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陈晋

任陈晋
  • 姓名:任陈晋
  • 别名:字似武,号后山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任陈晋,生卒年不详,清江苏兴化人,字似武,号后山,一号以斋,著名学者任大椿之祖父。乾隆四年 (1739)进士,官徽州府教授,以通经闻名。著《易象大意存解》一卷,又有 《燕喜堂文集》、《后山诗集》。


小传公讳陈晋,字似武,号后山。颖异笃学,冲淡安雅,澥陆称为海内八英之一。为文岸异,尤长于诗。镕经铸史,上追唐人。乾隆丙午,曾侍御典试江南,特赏公卷,誉不容口,都人颇为青目。丙辰会闱,崔督学三荐不售,聘公校士直省,极礼遇之。游隆兴诗数千言,崔命书于手箑,持入京师,馆阁诸生,莫不敛衽服。己未,房师周曲荐得中,赏其对策,目为国士,遇客必加奖许,然每以不肯折节惜之。壬戌大祲,诸大臣视河江南。公谒周司寇于谢埭,请多置石闸,从之。扬州太守曹公为公同年,督赈兴化,与公朝夕论学,心契其文。故公以曾、周、崔、曹为四知己,特作歌以志感焉。公通籍后,司铎龙安。龙安处万山中,地幽绝,糈俸外一无羡入。学旁有隙地,日课僮仆种菜,以供口食,触境颇多吟咏,时歙县大饥,公参与赈事,作《饥民叹》,仁人之言,跃然纸上。初公领乡荐,构小楼于深巷,名曰“以斋”。斋悬六十四卦大象传于壁,日与四圣相接,虽家人罕见其面。抵徽州讲学、论道,士林悦服。三年告归,遂绝意仕进。公与汪舟次、汪光禄、李光国、李大村、杜于皇、王季守、吴野人诸先生友善。北越燕冀、齐鲁,南入江淮、河汉,胸有所触,一于诗寄之。著有《燕喜堂文稿》《后山诗钞》刊行于乾隆五年。《易象大意存解》则乾隆八年所付梓也。孙大椿,十岁能诗,所著《苎村诗钞》公为序之,时大椿年甫二十,公已六十有六矣。公生康熙己巳,卒乾隆丙戌,享寿七十有八。

猜你喜欢的书

病机沙篆

病机沙篆

内科著作。明李中梓撰,清尤乘增辑。二卷。中梓有《内经知要》已著录。卷一,载中风、中寒、中气、中热、虚劳、咳嗽吐血等十八种病证。卷二,载头痛、眩晕、心痛、腹痛等二十七种病证。凡四十五种病证。每证之下,又详列子目。引述《内经》及诸家之论,结合临床,参以己见,予以发挥。对每病的含义、病因、病机、症状、分类、鉴别、治则、治法、急救、预防均有较详细的论述,有论有方,以论为主。其治法以方剂为主,间有针灸等治法。对眩晕、痹证、中风、虚劳等病证的论述,简明扼要,议理精当,给人以启迪。书中所论,体现了作者治病重视脾肾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尤乘云:“明乎虚实强弱,标本先后以施治疗之方,则沙篆备矣。”可供中医临证及研究参考。有康熙六年(1667)《士材三书》刻本,宣统二年(1910)印本。

朱彝尊选集

朱彝尊选集

朱彝尊清初著名作家、学者,其诗以才藻魄力擅胜,与王士禛齐名,其词追求醇雅,与陈维崧齐名,开出浙西词派;其文为顾炎武诸家所推许。本书选精选赋、诗、词、曲、文共293篇,基本反映了朱氏的创作面貌。注解翔实,对朱彝尊的经历、思想以及当时史事、制度等予以说明,是近现代有关朱彝尊诗文的第一个较具规模和质量的读本。

礼记白话文

礼记白话文

是战国至西汉初儒家学者关于礼仪的散篇论著的汇编,也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又称《小戴礼》、《小戴记》、《小戴礼记》。《礼记》在西汉出现两种辑本:一为戴德的辑本,其书共85篇,现存39篇:一为戴圣的辑本,其书共49篇。前者称《大戴礼记》,后者称《小戴礼记》。此为礼记白话文。

量处轻重仪

量处轻重仪

二卷。唐代释道宣撰。《量处轻重仪》作于唐贞观十一年 (637),乾封二年(667)重修。在自序中,详明亡五众物量处轻重。立制听二门,制门分三,谓三衣坐具灌水袋。听门分四,称之为百一诸长粪扫衣,檀越施亡五众物。在明亡五众物中,更张十门。即:制人僧余处不得,封亡者分法不同,同治共财不同,嘱授是非,负愤还否,定物重轻,具德赏劳,分物时节,正分加法,杂明受物。此仪专详断割重轻之条,细明十三之别。即:一、僧伽蓝,二、属僧伽蓝园田果树,三、别房,四、别房物,五、瓶瓮斧釜灯台,六、重物,七、床褥,八、氍毹,九、守僧伽蓝人,十、车舆,十一、澡灌、锡杖、扇,十二、杂作器具,十三、衣钵坐具缄筒。其物品重轻,均依位次就人,使其物用有据,法规遵行。四科条理有:一、局限常住僧物,二、四方常住僧物,三、四方现前僧物,四、当分现前僧物。卷末以仪门作结,依类广释。大意有:一、制令畜物人轻,告明僧人不宜以物质为重;二、制不令畜物人重,说明万法皆空,贵在人修善法;三、听开畜物通轻重,明示以仪之规,分晓畜物轻重,安份守己,听法自便。在收诸类中,以三例分之,即:一、性轻性重,二、事轻事重,三、用轻用重。此仪划清了对待精神与物质的佛家立场和观点,“于是迷悟两开”;规定了成文义理,使“明乎此者,庶可以执物案文”;明示了物品轻重以位就人,使之僧举有据遵行,“足镜规猷”。其具有很大指导作用和深远影响。现有天津刻经处刻本。

入大乘论

入大乘论

凡二卷。印度坚意菩萨造,北凉道泰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论述大乘教之书。分义品、讥论空品、顺修诸行品等三品。初之义品先说诽谤大乘之过,更明菩萨所学之大乘具足五乘故,为真之三藏,又依十种行法,劝发引入佛果。次之讥论空品乃论菩萨十地之阶位。最后之顺修诸行品则论佛果说三身。坚意适值大乘渐兴而世起种种毁訾之论时,承龙树、提婆之后,依其说诫谤法,论大乘为佛说。

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

观自在菩萨母陀罗尼经

一卷,宋法贤译。佛在广严城,普贤菩萨说此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