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陈晋

- 姓名:任陈晋
- 别名:字似武,号后山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任陈晋,生卒年不详,清江苏兴化人,字似武,号后山,一号以斋,著名学者任大椿之祖父。乾隆四年 (1739)进士,官徽州府教授,以通经闻名。著《易象大意存解》一卷,又有 《燕喜堂文集》、《后山诗集》。
小传公讳陈晋,字似武,号后山。颖异笃学,冲淡安雅,澥陆称为海内八英之一。为文岸异,尤长于诗。镕经铸史,上追唐人。乾隆丙午,曾侍御典试江南,特赏公卷,誉不容口,都人颇为青目。丙辰会闱,崔督学三荐不售,聘公校士直省,极礼遇之。游隆兴诗数千言,崔命书于手箑,持入京师,馆阁诸生,莫不敛衽服。己未,房师周曲荐得中,赏其对策,目为国士,遇客必加奖许,然每以不肯折节惜之。壬戌大祲,诸大臣视河江南。公谒周司寇于谢埭,请多置石闸,从之。扬州太守曹公为公同年,督赈兴化,与公朝夕论学,心契其文。故公以曾、周、崔、曹为四知己,特作歌以志感焉。公通籍后,司铎龙安。龙安处万山中,地幽绝,糈俸外一无羡入。学旁有隙地,日课僮仆种菜,以供口食,触境颇多吟咏,时歙县大饥,公参与赈事,作《饥民叹》,仁人之言,跃然纸上。初公领乡荐,构小楼于深巷,名曰“以斋”。斋悬六十四卦大象传于壁,日与四圣相接,虽家人罕见其面。抵徽州讲学、论道,士林悦服。三年告归,遂绝意仕进。公与汪舟次、汪光禄、李光国、李大村、杜于皇、王季守、吴野人诸先生友善。北越燕冀、齐鲁,南入江淮、河汉,胸有所触,一于诗寄之。著有《燕喜堂文稿》《后山诗钞》刊行于乾隆五年。《易象大意存解》则乾隆八年所付梓也。孙大椿,十岁能诗,所著《苎村诗钞》公为序之,时大椿年甫二十,公已六十有六矣。公生康熙己巳,卒乾隆丙戌,享寿七十有八。
任陈晋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黑色的春天
这是亨利·米勒的一部自传小说集。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就是要向人们展现作家本人的真实境况。作家将此看做他自己的一幅“自画像”。在亨利·米勒看来,真实的自我不仅在于自我的外在经历,更重要的在于自我的各种感觉、感受,自由的思想以及梦境与幻觉。于是,构成作品的是大量的超现实的梦幻、纷繁多变的象征以及对往事意识流式的追忆。除去魔幻一般的艺术表现手法,作家苦苦寻求梦想中的精神家园的执著一样惹人感动。
檆溪居士集
檆[shān]溪居士集,宋代诗文别集。刘才邵著。周必大于嘉泰元年(1201)为本集所作的序称:“其孙承议郎恪类公集二十二卷,授其子国学生千龄。”原本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其诗文,重编为12卷,前3卷为诗,卷4至5为内外制,卷6为诏,卷7为敕书,卷8为表、状、札子,卷9为启,卷10为序、记、论、跋、策问,卷11为箴、偈、祝文、疏文等杂文,卷12为祭文、墓志铭。卷首列周必大、杨万里序。周序称“其制诰有体,议论有源,铭志能叙事,偈颂多达理,固余事也。”《四库全书总目》则谓:“其诗源出苏氏(东坡),故才气颇为纵横,其余亦驯雅,而制诰之作尤有体裁。”本集除《四库全书》本,较常见的版本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本。
青溪漫稿
明代诗文别集。倪岳(字舜咨)著。倪岳是倪谦之子,谦谥文僖,岳谥文毅,父子俱得谥,自倪氏始。其集24卷。岳稿旧为其嗣子中书舍人霦所藏,正德年间熊桂刻于徽州。此刻本目录后有夹行注云:“文毅倪公《青溪漫稿》诗文七十八卷,《讲章奏议》二十一卷,南畿提学莆田黄公刊行二十四卷。”看来,24卷本是个选本,凡赋、诗、诗余、致语9卷,经筵讲章1卷,奏议4卷,颂表赞箴铭1卷,记1卷,序3卷,书说题跋策问1卷,碑及神道碑1卷,墓表志铭2卷,传、哀辞、诔、祭文1卷。前有李东阳序。《四库全书》著录本也是24卷本。李序评其集说:“诸疏亦尝考古义,稽故典,极陈利害,辞严理正,深得古人告君之体。至词赋碑表序记著述赋咏之作,长篇大章,泉涌山出,情兴逸发,事理兼备。”显然是过誉之辞。其实,倪岳的诗文成就不如其父倪谦。
涧泉日记
三卷。南宋韩淲撰。韩淲字仲止,号涧泉,家世居开封雍丘,后徙信州上饶。参政韩亿后裔,吏部尚书韩元吉之子。韩淲淲生平事迹不详,唯戴复古《石屏集》有 “挽韩仲止”诗云:“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隐居溪上宅,清酌涧中泉。慷慨商时事,凄凉绝笔篇。三篇遗稿在,当并史书传。”自注云:“时事惊心,得疾而卒。作所以商山人、所以桃源人、所以鹿门人三诗,盖绝笔也。”。据此可知,韩淲遭逢乱世,坎坷退居,赍志以没。是书当退居时所作,后散佚。《宋史·艺文志》没有著录,原书卷帙不可考。清修《四库全书》时,将散见《永乐大典》中的内容,搜集起来,重新排次,定为上、中、下三卷。全书以类相从,大体上按有关史事、品评人物、考证经史、品定诗文、杂记山川古迹顺序排列,共一百九十八条。所记多有他书不载之遗闻轶事,考证颇为精详。如所记明道二年 (1033)明肃太后亲谒太庙事,可证《石林燕语》之误;大观四年(1110)四月命礼部尚书郑允中等修哲宗正史事,也可补史传之缺。其他议论,亦皆精审。《四库全书总目》说此书 “在宋人说部中,固卓然杰出者也。”足资治文治史者参证。今传版本,《四库全书》以外,尚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清芬堂丛书》、《励志斋丛书》、《说库》、《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本排印,为通行版本。
七发
汉枚乘作。本文假设楚太子患病,吴客往问,用七种不同类型的事启发楚太子,故名《七发》。文中开头一段作为序曲,叙述此文写作的缘起,下面依次陈说音乐、美食、车马、游观之乐,但都引不起太子的兴趣;再说以田猎、观涛,太子略有起色;最后吴客说到要向太子推荐有道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听了据几而起,出了一身大汗,霍然病愈。本文的格式明显是从《楚辞》中的《招魂》、《大招》演化而来,但淡化了咏叹抒情的成分,加强了“铺叙的功能”。全文规模宏大,前后脉络贯串,对所写事物,无不极力摹状,穷形尽象,文中“观涛”一段,是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其文曰:“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澧澧,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这段文字对涛的形状,远近、气势的描写层次分明,语汇丰富,比喻贴切而新鲜,可谓酣畅淋漓,惊心动魄。《七发》是从骚体赋演化出来的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它为汉代大赋的兴起开辟了道路,司马相如、扬雄、班固的辞赋,都受到枚乘的影响;《七发》以后,还产生了沿袭这种形式的“七”体,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王粲《七释》、徐干《七喻》、陆机《七微》等不胜枚举。
碣石调幽兰
琴曲,现存最古老的古琴乐谱。据谱前小序,知此曲是梁代著名琴家丘明的传谱。作者无名氏,它通过对深山幽谷中发散清香的兰花的描写来抒发作者郁闷不得志的心情,很能反映当时一部分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士族文人的想法和思想状况。“碣石调”是古曲调名,即相和歌瑟调中陇西地区的歌曲。因用其填唱曹操的乐府“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名之曰“碣石调”。“幽兰”最早是“楚调”中的著名歌曲。《碣石调幽兰》结构短小紧凑,曲调清丽婉约。全曲共四段。第一段是乐曲的引起部分,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体,属于艳与曲组成的小型曲式。全曲通过第二段出现的泛音主题的呈示、对比、再现,成功地抒写了哀婉的情怀。此曲突出音阶中的四级音和七级音,没有传统的五声调式特点,同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有某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