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大典

顾大典
  • 姓名:顾大典
  • 别名:字道行,号衡宇、恒嶽。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吴江(今属江苏)人
  • 出生日期:1540
  • 逝世日期:1596
  • 民族族群:

顾大典(1540—1596)明文学家。字道行,号衡宇、恒嶽。吴江(今属江苏)人。少孤,依母家周氏读书,过目成诵。善古文词。隆庆元年(1567)举人,二年进士。授绍兴府学教授, 迁处州推官。万历二年(1574)擢刑部主事,改南京兵部,久之,转吏部郎中。万历十二年升山 东按察副使,改福建提学副使。为官清正,遭忌 者追论其为郎时放于诗酒,遂自免归。再起开 州,不就,与沈璟等诗酒流连,作香山济社之游。家有谐赏园、清音阁,池台清旷,宾从觞咏不辍。又妙解音律,颇蓄歌妓,自为度曲,不入公府。为吴江派戏曲作家。著有诗文集《清音阁集》、《海岱吟》、《闽游草》、《园居稿》等。传奇今知有《青衫记》、《义乳记》、《葛衣记》、《风教编》,合称《清音阁四种》。其中《义乳记》一种已 佚。《风教编》仅《南九宫谱》存残曲三支。生平 事迹见明骆问礼《万一楼集》卷三四《北行集 序》、陈文烛《二酉园续集》卷四《入闽游草序》、 《康熙吴江县志》卷三五。


顾大典他出生在江南一个著名的望族,本人则是明代万历年间剧坛一位颇具风流盛名的戏曲作家,晚年辞官回乡后,创作了传奇《青衫记》等盛行于世。他还大兴土木地修葺自己的私家园林——谐赏园,在园中蓄养戏班,创制新剧以家乐搬演,并将此作为养老娱亲、陶冶性情的一种生活方式。他的行为举止在吴江乃至整个南方一带文人士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引领了一时的社会风尚。时人常把他与同邑著名曲家沈璟相提并论,清初同邑文人潘柽章(1626—1663)说:“顾大典……家有清商一部……醉即为诗或自造新声被之管弦。时吏部员外郎沈璟年少,亦善音律,每相唱和。邑人慕其风流,多畜声伎,盖自二公始也。”清初诗文名家常熟钱谦益(1582—1664)说:“(顾)大典,字道行,吴江人……家有谐赏园、清音阁、亭池佳胜。妙解音律,自按红牙度曲。今松陵多蓄声伎,其遗风也。”

顾大典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生命的奇迹

生命的奇迹

《生命的奇迹》是海克尔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书中,海克尔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关于生命产生与演化的一系列命题,既有哲学的思辨、对终极命题的探讨,又充分结合了生物学、解剖学的实证及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理论,从而建构起一套独具特色的体系。《生命的奇迹》由著名文史学家、校勘学家刘文典于20世纪初年译出,本书的译出和刊行,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鲁迅、陈独秀、马君武在内的众多人物都曾对其有较高的评价。

朱生豪小言集

朱生豪小言集

“小言”是朱生豪先生1939年至1941年间所写的时政随笔,也是作者除莎士比亚戏剧译著外留存的最浓重的文学遗著。作品以浓重多彩的笔触评点二战期间世界风云和国家大事,张扬正义,揭斥邪恶,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浩然正气。“小言”保持了作者在译著中的语言风格,雄放流畅,庄谐兼备,以短、小、精、简的文体,再现了当年的历史画卷。此书是作者“小言”的首次结集出版。

太清服气口诀

太清服气口诀

气功著作。不分卷,作者姓名、成书年代不详。本文主要论述内服元气的方法。①说明服元气的原则,曰:“交结无气于肾鼻之间,分阴阳于脏腑之内,吐纳无爽,持摄不乖。”强调以此原则为基础,习炼各种功法。②介绍具体作法,一是说明常见气功功法的作用,即“久作之,自觉(气)通下至脏……后觉鸠中气出,即能与人疗病”。二是分别外气元气法,认为作功应在子时,法在存神泥丸,能存神泥丸则功夫成就。

脱了轨道的星球

脱了轨道的星球

长篇小说。张资平著。1931年现代书局出版。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我”的家乡在岭南,高祖父在前清开绸缎庄发了财,但到祖父、父亲这两代家道中落。父亲为谋生曾到过南洋,但回家为祖父奔丧连丧葬费都不够匆中一贫如洗,父亲只得开一蒙塾,“我”也跟在父亲身边读书。17岁时,父亲打听到省城官费的测绘学堂开始招考,于是东筹西借了二十块大洋,送“我”去省城考试,“我”为能在省城学校念书兴奋异常。但在复试时,“我”被一篇史论难倒,名落孙山,怀着沮丧的心情回乡,在一个初级师范学校混了两个多月。后来又去参加清华学校的考试,并取得了复试的资格,但因家中久不寄钱,只得替人代考,最后决定安心在高等巡警学堂学习。当时许多有为青年积极献身革命,而“我”则为保持世家的门面,仍醉心于科举考试。自从顶替别人考试之后,便知道人立足于世应准备几个假面,从此“我”的精神开始向病态方向发展,不仅对蓬勃发展的革命高潮漠不关心,还仍在自己个人的小天地里怨天尤人,真象一颗没有轨道的暗星,完全无目的地在天空中乱碰乱撞,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这部自传体小说塑造了一个在大革命动荡年月里,仍一心只求自身荣华而远离时代的青年形象,然而在那样动荡的岁月里,他的理想又不可能实现,因而成为社会的多余人,整天愁眉苦脸,找不到出路,这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小说采用第一称手法,富有抒情性,写得情真意切,很有感染力。

孔子与儒家哲学

孔子与儒家哲学

梁启超著,《孔子》写于1920年,不仅论述了孔子的事迹、孔子提纲,还谈了孔学与《易》、《春秋》的关系,可谓对孔子学说做了明晰的阐释,将我们引入孔子思想的殿堂。《儒家哲学》收录了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关于儒学的深入浅出的讲演稿。他围绕学术界及读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讲述了儒家发展的历史。尤其是他注重哲学与经学的结合,关注哲学与人生的联系,讲述中常洋溢着充沛的感情,因而极具感染力。他出入于学问与社会之问,讲述简洁明了,观点明确新颖,常有发前人所未发之见。对于儒家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儒家哲学、儒家政治哲学和儒教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儒家哲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增支部经典

增支部经典

南传巴利文经藏五部之一。相当于汉译《增一阿含经》。按法数渐增顺序编为十一集(相当于《增一阿含经》的“法”)、一百七十一品,共收经二千一百九十八部(一说“二千三百零八部”或“二千二百零三部)。与《增一阿含经》相应的有一百三十六部。《增支部》的汉译本名为《增支部经典》,由今人郭哲彰等译出,收入台湾出版的《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九至二十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