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机

- 姓名:汪机
- 别名:字省之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安徽祁门县人
- 出生日期:公元1463
- 逝世日期:1539年
- 民族族群:
汪机(公元1463—1539年),字省之,安徽祁门县人。明代医家。因世居祁门之石山,人亦称之为石山先生。名医汪渭(字以望,号古朴)之子,其随父行医几十年,遂成一代名医。他年轻时为邑诸生,后因母病而究心医学,行医几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学识宏博,汪氏钻研医业刻苦,医德亦好,“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祁门县志》)其医学主要继承朱震亨,对内、外科,针灸和痘疹方面都有一定见解。研读诸医家书,参以《周易》及儒家性理奥论,治病屡效。尝据《内经》等古典医籍,以为人体应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不能偏执一端。强调治病应四诊合参,缺一不可,若偏恃脉诊以断人之吉凶生死,是为自欺欺人。认为治病应博采众长,辨证论治,如病当升阳,治从东垣;病当滋阴,法随丹溪。共有十余部医学专著,其中以门下弟子所编辑的《石山医案》最具代表性。
所著有有《石山医案》(1519年)、《医学原理》(1519年)、《本草会编》(佚)、《续素问钞》(1519年)、《运气易览》(1519年)、《脉诀刊误》(1523年)、《外科理例》(1531年)、《痘治理辨》(1531年)、《针灸问答》(1532年)、《伤寒选录》等书。
猜你喜欢的书
失乐园
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著名长诗,约一万行,取材于《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因受撒旦引诱,偷吃智慧之树上的禁果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撒旦原是大天使卢西弗,野心使他反叛上帝,失败被贬,堕入地狱。可是他不愿屈服,立志报仇。当他知道上帝将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时,决心寻机报复。上帝派遣天使拉法尔警告亚当危险将临,并告诉他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的过程,以坚其信仰。后撒旦潜入伊甸园,化为蛇形,引诱夏娃和亚当。他们因为意志不坚而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禁果,触犯禁条,上帝发现后,派天使迈克尔宣谕其罪,分别判令他们将身受处罚,并将他们逐出伊甸乐园。在放逐到人世之前,天使向他们展示了人类未来的命运:生息死亡,王朝兴废,洪水泛滥、罪恶、灾难……以及基督出世、赎罪、升天。 长诗利用宗教传统题材对人类不幸命运的根源加以说明,并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思考和探讨,表现了作者革命的清教思想。作品通过夏娃盲目求知,首先受到撒旦诱惑,亚当溺爱妻子,再蹈覆辙,以致失去乐园的故事和撒旦骄矜自负,野心勃勃,由天使堕入地狱,变为蛇形的结局,指出人类由于感情冲动、理性薄弱、放纵欲求、意志不坚的弱点而导致苦难和不幸,同时,也暗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由于道德堕落和骄奢淫逸而遭到失败。 另一方面,弥尔顿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战士,在思想感情上又同情撒旦,赞赏他反抗压迫,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反叛精神。对撒旦向上帝开战的场面的描写,令人联想到革命时的战斗情景。长诗尤其突出了他在遭到失败后仍不气馁,坚持战斗的坚强意志,反映了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者身受迫害,但并不灰心丧气,仍要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 长诗规模宏大、场景壮阔、风格崇高瑰丽,具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雄浑有力的语言,是英国诗歌史上的一部杰作。
雅克团
1828年6月7日,梅里美发表了一部重要戏剧作品《雅克团》。《雅克团》是以法国十四世纪著名的“雅克团”农民起义为题材创作的剧本。剧本的故事发生在包阿锡地方,封建领主纪尔伯?达蒲莱蒙凶残横暴,广大的农民群众忍无可忍,在一个名叫若望的修士的启发和率领下举行起义,攻克了达蒲莱蒙的城堡,杀死了封建领主,取得节节胜利。在封建统治者的欺骗和英国浪人军队的内外夹攻下,起义失败,缺乏觉悟的农民军群众在失败的灾难面前,纷纷抱怨若望修士把他们引到了绝境,最后将他杀死。该剧的主旨在于揭示人民反抗封建领主专制的斗争精神,表现了封建暴力下被剥削被压迫人民进行反抗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人民的革命行动表示了明显的同情。
颖江漫稿
十四卷,明符錫撰,诗文合集。
嘉泰会稽志
南宋地方志。嘉泰年间施宿等撰。会稽即宋代绍兴府,治今浙江绍兴。南宋时绍兴府地位重要,每以宰执兼领,但方志未备。嘉泰元年沈作宾为守时始创修,赵不迹、袁说友相继编订,施宿始终参与其事,诗人陆游父子亦曾参与,陆游并为之序。全书二十卷,共分一百七十个细目,叙述简赅,姓氏、送迎、古第宅、古器物、求遗书、藏书等条,皆他志所不详。对研究浙江绍兴地区历史与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痈疽神秘验方
方书。明陶华撰,薛己校。一卷。华有《伤寒六书》已著录。是书论述痈疽的病证机理,并根据痈疽的不同兼症,提出相应的治法和方剂,载有内疏黄连汤、托里荣卫汤、加味解毒汤等内服、外用之方七十二首。后薛氏将其收入《薛氏医案》 中,酌加按语,详析病因及治则,使其更臻完善。对痈疽的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供中医外科临症参阅。成书于正统十年(1445)。有《薛氏医案》 本。
经济文衡
由宋滕珙编(一说马季机编)。前集二十五卷,后集二十五卷,续集二十二卷。宋不著辑者名氏。此书初刻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有杨一清序,但称先儒所辑。再刻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有朱吾弼序,但称其为董崇相家藏本,亦不能指出作者为何人。黄虞程《千顷堂书目》载此书为马季机编,所著录之《前集》、《后集》、《续集》之目,亦皆相合。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南昌杨云服重刻此书,程恂为之序,称为宋滕珙编。滕珙字德章,号蒙斋,婺源(今属江西)人,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官合肥令。与其兄璘俱师从于朱熹,朱熹为其父作《墓志铭》,称二子皆有声闻于州县间。该书取《朱子语录》、《朱文公文集》分类编次,《前集》皆论学,《后集》皆论古,《续集》则兼录二集所遗而补之。每一论必先著其缘起,次标其立论之意,条分缕析,条理秩然。比较别家所编《经世大训》之类,或简而不详,或繁而少绪者,迥乎不同,远在其上。但《四库全书》称:“惟是朱子平生学问大端,具见于此,而独以‘经济’为名,殆不可晓。即以开卷一篇论之,‘太极’‘无极’有何经济可言耶?其门目亦太烦碎,多不应分而分之。《前集》尤甚,亦为一瑕。读者取其宏旨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