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廷讷

- 姓名:汪廷讷
- 别名:字昌朝,号无如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安徽休宁人
- 出生日期:1573
- 逝世日期:1619
- 民族族群:
汪廷讷[nè](1573—1619)字昌朝,号无如,别署坐隐先生、无无居士、全一真人、清痴叟。安徽休宁人。戏曲家沈璟的弟子。家道殷富,乐善好施。博学多识,交游广泛。汪廷讷既是围棋高手,也是明代著名戏曲家。万历二十八年(1600)兴建坐隐园,编著《坐隐先生订棋谱》,获得当时名流如李贽、杨道宾、许獬、屠隆、袁黄、陈继儒、顾起元、梅鼎祚、朱之蕃、王稚登、冯梦桢、杨起元、于慎行、欧阳东凤、李登、耿定力、姚履素、祝世禄、沈凤翔等人的题赠,汇编成册,成为艺林盛事。尝从黄门石林祝公游,得性命之学。明万历间官盐运使,以开罪当道,左迁宁波府同知。汪氏工诗赋,喜制词曲,构筑环翠堂,广藏图籍家资饶富、构环翠亭,又张筵置酒,结纳四方名士。交游甚广,汤显祖、王穉登、陈所闻、张凤翼、屠隆等与汪氏皆有往来。
所作戏剧,总名《环翠堂乐府》,包括杂剧九种、传奇十六种。今存杂剧《重会姻缘》(即《广陵月》),见收于《盛明杂剧》。又《同僚认父》、《报仇归释》、《石室悟棋》、《诡男为客》、《捐奁嫁婢》、《中山救狼》、《青梅佳句》有清乾隆间抄本,另一种《太平乐事》则已佚。传奇存《狮吼记》、《种玉记》、《彩舟记》、《投桃记》、《三祝记》、《义烈记》、《天书记》七种;佚《五多记》、《同升记》、《彩凤记》、《威凤记》、《飞鱼记》、《高士记》六种。他如《青梅记》、《长生记》、《二阁记》尚存佚曲。前人对汪氏传奇的部分作品,于作者尚有疑问。清周晖在《续金陵琐事》中谓《狮吼》、《威凤》、《同升》、《飞鱼》、《彩舟》、《种玉》、《长生》、《青梅》八种为陈所闻撰,“而书坊汪廷讷皆刻为己作”;又祁彪佳《远山堂曲品》引张灵墟序,谓《高士记》本他人作之以媚昌朝者。此类问题,尚待澄清。惟周晖谓汪氏为“书坊”,与汪氏身份不符,故周晖的记述也难置信。《全明散曲》辑录其小令四首。所作尚有《人镜阳秋》等。
猜你喜欢的书
秋之韵
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作品。它是居斯塔夫·福楼拜晚年写的短篇小说集《三故事》其中一篇,《秋之韵》也是使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不过却是“别人”的手稿,讲述了“我”和一个妓女邂逅的爱情,妓女放荡的一生。当中也有许多对人生、对欲望等各种思索,例如,写“自己”的迷惘:“我找不到一样能适合我的东西,我也找不到一样自己能胜任的东西。努力工作,完全献身于一种思想,一种雄心,可怜的庸俗的雄心,去获得什么地位,什么名声吗?获得之后又怎样?”
次山集
十二卷。唐元结 (719—772)撰。元结字次山,号猗玗子、浪士、聱叟、漫叟、漫郎、渔者、酒徒漫叟,鲁山 (今属河南)人。少不羁,年十七,乃折节向学,师事从兄元德秀。天宝十三年(754)进士。擢为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又进水部员外郎,佐荆南节度使,道州刺史,进授容管经略使,身谕蛮家,绥定诸州,民乐其教,立碑颂德。著有 《元子》、《文编》、《琦玗子》等。此书据内府藏本收录,共十二卷,由陈继儒 (眉公)、吴震元 (长卿)、王时敏 (逊之)同校。元结之诗注重反映百姓疾苦,斥责官吏征敛无度,有相当高的认识价值。然其过分否定声律辞采,有意不写律诗,其古诗也少有风采。杜甫曾赞其诗“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同元使君舂陵行》)。其文全用散体,不涉骈丽,亦多讽刺时政之作。高似孙评论说:“文章奇古,不蹈袭。”但元结所著之书今皆不传,惟此本存世,而书名、卷数皆不合。盖后人摭拾散佚而成编,并非旧本。现存有明刊本;明正德十二年 (1517)湛若水校本;《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为江安傅氏双鉴楼藏本。丁丙 《善本书室藏书志》藏本。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今人孙望以明本为底本,新编 《元次山集》十卷本。
治河图略
元代水利学著作。元王喜撰。一卷。王喜曾任河工,继都实(又译作笃什)、潘昂霄之后据实绘图,详加图说成书,约四千字。绘有禹河之图、汉河之图、宋河之图、今河之图、治河之图、河源之图共十二幅,图末各系图说,据文献资料略述古今黄河水害与水利关系,陈述治理方案。 《治河方略》和《历代决河总论》分别考证历史,结合当时黄河现状,制订上、中、下三策,以备御览,《元史》顺帝本纪和《河渠志》所载治河理论均与本书吻合,得知已被朝廷采纳,用于实践。有《四库全书》本, 《墨海金壶》本。王止峻《元代治河的勋绩》一文(《醒狮》1975、2)可供参考。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撰,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内容与《太上灵宝玉匮明真斋忏方仪》大致相同,皆依次归礼十方天尊神灵,忏谢前世今生无量故误,祈请消除罪录,并祝国祚延洪,圣寿遐长,幽显蒙恩,普天太平,得道之后升入无形,与道合真。但本篇所列举归礼十方天尊神灵之名号,较前篇为多,忏文词句亦有所不同。
春秋列国志传
八卷(有刊本为十二卷)。又名《周朝秘史》明余邵鱼撰。余邵鱼字畏斋,建阳(今福建建阳)人,生卒年不详,明嘉靖末年在世,万历时余象斗呼为“先族叔翁”。所作《春秋列国志传》又名《列国志传》,长篇历史小说,叙述自商纣王即位选美女得妲己至秦统一天下的一段历史故事。宋元话本中就早有讲述列国故事的,如《秦并六国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等。余邵鱼在这些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历史典籍的材料,掺杂了一些如“苏妲己驿堂被诛”、“穆王西游昆仑山”等民间传说,较全面地演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开头部分,还用很大篇幅演述了商周历史,以显示治乱兴亡的历史发展轨迹。书中暴露了殷纣王、周厉王、晋灵公等统治者的残暴失政,亦有封建正统说教和少量神怪荒诞描写。该书是宋元平话之后较系统完整地演述春秋列国故事的历史小说,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是冯梦龙《新列国志》的创作基础。有明内府抄本,八卷。明万历丙午(1606)三台馆余象斗重刊本,亦八卷,藏上海图书馆和日本篷左文库。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明万历间十二卷龚绍山刊本。北京图书馆藏有万历乙卯 (1615) 龚绍山刊本,亦十二卷。
太虚大师全书
太虚著。六十四册,计七百余万字。1947年太虚逝世后,在浙江奉化雪窦寺成立“太虚大师全书编纂委员会”,由印顺法师负责,历时一年编纂完成。初以分编出版,1954年在香港完整出版。现行本为台湾善导寺佛经流通处印行本。全书分四藏二十编。其中“法藏”七编:佛法总学、五乘共学、三乘共学、大乘通学、法性空慧学、法相唯识学、法界圆觉学。“制藏”三编:律释、制议、学行。“论藏”四编:宗依论、宗体论、宗用论、支论。“杂藏”六编:时论、书评、酬对、讲演、文丛、诗存。末附印顺编《太虚大师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