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梓

李中梓
  • 姓名:李中梓
  • 别名:字士材,号念莪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 出生日期:约1588
  • 逝世日期:1655
  • 民族族群:

李中梓,生约1588年,卒于1655年,字士材,号念莪,又号尽凡居士。明代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为明末清初名医。致力于医学理论与实践50余年,他与刘道深、徐子瞻、沈元裕曾被誉为当时的“上海四大医家”。著述甚富,有《内经知要》2卷(1642年)、《医宗必读》10卷(1637年)、《药性解》2卷(1622年)、《伤寒括要》3卷(1649年)、《颐生微论》(又名《删补颐生微论》)4卷(1642年)、《士材三书》包括《诊家正眼》、《本草通玄》、《病机沙篆》3种,清代尤乘辑,刊行于1667年。传本《雷公炮制药性解》6卷,旧题李中梓辑注。除上所述,尚有《居士传灯录》、《道火录》等书刊行。


李氏兼通医药,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为药学增添了新的内容。用药除注重常规的炮制方法外,还有其特色。在临床实践中,李氏善于运用依法炮制这一特色,达到辨证施治的目的。如对地黄的使用时指出:“生地性寒,胃虚者恐其妨食,宜醇酒炒之以制其寒,熟地性滞,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滞,更须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纳气归肾,又能疏地黄之滞。”又如常山:“劫痰疟无他药可比……常山发吐,惟生用与多用为然,与甘草同行则必吐,若酒浸炒透,但用钱许,余每用必见奇功,未有见其或吐者也。”李氏认为:“古法制药如雷敩,失之太过,而四大家已抵和平,然更多可商者。”所以在《本草通玄》中,炮制方法记载详细,有30%~40%已变动古法,如:“古人制黄耆多用蜜炙,愚易以酒炙,既助其达表,又行其泥滞也。若补肾及崩带淋浊药中,须盐水炒之。”另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药物项下收载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如磁石:“……入火煅红,醋淬七次,研绝细用。”玄胡索:“醋炒止血,生用破血,炒用调血”等。李氏治学,注重实际。他在年轻时相信豨莶有补益之功,并诚心炮制,但“久用无功,始知方书未可尽凭也”,于是指出将豨莶作风家至宝是世俗的误解。

猜你喜欢的书

杂病源流犀烛

内科著作。清沈金鳌(1717—1767) 撰。三十卷。金鳌有 《沈氏尊生书》已著录。本书为《沈氏尊生书》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认为无论何因,而病发于皮毛肌肉,经络脏腑之间,均为杂病,故著此书。博采 《内经》、《难经》、《甲乙经》 及历代诸名医之精华,参以己见,分证述其源流,详辨证,明治法,变杂乱为明晰,故名。成书于乾隆三十八年 (1773)。卷首,载有《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全书分脏腑、奇经八脉、六淫、内伤外感、面部、身形等六门,每门详列若干病证,每病均设“源流”一篇,以述病证原委,说明脏腑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有机联系。每病脉、因、证、治悉俱,理、法、方、药契合,条分缕析,一目了然。使“表里不相蒙,寒热不相混,虚实不相淆,阴阳不相蔽”。除介绍方治外,还附有养生导引之术。全书所论源流清晰,分类明细,辨证论理精到,在杂病著作中颇有影响。对研究中医理论及临床运用,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图书集成印书局《沈氏尊生书》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灵剑子

灵剑子,原题「旌阳许真君述」。据考应为北宋或南宋初净明道道士之作。《通志‧艺文略》、《秘目》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许逊《灵剑子》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书分八篇,其中〈松沙记〉言许真君以灵剑斩妖除害,济世行善之事,故书名日《灵剑子》。另有〈序〉、〈学问〉、〈服气〉、〈道海喻〉、〈暗铭注〉、〈道诫〉、〈导引势〉等篇,讲述修仙之道。谓修仙须先行善积德,济贫拔难。使心迹洁正,神调气足,然后行胎息服气,导引存神,以及房中、 *** 等方术。保养形体精神,充实精气,调理筋骨血脉,养成玄珠大药,方能成仙。其说糅合儒家忠孝伦理与道家炼养之术,自成一家。

绣屏缘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全名《新镌移本评点小说绣屏缘》。20回。无名氏撰;题“苏庵主人编次。”卷首有序,题“康熙庚戌端月望弄香主人题于丛芳小圃之集艳堂”。又有题“苏庵漫识”的凡例、杂诗和曲。今见有日本抄本。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清坊刻本为4卷19回。作品演述元顺帝时杭州赵云客一生的奇遇。云客是一风流才子,一日游西湖,慕王卿绅之女玉环小姐,追到杭州。先与酒家女孙惠姐定了终身,又卖身王府为仆,见到玉环小姐及伴读吴绛英,中秋相会,约定誓盟。后云客遭人陷害入狱,幸得狱官秦程书爱才相救。秦程书之女秦素卿爱云客人才俊雅,各自有情。云客进京应试,直取状元,又被当朝韩附马之女季苕郡主相中,天子降旨成婚。云客娶季苕郡主之后,携归扬州,娶玉环小姐,成左右夫人,并收秦素卿、吴绛云、孙惠娘3人,五美同归。云客建五花楼,终日姿意享乐。一日,一癞皮仙道来访,教以避世之法。云客得道,携五美至仙岛隐居,消遥欢乐,永无人间痛苦。《绣屏缘》作为才子佳人小说,不算出色。其结构篇章,并不熟炼;文笔语言,时嫌生硬,作者的艺术水平的确不高。但是,小说却较为集中地体现出当时一般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夺取功名利禄无非是达到房中享乐与仙境长生的阶梯而已,这一点有一定认识价值。

佛说无量寿经译注

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又称《双卷经》、《两卷无量寿经》、《大无量寿经》、《大经》。本经主要是介绍阿弥陀佛于因地修行时,发四十八愿成就依正庄严的清净国土的事迹,宣扬净土的庄严,解说五恶、五痛、五烧的剧苦,劝发众生精进修行,以求往生彼佛国土。

莲宗必读

莲宗必读,一卷,清古崑集并序,谂西跋。

慈悲水忏法

凡三卷。唐代知玄(一作智玄)述作。系依据宗密之圆觉经修证仪著录而成之忏法书。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唐懿宗时,悟达国师知玄膝上患人面疮,眉目口齿俱备,每以饮食喂之,则开口吞啖,与人无异,虽遍召名医而无效。后蒙迦诺迦尊者之助,殷重忏悔并以三昧水洗疮,疮乃愈。师为启后人忏悔之门,遂作本书。本书形式亦如其他忏法书,首先对诸佛菩萨归命,其次举忏悔文,对一切烦恼障、业障、四生六道之一切报障等忏悔终了,最后有发愿回向文。众生若依此忏法至诚忏罪,则可消释宿世冤业。此即后世盛传之‘水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