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 清忠谱

    清忠谱

    《作者:李玉明末清初传奇剧本。又名《五人义》。清初李玉撰,叶时章、毕魏、朱同编定,《新传奇品》等著录。存顺治间苏州树滋堂刊本,《古本戏曲丛刊本》,1982年收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明末宦官魏忠贤专权误国,遭到东林党人的反对,魏忠贤及其党徒肆意迫害正直之士,杀戳人民,大造生祠。东林党人魏廓园及周顺昌被捕,激起苏州市民的义愤,他们在颜佩韦的带领下,捣毁官府,结果被判死刑,周顺昌被勒死牢中。后魏忠贤势败,苏州市民捣毁魏的祠堂,伸张了正义。剧中揭露了明末社会的黑暗,赞扬了东林党人的正义斗争,歌颂了人民支持正义的斗争精神,把市民的政治斗争写进剧本,这是第一次。剧中成功地塑造了清廉正直、疾恶如仇的周顺昌以及豪爽而有胆识的颜佩韦等人物形象,显示了斗争中各阶层的人物性格。剧中情节真实,是我国第一部可考之于史的戏剧,曲文悲壮而慷慨,具有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鸾鎞记

    鸾鎞记

    《作者:叶宪祖传奇剧本。明叶宪祖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上中品”,说:“杜羔妻寄外二绝,甚有致。曲中颇具愤激。……插合鱼玄机事,亦具风情一班。温飞卿最陋,何多幸也!”清姚燮《今乐考证》记明郑仲夔《冷赏》说:此剧“传事巧,遣词俊。至春闱分韵、替人作妾,与考试之以马命题,尤为篇中奇绝。斯亦张伯起之流亚也。”清焦循《剧说》说:作者“古澹本色,街谈巷语,亦化神奇,得元人之髓,如《鸾篦》借贾岛以发二十余年公车之苦,固有明第一手。”清《曲海总目提要》说:“盖作者之意,以庭筠有才而沦落,玄机有才色而飘零,以为二人相偶,庶几无憾耳。”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事情分三面,关目虽稍嫌散漫,登场人物不多,布置整顿,中间点出贾岛,破情节之平弱而收效果.亦可谓一佳构之作也。”此剧写唐末诗人温庭筠与女诗人鱼玄机的故事。剧中对科举制度的黑暗有比较深刻的暴露,表达了作者久不得第的愤激之情。作品情节比较简单,结构也较为松懈。

  • 宜秋山赵礼让肥

    宜秋山赵礼让肥

    《作者:秦简夫元杂剧剧本。《宜秋山赵礼让肥》,亦名《义士死赵礼让肥》,简称《赵礼让肥》。《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均有著录。本剧源于《後汉书:赵孝传》,情节略有不同。《後汉书:赵孝传》主要歌颂的是赵孝,而《赵礼让肥》歌颂了赵母、赵礼和赵孝,并以赵礼为主角。剧写赵礼到宜秋山中以打柴采药为生。一次被虎头寨寨主马武捉住,要杀他。赵礼哀求回家辞别老母和哥哥后再来就死,马应允。赵礼果然回来,赵母和赵孝亦随后赶来。三人争说自己体肥,请杀自己而饶过另外二人。马武大受感动,放了赵氏母子三人,并赠以粮米,自己也解散山寨应试武举去了。马武后来做了汉光武帝兵马大元帅,推荐赵礼、赵孝为官,一门旌表。本剧主要是宣扬孝义思想,同时通过一面宣扬隐居一面又追求功名的描写,也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情。

  • 晋陶母剪发待宾

    晋陶母剪发待宾

    《作者:秦简夫元杂剧剧本。“晋陶母”又作“陶贤母”或“陶母”。简名《剪发待宾》。秦简夫撰。旦本。写晋代陶侃对母亲十分孝顺,他的母亲也以信义严格要求他发奋上进。一次来了客人,因家里贫困,无钱购物招待。陶母就剪掉自己的头发卖钱待宾,给儿子作了榜样。后来陶侃果然成名。这部戏,比较多地宣扬了封建的义夫节妇,孝子贤孙等伦理道德。

  •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作者:谷子敬明代杂剧。简名《城南柳》。谷子敬撰。《录鬼簿续编》著录。写吕洞宾奉师命至岳阳楼,欲度柳树精为仙,因柳树为土木之身,于是将一桃核掷于东墙下,待长成后,桃柳2妖结为夫妇,再来度脱。洞宾再到岳阳楼,假酒保之手砍杀桃柳,使之托生为人,柳为酒保之子,名曰老柳;桃为邻家之女,叫做小桃。洞宾三到岳阳楼,老柳与小桃已结为夫妻,经洞宾劝说,小桃随吕出家,老柳则不肯,挥剑追赶。洞宾化做渔翁,卧于岩畔,待老柳追至,指点他杀死小桃。时公差至,将老柳擒到官府,他嫁祸于洞宾。于是官府寻吕对质,断老柳诬陷罪。正命吕杀老柳时,官员和洞宾皆恢复八仙原形,老柳始醒悟,与小桃随众仙赴蟠桃会。此剧虽然据马致远《城南柳》改编,但3、4两折的排场却胜于原作,末折3曲合唱突破了元杂剧1人主唱的藩篱,反映了明代舞台演出的情况。传本较多,以《元曲选》本较为流行。

  • 刘晨阮肇误入桃源

    刘晨阮肇误入桃源

    《作者:王子一《刘晨阮肇误入桃源》,简称《误入天台》,题王子一撰。《太和正音谱》有著录。剧写东汉人刘晨、阮肇因天下大乱,不愿为官,入山采药,遇仙女结为夫妇的传说故事。《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天台二女”条即为此故事,本剧即据此写成。此剧虽系神仙传说,然针砭世俗人情,出语颇堪称道。

  • 破阴阳八卦桃花女

    破阴阳八卦桃花女

    《作者:王晔一作《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简名《桃花女》、《智赚桃花女》。杂剧 剧本。元王晔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叙周公 (一作恭)善卜阴阳,开卦铺三十年无一算差。 算李氏之子石留住及老佣彭祖必板僵身死,皆 为桃花女以解禳法救之免灾。乃设计为子增福 求娶彼为儿媳,专择凶日娶亲,算定桃花出门 必触犯日神,将身死于途。不料均为桃花算破 设法消灾,安然至周家。及入卧房,周令动乐欲 惊床上白虎星,反害死己女腊梅。又令彭祖去 砍城东南小桃树以绝桃花之命根。彭祖感女活 命之恩,遵女嘱只砍枝叶而留树根,归以桃枝 三敲门槛,周全家皆倒地而死。桃花使法救活 周全家,正言责之不义;周始大惭折服。于是一 家和好。剧中多写宋元婚嫁礼俗,与《东京梦华 录》等书可相印证。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 剧》本、《元曲选》本。清安庆梆子有此剧目,晚 清有《阴阳斗异说传奇》小说。

  • 昊天塔孟良盗骨

    昊天塔孟良盗骨

    《作者:朱凯元杂剧剧本。一作《放火孟良盗骨殖》,简名《吴天塔》或《孟良盗骨》、《盗骨殖》。朱凯撰。末本。演述杨家将故事:杨令公撞死李陵碑后,骨殖被辽人挂在昊天塔,每日箭射,幽魂受辱,托梦杨景(即杨六郎)搭救。杨景与部将孟良一起去盗骨,辽将韩延寿率兵追来,杨景逃至五台山庙宇,遇见失散多年的杨五郎。五郎计杀韩延寿,祭奠亡父。全剧表现了杨家将报仇雪恨的英雄气概。结构严整,曲辞本色,是后期杂剧的名篇。

  • 杨氏女杀狗劝夫

    杨氏女杀狗劝夫

    《作者:萧德祥元杂剧剧本。一名《王翛然断杀狗劝夫》。简名《杀狗劝夫》。萧天瑞撰。末本。故事写孙荣与无赖柳龙卿、胡子传相交,其弟孙华规劝其兄。孙荣听信胡言,反将孙华逐出门外。孙荣妻知其夫不正,于是设计杀死一狗,剥去皮尾,饰以人衣,放在门前。孙荣见而大恐,请来柳、胡二人一同掩埋。二人反目不但不助,反而报官。孙华至公堂,为救其兄自认杀人。后荣妻杨氏亦至公堂,说明原委。官家惩处了柳、胡,旌表了杨氏。

  •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作者:刘君锡明代杂剧。简名《来生债》。刘君锡撰。《录鬼簿续编》著录。写襄阳富人庞蕴,知友人李孝光欠己债不能偿还而致病,于是当面烧掉借契,又赠以银子,进而将家中所有券契尽焚毁。一夕过马槽,闻驴马作人语,皆言前世少欠庞债,无力归还,今转生为驴马来报答。庞蕴有感于此,释放饲养的牲畜,并将家财装入船上,沉入海底。然后携家入鹿门山修行,靠伐竹编爪篱为炊。庞女灵照去云岩寺山门卖爪篱,遇丹霞禅师孽根未尽,便一言点化,禅师得悟道皈依。后庞蕴闻天乐声,忽见金门玉户,上写兜率宫灵虚殿,一家4口都白日升仙。原来庞家系神佛转世,功成行满,复归天上。剧本虽有宿命论的色彩,但也谴责了金钱的罪恶。描写磨工罗和因有钱而噩梦颠倒,颇为生动,清瘗情庐主将此剧与徐复祚《一文钱》杂剧合并为《一文钱》传奇,其中《罗梦》成为昆曲舞台上著名的折子戏。《来生债》有《元曲选》本传世。此剧有法文译本。

  •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

    《作者:高茂卿明初杂剧剧本。简名《两团圆》或《儿女团圆》。杨文奎撰;一说高茂卿撰。末本。叙白鹭村韩弘道老而无子。其妾春梅有孕,指望承嗣。韩兄已死,有寡嫂与2侄。嫂、侄恐春梅产下男孩子,平分家产,便调唆韩妻将春梅逐出。春梅不肯再嫁,沿街乞讨。新庄店有一富户俞循礼亦老而无子。其妻有孕,冀得一男。临产前,又适值俞外出讨帐。俞妻弟王兽医,夜间行医归家,路遇春梅临产,将所产男婴抱于姐姐。取名添添。俞妻所产女婴王抱回自己家中抚养。王嘱俞家知情者,不得泄于俞循礼。13年后,王向俞借牛具一用而不得,与俞互诟。俞詈王为“无后之绝户”;王亦斥俞无嗣。并欲寻春梅以证。王兽医曾借韩弘道10锭钞。韩不但不要王还钱,连借钱文书也退还给王。王感其德,悯其无嗣。韩夫妇将旧事相告。王方知姐夫之子乃是韩姓。遂具述13年前事。王到俞家塾告诉添添其生父所在,竟携之归韩。俞诘其生女何在,王遂以养女归之。韩感俞无嗣,求其女为婚配。又将春梅寻回。合家团圆,皆大欢喜。此剧大半以元曲家武汉臣《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为蓝本,但曲折波澜,场面结构,远胜于《老生儿》。杨讷亦著有《两团圆》(佚)杂剧。现存主要版本有:息机子刊本,《元曲选》本。

  •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作者:李唐宾明初杂剧剧本。简名《梧桐叶》。李唐宾撰。旦本。剧谓唐时蜀人任继图参赞哥舒翰军事。值“安史之乱”,妻子李云英被掳,转辗被尚书牛僧孺收为义女,与牛的女儿金哥姐妹相称。“安史之乱”平定后,任继图回京游览大慈寺,因思念妻子,题〔木兰花慢〕词一阕于壁,不留姓名而去。牛夫人携2女来此进香,云英见词颇类丈夫字迹,步韵和词于壁。秋日风起,梧桐叶落。云英拾叶一片题诗其上,复抛至空中。其叶竟由任继图捡起。朝廷开文武科,任继图同好友花仲清同中文武状元。牛僧孺令女金哥抛绣球择婿,击中武状元花仲清。牛宴请花,任到牛府作陪,夫妻相认,并出梧叶题诗以示牛尚书。至此,文武状元同为牛尚书之东床。此剧与红叶题诗的故事属于同一趣向。后明末阮大铖《燕子笺》传奇之“飞燕衔笺”,也显然受到本剧启发。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本,顾曲斋刊本。顾曲斋刊本误题为“元乔梦符(乔吉)著”。

  •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

    《作者:杨景贤一作《马丹阳三化刘行首》。简名《刘行首》。杂剧剧本。元末明初杨讷作。一说无名氏作。《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均有著录。此为神仙道化剧,剧写元代道家王祖师王重阳遇唐明皇时管玉斝的女鬼求他超度,王令她先转世为妓女刘倩娇。二十年后王的弟子马丹阳奉命来度刘出家,于是她摆脱鸨母和他相爱的林员外的阻挠,出家修道,从而成仙。显然,此剧旨在度脱,宣扬出世思想。

  • 西游记

    西游记

    《作者:杨景贤杂剧。元末明初杨讷撰。《录鬼簿续编》著录。此剧6本24出,是现存元杂剧篇幅最长的剧本。第一本写陈光蕊携妻赴任,被船夫刘洪害死,已有身孕的殷氏被逼嫁刘洪。产儿后,被刘逼迫将婴儿投入江中,被金山寺长老丹霞禅师抚养,取名玄奘。十八年后,玄奘携血书见母,并与家人团聚。第二本写玄奘得唐太宗所赐法物往西天取经,于驿站得一白龙马。玉帝派遣观音、李天王等十方保官保护唐僧。第三本写孙行者偷王母仙桃仙衣,被天兵天将捉获,观音将其压在花果山下。唐僧过此,收为徒弟,法名悟空。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战胜被贬下凡尘的卷帘大将军沙和尚,唐僧将沙和尚收为徒弟。第四本写唐僧师徒至火轮金鼎国,遇猪八戒,孙悟空会同灌口二郎擒获猪八戒,唐僧收猪八戒为徒。第五本写师徒四人经女人国,过火焰山。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扇,被铁扇公主战败,孙悟空求助观音,雷公、电母、风伯、雨师降下雷雨,浇灭大火,师徒四人得以顺利通过。第六本写到达天竺国,师徒参禅问道。孙悟空被一卖饼婆问倒,唐僧应答如流,率众徒参见诸天圣贤,得佛经文法宝。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圆寂归位。成基等四人奉佛法旨,送唐僧回唐都长安,开坛禅教,然后回西天正果朝元。今存明万历年间刊杨东来批评本。

  • 李素兰风月玉壶春

    李素兰风月玉壶春

    《作者:贾仲明明初杂剧剧本。也称《玉壶春》。贾仲明创作。演述名妓李素兰和书生李唐斌相爱的故事: 广陵(今江苏扬州)的李唐斌(号玉壶生)随友偶至风月场所排谴,不意为李素兰的声色技艺所倾倒。李素兰亦为李居斌的才华智慧所吸引,双双坠入爱河。此时,有一名叫甚黑子的富商,依仗自己的财势,欲霸占李素兰为妾,老鸨见钱忘义,助纣为虐。李素兰同李唐斌一起,不畏强势,冲破鸨母与甚黑子的阻碍,离开风月场,携手同心,结为百年之好。

  •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

    《作者:贾仲明明初杂剧剧本。简名《菩萨蛮》或《萧淑兰》。贾仲明撰。旦本。此剧虽为四折,但篇幅较短小,情节亦较简单。主要写萧淑兰热恋张世英,两寄《菩萨蛮》,始遭拒绝,终于如愿的故事。 此剧表现萧淑兰为追求书生张世英,百折不回,终于取得兄嫂帮助,打动了道貌岸然,凛然不可侵犯的张世英,使自己的钟情如愿以偿,这是“情”对“礼”的胜利。

  • 荆楚臣重对玉梳记

    荆楚臣重对玉梳记

    《作者:贾仲明明杂剧剧本。简名《玉梳记》或《对玉梳》。贾仲明撰。旦本。叙松江府上厅行首顾玉香与扬州秀才荆楚臣相厚。楚臣金尽囊空,被鸨母赶出家门。有贾客柳茂英以20车棉花遣鸨母,但求与玉香一夕之欢。玉香不从,使人找回楚臣,赠以金珠钗珥,使其应举;又将己之玉梳,折而为二,各持一半,以作他日相认之信物。楚臣至京,一举状元及第,授句容县令。玉香为避柳茂英缠逼逃出,欲寻楚臣。柳枉费棉花20车,不得一近玉香,恼羞成怒,持刀来追。至黑林子,遇玉香,逼欢不从,欲杀之。楚臣为催冬日粮草下乡过此,闻呼救声,使人往救,方知为玉香。擒柳送府治罪。携玉香归署成亲。各出玉梳,令巧匠以金对嵌,复合为一。此剧第二折柳茂英于妓院求欢于玉香,玉香并未严辞相拒,而是讲了许多妓女黑心贪财,使子弟们家叛宅乱的话,以绝柳念,在同题材剧中别具一格。唱词多用比喻,亦贴切新颖。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本、顾曲斋本、《柳枝集》本。

  • 围棋闯局

    围棋闯局

    《作者:詹时雨又名《补西厢弈棋》。全称《莺莺红娘着围棋》。杂剧剧本。元末明初詹时雨作。一折。系增补《西厢记》第一本之作。叙莺莺听琴后,与红娘下围棋,张生逾墙相见,惊散棋局。此剧《录鬼簿续编》著录。今存本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刻本《西厢记》卷首附载,谓“接头卷第三折越调后”,未署作者;明闵遇五刻本《西厢记》亦附载,题“晚进王生”;暖红室刊本《西厢记》亦附录“对弈”一折。

  • 诸葛亮博望烧屯

    诸葛亮博望烧屯

    《作者:佚名元杂剧剧本。简名《博望烧屯》。撰人姓名不详。末本。剧写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值曹操命夏侯惇领兵攻新野,刘备用诸葛亮为军师,指挥兵马,张飞不服。诸葛亮向众将授火烧博望坡之计,故意不用张飞。刘备亲为张飞恳求,诸葛亮才令张飞率兵埋伏在去许昌的路上,并断言夏侯惇兵败后必经此处,而张飞却捉不住他。张飞不信,两人立下军令状。结果,夏侯惇大败后带残兵经过此处,张飞却中计未能将他捉住。张飞无奈,只好回营请罪,诸葛亮虽严加斥责,但还是赦免了他。后曹操派诸葛亮的师兄管通来说降,诸葛亮请他为刘、关、张、赵云观相,使其知刘备为真命天子,关、张等皆为虎将。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后收入《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 小张屠焚儿救母

    小张屠焚儿救母

    《作者:佚名元杂剧剧本。简名《焚儿救母》。撰人姓名不详。末本。剧写汴梁张屠事母至孝,母病重想吃米汤,张屠将棉袄典当,得米2升。张屠妻又让他以首饰换沙为婆母治病,王员外却给了假药,医疗无效。张屠夫妻遥拜东岳神,愿将3岁的儿子喜孙作祭物献神,以求母亲病愈。张母痊愈后,张屠带喜孙去东岳还愿,王员外也带了儿子万宝奴到东岳庙作买卖。炳灵神命急脚兔李能暗中将万宝奴丢入火池,却把喜孙换出送回张家,并让王员外之母警告王员外,不要再作恶。张屠夫妻还家,正愁母亲问起喜孙无法交待,张母却先责备他们不该吃醉酒失落孩子,让李能送回。张屠见了李能留下的系腰,方知是神灵护持,一家拜谢东岳神。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后收入《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1959年版)。

猜你喜欢的书

物理学和哲学

物理学和哲学

德国海森堡著。海森堡早年随A.J.W.索末菲(Sommerfeld)学习理论物理学,1923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曾分别在M.玻恩(Born)和N.玻尔(Bohr)的指导下工作过,是继玻尔之后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曾获得1932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理论物理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奋斗了终身。作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创建和发展了矩阵力学,提出了刻划微观世界的著名的测不准原理,而且晚年还致力于基本粒子统一场论的研究工作。本书是他以1955至1956年冬季在圣安德鲁兹大学的吉福特讲座上的讲稿为基础,经整理于1959年出版,是他结合当代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哲学问题所作的探讨。全书凡11章,从考察量子理论建立的历史着手,较系统地阐述了哥本哈根学派的基本哲学观点,内容涉及当代物理学理论及其哲学意义、哲学史、语言学、逻辑以及物理学的社会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深刻地反映了既是物理学家也是哲学家的“这一个”是作者最为系统的一本哲学著作。

日本考略

日本考略

明薛俊辑。一卷。俊字梓山,浙江定海人。庠生。历官训导、宗正。嘉靖初目击倭寇猖獗,为御边计, 乃历稽载籍,博访故老而成是书。一万三千余字。分沿革、疆域、州郡、属国、山川、土产、世纪、户口、制度、风俗、朝贡、贡物、寇边、文词、寄语十五略。附兵计略一卷。寄语略又分天文、时令、地理、珍宝、人物、人事、身体、器用、衣服、 饮食、花木、鸟兽等十五目。该书第一次较全面地考述日本历史、地理、山川、物产等。

古今岁时杂咏

古今岁时杂咏

四十六卷。宋蒲积中(生卒年不详)编。蒲积中,眉山 (今属四川) 人。本书之前,宋绶有《岁时杂咏》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宣献昔在中书第三阁,手编古诗及魏、晋迄唐人岁时章什,厘为十八卷,现增益为二十卷。蒲积中因其原本,续为此书。书前自序称:宣献所集,允称广博。然本朝欧阳、苏、黄诸人逢时感慨,发为辞章,不在古人下。因取其卷目而择今代之诗附之,名曰《古今岁时杂咏》,锓版以传。书中所增唯宋人之诗,而目类则一仍其旧。晁公武载绶原本诗一千五百零六首,而此本二千七百四十九首,比《岁时杂咏》增加了一千二百四十三首,其搜采可谓宏博。自卷一至卷四十二为元日至除夜二十八目;其后四卷则收只题月令而无节序之诗。古来时令之诗,摘录编类,至清以此本最为完备,不只是歌咏之林,亦典故之薮,实用价值较大。此书有 《四库全书》本。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凡三十五卷。明代僧无异元来(1575~1630)撰,法孙弘瀚、弘裕共编。清康熙十年(1671)刊行。又称博山大舣和尚广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本书系集无异元来禅师一代语录之大成,内容包括无异禅师语录序、锡类法檀序、剩录序、禅警语序、宗教答响序、博山能仁寺等五会之语录、茶话、普说、拈古、颂古、佛事香语、参禅警语、开示偈、净土偈、宗教答响、宗说等锡、书、启、序、寿言、挽辞、博山和尚传、塔铭及序等。其中,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五所收之宗教答响,又称博山大师宗教答响,系集无异元来回答学人诸士之种种质问。答响之一、之二又分参悟、净土、止观、戒律、布施、愿力、忏悔、福报、释疑、回向等十品。书中所收之剩录序,剩录,即道嵩壁如所编之博山老人剩(剩)录六卷,相当于元来语录之补遗,内容有上堂、茶话、颂古、偈、诗、赞等,今仅于本书卷首刊录黄端伯所撰之剩录序。又本书卷十三至卷十五之‘参禅警语’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而于卍续藏第一二五册省略未收),亦收于朝鲜僧清虚堂休静(1520~1604)所编之禅门撮要卷上。凡二卷,详称博山和尚参禅警语,又作博山参禅警语、禅警语、博山警语。成正编,明代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刊行。辑录示初心做工夫警语、评古德垂示警语、示疑情发不起警语、示疑情发得起警语、示禅人参公案警语、示参禅偈十首等。

法华玄义释签

法华玄义释签

凡二十卷。唐代湛然(711~782)着于广德二年(764)。又称天台法华玄义释签、法华释签、玄义释签、玄签、释签、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乃笺释智顗之法华玄义之作。全书将法华玄义之本文作适当之分节,先示本文,次释文旨字义,于主要处敷演补释。文中对于三论之吉藏、法相之窥基、华严之法藏、慧苑、澄观等之说,多所评驳,而力阐天台一家之真意。后世研钻玄义者,多以本书为指南。

佛说盂兰盆经新疏

佛说盂兰盆经新疏

此经以法供为名。自性三宝为体。孝慈为宗。拔苦与乐为用。大乘为教相。原夫人世福田。莫尚乎三宝。出世道法。莫先乎孝慈。欲报深恩。莫要乎与拔。欲成济度。莫大乎盂兰。是以目连道满。首思乳哺之恩。大圣垂慈。广示法供之式。时必择夫自恣。德乃藉于众僧。僧宝所存。法轮斯在。法轮转处。佛常现前。举一即三。最胜无比。圆音一唱。慈亲已脱于苦轮。锡类重咨。芳轨永贻于缁素。谁无父母。如何弗思。况复垂训殷勤。教令念念常忆。自非观心起行。焉能事理双彰。一字法门。非海墨之所罄。四辈齐奉。岂浅近之津梁。略述五重。用探奥旨。就五重中。又各二番明义。一就事。二观心。初就事释名者。即是盂兰盆。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