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简夫

- 姓名:秦简夫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秦简夫,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并谓:“见在都下擅名,近岁来杭回。”故知其活动当在元末至顺时期。与钟嗣成有交往。他早先在大都就很出名,后来到了杭州,并时常往返于大都、杭州之间,可能在扬州游历过。今知其著有杂剧五种:观仅存《东堂老劝破家子弟》、《孝义士赵礼让肥》、《晋陶母剪发待宾》三种;另有《玉溪馆》、《天寿太子邢台记》二种,己佚。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云:“文章官样有绳规,乐府中和成墨迹,灯窗捻出新杂剧。《玉溪馆》煞整齐,晋陶母《剪发》筵席。《破家子弟》,《赵礼让肥》,壮丽无敌。”朱权《太和正音谱》言其词曲格势如“峭壁孤松”。
《东堂老》是秦简夫的代表作。写浪子回头的故事。从剧本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看,可能是真人真事。该剧通过写东堂老李实受赵国器之托,在朋友死后,教育其败家子扬州奴的经过。这不仅仅在于一般地歌颂朋友之间的信义行为,以及因扬州奴结交无赖而败家的,故而劝人“交友宜慎”的问题;更主要的在于它深刻地反映了元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方民阶层的生活场景。作品既写出作为商人兼地主的子弟扬州奴生活的奢靡腐化,又写出他在李实的管教下,增强了不辞劳苦挣钱发家的商品意识,时代感很强。加之,作者采用本色曲词,注意排场工致,描摹人物逼真,因此,整个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吴梅认为,“此记摹写破家子弟,最为逼肖”。(《瞿安读曲记》)
《赵礼让肥》主要取材于《后汉书,赵孝传》。剧中以赵孝的兄弟赵礼为主角,在一家避乱,遇到饿“贼”,即将被杀害时,其兄、母均争求代死。剧本写出了在灾荒年景中人吃人的活生生的残酷现实。我们只要翻开《元史》,就会看到如“陕西自泰定二年至是岁不雨,大饥,民相食。”(《文宗纪》)一类记载。因此,剧本决非只在于宣传子孝、兄悌、母慈的封建道德;应该说,它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生活背景的。虽然作品取材于历史,但是,却不能抹杀其蕴含的观实生活感受和作家的历史使命感。从艺术上说,“此事固足令人感动,剧的结构也整洁,不冗杂;曲辞在本色之中,有味道,有情热。”(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
《剪发待宾》事本《晋书?陶侃传》。写陶侃事母至孝,陶母剪发待宾,教子做人注重信义,赞扬了陶母的贤德。同时,“故事原无陶侃婚姻事。剧本编造出这一情节,并极力宣传‘信’字的重要。说教意味颇为浓厚。”(邵曾祺《元明北杂剧总目考略》)因此,该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均较前两剧逊色。
猜你喜欢的书
内经评文灵枢
医经类著作。清周学海撰。三十六卷。学海有《周氏医学丛书》已著录。是书刊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含《素问评文》二十四卷(附《遗篇》)和《灵枢评文》十二卷。依通行本《内经》之编次,用品评方式,根据诵读古文的要求,通过注文及旁注逐条评述。从文字及医理的角度,阐述撰者的见解,简洁明了。对学习及研究《内经》颇有裨益。有《周氏医学丛书》二集本及单行本。
抱朴子别旨
抱朴子别旨,原题晋葛洪撰,疑为后人所出。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均着录作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附于《抱朴子内篇》之后。本篇论述导引行气之术。谓导引之术可以通不和之气,养生祛疾。分别人身之气为众气、粗气、元气三种。认为众气能举重致远运体,粗气可移山决海、制伏猛兽盗贼,而养生者应保养元气。元气至少而难散,故养之可以长生。
太上洞玄灵宝投简符文要诀
太上洞玄灵宝投简符文要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摘录早期灵宝诸经改编而成。《通志‧艺文略》已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神符类。此书主要内容为修持灵宝符咒道法秘诀。可分为四部分:其一为修持飞仙之道及灭度尸解之法,开列符文二百五十四字,并注明四时十二月书符唸咒之要决。其二为投简送名召神除罪籍法,开列五方五天符文一百八十四字,并注八节之日书符投简于五岳灵山之要诀。其三为服食五牙之法,开列五方赤书玉文(又称五牙符)六十字,并注明导引行气、吞符诵咒之行道要诀。其四为修持灵宝五篇真文思神念仙之法。只注明四时八节思神唸咒之诀,无符。上述诸道法,多已见于《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太上洞玄灵宝赤书玉诀妙经》等六朝《古灵宝经》。
拳变馀闻
罗惇曧撰。是罗氏《庚子国变记》的拾补。是书系杂记,记事不按时间顺序,随闻随录,记叙义和团各派源流,宗教仪式,在京、津活动情况和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等事。侧重记叙清廷上层各派之间矛盾,对毓贤、徐桐、赵舒翘、袁昶和许景澄等人有关活动皆一一叙其始末。首见天津庸报馆编印的《庸言》第1卷第3、4号,又见胡寄尘辑《清季野史》。是篇录有义和团揭帖、义和拳源流、义和团首要人物如张德成、曹福田和黄莲圣母的事迹,以及红灯照活动,均为重要的史料。作者序言中提及的《庚子国变记》,全篇约7000余言,叙述义和团兴起至那拉氏母子由西安启程回京止,材料系从李希圣撰《庚子国变记》中录出。
石关禅师语录
清 说,芳桂等编(依驹本印),一卷,本卷收序、上堂、小参、机缘、赞、拈、颂、偈、诗、行实、小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八册。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梵名Abhidharma -prakaran!a-pa^da 。凡十八卷。印度世友造,唐玄奘译。又作说一切有部品类足论。略称品类足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为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系因五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法虽众多而流类不同,本论乃随品类,而条贯义理,收摄一切法,周圆满足而不乱。计分八品,即:辩五事品、辩诸智品、辩诸处品、辩七事品、辩随眠品、辩摄等品、辩千问品、辩决择品。本书之异译本有刘宋求那跋陀罗与菩提耶舍合译之众事分阿毗昙论(分十二卷八品,亦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玄奘译之尊者法救造五事毗婆沙论、法成译之萨婆多宗五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