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
-
邯郸记
《作者:汤显祖》传奇名。明汤显祖撰。《曲品》著录。据唐沈既济小说《枕中记》改编。写山东卢生痴念功名,在邯郸赵州桥饭店遇见仙人吕洞宾。卢生借得吕洞宾磁枕,白日入梦。梦中与清河崔氏之女结婚,用金钱买通权贵,因而得中状元。奉命至陕州开河,挂帅征西,建功封侯,但因得罪权臣宇文融和偷写封诰等事而被劾问斩。遇赦后充军鬼门关,历尽折磨,又被召回朝,当二十年宰相,进封赵国公。儿孙辈也一并得官。皇帝赐女乐二十四名,八十岁的卢生淫乐无度,一病不起,临死时还惦念身后加官赠谥和幼子的荫封。结果梦醒觉悟,看破人情世故和人我是非,随八仙修道。此剧生动地描绘了封建大官僚从发迹到死亡的历史,揭露了科场的黑暗,官吏的贪婪,皇帝的腐败荒淫,道学的虚伪,尤其反映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殊死争斗,从多方面批判了明代的社会现实。剧本首尾都描写神仙故事,反映了作者的宗教意识。剧情简练,曲词明白晓畅,渐入本色一路。今存明本多种,《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天启元年(1621)朱墨本影印。
-
紫钗记
《作者:汤显祖》传奇剧本。明汤显祖作。二卷五十三出。此剧是在《紫箫记》的基础上重新创作而成。叙唐陇西人李益流寓长安,以功名未遂、佳偶未聘为憾。元宵佳节,霍小玉与母观灯,遗失紫玉钗,恰被李益拾到,并以此求婚于霍家,两人成婚。不久,益应试,中状元,却因得罪当朝卢太尉,被遣边关任职,益与玉灞桥相别。卢太尉强招李益为婿。玉为寻益,欲将紫钗出售,闻卢府小姐招婿求玉钗,售之卢府。卢用计骗益,言玉已嫁他人。玉知益已赘于卢府,身染沉疴。李益诸友同情小玉,设计请李益共赏牡丹,将其带入小玉宅中。两人相见,互诉衷肠,知皆中卢太尉毒计。益将紫钗还给小玉,两人和好如初。吕天成《曲品》论此剧“描写闺妇怨夫之情,备极娇苦,直堪下泪,真绝技也。”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认为“词藻精警,远在《香囊》、《玉玦》之上。‘四梦’中以此为最艳矣。”京剧《霍小玉》、川剧《玉燕钗》、闽剧《紫玉钗》,均受此剧的影响。有明万历间玉茗堂刊本、继志斋刊本、明末汲古阁原刊本、《六十种曲》本、清初竹林堂《玉茗堂四种》本、暖红室刻本等,《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末柳浪馆刊本影印,亦收入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汤显祖集》中。
-
四喜记
《作者:谢谠》明代传奇剧本。谢谠作。《曲品》著录。写北宋宋郊、宋祁兄弟的故事。久旱逢雨,宋郊到碧玉台散步,见数十万蚂蚁飘于水上,便将枯竹剖开,造桥渡蚁,因此,后来应试连中三元。本事见祝穆《事文类聚》。宋祁与兄同榜登第,游览禁苑,宫女郑琼英见宋祁叫了他一声小宋,宋祁遂作〔鹧鸪天〕词遣怀。此词传达禁中,仁宗皇帝不仅不怪罪,反将郑赐予宋祁为夫人。事出《花庵绝妙词选》注。剧中还穿插宋祁与妓女董青霞的相爱,以及宋氏兄弟在他乡遇文彦博和慧云和尚等情节。俗传《四喜诗》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全剧皆演此诗意,故名。今存明末汲古阁原刊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
-
金莲记
《作者:陈汝元》明代传奇剧本。陈汝元撰。《曲品》著录。全剧36出。全剧36出。写苏轼与王安石、章惇政见不合,被外调杭州为刺史。轼流连山水,纳朝云为妾。御史舒亶,趋炎附势,受章惇指使,劾奏轼以诗怨谤朝延,下狱勘问。弟苏辙叩阙陈情,救兄出狱,改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朝云表姐琴操,出家为尼,云游至京师妙觉寺,恰逢章惇来庙进香,便有意嘲弄。章极为恼怒,再贬斥苏轼到荒远偏僻的儋州,并假刻朝报,传言已死。后秦观上书鸣冤,苏轼赦归,合家团聚。剧中还插入苏轼、朝云系五戒禅师和红莲转世,佛印、琴操度脱2人皈依佛门。因苏轼中状元,宋帝撤御前金莲烛,送其归院,故名。全剧关目冗繁,曲白骈俪,纯系案头之作。今存明万历间陈氏函三馆原刊本、明末汲古阁原刻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后者影印。
-
玉合记
《作者:梅鼎祚》明代传奇剧本。梅鼎祚撰。《曲品》著录。取材于唐许尧佐《柳氏传》(见《太平广记》卷485)。写唐代诗人韩翃,流寓长安,见李王孙歌妓柳氏,惊其艳丽,赠以玉合。柳氏亦属意于韩。经李王孙撮合,两人结为夫妇。平卢节度使侯希逸,闻韩才名,招至幕下为书记。韩辞别柳氏,独赴山东,尝寄《章台柳》诗给柳氏,柳则答以《杨柳枝》诗。安史之乱起,柳氏避乱法灵寺,削发为尼。乱平后,韩翃归来,柳氏已为蕃将沙吒利所强劫。有侠士许俊,深为不平,命韩作书,趁沙吒利出外射猎,驰马至沙宅,将柳氏夺回,2人乃得偕老。此剧刚出,为时所尚,士林争购,但不久即弃之,因为关目冗杂散漫,“宾白尽用骈语,鋀饤太繁,其曲半使故事及成语,正如设色骷髅,粉捏化生,欲博人宠爱难矣”(沈德符《顾曲杂言》)。戏曲的骈俪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故只能供案头阅读,绝少有演出。今存本较多,《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虎林容与堂刊本影印。
-
怀香记
《作者:陆采》明代传奇剧本。陆采撰。《古人传奇总目》著录。本事见《世说新语·惑溺》。全剧40出。写晋朝司空贾充,征辟文士韩寿为掾史。韩寿才华出众,姿容亦美丽,为充女贾午窥见,顿生爱慕之情。于是托婢女春英传情,韩寿恨无由相见。适逢贾充受诏安边,出镇关中,令韩寿移居府内,代管家事。这才在春英帮助下,逾越垣墙,与午幽会。午以帝赐异香相赠,作为定情表记。贾充班师回朝后,发现韩寿所佩戴异香,怀疑与女私通,便拷问春英。老夫人怕家丑外扬,劝充将午嫁于韩寿。因贾家不招白衣之婿,贾充趁征吴用人的机会,推荐韩寿为平东经略使,参谋军事。征吴获胜,韩寿功成名就,由皇帝主婚,与贾午结为夫妻。今存明末汲古阁原刻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以影印。
-
玉镜台记
《作者:朱鼎》明代传奇剧本。朱鼎撰。《曲品》著录。据《世说新语·假谲》及史传敷演。写晋代温峤奉母命探望姑母,姑托温为女刘润玉择婿。温毛遂自荐,以玉镜台为聘,娶表妹为妻。会石勒起兵,晋室南渡江左,祖逖、刘琨北伐,温峤被召为总兵司马,进军淮西,大败石勒。正趁胜北进,不意都督王敦谋篡东晋帝位,温率兵勤王,声讨叛贼。王敦拘温峤家属,令其作书招降,温母和妻润玉宁愿就戮,决不从命。后温击破王敦,凯旋归来,全家欢聚。此剧与关汉卿《温太真玉镜台》杂剧迥然不同,主要突出温峤、祖逖、刘琨诸人的民族思想,以玉镜台为关目的爱情故事,所占比重却极小。剧中《新亭对泣》、《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系狱》诸出,写得慷慨激昂,有声有色。今存明末汲古阁原刊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
-
西楼记
《作者:袁于令》传奇。明末袁晋《剑啸阁传奇》之一。写书生于鹃和穆素徽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于鹃”二字切音成“袁”,即作者自指,剧中内容据作者个人经历附会。《书隐丛说》等书记载,袁晋年轻时曾因与富豪沈同和争夺妓女穆素徽而打起官司,其父将他送官系狱,《西楼记》就是他在狱中写成的。穆素徽实有其人,孟森《心史丛刊》考证她是周绮生,其事曾见于《列朝诗集》闰集和《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三。此剧写于、穆因写词曲而互相爱慕,曾在西楼同歌〔楚江情〕,事为于鹃之父御史于鲁得知,将穆逐徙杭州。相国公子池同乘机以巨款买穆为妾,穆不从,备受虐待。于鹃赴试得中状元,后在侠士胥表的帮助下终于与穆结为婚姻。此剧结构严密,关目安排富于起伏波澜,针线设施颇具匠心,当时曾到处搬演,袁晋因此享有盛誉。《楼会》、《拆书》、《错梦》等出较流行。此剧有冯梦龙的删改本,定名为《楚江情》。《西楼记》今存明末剑啸阁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二集》。又有清初耐闲堂刻本,北京图书馆仅存下卷,题为《西楼梦》。
-
霞笺记
《作者:佚名》传奇。明无名氏作。《曲品》著录。剧写松江华亭人李彦直与诸友攻读于会景楼上,一日见旁院女子打秋千,在诸友怂恿下题诗霞笺,“赋以托之”,掷过墙去。旁院为妓女张丽容居处,张拾到霞笺,也以霞笺一幅,和诗于上,掷回过去,恰又被李拾得。端午节时,李往张处,两人定情,约为夫妇。李之友酒银向孙教官告李恋妓,孙致信李父,李遂被禁锢家中。时镇守苏松的阿鲁台为讨好丞相伯颜,设计将丽容骗到舟中,强使北行。彦直越墙离家,寻至张居处,知张北去,一路追赶至京。丽容被伯颜夫人转献给太后。彦直借寓寺庙攻书,待机寻张。花花宫主招赘兀都驸马,太后以四十宫女从嫁,丽容也在其中。彦直扮作军士,混入婚礼仪仗队,与丽容相逢。丽容劝李趁大比之年,努力考试,及第封章后,姻缘犹可望。彦直果中状元。兀都驸马知情后,将丽容送至状元寓所,正式成亲。本剧今有《六十种曲》本,最为通行。又有明万历年间广庆堂刻本,唐振吾刊行,秦淮墨客(即纪振伦)校正。
-
焚香记
《作者:王玉峰》传奇剧本。明王玉峰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下上品”,说:“王魁负桂英,做来甚恳楚。”清梁廷楠《曲话》说:“《焚香记·寄书》折,关目与《荆钗记》大段雷同:金员外潜随来东,孙汝权亦下第留京,一同也;卖登科录人寄书,承局亦寄书,二同也;同归寓所写书,同调开肆中饮酒,同私开书包,同改写休书。无之不同,当是有意剿袭而为之。”近人姚华《菉猗室曲话》说:“此本为王魁翻案而作。”日本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此剧“打消背约事实,使之重圆,是虽出于传奇常套,反减杀悲剧之兴味焉。”“此记关目布置、用笔疏密不得其宜,宜疏处反冗漫令人倦,宜密处反草草一过,淡然无味。”《王魁负桂英》原为一部著名悲剧,作者为替王魁翻案而改为喜剧,实是点金成铁。关目布置处处捉襟见肘,情节发展落入传奇俗套。
-
红梨记
《作者:徐复祚》传奇。明徐复祚撰。增补本《曲品》著录。事本《闲中鼓吹》,又参以元人《谢金莲诗酒红梨花》杂剧。写宋赵汝州与谢素秋爱情故事。赵汝州赴京考试,慕名欲访名妓谢素秋,然无缘相见,仅通过仆人互赠诗一首,恰值金兵攻汴州城,两人逃难离京。赵至雍丘访钱济之。时钱任雍丘令,知素秋避乱至此,迎入府中。钱为敦促汝州科考,未将此事说破,并嘱素秋见赵时勿告以真名,后两人相会,赵甚依恋。钱又设法使赵抛去恋意赴金陵应考,赵考中状元后,始让赵、谢相认,缔结良缘。剧中赵、谢二人幽会,题诗咏红梨花,故名。剧本描写了宋金争战、奸臣误国等史实,关目繁多,而结构紧凑精炼,人物形象鲜明,在明传奇中属上乘之作。剧中《亭会》、《花婆》、《三错》诸出流行于昆曲舞台。今存明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末朱墨本影印。
-
青衫记
《作者:顾大典》明代传奇剧本。顾大典撰。《曲品》著录。据元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剧改编。写白居易进京应试,妾小蛮、樊素,准备行装,将青衫一件置于行李中。在京中,与友人游名妓裴兴奴家。裴善弹琵琶,为诸公助兴,白质青衫呼酒,醉宿裴家,与兴奴产生爱情。值兵乱,兴奴携青衫,与母避难至白居易家乡,以青衫借宿,小蛮、樊素知为白氏故人,热情接待。裴母贪财,逼兴奴嫁与浮梁茶商刘一郎,随之去九江。白居易因抗疏忤旨,贬为江州司马。一夕,送友人元稹返船,惊闻琵琶声,寻声召见,乃是兴奴,白伤感不已,泪湿青衫。刘一郎江头买醉,落水溺死,裴兴奴与白居易重结百年之好。京剧《琵琶行》据此改编。今存明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明末汲古阁原刻本影印。
-
蕉帕记
《作者:单本》明代传奇剧本。单本撰。增补本《曲品》著录。写南宋书生龙骧,父母双亡,寄寓其父同僚胡章家,钟情章女弱妹,因无人作媒,未遂所愿。西施死后,罚为白牝狐,已修炼3000余年,须借人真阳之气,方成正果。狐精见龙骧有仙骨,便化作胡弱妹,以蕉叶幻为罗帕,题诗以引诱龙幽会。龙、胡的姻缘反因此而促成。后又助龙考取状元。秦桧因孙子秦埙未能夺魁,怀恨在心,与万俟定奸计,派龙骧领兵策应河北,欲借叛将刘豫之手将其杀害。狐精又施法术,普降大雪,使刘迷路被擒。龙骧功成名就后,与胡弱妹以及岳父母皆成神仙。此剧曲辞宾白通俗,无绮丽酸腐气,龙骧、弱妹、胡连的性格均活脱生动。有些场次,如《园会》、《闹钗》、《闹婚》、《闹题》、《闹闱》诸出,构思精巧,饶有喜剧色彩。川剧、湘剧、潮剧中皆有演出。越剧有改编本《蕉帕记》,不少剧种都有移植。清人还将此剧改为小说《蕉叶帕》。今传本中以《六十种曲》本较流行,《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据明万历间文林阁本影印。
-
赠书记
《作者:佚名》无名氏作。今存《六十种曲》本。《六十种曲撰人考》谓此剧作者为苏复之,但无确证。此剧本事见《耳谈》中魏轻烟事,全本三十二出。写广陵书生谈麈踏青,遇妓女魏轻烟,互相有情。不料谈麈遭难逃走,牵连轻烟遭官府逮捕,追索谈麈。轻烟不得已,设计逃往外地。谈麈为躲避官方搜捕,化扮女子,借住贾家,识巫云,继而隐于尼庵。贾巫云为逃避官府选宫女,扮作男子,改名傅贾。轻烟逃至滇南,辗转入杨家府义军。傅贾奉旨招安杨家女将有功,皇帝将假扮女子的谈麈,赐给傅贾为妻,因麈已被显宦费有收为义女。经轻烟调查,真相大白,谈麈与巫云、轻烟成亲。《坚瓠四集》记辛未观女优演戏,有该《赠书》出。京剧《侠骨香》即据此剧改编而成,但将元代改为唐代,轻烟改为丫环。
-
金雀记
《作者:无心子》传奇剧本。明无心子作。二卷三十出。叙晋时潘岳貌美,每出,妇人必投之以果。元宵灯市,井王孙之女文鸾遇潘岳,以一对金雀投之。井王孙为女择婿,甚爱潘岳诗,以女许之。潘岳以金雀为聘礼,两人成亲。后潘岳往河东谋职,临别,两人各执一金雀。潘岳慕青楼女子巫彩凤美貌、贞节,又以金雀为聘。晋武帝得见潘岳赋,甚喜,令其往河阳任职。文鸾往河阳寻夫,途遇出家为尼的彩凤,又见金雀,劝其为潘岳妾。文鸾至河阳,佯装不容,却将彩凤接来。潘岳终与一妻一妾团聚。潘安掷果事,《晋书》本传有载,亦见《世说新语》。青木正儿评此剧,“秾艳之中,颇有滑稽风味,写晋代文士之风气,稍得神似,为典雅之喜剧中成功作品”(《中国近世戏曲史》)。有明崇祯间白鹤山樵校刊本、明末汲古阁原刊初印本、《六十种曲》本。
-
投梭记
《作者:徐复祚》明代传奇剧本。徐复祚撰。据《晋书·谢鲲传》敷演。写秣陵元缥风,父死后,继母令其为妓。缥风不从,惟愿织锦度日。西邻谢鲲,虽有妻室,但风流蕴藉,钟情缥风,两人相爱。元母嫌谢家贫,欲嫁女客商乌斯道,投梭击落谢的门牙。闻谢已授官,惧祸及己,遂与乌商议,将缥风骗往江西。时王敦谋篡东晋帝位,诛杀忠良,谢鲲故作佯狂,历叙为妓折齿事,敦觉其无大志,方免于难。缥风遭劫后,守志不移,又被继母和乌斯道所卖,几为祭品落入鹿仙之口,后遇谢鲲岳父王鉴,将其收养。王敦一病身亡,其部将钱凤继续作乱,晋帝任命谢为江州兵马都督,率兵剿灭叛贼。功成归来,与缥风欢聚。此剧借悲欢离合抒写政治风云的变幻,颇为动人。今存明末汲古阁原刻初印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据以影印。
-
狮吼记
《作者:汪廷讷》明代传奇剧本。汪廷讷撰。《曲品》著录。本事见宋人笔记《调谑篇》。写黄州人陈慥妇柳氏奇妒,陈进京访友,与苏轼携妓赏春,一年未归。柳氏派人捎信,言已为其娶妾4人。陈归见妾,乃4个丑妇。柳氏梳妆,陈打扇取悦她,反遭责骂。苏轼贬黄州,邀陈游。柳氏遣仆侦知有女陪酒,归而罚跪水池边。苏轼劝柳为陈娶妾,柳以每日赏百杖,至70岁为条件。后柳氏拉陈到县陈诉,县令戒柳氏之妒,忽县令夫人出,打骂县令以袒护柳氏,众又请土地评理,土地则偏向陈及县令,又被土地娘娘打骂。结果互相打骂,演成一场滑稽戏。苏轼赠妾与陈藏之别馆,为柳氏所知,罚其跪下顶灯,又以绳束其足,柳氏执绳一端防其逃走,陈向巫妪求救,女巫以羊代陈3日,并以陈已变羊胁迫柳氏。柳氏恐惧,遂允迎妾入宅,但又打骂怒号如狮吼。后柳氏魂游地府乃觉悟,与陈妾入道赴灵山。这是一部著名的喜剧。昆曲常演《梳妆》、《游春》、《跪池》、《三怕》四出。地方戏亦有整本《狮吼记》演出。今存明汲古阁原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以影印。
-
双烈记
《作者:张四维》明代传奇剧本。又名《麒麟记》。张四维撰。《曲品》著录。根据《宋史·韩世忠传》敷演。写宋韩世忠投军京口,遇妓女梁红玉,结为夫妇。鸨母嫌弃穷军汉,韩忿而出走,在镇压方腊和勤王报国中得官,率兵驻守镇江,抗拒金兵。梁红玉从戎助夫,金山江上一仗,大败金兀术,将金兵围困在黄天荡内。金兀术买通奸细,掘河故道逃走。梁为国忘私,上本弹劾韩骄兵纵敌。朝廷念韩世忠夫妇之忠义,非但未降罪,反而擢升韩为横海、武宁、安化三军节度使,梁氏亦封为两国夫人。后因秦桧谋害岳飞,韩世忠面斥权奸,悲愤辞官,夫妻隐居西湖。剧中梁红玉击鼓战金山事,一直为后人所称颂。今京剧、汉剧、徽剧及川剧中,都有《战金山》(或名《娘子军》、《黄天荡》)剧目,皆来源于此。今存明刊本和清抄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明末汲古阁原刻本影印。
猜你喜欢的书
自由主义
英国霍布豪斯著政治著作。该书是一部对19世纪自由主义在英国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论述的专著,重点在于论述边沁、穆勒、格莱斯顿和科布登这些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观点、彼此的内在联系以及在英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表述了作者本人对于自由主义的见解,认为自由与平等紧密结合,社会是仲裁人,其任务是主持公道。国家的职责是为个性创造发展的条件,使公民能依靠自身努力获得所需的一切。 该书全面表述了霍布豪斯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想,成为20世纪英国新自由主义的第一篇宣言,对西方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1826年出版,标题为“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关于谷物价格、土地肥力和征税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在1842年再版时定为《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的第一卷。《孤立国》由3卷组成,第二卷主要讲述了自然工资、利率与地租的关系,第三卷则讲述地租原理和其他相关问题。其中,第二卷第二章以及第三卷由德国经济学家H.舒马赫(Herman Schumacher)根据杜能的遗稿整理加工完成,于1863年在德国罗斯托克市出版。杜能假设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立国,全境的土地都是沃野平原,土壤肥力完全相等,均适于耕种。全国只有一个城市,位于平原中央。离城市最远的平原四周是尚未开垦的荒野,从而切断了它与外部世界的所有联系。供应整个国家所需的金属和食盐的矿山与盐场,都位于城市附近。城市必须供应全国民众需要的工业制成品,而城市的食品则完全依靠四周农村提供。农村除了向城市运送农产品以外,不向其他任何市场运送任何产品。运输费用与运输距离成正比,运费由农业生产者承担,运价要小于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在此基础上,他认真研究了孤立国的产生布局:不仅充分考虑了农业、林业、牧业的布局,而且考虑了工业的布局。他根据当时德国农业和市场的关系,摸索出因地价不同而引起的农业分布现象,创立了农业区位理论。 杜能在《孤立国》一书中对各种作物的区位有着大量的数学计算,通过计算农作物在离城市中心不同距离时的收入以及支出确定农作物的纯收益,从而确定农业生产的区位。杜能在《孤立国》中重点解释了“杜能环”,其对“杜能环”的解释也是采用了数学计算,并没有建立数学模型。现在的农业区位理论分析,主要来源于杜能的思想。
骖鸾录
笔记。宋范成大著。一卷。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作者由中书舍人出知广西静江府。十二月七日,作者自吴郡(今江苏苏州市)起程,经过水陆三千多里程途,于次年三月十日至桂林。此编为沿途纪行之书,取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句意,名为《骖鸾录》。书中记录了沿途秀丽的江南风景、名胜旧迹、寺院宫观、碑碣铭文、前人题咏、时俗风情等等。文字简洁,雅丽可诵。今有《续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稗乘》、《说郛》、《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小重山房丛书》、《古今说部丛书》、《古今游记丛钞》、《丛书集成初编》等本。
医效秘传
综合类著作。原题清叶桂撰、吴金寿校。三卷。桂有《温热论》已著录。本书是为初学者而作,成书于乾隆七年(1742)。全书约五万四千字。卷一载六经图、伤寒纲领、伤寒标本、类伤寒四症及用药法则等内容,后结合温病介绍湿温、风温、冬温等十六种病证治法,简要说明病机变化的不同和诊断治疗要点,并附《温热论》。卷二仿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列伤寒八十八证。对伤寒治则归纳整理,详细比较伤寒之各个症状,突出辨证的重要性,其论宗成无己,参以己见,并增加疟、发斑、发颐等温热病独特的症状。卷三载阴虚论、肠澼下血、治脾肾要知、燥润得宜、经论要旨、妇人脉、辨胎脉等内容,本于经旨,述切脉审证之要,言简意赅,书末附方八十首。全书立论说理明确清晰,着墨不多,而与经旨无不吻合,示人以规矩准绳。特别是用八纲对比写法,突出辨证施治,言简而能切中肯綮,指出分析要点,体现出叶氏在理论和临床上的精辟见解与丰富经验。虽主要论述伤寒,但所涉猎颇广,外感热病已提纲挈领包括于内。可供研究伤寒及温病之参考。有道光十一年(1831)贮春仙馆吴氏刻本,一九六三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传
记述了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复杂多变的一生。1859年,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官僚大地主家庭。袁家上辈人官运亨通,袁世凯的野心亦不小。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郁郁不得志的他即便结了婚,做了父亲,也还像个胡天胡地的恶少。1881年,一事无成的袁决定出走家乡,前往登州投军……1912年,临时参议院以全场一致的17票选举袁继任临时总统,所得票数比之孙中山当选时竟还多了一票。1915年,袁宣布“接受”帝位,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可惜直至83天后帝制取消,他仍未正式行登基之礼。1916年,袁靠着一剂强心针由昏迷状态苏醒过来,留下人生中最后四个字:“他害了我!”
周官新义
十六卷。附《考工解》二卷。北宋王安石撰。《周官新义》是王安石为变法而对《周礼》所作新解之书,原着二十二卷,今存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录自《永乐大典》。宋晁公武《读书志》载,熙宁中置经义局,撰三经:《周礼》、《尚书》、《诗经》,皆本王安石经说。王安石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重注三经,不用先儒传注,多以己意解经,时称《三经新义》,颁之学官。书成后遭反变法派如司马光、文彦博、吕诲、程颢、程颐、苏轼、苏辙、晁说之、胡安国、胡宏等攻击,甚至谴责王安石及《周官新义》导致北宋灭亡。《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安石鉴于“宋当积弱之后,而欲济之以富强,又惧富强之说,必为儒者所排斥,于是附会经义,以钳儒者之口,实非信《周礼》为可行”,颇为中肯。《周礼新义》训诂多违六书之义,难免割裂经义,牵强附会。其训诂字义,颇为穿凿,但总体以经诠义,发挥经义,仍不失为儒者之言。如解“八则之治都鄙”、“八统之驭万民”、“九两之系邦国者”,皆有发明。对后世研究《周礼》者有一定参考价值。宋王昭禹《周礼详解》、王与之《周礼订义》以及林之奇、陈友仁注《周礼》多据其说。清《钦定周官义疏》,亦不废用。其《考工记解》据晁公武《读书志》记载,非王安石之作,乃郑宗颜辑王安石《字说》所补。《中华儒学通典》认为“《考工记解》在内容上多与《字说》相类似文字,而其题款亦一直为王安石,即使真为郑宗颜所辑,则所辑内容亦必为王安石所撰无疑”,颇有道理。版本有河南刻经苑本,明万历刊本、墨海金壶本、粤雅堂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