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典

顾大典
  • 姓名:顾大典
  • 别名:字道行,号衡宇、恒嶽。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江(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540
  • 逝世日期:1596
  • 民族族群:

顾大典(1540—1596)明文学家。字道行,号衡宇、恒嶽。吴江(今属江苏)人。少孤,依母家周氏读书,过目成诵。善古文词。隆庆元年(1567)举人,二年进士。授绍兴府学教授, 迁处州推官。万历二年(1574)擢刑部主事,改南京兵部,久之,转吏部郎中。万历十二年升山 东按察副使,改福建提学副使。为官清正,遭忌 者追论其为郎时放于诗酒,遂自免归。再起开 州,不就,与沈璟等诗酒流连,作香山济社之游。家有谐赏园、清音阁,池台清旷,宾从觞咏不辍。又妙解音律,颇蓄歌妓,自为度曲,不入公府。为吴江派戏曲作家。著有诗文集《清音阁集》、《海岱吟》、《闽游草》、《园居稿》等。传奇今知有《青衫记》、《义乳记》、《葛衣记》、《风教编》,合称《清音阁四种》。其中《义乳记》一种已 佚。《风教编》仅《南九宫谱》存残曲三支。生平 事迹见明骆问礼《万一楼集》卷三四《北行集 序》、陈文烛《二酉园续集》卷四《入闽游草序》、 《康熙吴江县志》卷三五。


顾大典他出生在江南一个著名的望族,本人则是明代万历年间剧坛一位颇具风流盛名的戏曲作家,晚年辞官回乡后,创作了传奇《青衫记》等盛行于世。他还大兴土木地修葺自己的私家园林——谐赏园,在园中蓄养戏班,创制新剧以家乐搬演,并将此作为养老娱亲、陶冶性情的一种生活方式。他的行为举止在吴江乃至整个南方一带文人士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引领了一时的社会风尚。时人常把他与同邑著名曲家沈璟相提并论,清初同邑文人潘柽章(1626—1663)说:“顾大典……家有清商一部……醉即为诗或自造新声被之管弦。时吏部员外郎沈璟年少,亦善音律,每相唱和。邑人慕其风流,多畜声伎,盖自二公始也。”清初诗文名家常熟钱谦益(1582—1664)说:“(顾)大典,字道行,吴江人……家有谐赏园、清音阁、亭池佳胜。妙解音律,自按红牙度曲。今松陵多蓄声伎,其遗风也。”

顾大典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弢园文录外编

弢园文录外编

近代王韬自编集。因作者自号弢 园老民,故名。十二卷。清光绪九年(1886)在香港出版。 大部分是作者旅居香港时所写的宣传变法思想的论 文。认为“中学重道而轻艺,西学重艺而轻道,中之尚本 较西为优点”(《自序》)。提出“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 当躬”(《易言跋》)。宣传变法自强,主张除弊兴利,向西 方学习,办好内政外交。批评洋务派官僚学习西国舟坚 炮利、器巧算精是“徒袭皮毛”,为“富强之末”。认为只 有仿效西方“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使 “上下之精通,君民之分亲”,才是“富强之本”。但又强 调“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反映了近代早期改良派 的矛盾思想。版本还有光绪丁酉(1897)夏时务学社仿 香港本重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校刊本等。

琴赋

琴赋

古代艺术美学著作。三国魏晋嵇康撰。其美学观点认为,音乐“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强调音乐具有永恒魅力,无盛无衰,令人不厌不倦。高度赞扬音乐的感人力量:“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粲奕奕而高逝”;“驰岌岌以相属”;“沛腾遌而竞趣”;“翕韡晔而繁缛”。从重雅轻俗的美学思想出发,要求琴家保持“旷远”、“渊静”、“放达”的审美心胸,并阐述其声无哀乐的观点。认为音乐的各种现象变化,都由乐器的物质结构所形成,即由于“器和”、“张急”、“间辽”和“弦长”所产生的“响逸”、“声清”、“音痺”、“徽鸣”等现象,而乐器本身则总是保持其“洁净”、“端理”、“和平”的原貌。又从“怀戚者”、“康乐者”、“和平者”说明各种主观情感不同的人对于音乐的感受不同,而音乐本身仍只以“中和”来统物感人。其美学观点,反映了艺术走向自觉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价值自身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于寓教于美的艺术文学观点的一种批判与背离。有戴明扬《嵇康集校注》,所据明黄省曾嘉靖乙酉年(1525年)仿宋刻本;鲁迅手校《嵇康集》影印本;《文选》李善注本;《嵇康·声无哀乐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版;《中国古代乐论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录。

广艺舟双楫

广艺舟双楫

又名《书镜》,日本版称《六朝书道论》。清康有为撰。这是晚清碑学在理论上的一个总结,全书虽然是在包世臣《艺舟双楫》的基础上推而广之,但康氏通过自己大量收集评骘汉魏六朝碑刻的经验,于前人之说颇多匡正,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新见,遂写成这部六万余字的论书名著。凡二十七篇。一、原书,二、尊碑,三、购碑,四、体变,五、分变,六、说分,七、东汉,八、传卫,九、宝南,十、备魏,十一、取隋,十二、卑唐,十三、体系,十四、导源,十五、十家,十六、十六宗,十七、碑品,十八、碑评,十九、余论,二十、执笔,二十一、缀法,二十二、学叙,二十三、述学,二十四、榜书,二十五、行草,二十六、干禄,二十七、论书绝句。有南海康氏万木草堂刊本、《万有文库第二集》本、上海书画出版社崔尔平校注本。

救亡者

救亡者

中篇小说。周文著。1940年7月商务印书馆初版。

风俗通义校注

风俗通义校注

王利器撰。中华书局1981年初版。以《四部丛刊》影印元代大德本应劭《风俗通义》为底本,校以宋丁黼刊本等二十余种版本。是正清人辑而非佚者、割裂未当者,并依宋人苏颂《校风俗通义题序》中所言篇目,略为类聚。采用互见、互证之法,取应氏《汉官仪》印证书中说时王典制者,又从其《汉书集解》中采录可与本书相发明者,为证切要。正文十卷后,列有“佚文”、“附录”。

十吉祥经

十吉祥经

一卷,失译。佛为离垢盖大士说东方十佛之名号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