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 鲠直张千替杀妻

    鲠直张千替杀妻

    《作者:佚名一作“刎头张千替杀妻”。简名《替杀妻》。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写屠户张千与员外结拜为兄弟。员外离家西去索钱。半年后,张千与其母、义嫂扫祭祖坟时,嫂支开张母,勾引张千。张佯许待回家。嫂归家备酒以待张,恰员外归,便灌醉员外,要张千杀之,张不肯。嫂自持刀欲杀员外,反被张夺刀杀死。郑州官府判员外杀妻之罪,解赴开封府。府尹包拯觉案有疑,恰张千前来自首,陈述杀人缘由。刑场上,张千临刑前嘱托员外为赡养老母。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宾白不全。《元曲选外编》据以重印。

  • 吕洞宾桃柳升仙梦

    吕洞宾桃柳升仙梦

    《作者:贾仲明明代杂剧。简名《升仙梦》。此剧未见著录,今存本题为贾仲明作。吕洞宾奉命来到汴京城点化翠柳、妖桃二妖。他先指点二妖化作人形,一个托化到柳家为男身,一个托化到陶家为女身,准备三十年后点化二人。三十年后,柳、陶二人已成夫妇,颇有家财,重阳节广邀邻居登高饮酒。吕洞吕前来度化二人,但二人不肯省悟,吕洞宾便在他们梦中设下幻境。二人醒后悟到人生无常,情愿跟随吕洞宾出家修道。吕洞宾担心二人尘缘未断,又设下一幻境,待二人彻底醒悟后接引他们升仙。

  • 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作者:贾仲明明初杂剧剧本。也称《金安寿》或《度金童玉女》。贾仲明创作。演述天上的金童和玉女下凡了却尘缘的故事: 金童与玉女违背天国的禁律,私底下相爱,被玉皇大帝贬谪人间,降凡投胎为女真族的金安寿和童娇兰。10多年后,在人间邂逅,结为恩爱夫妻,享尽世上的荣华富贵,了却了在天上无法实现的姻缘。最后,复经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度化,再脱凡胎上天为仙。 该剧的词曲写得非常艳丽,其中不少词曲来源于女真族的曲牌。表演则歌舞并重,真实地再现了元代女真贵族的生活,是杂剧中为数不多的反映少数民族的剧目之一。

  • 冻苏秦衣锦还乡

    冻苏秦衣锦还乡

    《作者:佚名简名《冻苏秦》、《张仪冻苏秦》、《苏秦还乡》、《衣锦还乡》。杂剧剧本。元明间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见有著录,现今流传的版本只有一种,即《元曲选》丙集本。本剧演苏秦由穷困潦倒到发迹变泰的故事。共四折一楔子。 战国时期,苏秦、张仪本为结义兄弟。张仪先行求得功名,苏秦则因病回到家中。父母、 哥嫂、妻子对他都十分冷淡,这使他气愤地离家而去。苏秦前去投靠已为秦右丞相的的张仪,又一次受到冷遇。张仪让其住冰雪堂,冷酒、冷饭招待。苏秦伤心欲绝,张仪派下人陈用劝说,助以盘资,让他再求功名。苏秦游说各国,使六国连横抗秦,官封六国都元帅。苏秦衣锦还乡,陈用道出当初情由,他才认了原先冷待他的父母、哥嫂和妻子,和张仪也和好如初。

  • 孟光女举案齐眉

    孟光女举案齐眉

    《作者:佚名元杂剧剧本。一作《孟德耀举案齐眉》,简名《举案齐眉》。无名氏撰。旦本。剧叙汉代扶沟县孟从叔有女名孟光,字德耀,原与好友梁公弼子梁鸿指腹为婚。公弼夫妇早逝,遗梁鸿读书,一贫如洗。从叔意欲悔亲,遂招一财主、一官宦与梁鸿同至,由孟光帘内自择。孟光选中梁鸿,并表示受苦终身而不悔。从叔无奈,将梁鸿招赘家中。成亲后,梁鸿不理孟光。孟光跪问其故。梁鸿谓孟光戴珠施朱,遍身罗绮,与自己不配。梁鸿语罢,孟光立换荆钗布裙。

  • 关云长千里独行

    关云长千里独行

    《作者:佚名简名《千里独行》。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旦本。本事出《三国志平话·关公独行》。剧写曹操征讨刘备,智赚徐州,掳备之甘、糜二夫人并围下邳挟关羽投降。关为全两嫂活命,以降汉不降曹、与嫂分院而居、一得刘备消息即准寻投三条件而降。刘备、张飞向袁绍借兵讨曹操。关不知刘下落,连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曹请封关为汉寿亭侯,设宴庆功。席间关得知刘备在古城,佯醉回府,挂印封金,护两嫂千里单骑寻刘。曹闻讯,率张辽等佯为送行欲擒关羽,为羽识破,未果。关至古城,刘、张责之背盟弃义,拒不开门。甘夫人力说原委,仍不信。会曹将蔡阳追至,关三通战鼓斩蔡阳,刘、张乃大开城门迎进,兄弟三人和好如初。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外编》据以排印。另有《雍熙乐府》载《千里独行》一套,则似正末关羽主唱。

  • 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金水桥陈琳抱妆盒

    《作者:佚名元杂剧剧本。简名《抱妆盒》。署无名氏撰。末本。剧本敷演穿宫内使陈琳和宫女寇承御救太子故事。李美人为宋真宗生下太子,刘后心怀嫉妒,密遣宫女寇承御将太子刺死。寇与陈合谋,把太子藏在妆盒内,送至南清宫八大王处收养。十年后,刘后察觉,勒逼陈、寇吐出真情,将寇逼死。及太子(即宋仁宗)即位,此案才得以昭雪。剧本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斗争的险恶,也宣扬了忠君报主思想,论者谓曲辞亦本色爽快,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 玉清庵错送鸳鸯被

    玉清庵错送鸳鸯被

    《作者:佚名简名《鸳鸯被》。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剧写河南府尹李彦实被人诬劾解京问罪,行前乏盘资,托玉清庵道姑向刘彦明员外借银十两,年余未归。刘以索债要挟李女玉英为妻,逼道姑说媒,玉英无奈允婚。道姑约二人夜至庵圆房。玉英抱鸳鸯被至,而刘于途中被巡夜卒误当歹徒捉拿。恰逢苏州秀才张瑞卿上京应试投庵借宿。小道姑不辨而误引之入玉英室,黑暗中成就夫妻。翌日天明,瑞卿说明就里,玉英赠鸳鸯被为信物别去。刘被释后知玉英已婚,仍威逼之。玉英坚拒,乃被罚为刘当垆卖酒。瑞卿状元及第,除洛阳县尹,于酒店中认出玉英,谎称失散多年之兄,为玉英还清欠债,并佯允刘三日后来迎亲。三日后刘知其情,扭瑞卿同到官府。时李彦实已辨诬官复原职,遂治刘以罪,与玉英夫妇团聚。元南戏亦有《玉清庵》,仅存残曲一支(《宋元戏文辑佚》)。有《古名家杂剧》本、息机子本、《元曲选》本。

  • 随何赚风魔蒯通

    随何赚风魔蒯通

    《作者:佚名元杂剧剧本。原名《随何赚风魔蒯通杂剧》亦作《随何赚疯魔蒯彻》。简称《智赚蒯文通》、《赚蒯通》。撰人姓名不详。末本。是元代杂剧,原作者已不可考。出自明朝万历年间臧晋叔编著的《元曲选》一书。戏剧主要内容讲的是汉朝初年,萧何怕韩信兵多,设计把韩信杀了。韩信手下的范阳谋士蒯通,为了躲过一劫,装疯卖傻。后被随何识破,用韩信有“十罪三愚”之说,为韩信之死鸣冤。刘邦与众官受到感动,恢复了韩信的爵封,并给予蒯通封赏。

  • 庞涓夜走马陵道

    庞涓夜走马陵道

    《作者:佚名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二楔子,末本。简称《马陵道》。《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均有著录。剧写孙膑、庞涓同为鬼谷子门生,庞涓先下山,做了魏国元帅,保举孙膑也在魏国做子官。二人比阵法,庞涓输与孙膑,遂生妒忌之心,陷害孙膑,刖去孙膑双足。齐国使臣卜商将孙膑偷接到齐国,孙膑出任军师,统领齐、楚等六国雄兵,设计在马陵道捉杀庞涓,报了刖足之仇。本剧歌颂了孙膑的才能,并蕴含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剧情曲折紧凑,曲辞豪放生动,关目饶有意趣,是一本较好的历史剧。公元前342年曾爆发齐魏“马陵之战”(事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本剧即取材于此。

  • 郑月莲秋夜云窗梦

    郑月莲秋夜云窗梦

    《作者:佚名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简名《云窗梦》或《秋夜云窗梦》。撰者姓名未详。旦本。剧演汴梁名妓郑月莲,色艺双全,与秀才张均卿相爱。均卿金尽,鸨母另招贩茶客李多。月莲誓死不另接客。均卿被鸨母赶出后,进京赴试,月莲暗赠以首饰为路资。鸨母见月莲不肯挣钱,将其卖于乐户张妈妈家。秋夜,月莲梦均卿归来。均卿一举及第,授洛阳县宰。洛阳府尹李敬欲招其为婿,特设宴招待均卿。席间唤乐妓侑酒,月莲亦在其中。李敬为李多之叔父,此日李多亦来求李敬成全其婚事。月莲给均卿敬酒时,双方都发现对面是自己的情人。李敬怒诘月莲,月莲详告原委。李敬谓“天上人间,方便第一”,遂于席间令均卿、月莲成婚。此剧第四折残缺。全剧曲文颇佳,语多绮丽而不纤弱,用本色语而不粗率。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 苏子瞻醉写赤壁赋

    苏子瞻醉写赤壁赋

    《作者:佚名简名《赤壁赋》。杂 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一楔子,末本。本 事出宋苏轼《赤壁赋》而虚构其前后事迹。剧写 宰相王安石尝有诗题扇曰:“庭前昨夜西风起, 吹落黄花满地金。”大学士苏轼续之曰:“秋花 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不乐。王又 设宴请苏,暗令夫人混女乐中,为苏识破,醉中 作词相戏,以此得罪安石。遂进谗于帝,谓苏戏 弄大臣之妻。诏贬苏于黄州,使知实有菊花落 英之事。秦观、贺铸、邵雍为苏送行,邵向苏述 其家谱。苏至黄州谒刺史,刺史倨傲不见。黄 庭坚、佛印禅师请苏泛舟夜游赤壁,苏触景生 情,醉作《赤壁赋》。邵雍卒,帝索其家谱,为勒 碑文,邵子云唯苏轼详知,乃召苏回朝复官。黄 州刺史来送行并谢前怠慢之罪,苏讥之前倨后 恭。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外 编》据以排印。明沈采南戏有《四节记·赤壁 记》,许潮杂剧有《泰和记·苏子瞻泛舟游赤壁》。

  • 锦云堂暗定连环计

    锦云堂暗定连环计

    《作者:佚名简名《连环计》。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末本。本事出《三国志平话》。剧写东汉末董卓专权,司徒王允与太尉杨彪谋锄卓。学士蔡邕向王允献连环计,杀卓。是夜,王在花园闻养女貂蝉烧香祈祷,知其为吕布失散之妻,遂说服貂蝉为国行施连环之计。乃命宴请吕布,出貂蝉相见,许以团圆之约。复请卓赴宴,令貂蝉侑酒,卓好色欲娶为妾,王诺之。次日,王送女至董府后,又密报吕布董卓强娶之讯。布大怒,闯相府击倒卓,逃至王府。李肃奉命捉布,经王允忠言所激,亦愿反戈助布,谋遂定。由蔡邕骗卓至银台门受禅,布、肃预伏,遂诛卓。允、布等俱得封赏。金院本有《刺董卓》;宋元南戏有《貂蝉女》,存残曲二支,见《宋元戏文辑佚》;明王济《连环计》传奇亦本此。有息机子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本。

  • 玎玎珰珰盆儿鬼

    玎玎珰珰盆儿鬼

    《作者:佚名元杂剧剧本。作者不详。汴梁人杨国用算命称百日之内有“血光之灾”,因此外出避难兼做买卖。第99日归家途中,借宿于烧盆罐的赵家。赵氏夫妻图财害命, 将杨骨灰烧制成瓦盆, 送给张忄敝古。 盆魂要求张忄敝古代己向包拯申诉冤仇。 张忄敝古携带瓦盆到开封府申冤。公堂上盆儿玎玎珰珰诉说冤情,包拯为其雪恨,将赵氏夫妻处死。剧本揭露了社会的混乱,鞭笞了强盗恶妇图财害命的罪恶。剧中第2折写窑神惩治赵大:“我着这厮吃我一会掀腾,遭我一会磨难,受我一会折挫。”为杨国用抱不平; 第3、4折写张忄敝古苍颜白发代杨告状, 杨魂痛打赵氏夫妻,包待制命将赵氏千刀万剐,表现了作者鲜明的倾向。赵氏夫妻图财害命的残忍,在窑神面前的怯懦,初上公堂的无赖,性格鲜明。但作品有较多的迷信成分。京剧《乌盆记》据此改编。主人公杨国用改为绸缎商刘世昌,改算命的情节为刘世昌奉母命上京经商,归途中遇雨,投宿赵家,略去其迷信色彩。

  • 施仁义刘弘嫁婢

    施仁义刘弘嫁婢

    《作者:佚名元杂剧剧本。简名《刘弘嫁婢》。撰者姓名未详。末本。剧演钱塘县令李逊,于赴任途中得病。去世前修书一封于素昧平生的刘弘,请其照顾寡妻张氏和孤儿春郎。刘弘虽为洛阳巨富,但命中乏嗣。太白金星化成老翁下界,劝其行善,便可增寿生子。从此刘弘放债不要利,关闭解典库,一心向善。张氏母子到来,刘弘以诚相待,并教春郎读书。张氏在刘宅生下遗腹女桂花。有襄阳裴使君,被歹人杀害,无钱殡葬。其孤女兰孙卖身,葬父,正值刘弘妻为生子续嗣,尝言于官媒寻求年轻女子。媒婆将兰孙领至刘家。刘弘不忍将兰孙以奴婢待之,认作义女,盛陪妆奁,许配春郎。并教春郎赴京赶考。春郎一举高中状元。上帝因李逊、裴使君2人生前为人清正,分别封为增福神和西川城隍。李、裴2神将刘弘仁义之事禀告上帝;上帝命将刘弘增寿24岁,使生一子。13年后,春郎主司考卷,发现解元刘奇童竟是刘弘之子,禀过母亲后便把妹子桂花许配奇童为妻。最后以李、裴2神至刘宅报恩答义作结。此剧本事出自《太平广记》所引的《阴德录》。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 刘千病打独角牛

    刘千病打独角牛

    《作者:佚名简名《独角牛》,或《病刘千》。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末本。 剧写饶阳刘千自幼喜习拳摔跤,一日外出遇折 拆驴摆擂交手,千将其打倒。刘父闻讯赶至,认 出折拆驴乃其数年外出之胞弟,遂令叔侄相 认。折拆驴嘱千三月二十八日随他至泰安与独 角牛打擂。千归家染病,妻为之施舍百日义浆 以乞神佑。至百日,会独角牛闻千艺高前来挑 战,遇千妻,强夺义浆茶饭喂马,又无礼调戏。 妻唤折拆驴来救,为独角牛打倒,并肆意羞辱 而去。千闻知,发誓报仇。届时赴泰安,上独角 牛擂台立下打擂文书,人见其面黄肌瘦,担心 必败。及交手,千两合皆胜,赢得擂筹财物。使 官奉圣命来降香,加封千为饶阳令。有《脉望馆 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外编》据以排印。

  •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

    朱砂担滴水浮沤记

    《作者:佚名元杂剧剧本。简名《朱砂担》或《浮沤记》。无名氏撰。末本。叙河南府王文用到南昌做生意,利增百倍,购得朱砂10数颗,藏之箱笼,挑担回家。路遇贼人白正,强与王文用结拜为兄弟,探知文用家中情况。文用觉此人不良,趁其酒醉逃走。夜宿黑石头店,白正赶来,亦宿此店。文用觉察又逃。路上遇雨,躲入东岳殿前太尉庙,白正亦到,抢其朱砂。欲杀文用。文用愤言,要到阴司告状,并说太尉爷爷可作证见。白正将其拉到房檐下,谓再无证见。文用道,房檐滴水浮沤(水面泡沫)可证。白正认为浮沤不可为证,遂杀文用。白正至王家,自称是文用义弟。骗王父出门打水,推其入井,随后强占王妻。文用阴魂不散,告状到太尉处。再到家中,向白正索命。白正谓无见证,太尉率鬼力上,道昔日滴水浮沤便是证见,将其押入地狱,永为饿鬼,以示天理之不爽。此剧本事出宋人庄季裕《鸡肋编》,亦见《夷坚志·张客浮沤》条。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

  • 风雨像生货郎旦

    风雨像生货郎旦

    《作者:佚名简名《货郎旦》。杂剧剧本。元无名氏作。四折,旦本。剧写李彦和娶妓女张玉娥为妾,玉娥不贤,竟将彦和之妻气死。玉娥与其奸夫魏邦彦合谋,盗了彦和的财产,烧了他的房舍,又将彦和及其家人骗至河边,推彦和于河中,彦和后得救;正勒杀彦和之子春郎及其奶母张三姑时,为人撞见,春郎及三姑幸免一死。张三姑因衣食无着,无法养活春郎,乃将春郎卖与拈各千户为子;自己跟随说唱货郎儿艺人,学唱谋生。十三年后,春郎长大成人,承袭千户之职。一日外出,停歇馆驿之中,找来艺人说唱消遣,巧遇说唱货郎儿的张三姑与李彦和,三人相认,一家团聚。张玉娥和魏邦彦因欺侵窝脱银被捉,送到春郎千户处。春郎依法将他们处斩,报了昔日之仇。此剧谴责妓女,反映封建社会一夫多妻的家庭矛盾,为元剧中常见主题,但亦可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斑。第四折的〔九转货郎儿〕描绘生动,曲词甚美,别致动人,艺术价值颇高,为元剧中的精品。

  • 神奴儿大闹开封府

    神奴儿大闹开封府

    《作者:佚名元杂剧剧本。简名《大闹开封府》、《开封府》或《神奴儿》。无名氏撰。末本。剧叙开封府李德仁,妻陈氏,生一子名神奴儿。然其弟李德义无嗣,弟媳王氏,贪悍乖劣,调唆德义与其兄分家。德仁念李家乃敕赐义门,不肯。王氏哭闹,将德仁气死。又唆使德义将寡嫂赶出另居。会老院公领神奴儿嬉戏街头,神奴儿喜欢傀儡,老院公往买。德义醉归见神奴儿,恐其走失,抱其回家,至家醉卧。王氏为独霸家私,乘机将神奴儿勒死,埋于阴沟。德义醒来寻找神奴儿,王氏反诬是德义趁醉教其杀人。德义惧官,只好作罢。神奴儿托梦给老院公,言被王氏勒死。陈氏和老院公往德义家寻尸。王氏反诬陈氏与人有奸,杀子灭尸,并诉于官。县官受贿,将陈氏屈打成招。老院公死于狱中。龙图阁待制开封府尹包拯赏军回来,神奴儿鬼魂拦路。包拯知有冤情,重审此案。神奴儿鬼魂上堂诉其原委,案情得以大白。此剧正末为李德仁、老院公、包拯3人,不同于杂剧常格。宋元戏文亦有《神奴儿》,可见这个故事流传较广。是《龙图公案》的关目之一。现存主要版本有《元曲选》本。

  • 王月英元夜留鞋记

    王月英元夜留鞋记

    《作者:佚名元杂剧剧本。简名《留鞋记》。撰人姓名不详。元人曾瑞卿有《才子佳人误元宵》杂剧,今不存。 一说即此剧。日本。剧写秀才郭华与胭脂店的王月英相爱,月英暗使丫环给郭华送去一首诗,约他元宵夜在相国寺里相会。是日,郭华因吃醉酒在相国寺中熟睡。月英来赴约,推他不醒,便用手帕包着一只绣鞋放在郭的怀中而去。郭华醒后,追悔莫及,吞手帕自杀。郭家琴童来寻主人,见状便扭寺中和尚见官。包拯勘问此案,令人持绣鞋上街寻觅鞋主,恰为王月英之母所见,说出鞋是女儿的。包拯捉来王月英,讯出实情,遂令王月英到相国寺去找包秀鞋的手帕。 王月英至相国寺,见郭华口边有手帕的一角,便扯出手帕,郭华复生,真相大白。包拯为两人主持成婚。剧本故事源出《幽明录》,也见于《太平广记》卷274,题名《买粉儿》。另,元代南戏有《王月英月下留鞋记》,明传奇有《胭脂记》,近代一些地方戏中也有《郭华买胭脂》,内容均出于一源。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今杂剧》本,息机子刊本。《元曲选》本。

猜你喜欢的书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英国霍布豪斯著政治著作。该书是一部对19世纪自由主义在英国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论述的专著,重点在于论述边沁、穆勒、格莱斯顿和科布登这些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彼此的内在联系以及在英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表述了作者本人对于自由主义的见解,认为自由与平等紧密结合,社会是仲裁人,其任务是主持公道。国家的职责是为个性创造发展的条件,使公民能依靠自身努力获得所需的一切。 该书全面表述了霍布豪斯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想,成为20世纪英国新自由主义的第一篇宣言,对西方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1826年出版,标题为“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关于谷物价格、土地肥力和征税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在1842年再版时定为《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的第一卷。《孤立国》由3卷组成,第二卷主要讲述了自然工资、利率与地租的关系,第三卷则讲述地租原理和其他相关问题。其中,第二卷第二章以及第三卷由德国经济学家H.舒马赫(Herman Schumacher)根据杜能的遗稿整理加工完成,于1863年在德国罗斯托克市出版。杜能假设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立国,全境的土地都是沃野平原,土壤肥力完全相等,均适于耕种。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位于平原中央。离城市最远的平原四周是尚未开垦的荒野,从而切断了它与外部世界的所有联系。供应整个国家所需的金属和食盐的矿山与盐场,都位于城市附近。城市必须供应全国民众需要的工业制成品,而城市的食品则完全依靠四周农村提供。农村除了向城市运送农产品以外,不向其他任何市场运送任何产品。运输费用与运输距离成正比,运费由农业生产者承担,运价要小于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在此基础上,他认真研究了孤立国的产生布局:不仅充分考虑了农业、林业、牧业的布局,而且考虑了工业的布局。他根据当时德国农业和市场的关系,摸索出因地价不同而引起的农业分布现象,创立了农业区位理论。 杜能在《孤立国》一书中对各种作物的区位有着大量的数学计算,通过计算农作物在离城市中心不同距离时的收入以及支出确定农作物的纯收益,从而确定农业生产的区位。杜能在《孤立国》中重点解释了“杜能环”,其对“杜能环”的解释也是采用了数学计算,并没有建立数学模型。现在的农业区位理论分析,主要来源于杜能的思想。

骖鸾录

骖鸾录

笔记。宋范成大著。一卷。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作者由中书舍人出知广西静江府。十二月七日,作者自吴郡(今江苏苏州市)起程,经过水陆三千多里程途,于次年三月十日至桂林。此编为沿途纪行之书,取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句意,名为《骖鸾录》。书中记录了沿途秀丽的江南风景、名胜旧迹、寺院宫观、碑碣铭文、前人题咏、时俗风情等等。文字简洁,雅丽可诵。今有《续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稗乘》、《说郛》、《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小重山房丛书》、《古今说部丛书》、《古今游记丛钞》、《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医效秘传

医效秘传

综合类著作。原题清叶桂撰、吴金寿校。三卷。桂有《温热论》已著录。本书是为初学者而作,成书于乾隆七年(1742)。全书约五万四千字。卷一载六经图、伤寒纲领、伤寒标本、类伤寒四症及用药法则等内容,后结合温病介绍湿温、风温、冬温等十六种病证治法,简要说明病机变化的不同和诊断治疗要点,并附《温热论》。卷二仿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列伤寒八十八证。对伤寒治则归纳整理,详细比较伤寒之各个症状,突出辨证的重要性,其论宗成无己,参以己见,并增加疟、发斑、发颐等温热病独特的症状。卷三载阴虚论、肠澼下血、治脾肾要知、燥润得宜、经论要旨、妇人脉、辨胎脉等内容,本于经旨,述切脉审证之要,言简意赅,书末附方八十首。全书立论说理明确清晰,着墨不多,而与经旨无不吻合,示人以规矩准绳。特别是用八纲对比写法,突出辨证施治,言简而能切中肯綮,指出分析要点,体现出叶氏在理论和临床上的精辟见解与丰富经验。虽主要论述伤寒,但所涉猎颇广,外感热病已提纲挈领包括于内。可供研究伤寒及温病之参考。有道光十一年(1831)贮春仙馆吴氏刻本,一九六三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世凯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周官新义

周官新义

十六卷。附《考工解》二卷。北宋王安石撰。《周官新义》是王安石为变法而对《周礼》所作新解之书,原着二十二卷,今存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录自《永乐大典》。宋晁公武《读书志》载,熙宁中置经义局,撰三经:《周礼》、《尚书》、《诗经》,皆本王安石经说。王安石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重注三经,不用先儒传注,多以己意解经,时称《三经新义》,颁之学官。书成后遭反变法派如司马光、文彦博、吕诲、程颢、程颐、苏轼、苏辙、晁说之、胡安国、胡宏等攻击,甚至谴责王安石及《周官新义》导致北宋灭亡。《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安石鉴于“宋当积弱之后,而欲济之以富强,又惧富强之说,必为儒者所排斥,于是附会经义,以钳儒者之口,实非信《周礼》为可行”,颇为中肯。《周礼新义》训诂多违六书之义,难免割裂经义,牵强附会。其训诂字义,颇为穿凿,但总体以经诠义,发挥经义,仍不失为儒者之言。如解“八则之治都鄙”、“八统之驭万民”、“九两之系邦国者”,皆有发明。对后世研究《周礼》者有一定参考价值。宋王昭禹《周礼详解》、王与之《周礼订义》以及林之奇、陈友仁注《周礼》多据其说。清《钦定周官义疏》,亦不废用。其《考工记解》据晁公武《读书志》记载,非王安石之作,乃郑宗颜辑王安石《字说》所补。《中华儒学通典》认为“《考工记解》在内容上多与《字说》相类似文字,而其题款亦一直为王安石,即使真为郑宗颜所辑,则所辑内容亦必为王安石所撰无疑”,颇有道理。版本有河南刻经苑本,明万历刊本、墨海金壶本、粤雅堂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