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敬

谷子敬
  • 姓名:谷子敬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谷子敬,名号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人。约生活于元末明初。元末曾官枢密院掾史,明洪武初,戍源州。其作品中有涉于明洪武二十四年事,可知其卒年当在此年之后。谷子敬多才多艺,明《周易》,通医道,口才捷利,乐府隐语,盛行于世。所作杂剧五种,其中《枕中记》、《闹阴司》、《借尸还魂》、《一门忠孝》皆佚,仅存《城南柳》一剧,据马致远《岳阳楼》改作。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评此剧:比较原作工致,场面实在写得很好,曲辞文采绮丽。但此剧并不蹈袭原作之辞,独自凝思,当可推为明初压卷之作。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推其曲为“昆山片玉”,并评曰:“其词理温润,如镠琳琅玕,可荐为郊庙之用,诚美物也。”谷子敬除杂剧外,尚有二套散曲存世。《录鬼簿续编》记谷子敬作散曲曾云:“蒙下堂伤一足,终身有忧色,作《耍孩儿》乐府十四煞,以寓其意,极为工巧。”惜此曲不传。

谷子敬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帝制时代的中国

帝制时代的中国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贺凯撰写的一部中国通史著作, 1975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它是专门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而写的,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文明从史前到1850年的漫长历程。 这部涵盖整个中国历史的著作篇幅并不很大,但选材独到,叙述精当,很符合美国大学优秀通史教材的特色。自出版以后,被美国的大学广泛地作为中国史的基本教材而采用。 作者将中国历史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形成阶段,从远古时期到前3世纪;早期帝国时代,从前3世纪到10世纪;晚期帝国时代,从10世纪到19世纪中叶。古代的这三个时期都以数章的篇幅分析,分别涉及通史或政治史、统治模式、社会经济组织、宗教文化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

林蕙堂全集

林蕙堂全集

诗文别集。清吴绮(1619—1694)撰。二十六卷。绮字园次,号听翁,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少年落拓,性豪迈不羁。顺治拔贡,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尚书,康熙五年官湖州知府。著有《岭南风物记》等。是集为其子寿潜搜访遗稿而成, 约三十七万字。 含赋、 书、启、序、题跋、碑文等骈体文十二卷,三百二十余篇,即原《林蕙堂集》;诗十卷,收古今体诗凡一千八百余首,即原《亭皋集》。词三卷,即所谓《艺香词》。南曲一卷,收词曲近四百首。绮工词及骈文,与陈维崧、陆繁弨齐名。词有隽语,风格婉丽,因有“把酒嘱东风,种出红双豆”之名句,时人称之为“红豆词人”。诗慕徐庾,善比兴,以清新为主。所作院本《啸秋风》、《平原》之类,当时多被管弦,可谓一时之才。有《四库全书》本,康熙三十九年(1700)刻本。

秦淮世家

秦淮世家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上海三友书社1940年11月初版。小说描述在秦淮河边生活的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唐大嫂原是秦淮河边一个很有影响的歌妓,她有两个名叫唐二春、唐小春的女儿,唐小春继承了母亲的事业,也成了夫子庙一带有名的歌女。当地的大流氓杨育权看中了这姐妹俩,设计绑架了她们,姊妹俩受尽凌辱。唐小春忍辱离去,唐二春为报此仇,主动嫁给杨育权的保镖魏老八,设计让母亲获得一笔款子而后带着妹妹远避武汉。新婚之夜,唐二春灌醉魏老八,欲刺杀杨育权,却误杀了其情妇,在枪战中唐二春被杀。唐二春的恋人徐亦进与王大狗、阿金等人潜进迷楼,杀了杨育权,火烧了迷楼,为唐二春报了仇。秦淮河边又重新平静了下来,唐大嫂带着唐小春回到了秦淮河边。小说表现了秦淮河边的穷苦百姓不畏强暴的品质,塑造了唐二春、王大狗、阿金等人的生动形象,表现了旧社会的黑暗,以及在社会中各阶层的心态。

启颜录

启颜录

笑话。 隋侯白撰。 原十卷, 今佚。白字君素,魏郡临漳(今属河北)人。出身秀才,初官儒林郎,后召入秘书省修国史。好学有捷才,滑稽善辩,好为诽谐杂说,提供笑料。《旧唐志》、 《新唐志》均有记载,十卷,已佚。这是继魏邯郸淳的《笑林》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笑话集。 《太平广记》等类书引《启颜录》六十六条,清王仁俊辑《经籍佚文》本一卷。又今人王利器辑《历代笑话集》据敦煌卷子辑得三十六条,据《太平广记》辑得二十五条。由于原书失传,无法窥见它的全貌,从后人所辑的材料来看,其中有的笑话还是讽刺了庸俗的世风,揭露了当时社会上种种不良现象。

台案汇录乙集

台案汇录乙集

本书分五卷,为清代台湾关系档案汇录第二集,称为「台案汇录乙集」。全书共收三百三十三件档案,系康熙(一件)、雍正(九件)、乾隆(二百五十一件)、嘉庆(五十七件)及道光(十五件)五朝台湾文武官员之任免、升调与奖惩之重要数据。卷一计二十一件,叙述文武官员任免、升调、差遣、交代之若干条例;卷二计三十二件、卷三计六十八件,均为记载文职官员之任免、升调与奖惩;卷四计一百零二件、卷五计一百十件,均为记载武职官员之任免、升调与奖惩。以上数据,录自「明清史料」戊、己两编。

观心论

观心论

全一卷。又作破相论。传系梁代菩提达摩撰,亦有唐代神秀撰之说。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说观心之法;以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简要。本书为禅门撮要卷上观心论(达磨大师观心论)、少室六门集破相论之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