逆数当下之时辰,落於何位即求对应出断语。

  • 赤凤髓

    赤凤髓

    《作者:周履靖养生学著作。明代周履靖撰,三卷。卷一载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李真人长生十六字诀、胎息秘要歌诀、祛病延年六字法、五禽戏图、八段锦导引诀;卷二为诸仙导引法;卷三为华山十二睡功诀。全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并配有插图七十二幅,全书所论,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并注重实际,如华山十二睡功,迄今仍有参考价值。书中重视导引的作用,广为搜罗,图文并茂。

  • 运气证治歌诀

    运气证治歌诀

    《作者:王泰林本书阐扬运气临证思维,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五运论”“六气论”载方16首。龙砂医家将其单独编辑,阐微释奥,名之“三因司天方”。清代龙砂医家缪问(字芳远)曾专门有注释,并在序言中记录了“姜氏世医”姜体乾善用“司天运气方”。王旭高对“三因司天方”研究易深,编撰《运气证治歌诀》,阐释方义,并将“司天运气图歌”,“司天 在泉六淫治例”等运气歌诀。

  • 化书新声

    化书新声

    《作者:王清一明王清一(生卒年不详)撰。关于清一的情况,史籍记载极略。书中自序作者自称先天风雷侍者,言万历壬辰(1592),“自京师奏太后,请武当山《道藏》经回。”可知其为明神宗时人。《化书新声》是清一取五代时谭峭《化书》,按节分章,各为注释而成。如《释大同章》“思火生暖,思水生凉”诸语,颇有道理。然而,由于他的解释,大都采道家之言,致使全书内容十分杂芜。版本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有浙江巡抚采进本,四经本等。

  • 厚生训纂

    厚生训纂

    《作者:周臣又名《新刻厚生训纂》。养生类著作。明周臣辑。六卷。臣字在山。嘉靖二十八年(1549)间任衢州太守,因病疡不能视事,于二守周潭石处借阅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三元延寿》、《养生杂纂》、《便民图纂通书》 等居家必用诸书,深有所得,遂摘录有关内容,铨次成帙。卷一育婴 (附产忌)。卷二饮食。卷三起居 (附诸忌)。卷四处己、睦亲。卷五治家。卷六养老、法语。自婴至老,凡性情所动,饮食起居之节,处己睦亲治家之说悉备,每章条目繁多,井然有序。辑者倡养心节欲,安神蓄志,与人为善。书中所载生活常识较多。有 《格致丛书》 中养生书选录

  • 言医选评

    言医选评

    《作者:裴一中医话。明裴一中撰,清王士雄选评。一卷。一中字兆期,海宁州(今浙江海宁)人。精于医。所撰《裴子言医》四卷,刊于顺治元年(1644)。王氏认为此书内容较好,故选辑五十则评述成帙。无分门类,收载所论医德、诊法、辨证、方药等论,逐段作评。如针对裴氏关于凡泻、痢、虫、疳、水、酒等病,初愈不可滋补,因其以湿热为病源,补则助其湿热之论述,评为泻痢亦有宜滋补者,但须佐以坚阴清热之品,不可甘温腻补。另如指出寒温凝滞为病,藉艾火以温行,实是对证良法。凡用补药,必兼泻邪等。评语引经据典,简要中肯,值得参阅。有《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本。

  • 山居四要

    山居四要

    《作者:汪汝懋养生著作。4卷(一作5卷)。元汪汝懋编。汝懋字遯斋, 号桐江野客。寓居浙江鄞县时, 抄录太史令杨瑀 (字元臣, 自号山居道人, 钱塘人)所撰《摄生要览》、《卫生要览》、《养生要览》、《治生要览》 4图, 细心研读, 增广补充, 于至正二十年 (1360) 整理成编。书中详备起居饮食之节, 疾病药饵之宜, 治农治圃治疱之法, 实为居家养生之大全。卷1摄生之要,将起居格式冠于篇端, 附以居宅、避忌、人事、防闲、莅官、警戒等居家养生事宜。卷2养生之要, 载药忌、食忌、杂忌、及辟谷救荒良方。卷3卫生之要, 论述诸风、伤寒、中暑等数十种常见病证治, 所

  • 素问绍识

    素问绍识

    《作者:丹波元坚医经著作。4卷。日本丹波元坚撰于1846年。此书系作者绍其先人丹波元简《素问识》而作,故曰《素问绍识》。元简殁后,仁和寺本《太素》始被发现。其经文异同及杨上善之注解虽不及启玄子所注《素问》之精审,然其可据以补阙订误出“新校正”所援引之外首颇多。在此书成书之前,张琦《素问释义》等数家之说亦相继问世,其中多有可取者。于是潜心研究,撷其精要,兼采其兄柳沜所撰有关《素问》之遗言余录,结合元坚本人研究所得续成此书。现有观养斋抄本、日抄本及皇汉医学丛书本。

  • 养生四要

    养生四要

    《作者:万全养生类著作。明万全撰。五卷。全有《万密斋医学丛书》已著录。认为养生须屏嗜好,适寒温,顺翕张,调滋渗,故名。成书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卷一,寡欲。论养生莫过于寡欲,倡坚忍之法,列叙七损八益、肾阴、食伤、酒伤等证治。卷二,慎动。以静坐、调息、气功等法保定其气,列叙五志所伤、五劳所伤等证治。卷三,法时。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并论四时衣、食、行之宜忌,以和于阴阳,使外邪不干。卷四,祛疾。倡治未病、初病,须慎于医药,附部分医案和数十方剂,多为补气养血之剂。卷五养生总论。论心无烦恼,形无劳倦,兼以导引,助以服饵,即

  •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

    《作者:佚名道教书。托名“关圣帝君”谓“人生在世, 贵尽忠孝节义等事, 方于人道无愧”, 并列举应行的善事、应戒的恶事。为通俗的劝善书。

  • 黄帝阴符经译注

    黄帝阴符经译注

    《作者:佚名简称《阴符经》。道教重要经典。旧题黄帝撰,道教传说由骊山老母传与唐李筌,一说为筌托黄帝之名而作,也有人断其为战国末期作品。其书多谈道家修养,间亦涉及丹术,并有部分纵横、兵家言。它根据阴阳五行奇正变化, 阐明“天人合发,万变定基”的道理,主张对客观世界冷静观察,谓“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谓其要旨是:“以知机为运用,以食时为先天,守三要为隄防,见五贼为观执,所以观其时而合其符,察其机而应其事,运生煞之柄,则神机鬼藏矣。”收入《道藏》第27册。另有《阴符经十真集解》三卷及李筌、张果、蹇

  • 悟性穷原

    悟性穷原

    《作者:佚名一卷,此书流传下来的版本,均署名为涵谷子,显然,这是一个道号,或者是一个化名。真实姓名不详。《悟性穷原》是一部产生于清代的内丹修炼书籍,言辞简要,说理透彻,为丹书中之上品。至于其内容,在原叙云:其中言性命双修,铅汞交媾,抱元守一,取坎填离,本天地升降之理,实氺火既济之功。所謂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者此也。至若先天后天关窍,条分缕晰悟性尽性原委,反复详明,扫除三干六百旁门,指归玄关金丹大道,此诚为仙佛之宝筏,俢真之径路矣。上述皆中肯之言,并无虚妄。清光绪五年(1879)广州中和堂刻本。

  • 太上玄元道德经解

    太上玄元道德经解

    《作者:吕洞宾又名《太上道德经解》。《道德经》注本之一。一卷。按河公本分为八十一章。卷首题为“孚佑上帝全经阐义,八洞仙祖分章合注”。卷前有文昌、苏朗、柳守元之序文。柳序云:“曩者八洞仙祖合注此经,予曾题志数言,今门弟子将孚佑上帝阐义合而刻之,归入集中。”考柳守元曾编辑王常月《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王为淸康熙年间人,柳当在王之下为龙门第八代弟子,则此书当编于清代。卷前还有唐肃宗、唐宪宗、宋真宗、宋仁宗、明太祖等御制“太上道德经赞”。注文以孚佑上帝(吕洞宾)阐义附于原文句后,每章之下有正阳帝君、西华帝君、玉华帝君、孚佑帝君、瑶华帝君

  • 土牛经

    土牛经

    《作者:周履靖宋代向孟,明代周履靖校梓,占候术著作。在我国吴越等地过年有一项习俗——鞭春牛。立春日或春节开年,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成为民俗语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牛的颜色、赶牛人的衣服、赶牛人在牛的前后左右位置、牛的缰索质地颜色,来顺应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以达到吉祥。顺应天意以得到丰收祥瑞。

  • 名医论方

    名医论方

    《作者:佚名中医,方书。汲取了成无己,吴谦,唐宗海,柯琴等宋元明清名医,对于古代名方的论述。分二十六类。一、和解少阳。二、调和肝脾。三、调和肠胃,四、截疟,五、辛温解表剂等等,对于中医医方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

    《作者:秦伯未秦伯未著。196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四部分:“理论之部”阐述中医特点、基本学说、生理及病因;“法则之部”包括辨证、诊法与治法;“方剂之部”重点介绍方剂、基本方剂和处方;“药物之部”分述药物采集、炮制、药性及临床使用。秦氏强调学习中医离不开理法方药,只要循序渐进,就可由入门而提高,书中多能结合临床心得予以阐述。由于《中医入门》的编写目的,在于使读者在学后对中医治病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方法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特就中医的医疗特点“辨症论治”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可供目前一般

  • 关帝忠孝忠义经

    关帝忠孝忠义经

    《作者:佚名《关帝忠孝忠义经》(全称《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道书集成》卷六,页597上~605上。这是一部扶鸾善书。此部经典中的关公不再只是小说中的神武将军而已,而是地位极为崇高的“三界伏魔大帝”。《关帝忠孝忠义经》借关帝之口称其为经缘由:“视我赤心,听我微言,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父慈母爱,兄弟友恭,夫妇倡随,朋友信义,乡邻婢仆,真诚和气。”

  • 九皇新经注解

    九皇新经注解

    《作者:吕洞宾《九皇新经注解》,一名《吕注北斗九皇丹经》,全称《太清紫微中天北斗九皇七元救生济死至真妙道尊经》,三卷,孚佑上帝纯阳吕祖天师注。全书大旨在发本命斗诀之理。书前有《泰玄上相降魔护道天尊张大真人序》、《天机内相度人无量天尊葛大真人序》、《天枢上相净明普化天尊许大真人序》、《都雷上相清虚妙道天尊萨大真人序》、《玉清左相丹阳抱一马真君序》、《玉清内相纯阳演正警化孚佑上帝自序》,《玉皇赦罪大天尊开经宝偈》。盖自斗姆从西竺国静怡以来,修元始大道,以金莲九苞,化生九子,主持造化,掌握阴阳,而为天之枢纽,人之司命。其后斗姆化身开方便门

  • 圣源觉真经

    圣源觉真经

    《作者:佚名《圣源觉真经》,民间印行的善书。讲述玉皇公(玉皇大帝)及远古时期“舍身堵北缺,代存万众生”的壮士的故事。在东南亚一带流传甚广,但属民间宗教常用经文,非《道藏》所珍藏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 金仙直指性命真源

    金仙直指性命真源

    《作者:薛阳桂《金仙直指性命真源》,薛阳桂(清)撰,字心香。师事龙门派第十一代宗师闵一得,得丹法秘旨。并继承了闵派学说。 闵派学说的主要特点有:其一:大道为主的理论思想;其二:非南非北的内炼功法;其三:在家住庙皆修道 本篇就延续了其非南非北的内练功法特点

  • 太上感应篇译注

    太上感应篇译注

    《作者:李昌龄宋代李昌龄撰。一卷。全文1200字,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极,如影随形”十六字为纲, 叙述行善积德与长生多福的关系。列举20多条善行和 100多条恶行作为趋善避恶的准绳。并说人体中有“三尸” 神专司人过,随时记录人的恶行,于每月庚申日上白天曹、 下讼地府,由此定夺人的寿夭祸福。它将道教的方术和戒 律贯穿于道德修养之中,由神来对人作道德上的善恶评 判,要求人从一念处下工夫。全篇主要宣扬天人感应,因 果报应思想,熔儒、释、道三教思想于一炉。此书问世以 后,受到历代统治者欢迎,在社会上广泛流布。

猜你喜欢的书

处世悬镜

处世悬镜

《处世悬镜》是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典古书。行为上,识为先;藏者盛,舍者得;曲为聪,止为智;忍为要,厚者成;信者无敌。世事无常,先求退安而后致荣达。

全唐诗补编

全唐诗补编

诗总集汇编。陈尚君编订。包括《全唐诗外编》校订和《全唐诗续拾》辑纂两个部分。《外编》曾于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原收录王重民《补全唐诗》及《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四种专集,现陈氏编为三编,其中《敦煌唐人诗集残卷》改换为刘修业整理的王氏遗稿《补全唐诗拾遗》。陈氏对《外编》所收诗作了全面的校订,不仅删除了误收唐以外人诗及重见互出的篇章,改正了原书材料与文字上的讹误,还补充了大量书证和异文,使原书质量有了相应的提高。《全唐诗续拾》则是陈氏本人对《全唐诗》及其《外编》的续补,共六十卷,录诗四千三百余首,作者逾千人,材料取自经史子集、佛经道藏、金石碑刻、稗乘方志各个方面,且对所录之诗一一追溯其最早出处,详加按断,对所收作者,特别是新增作者,亦尽量钩稽、考辨其生平行迹,务求其实。《续拾》与《外编》合为一集,共收诗六千余首,标志着唐诗辑佚工作的一大飞跃,199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附四角号码“《全唐诗补编》作者索引”。

狮吼记

狮吼记

明代传奇剧本。汪廷讷撰。《曲品》著录。本事见宋人笔记《调谑篇》。写黄州人陈慥妇柳氏奇妒,陈进京访友,与苏轼携妓赏春,一年未归。柳氏派人捎信,言已为其娶妾4人。陈归见妾,乃4个丑妇。柳氏梳妆,陈打扇取悦她,反遭责骂。苏轼贬黄州,邀陈游。柳氏遣仆侦知有女陪酒,归而罚跪水池边。苏轼劝柳为陈娶妾,柳以每日赏百杖,至70岁为条件。后柳氏拉陈到县陈诉,县令戒柳氏之妒,忽县令夫人出,打骂县令以袒护柳氏,众又请土地评理,土地则偏向陈及县令,又被土地娘娘打骂。结果互相打骂,演成一场滑稽戏。苏轼赠妾与陈藏之别馆,为柳氏所知,罚其跪下顶灯,又以绳束其足,柳氏执绳一端防其逃走,陈向巫妪求救,女巫以羊代陈3日,并以陈已变羊胁迫柳氏。柳氏恐惧,遂允迎妾入宅,但又打骂怒号如狮吼。后柳氏魂游地府乃觉悟,与陈妾入道赴灵山。这是一部著名的喜剧。昆曲常演《梳妆》、《游春》、《跪池》、《三怕》四出。地方戏亦有整本《狮吼记》演出。今存明汲古阁原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

御制释迦牟尼佛赞

御制释迦牟尼佛赞

御制释迦牟尼佛赞,明 太宗御制,佛教大藏经 第083册

金刚经浅解

金刚经浅解

金刚经浅解,一卷,清翁春、王锡琯解释,赵岳生跋。

佛说不自守意经

佛说不自守意经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
说自守不自守法,出杂阿含第十一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