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凯

朱凯
  • 姓名:朱凯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朱凯,字士凯。里籍不详。贾仲明补《录鬼簿》吊词有“振江淮独步杭城”句,则其主要活动在江淮流域,或即为杭州人。生卒年亦不详。曹本《录鬼簿》有其至顺元年九月所作后序,王钢《录鬼簿三种校订》以为“至顺”当为“至元”或“至正”之讹;又《录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据其小传,钟嗣成曾为其所编乐府、隐语集作序,则其当与钟嗣成同时,生活在元代后期。明人郎瑛《七修类稿》卷五《千文虎序》言其至正生间曾任浙省掾吏。自幼独立不俗,与人寡合,贾仲明称其“沉默敦笃念信诚”。与钟嗣成交谊甚厚,曾互为作序。不过,《说集》本和孟本《录鬼簿》竟不载其人,或因为此二种编年较早。曹本和天一阁本《录鬼簿》有其小传,称“小曲极多,所编《升平乐府》,甚工。类集群公隐语,标曰《包罗天地》,又有《谜韵》一集”。惜各书均佚。郎瑛《千文虎序》:“四明张小山,太原乔吉,古汴钟继先,钱塘王日华、徐景详,荦荦诸公,分类品题作诗,包类凡若干卷,名曰《包罗天地》。”则《包罗天地》为其选编当时名公的隐语集。在当时文坛颇有声誉,贾仲明吊词誉其“诗禅隐语精,振江淮独步杭州。王彦中弓身侍,陈元赞拱手听,包贤持拜先生”。散曲存有与王晔合制的《双浙苏卿问答》十六首,当时即“人多称赞”(见《录鬼簿》王晔小传),今从《全元散曲》置王晔曲中,此不重出。杂剧创作,仅曹本《录鬼薄》载有二目:《孟良盗骨殖》、《黄鹤楼》。孙楷第《也是园古今杂剧考》卷四《校勘》云:戴光曾钞本“朱凯但有传,不附所撰剧目。”因未见戴氏钞本,暂且不论。此二种杂剧,幸存世间,虽著录极复杂,分歧颇大,今依旧说,前者属名于朱作,《黄鹤楼》暂归无名氏。《孟良盗骨殖》,邵曾祺《元明北杂剧总目考略》认为“杨家将故事,在杂剧里以此剧为最好,结构完整,曲词本色豪放”。

猜你喜欢的书

六壬神课金口诀

六壬神课金口诀

《六壬神课金口诀》,简称金口诀,是六壬古籍中的经典版本。该书题署明代适适子撰,周敬弦重订。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是列入式歌解,及贵神、将神、合用神煞、应期合德、次客法、推行年法等章目,专讲六壬神课金口诀的基本格式与法则。;中卷为十二神将歌解、四位杂断歌、六十四课钤等章目,并将《云霄赋》、《三才赋》、《光明经》等诸篇穿插其中,分门别类,阐明法则及变化要领。其文多用诗、诀、歌、赋的形式表达,合辙押韵,便于记诵,利于临占应用;下卷收《射覆歌》、《游都鲁都歌》、占捕逃亡、占临敌、交战章、论贼盗方位、论贼数目多少等章目;采辑颇为详备,天时、地理、人事无所不包。其中所收的《六十四课钤》,与《易经》的六十四卦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他术所不及。

还乡杂记

还乡杂记

太阳快要挤到晚霞中去了,只剩下半个淡红色的面孔,吐射出一线软弱的光芒,把我和我坐的一只小船轻轻的笼罩着。风微细得很,将淡绿色的湖水吹起一层皱纹似的波浪。四面毫无声息。船是走得太迟缓了,迟缓得几乎使人疑心它没有走。象停泊着在这四望无涯的湖心一样。
“不好摇快一点吗?船老板。”

鹦鹉洲

鹦鹉洲

传奇剧本。明陈与郊作。剧演韦皋与玉箫两世姻缘故事。谓韦皋赴汉阳访友姜荆宝。名妓薛涛受元稹之邀至洛阳。韦、薛二人邂逅,薛涛赠以玉指环一对,韦皋则称他日发达,当以女校书相酬。韦皋至汉阳,慕姜义妹玉箫。姜为二人撮合成婚。韦皋被召,临别许以七年,即来迎娶,并以玉指环相赠。玉箫苦等,相思成疾,绝望而亡。姜将其葬在鹦鹉洲头。天帝垂悯,准玉箫重生,十三年后与韦皋再做夫妻。薛涛闻元稹与歌伎相厚,愤而出家。玉箫投生卢家,长至十三岁时,卢请薛涛教其文墨。时韦皋六十寿诞,卢将玉箫送与韦皋,终成两世姻缘。元稹前来传旨,进韦皋为中书令,与薛涛相逢。是剧博采诸书,合为一传,情节殊奇。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原刻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

正理滴论

正理滴论

亦名《正理一滴》、《正理方隅》。佛教因明书名。因明七论之一。古印度法称著。一卷。德格、北京、那塘等版的藏文《丹珠尔》中有译本。汉文有王森与杨化群二人各自的译本,藏文还译有律天和法上的注释,莲花戒的《正理滴论所破前宗略说》和胜友的《摄义》。藏人自撰的注释有贾曹杰·达玛仁钦的《正理滴论嘉言心要疏》。全书分为三品:第一品略讲现量的性相及四种差别;第二品是为自比量品,讲因三相及三种真因,于未缘到因较详;第三品是为他比量品,于过类较详。全书在整体上依循陈那的因明体系,但在局部问题上又与陈那及商羯罗主有区别:(1)按照不可得、自性、果三种情况,对*因三相作出更详细的说明;(2)主张废除喻支,把同喻体和异喻体归入因中;(3)在宗过中,废除自教相违, 能别不极成、所别不极成、俱不极成等过;(4)认为不会出现相违决定的因过,并将法差别相违、有法自相相违、有法差别相违三种因过归入“法自相相违”过中;(5)同喻、异喻各增加四过,将喻十过变成十八过。古印度法上(9世纪)著有梵文注释书,流传于耆那教中。为因明学的简明纲要,藏族早期学者和现代国外学者大都从此书入手研究因明。

孔雀经真言等梵本

孔雀经真言等梵本

孔雀经真言等梵本,三卷,梵字,汉文标题,日本本初密门题记,亮瑞题记,编号九八三B。至元作唐梵相对孔雀经。

华严经疏

华严经疏

全一卷。作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然非八十华严全本之注释,以其间有跳漏者,故推测本书或系由残缺之片断整理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