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 残唐五代史演义

    残唐五代史演义

    《作者:罗贯中又名《绣像五代残唐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简称《五代残唐》。章回小说。明罗贯中著。六卷六十则。自黄巢起义始,至赵匡胤陈桥兵变终。系据《唐书》、《五代史》和有关讲史小说编写而成,多袭用陈言,缺少艺术加工,前详后略。李存孝、王彦章等形象比较生动。对黄巢起义则有歪曲叙述。有清同治十年重刻“书业德记藏板”本。叙唐僖宗到宋太祖共八十五年的历史。僖宗年间,武举状元黄巢,因貌丑被革职,反上金顶山,聚饿夫百万,攻占长安,迫使僖宗避难祁州。僖宗封李克用破巢兵马大元帅,克用收打虎英雄安敬思为世子,赐名李存孝,为飞虎大将军。存孝率军屡败黄巢,巢自杀。朱温买通佞臣田令孜,被封为梁王,诬李克用谋反。田、朱劫驾,僖宗困饿而死。

  • 文昌旅语

    文昌旅语

    《作者:王文禄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王文禄撰。卷首撰者题记称,古者于旅,语夫旅众相聚不容无语,嘉靖戊申(一五四八年)冬,撰者与友人共十一人,约会于文昌祠, “聚而语,语而纪,纪而成帙,题曰‘文昌旅语’。”而所秉笔者,乃王文禄。观书中所记,为众人杂议当时所见所闻,以及研讨一些学术问题。他们谈到当时海寇掠扰之患,谈到游览张公洞的奇景,谈到诗学为何常盛不绝,以及交友之义等等,其中有些传闻带有神异故事的色彩。

  • 龙兴慈记

    龙兴慈记

    《作者:王文禄书前有作者嘉靖辛亥(1551)小引,称其自幼闻其母言明初遗事,盖其外祖陆源生授其母,母授文禄,乃为追述幼闻,纪念其母。又均记明太祖事,故曰《龙兴慈记》。该书经口传,其于史已愈远,而其传说色彩却愈重。所记故事并不留心史事真伪,而好于人物言行中见其性格及精神面貌。现有《广百川学海》、《百陵学山》、《盐邑志林》、《经录汇编》等本。今据《续说郛》本整理。

  • 春秋列国志传

    春秋列国志传

    《作者:余邵鱼八卷(有刊本为十二卷)。又名《周朝秘史》明余邵鱼撰。余邵鱼字畏斋,建阳(今福建建阳)人,生卒年不详,明嘉靖末年在世,万历时余象斗呼为“先族叔翁”。所作《春秋列国志传》又名《列国志传》,长篇历史小说,叙述自商纣王即位选美女得妲己至秦统一天下的一段历史故事。宋元话本中就早有讲述列国故事的,如《秦并六国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等。余邵鱼在这些创作的基础上,又依据历史典籍的材料,掺杂了一些如“苏妲己驿堂被诛”、“穆王西游昆仑山”等民间传说,较全面地演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开头部分,还用很大篇幅演述了商周历史,以显示治乱兴亡的历史发展轨迹。书中暴露了殷纣王、周厉王、晋灵公等统治者的残暴失政,亦有封建正统说教和少量神怪荒诞描写。该书是宋元平话之后较系统完整地演述春秋列国故事的历史小说,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是冯梦龙《新列国志》的创作基础。有明内府抄本,八卷。明万历丙午(1606)三台馆余象斗重刊本,亦八卷,藏上海图书馆和日本篷左文库。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明万历间十二卷龚绍山刊本。北京图书馆藏有万历乙卯 (1615) 龚绍山刊本,亦十二卷。

  • 御制周颠仙人传

    御制周颠仙人传

    《作者:朱元璋御制周颠仙人传,一卷,明太祖朱元璋撰。明史卷九八艺文志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四七子部道家类存目有著录。提要记有「洪武二十六年,太祖亲制此传,命中书舍人詹希庾书之,勒石庐山,后人录出刊行」。明史卷二九九周颠传也载有:「洪武中,帝亲撰周颠仙传,纪其事」。作为元末明初的奇人异士,周颠凭借着朱元璋亲撰的《御制周颠仙人传》而广为人知。

  • 涉异志

    涉异志

    《作者:闵文振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闵文振著。一卷。今存版本有《纪录汇编》本、《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本书不脱宋、明以来志怪小说窠臼,在近四十则的短篇故事中,不时宣扬神不灭、魂永存、先知先觉、因果报应等等唯心主义的梦呓,使人厌烦。然而在故事的结构上,语言的运用上,作者却匠心独运,不同凡响,与弘正以后,大部份笔记小说作者信笔所之,草率成篇者很不相同。

  • 说听

    说听

    《作者:陆粲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陆粲撰写。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以为是陆粲之子陆廷枝撰,今据明万历十九年(一五九一)陆粲之甥王禹声《说听跋》称, 《说听》与志怪小说《庚巳编》均为陆粲所作。四卷。今存明万历刻本、 《烟霞小说》本(以上均为四卷)、 《古今说部丛书》本、《说库》本(以上两种均二卷)。与陆粲的另一文言小说《庚巳编》专写神怪不同,本书的重点却在人间,尤其是下层的小知识分子、商贩……三教九流,甚至乞丐等的生活习俗。

  • 谈辂

    谈辂

    《作者:张凤翼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三卷。明张凤翼撰。见《千顷堂书目》子部小说类。今存有《百陵学山》本、《快书》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等。卷中多杂议,然也有一部分传闻杂记,具小说味。这些杂记中,较多带有志怪色彩,如《阮瞻素执无鬼论》则:阮瞻素执无鬼论,每自谓此理可辩正幽明。忽有一客通名诣瞻,言及鬼神事,客作色曰:“鬼神,古今至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邪?仆便是鬼。”于是变为异形,须臾消灭。

  • 贤识录

    贤识录

    《作者:陆釴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陆釴编。此书为抄摘他书中有关明洪武年间杂事的一部集子。材料来源以《余冬序录》(明何孟春撰)为主,此外还录自《野记》(明祝允明撰)、《客座新闻》(明沈周撰)、《草木子》 (明叶子奇撰)等书,所录的内容较集中于君道、人品等,尤以明太祖朱元璋轶事传闻为多。此书于明焦竑编的《国史经籍志》入制书类,于《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入小说家类,存有《今献汇言》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据《今献汇言》本影印。《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此书“援据既寡,事迹亦仅寥寥数则,不足以当‘贤识’之目”。

  • 机警

    机警

    《作者:王文禄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王文禄撰。 《千顷堂书目》编入子部小说类, 今存有《百陵学山》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卷首有撰者自题曰: “予生也朴窒,见事每迟。阅书史中应变神速转败为功者,录以开予心。”可知书中所记,大多为古人善处事变、临危不惧、化险为夷之事,即所谓“机警”者。例如司马光砸缸救童,王羲之幼时闻王敦、钱凤谋叛逆,因装吐吁熟睡而得全命等,大抵录自他书,撰者在后稍加评论。然而,由于撰者不记录引书名,因此有些篇则,现已不易知其所出。如:赵从善尹临安,宦寺欲窘之,一日内索朱红桌子三百只,限一日办。从善命于市中取茶桌子一样三百只,糊清江纸,朱涂之即成。两宫幸聚景园回,索火炬三千枝,限以时刻,从善命于娼家取竹帘束之,顷刻而办。此书录得这类故事近二十则,成书于嘉靖丙午(一五四六)年。

  • 高坡异纂

    高坡异纂

    《作者:杨仪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杨仪撰。今存《烟霞小说》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说库》本(以上均三卷);《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以上均一卷)。关于本书书名,据作者自序称, “高坡者,京坻之里名”,而“异纂”即不同于正经文史的“琐屑谈”,接近于今日的短篇小说。仪字梦羽,常熟(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官山东副使。后移病家居,构万卷楼藏书其中。惟以读书著述为事。有《螭头密语》,《骊珠随录》等。此编专记奇人异术者。凡四十九篇,二万六千余字。自序云:“高坡者京邸之里名,异纂者琐屑诙谈,不足于立夸云耳。”

  • 庚巳编

    庚巳编

    《作者:陆粲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明陆粲撰。十卷,今存《纪录汇编》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以上二种均十卷)、《烟霞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说库》本(以上三种均四卷)、 《古今名贤汇语》本、 《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以上三种均一卷)。本书作者陆粲系一嘉靖名臣,敢言直谏,颇有声誉。书成于正德年间,为作者早年所作。约一百七十篇,多志怪与传奇,富故事性。如《洞箫记》,写书生徐鏊初与仙女相爱,后娶妻相绝,遭到仙女杖责。《芭蕉女子》写学士冯权遇一绿衣女来,欲相狎,女截衣而去。冯所执得一衣角,恰与庭中一芭蕉新断叶相吻合,自是悟为蕉蕉精怪。《金华二士》叙王生、张生遇酆都使来阳间捕人。张生遵使者所嘱得以避难,而王生则于当晚死去。

  • 古今奇闻类记

    古今奇闻类记

    《作者:施显卿又称《奇闻类记》。笔记。明施显卿(1494—? )撰。十卷。书杂取小说、史传、方志,分类编排,成于万历四年(1576)。分天文、地理、五行、神祐、前知、凌波、奇遇、骁勇、降龙、伏虎、禁蛊、除妖、馘毒、物精、仙佛、神鬼共十六门,皆记奇异怪诞之事,多明代近闻,于掇拾当代杂著及稗官野史者尤多,引书皆注出处。书中记人事以怪奇事居多,故事性较强,如《奇遇纪》记姜子奇夫妇、刘岌父子、王游击父子及张百户父子等重遇诸事,均曲折跌宕,扣人心弦。这些生离死别而又意外重逢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动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也保存了一些已散佚不全之书中的资料。有《胜朝遗事》丛书本,无卷数,缺凌波纪。《景印元明善本丛书·纪录汇编》、台湾版《笔记小说大观》摘抄四卷本,凡一百六十三条,三万四千余字。

  • 金瓶梅

    金瓶梅

    《作者:兰陵笑笑生明代通俗长篇世情小说。一百回。作者“兰陵笑笑生”,约为嘉靖、万历年间山东人,惟其真实名姓不可考。这部书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节发展而来,共一百回。现存有《金瓶梅词话》、《原本金瓶梅》两种。《词话》本署名兰陵笑笑生作。兰陵指山东苍山县西南地区,“笑笑生”系笔名。《金瓶梅》大约作于明隆庆二年至万历三十年(1568—1602)之间,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合称“四大奇书”。小说以《水浒传》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官僚、富商、恶霸三位一体的反动势力代表人物西门庆勾结官府、横行乡里、蹂躏妇女的种种劣迹,并描写了西门庆家一妻四妾及婢女的勾心斗角、互相陷害和尔虞我诈。小说借宋之名写明之实,直斥时事,真实地暴露了明王朝中后期中上层社会的黑暗、腐败,揭示了封建家庭制度、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和这群醉生梦死之徒的不可救药。在艺术水平上,作者善于细腻地观察事物,既从日常生活细节里记录了人物的生活面貌,又从人物的利害关系中记录人物的精神面貌,追求客观效果,体现艺术真实,不愧为世情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小说还善于刻画人物,在二百多个人物中西门庆、潘金莲、应伯爵、吴月娘等形象鲜明,有个性。此外,小说结构大而不乱,颇有章法;语言风格爽朗、泼辣,除大量运用方言外,还运用了不少谚语、歇后语等,生动鲜明。不少词曲精妙,又多杂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较深的艺术功底。

  • 金瓶梅词话

    金瓶梅词话

    《作者:兰陵笑笑生明代兰陵笑笑生撰,新安刘启先、刘应祖、洪国良、黄子立、黄汝耀刻。明崇祯间刊本。书一百回,附插图一百幅。图绘西门庆从发迹到衰亡的一生堕落腐化生活,反映欺压人民、凌辱女性等人间相。通过一百幅图画,使读者可以见到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从人物的眉目表情中,可以体会出各阶层人物的思想。作者更以写实的创作精神把当时中等以上富豪人家的家庭状况和享用服饰等,一一的捉写在图版中,更表达了富有说服力的现实风格。每幅构图,毫不雷同,别出心裁,匠心独具,在明末插图中是最细腻繁伙而又工整和富于变化的一部。同时也是新安刻工名手合力下制作,刻技劲挺圆润兼而有之的杰出创作。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作者:许仲琳长篇小说。明许仲琳撰。 一百回。明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卷二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仲琳,南直隶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一说为明陆西星撰。西星南直隶兴化县人。诸生。著有《南华经副墨》、《方壶外史》等。全书根据《武王伐纣平话》,参照有关古籍和传说故事敷衍而成。叙述商末政治纷乱及武王伐商的历史故事。全书以纣王进香,题诗渎神,女娲命三妖惑纣为楔子,铺叙纣王、妲己荒淫暴虐之罪行,以及姜子牙晚年知遇、西伯侯脱祸归周,武王起兵伐纣等事件,着重描写商周之战的曲折过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分封诸侯作结。小说力揭纣王的荒淫残暴,赞扬周文王、周武王的宽惠爱民,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情节,亦具有一定的叛逆精神。对纣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随意诛杀大臣等描写,曲折地反映了明代后期的腐败政治和黑暗现实。在艺术上发挥神话传说善于想象和夸张的特长,情节离奇,曲折生动。人物描写也有一定成就。明清以后在民间流传很广。但全书充斥大量神怪斗法描写,宣扬“儒道释”三教合一思想,宣扬“劫数”、天命等宗教迷信观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有明金阊舒载阳刊本, 日本内阁文库藏。清覆明本,别题《封神传》。蔚文堂覆明本,别题《商周列国全传》。以上二本均载长洲周之标君建序。四雪草堂原刊本,首康熙乙亥(1695)年褚人获序。今唯周之标序本及褚人获序本通行。 解放后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标点本。

  • 煮泉小品

    煮泉小品

    《作者:田艺蘅明代关于泉品之茶书,1卷,田艺蘅撰。汇集历代论茶与水的诗文,并分类归纳为九种水性,于1554年写成。全书一卷,是书主要记载煮茶的各种水品。书中将水品分为十类:一源泉、二石流、三清寒、四甘香、五宜茶、六灵水、七异泉、八江水、九井水、十绪谈。书中内容多半前人已经谈及,不出《水品》、《茶经》之外,文字也多旧文,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看法。其中重点论述严格择水与烹茶的关系。

  • 志怪录

    志怪录

    《作者:祝允明明代文言志怪小说集。祝允明撰一卷。今存《纪录汇编》本、《古今名贤汇语》本。作者是有神(怪)论者,关于本书的写作目的, 作者首先说,平时遇到了鬼怪,如果读了本书,那就可“知所以趋避,所以劝惩”,这是从实际中的所谓获“益”讲的:其次,他又说,志怪短篇, “恍语惚说,奇目警耳”,是一般读者“所喜谈而乐闻”的,可供茶余饭后消遣之用。本书宣扬事皆前定,不可改变。《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谓“所载皆怪诞不经之事”。但作者自序云:“志怪虽不若志常之为益,然幽怪之事,固宇宙之不能无,而变异之来,非人寻常念虑所及”,书之可以“趋避”,可以“劝惩”还可以“夺目警耳”,故为“吾侪之所喜谈而乐闻”,有娱悦作用。书成于弘治初。篇幅多为数十字至数百字。

  • 奴书订

    奴书订

    《作者:祝允明《奴书订》为明代祝允明所作,写此文章是他对李应祯“奴书”观点的驳斥。提出法古和创新兼用的观点。

  • 评书

    评书

    《作者:祝允明祝允明撰,书法类著作,虞文靖公曰:“大德、延祐间称善书者,必归巴西、渔阳、吴兴。谓邓文原、鲜于枢与赵荣禄也。然邓书太枯,鲜于太俗,岂能子昂万一也。魏晋以来,未尝不通六书之义。吴兴公书冠天下,以其深究六书也。”

猜你喜欢的书

曾巩文集

文集,曾巩著。曾巩的散文创作在艺术上获得了很高成就。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见称,讲究章法的严谨和布局的分明,叙事、议论委曲周详,节奏舒缓平和,用词素朴有分量,表现沉着,思致明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此文集精选《寄欧阳舍人书》《醒心亭记》等曾巩文章8篇。一一加以导读、注释和翻译,该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曾巩的文学造诣。

康平县乡土志

地方志书。约为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由李绍纲、徐芳修纂。此志依清末部颁乡土志例目。一册不分卷。绍纲,时任县劝所总董;徐芳,县巡警总局董事。按清末固定目录程式填报成书。约四千五百字。记事止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分历史、政绩、兵事、耆旧、户口、地理、山、水、物产等十五目。记事简略。是为康平县设治百余年第一部志书。沈阳市图书馆藏抄本。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包括两篇道法。其一为《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其法择日斋戒入室,依次存思五帝来人身中,体内五脏之神及下丹田之神各镇其所,并存思饮咽五星及日月二景之精光,使映照五脏及下丹田。据称修行此道九年,可致飞霄登空,召役神灵,五脏不朽,魂魄保镇。其二为《镇神养生内思飞仙上法》。其法以平旦人室,凝神内思身中诸神(如面部七神、五脏六腑之神、精血骨节之神等等),使各自镇守其所。据称修行此道三年,可致身体不朽,召役神灵,「神飞形举,白日登晨」。以上两篇道法,《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已引述,《无上秘要》卷九七亦录载其文。

易汉学

清惠栋撰。八卷。搜集自汉至三国时期孟 喜、虞翻、京房、荀爽等人的《易》说,“采辑遗闻,钩稽考 证,使学者多略见汉儒之门径”(《四库全书总目》卷六 《经部》易类六)。汉儒治《易》多讲阴阳灾异,以卦象配 自然、人事。《经训堂丛书》本。此书大旨,乃追考汉《易》学说,掇拾其余绪,陈述其要例。全书所考,凡孟喜《易》二卷、虞翻《易》一卷、京房《易》二卷(干宝《易》附见)、郑玄《易》一卷、荀爽《易》一卷;末一卷为惠氏发明汉《易》之理,以辨正河图洛书、先天太极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以虞翻次孟喜者,以《翻别传》自称五世传孟氏《易》;以郑玄次京房者,以《后汉书》称玄通京氏《易》也;

致身录

《致身录》是建文传说中出亡一节的重要文本,此书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前后流传于吴中,作者史仲彬,自陈为建文帝时翰林学士.其书以第一人称讲述靖难间作者亲历,亲见之事.依其述,史仲彬于洪武时为惩治贪官事告御状,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命主政户部"但被推辞.建文帝授其明经出身,命为翰林院侍书,从此为官直到燕王陷南京,参与了建文帝一朝的重大事件.建文帝改定官制,他上书谏言;《致身录》之说历来争议极大。疑托名史仲彬所著的伪书。

春秋繁露译注

十七卷,汉董仲舒著。《汉书·董仲舒》载其“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宋代有四种本子,多少不一。至明楼郁,乃定为十七卷,八十二篇,缺三篇,实七十九篇。颜师古注以《竹林》、《玉杯》、《蕃露》都是书名,而今《春秋繁露》中有《竹林》、《玉杯》,故《崇文总目》、程大昌等都有怀疑、攻驳之论。但大多数认为,其书基本可信是董仲舒所作。书中以孔子为素王,《春秋》为一王大法;提出三统、三世诸说;对《春秋》笔削褒贬,微言大义探讨极多;借阴阳五行论说《春秋》灾异,建构天人感应的学说;借解释“春王正月”,论证君权神授与大一统等等,较为全面论说了《公羊》学的基本理论。是汉代《公羊》学派的重要代表作,对其后的《公羊》学发展影响深远。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李怀民

李怀民

李怀民 (1738—1793),清代诗人。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又号十桐、敬仲。以字行。高密(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诸生。早孤,与弟宪暠、宪乔并致力于诗,时称“三李”。他曾与宪乔仿照唐人张为《诗人主客图》体例,撰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