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集

  • 袁阳源集

    袁阳源集

    《作者:袁淑南朝宋诗文别集。一名《袁忠宪集》。袁淑撰。袁淑字阳源,死后追赠太尉,谥忠宪。据《宋书》本传,袁淑有文集传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袁淑集》11卷,其中包括录1卷,又说明“梁十卷,录一卷”,可见《隋志》所见即南朝旧本。《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 艺文志》著录十卷。宋时已佚。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一卷。

  • 陆清河集

    陆清河集

    《作者:陆云诗文集。西晋陆云(262—303)撰。二卷。云字士龙,吴郡(今江苏吴县)人。文学家,年十六举贤良,吴亡,与兄同入洛阳,历从事、太子舍人、浚仪令,有政绩。入为尚书郎,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荐为清河内史,转大将军右司马。后兄机被成都王颖所杀,云及弟耽同时遇害。他少以文才称世,与兄机齐名,号称“二陆”。原有集十二卷,已佚。此集系明人张溥辑成。有诗文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其诗作,重藻饰,轻内容,多写文士生活,代表作品有《为顾彦先赠妇》二首,《答兄机》一首和《谷风》等。《文心雕龙·鎔裁篇》称:“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才略篇》亦有评述。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吴汝纶選集本。另,宋人辑有《陆士龙集》十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

  • 荀公曾集

    荀公曾集

    《作者:荀勖晋代诗文别集。荀勖撰。荀勖字公曾,官至尚书令。《隋书·经籍志》著录“《荀勖集》三卷,录一卷,亡”,可见其集入隋前已散佚。《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荀勖集》20卷,《新唐书·艺文志》同。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认为“十字衍”,当作二卷。宋代书目未见著录。

  • 潘黄门集

    潘黄门集

    《作者:潘岳晋潘岳撰。一名《潘安仁集》。诗文别集。一卷。初刊于明万历年间。诗文赋合收。潘岳与陆机齐名,注重形式。诗以写哀吊内容见长,善叙哀情及用精美的辞藻描写景物。其文与陆机时称“潘陆”。内容单薄,题材狭窄。今存作品除《寡妇斌》、《悼亡诗》等善叙哀情之名篇外,还有诔、哀辞、祭文等二十余篇。作品多是抒发愁思情怀之作。其清绮哀艳之风,别具一格。语言华美明畅,文笔轻敏灵浅。《潘黄门集》为明末人张溥所辑。《隋书·经籍志》著录《潘岳集》10卷,两《唐书》著录并同。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潘岳集》,不注卷数。《宋史·艺文志》著录《潘岳集》7卷。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

  • 吕祖文集

    吕祖文集

    《作者:吕洞宾吕洞宾文集,三卷,前有序四篇,收吕洞宾诗文集一百六十一篇。后序云“有唐真人纯阳吕祖集。共八卷。本传及灵迹三卷。诗歌五卷。不知裒于何人。自宋乾道间。已刊布于世。凡为五七言律若干首。五七言绝句若干首。歌词若干首。或专阐玄旨。或因人规讽。或自况寄情。皆所以发挥妙道。迪启后人。要非徒作。夫仙真以道相授。自黄帝广成子。崆峒问答之后。已有玄言见于载籍。嗣后述作贻世者。代不乏人。”

  • 陆游选集

    陆游选集

    《作者:陆游陆游是南宋最著名的诗人,兼擅各体,近体诗“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泽”,古体诗“看似华藻,实则雅洁,看似奔放,实则谨严”(《瓯北诗话》评语),词作又有“激昂感慨”“飘逸高妙”“流丽绵密”诸种风貌(《后村诗话》评语)。本书精选诗词268首、文46篇,每篇有准确简明的注释、精练独到的笺评,书末附《陆游简历》,甚便读者参阅。

  • 庐山集

    庐山集

    《作者:董嗣杲宋诗别集。5卷。董嗣杲著。本集收入的,是诗人在九江任职时所写的诗。原本久佚,今传本是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所辑出。与《庐山集》同时辑成,并附于一册的,还有董嗣杲另一诗集《英溪集》,1卷,收入的是诗人在武康任职时所写的诗。这两部诗集中所收录的诗歌以寄情山水为主。宋代亡国前夕,社会残破、民生凋敝的景象,在诗中时时可见,如《谢村》:“暮役朝行此可停,临平山色入船青。烟窑惨淡多逃户,泥井虚园有废亭。”《西风》写道:“大江西风三日起,激起怒涛三万里。客子口噤悄无语,纵有高楼危莫倚。”诗中流露出的凄惋悲凉之情,正是时代风貌的反映。从《寄庐山道士》一诗中,又可见作者已经预感到国家将亡,从而表现出消沉的心理:“才怀故里余清梦,方说庐山得好诗。何日与师传菊酒,剧谈浩劫未分时。”《四库全书总目》说:董嗣杲的诗“吐属新颖,无鄙俚琐碎之态,固非江湖游士所及”。

  • 湘烟小录

    湘烟小录

    《作者:陈裴之《湘烟小录》,含《香畹楼忆语》、《紫姬小传》、《紫湘诔》及各类诗词序跋二十馀种。皆围绕着清道光年间名媛王紫湘而作。王氏名子兰,字紫湘,一字畹。秣陵才女,钱塘世家才子陈裴之(陈小云,陈孟楷)之侧室,以貌美、才高、行洁、贤孝婉淑而为陈裴之及陈、王家人钟受,时人视之为董小宛再生。道光四年,紫湘卒,年仅二十二岁。陈裴之作《香畹楼忆语》,追忆夫妻“情文相生,凄艳万状”,文坛为之倾倒,以为可与《影梅庵忆语》并称。其时文人墨客及王、陈家人竞相为文吟诗,追忆紫湘,成为文坛一大景观。

  • 王右军集

    王右军集

    《作者:王羲之诗文别集。二卷。晋王羲之撰。初刊于明崇祯年间。王羲之,字逸少。生于晋太安二年(303年),卒于晋升平五年(361年)。瑯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秘书郎、征西参军、江州刺史等,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永和十一年,称病离郡,誓不复仕,年五十九卒。以书法擅名当世,与其子献之同为一代大书法家,唐以后被尊为“书圣”。原有集十卷,已佚。是集为明末人张溥所辑。《隋书·经籍志》著录《王羲之集》九卷,注云:“梁十卷,录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王羲之集》五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兰亭诗》一卷。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二卷。

  • 解人颐

    解人颐

    《作者:钱德苍此书共计八卷二十四集,分为懿行集、嘉言集、远观集、陶情集、旷怀集、遣兴集、寄感集、萦思集、博趣集、涤烦集、消闷集、寓意集、达识集、高致集、敦伦集、惊奇集、树德集、博雅集、超群集、寄怀集、群蠹集、说言集、丽情集、游戏集。里面收录的都是箴言、格言、诗词、歌赋,也有少量的趣谈、谜语、笑话等,内容以治国齐家、修身养性以及陶冶情操为主,又夹杂着一些戏谑、笑谈等。本书在分类上也没有固定的标准,每集的部分内容在性质上有相似之处。而且,个别集的题目在词义上差别不大。由内容可知,本书实质上是类书性质的杂编,各集之间没有联系,即使每集的内容除了作者认为的相似外,彼此之间也不发生关系。

猜你喜欢的书

范村菊谱

范村菊谱

《范村菊谱》一卷,宋范成大撰。记所居范村之菊,成於淳熙丙午。盖其以资政殿学士领宫祠家居时作。自序称所得三十六种,而此本所载凡黄者十六种,白者十五种,杂色四种,实止三十五种,尚阙其一,疑传写有所脱佚也。菊之种类至繁,其形色幻化不一,与芍药、牡丹相类,而变态尤多。故成大自序称东阳人家菊圃多至七十种,将益访求他品为後谱也。今以此谱与史正志谱相核,其异同已十之五六,则菊之不能以谱尽,大概可睹。但各据耳目所及以记一时之名品,正不必以挂漏为嫌矣。至种植之法,《花史》特出芟蕊一条,使一枝之力尽归一蕊,则开花尤大。成大此谱,乃以一榦所出数千百朵婆娑团植为贵,几於俗所谓千头菊矣。是又古今赏鉴之不同,各随其时之风尚者也。又案谢采伯《密斋笔记》,称《菊谱》范石湖略,胡少瀹详。今考胡融谱尚载史铸《百菊集谱》中,其名目亦互有出入,盖各举所知,更无庸以详略分优劣耳。

金匮启钥·妇科

金匮启钥·妇科

妇科学著作。5卷。清黄朝坊编撰。是集卷一为妇科经病10篇;卷二、卷三为妇科杂病23篇;卷四为妇科妊娠诸病18篇;卷五产后诸病14篇。其证分三候,即平常、胎前、产后。妇女之病名多与男子同,然致病之因与当病之证则表里相殊,虚实相异,施治者不可一概而论。故作者将每证皆按三候分列,同一病症在医书中多凡三见。学术思想不依傍前人,以本人见解为主。

畜德录

畜德录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陈沂撰。一卷。现有记录汇编本、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此录自序云: “沂儿时侍外祖金静虚公,时公年九十余,道宣德正统间事甚悉。弱冠接夏太常公崇文,出其祖忠靖公所纪,又述丘文庄公言前辈之可法者,多忘去,仅追忆得数事。后奉吴文定、李文正二公教,及沂所目击者而著之成编,用以自警,名《畜德录》”。书中所记,皆先朝及本朝名公之操守亮节,颂扬他们忧国忧民,体恤百姓,廉洁公正,不畏权势的高尚品质。如记王翱两事:王忠肃公翱自两广召为吏部尚书,舟次济宁。都水主事法以先后叙过间,虽贵官不得越。人怪之,公曰:“彼立法,安忍坏之。”公在吏部,门无请托。太平侯时与上鞠戏, 自意可请。会朝退,从公后徐呼。王问为谁,侯以名自通,方以事启, 公不顾, 作厉声曰: “不谙事。”侯惶恐而退。作者以简练的笔法,通过具体事情的描述,鲜明地表现出王翱对下不以势位压人,对上不依阿权贵的刚正性格。语言质朴,时以风趣出之,如记岳正耿介不能容人, “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曰:顺撑来可容,使纵横来安容得耶!”在幽默的语言中寄寓了深刻的道理。

搜神后记

搜神后记

志怪小说集。又作《续搜神记》、 《搜神续记》,是《搜神记》的续书。旧题东晋陶潜撰。十卷,一百一十七则。对此,明代沈士龙说: “其为伪托,固不待辨。”但又言“文词古雅,非唐以后人所能。”梁慧皎《高僧传序》已称“陶渊明《搜神录》”, 《搜神录》即为《搜神后记》。由此可见,此书题名陶著,自梁已然,远在《隋志》之前,书约成于南朝宋时,内记有宋永初、元嘉中事。今存十卷本,疑为明人纂辑,最早收入明万历年间胡震亨辑刊《秘册汇函》内。《四库全书总目》谓六朝人遗书,鲁迅认为伪托,今人汪绍楹以为唐后人纂辑。

玉禅师翠乡一梦

玉禅师翠乡一梦

明代杂剧。简名《玉禅师》《翠乡梦》。明徐渭著。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以此剧入“妙品”,说:“迩来词人依傍元曲,便夸胜场。文长一笔扫尽,直自我作祖,便觉元曲反落蹊径。如〔收江南〕一词,四十语藏江阳八十韵,是偈,是颂,能使天花飞堕。”清《曲海总目提要》说:“相传渭总督胡宗宪记室,宠异特甚。渭尝出游杭州某寺,僧徒不礼焉。衔之,夜宿妓家,窃其睡鞋一,袖之入幕,诡言于少保,得之某寺僧房。少保怒,不复详,执其寺僧二三辈斩之辕门。渭为人狭而妒,妻死后再娶,辄以嫌弃,续又娶小妇,有殊色。一日,渭方自外归,忽户内欢笑作声,隔窗斜视,见一俊僧,年二十余,拥其妇于膝。渭怒,取刀趋击之,已不见。问妇,妇不知也。后旬日,复自外归,见前僧与妇并枕卧。渭不胜忿怒,便取铁灯檠刺之,中妇顶门死。渭坐法系狱,赖援者获免。一日闲居,忽悟僧报,妇死非罪……。此剧之作,殆借以自喻也。”近人蒋瑞藻《小说考证》记《蠡言》说:“《玉禅师》剧《收江南》一曲,通首用短柱句法,二字一韵,长至七百余字,实是惊才绝艳。尤悔庵《桃花源》剧,绝力学之,终非敌手,乃知古人力量之厚。”近人吴梅《顾曲麈谈》说:“《翠乡梦》吊寺僧也。”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此剧结构极佳。前场禅僧为妓女笼络,后场妓女为禅僧所济度,其对照甚妙,正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要之,关目排场,以《玉禅师》为最佳;曲辞以《狂鼓史》为最妙。”此剧捏合传说中红莲、柳翠故事而为一剧,宣扬了轮回因果的迷信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官场与佛门尔虞我诈的卑劣行径。剧本组织甚见工巧,语言也清新高爽。

帝王经世图谱

帝王经世图谱

十六卷。宋唐仲友(生卒年不详)撰。唐仲友字与政。金华(今属浙江省)人,绍兴年间中进士,又中宏词科。任台州太守。因与朱熹不和,所以宋史不为立传。王象之《舆地纪胜》称赞他“博闻洽识,尤尚经制之学”。朱右《白云稿》称:宋濂所作,唐仲友作了补传。又说唐仲友在台州时“发粟赈饥、抑奸拊弱,创浮梁以济艰涉,民利赖焉”。此书原本十卷。《永乐大典》尚载有许多图谱,分为十五卷。按其篇页而分,门目割裂舛混。今本详加编次,以类排比,分为一十六卷。原体例的混淆,字句的错误,都作了考核更正。又附注案语于下方。书中分类纂言,以《周礼》为纲,而诸经史传以类相附。以帝王经世为目,其绘画、州居部分,经纬详明,具有条理。其所辨订,引据广博丰富。有瞿氏清吟阁新刊本、《四库全书》本。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