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翼

张凤翼
  • 姓名:张凤翼
  • 别名:字伯起,号灵墟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长洲(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1527
  • 逝世日期:1613
  • 民族族群:

张凤翼(1527-1613),明代戏曲作家,诗文作家。字伯起,号灵墟。长洲(江苏苏州)人。为人狂诞,工诗文,好填词,擅作曲,有声于时。与其弟献翼、燕翼并有才名。吴人说:“前有四皇(皇甫四兄弟),后有三张。”嘉靖四十三年(1564)南京应试中举人。万历二年(1574)与沈懋学同行北上赴试,但两试不中。万历五年(1577)第四次参加会试落第,从此绝意仕进。以后卖字、卖诗文为生。书法功力深厚,宗法二王,运笔流畅,笔势潇洒,体态圆丰,坚劲妍美。人争求之。87岁方卒。


他创作的传奇剧本有《红拂记》、《祝发记》、《窃符记》、《虎符记》、《灌园记》、《扊扅记》,合称《阳春六集》。前5种存全本,后1种仅存残曲。其中《红拂记》较为知名。据说,此剧乃是其“新婚一月中之所为”。剧作叙述李靖、红拂妓情事,全本杜光庭《虬髯客传》而略加增饰。剧的最显著特点是词采较为华丽典雅。他也善作散曲,曾著有《敲月轩词稿》,今已散佚。《吴骚合编》存有其散套5套、小令1支,《太霞新奏》存有其小令2支。其散曲以纤媚见长,如〔莺花〕]《相思》:“别后冷衾裯,枕儿边只殢愁。朝来春睡浓于酒。系春心,梦惹池塘柳。漫登楼,悄凝眸,想想着你,金杯在花底浮;想想着你,青骢在花里游。”颇能体现其曲作的特点。


他也能诗文,著有《处实堂集》,凡8卷。及《梦占类考》、《海内名家工画能事》、《文选纂注》、《四书句解》、《瑞兰阁景行录》、《清河逸事》、《自订年谱》、《国朝诗管花集》等;另有《敲月轩词稿》,久已散佚。曾为《水浒传》作序。其诗能任意挥洒,自写情愫,如《客自江右相寻为我鼓琴》:“故人千里月,浊酒百年心。从我张银烛,劳君鸣素琴。风尘俱落魄,山水独知音。末路伤畴昔,寒霜满鬓深。”写得清浅流畅,但不够精警。这种诗风与其喜作戏曲剧本、散曲不无关系。

张凤翼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人民公敌

人民公敌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之一。写于1882年。中译本载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易卜生戏剧四种》,潘家洵译。全剧共分5幕。一译《国民公敌》。通过一个小镇发生的一起事件,揭露了资产阶级国家机构的反人民本质、私有者的唯利是图、新闻界的趋炎附势。斯多克曼医生从一个兴建中的疗养区矿泉发现了危险的病菌,认为这是传染疾病的根源,因此主张改建矿泉管道。但这样做会影响资本家的收益,市长(他的哥哥)和义父(制革厂老板)打着“公众意见”的旗号,要求他保持缄默。斯多克曼医生愤然拒绝,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决定举行讲演会,向市民说明真相。而市长却在报界、房主等私有者的支持下,利用这次集会以表决的“民主方式”宣布斯多克曼医生是“人民公敌”。斯多克曼医生是个单枪匹马的人物,他不了解资产阶级的“多数”的虚假性,而把人民群众也包括在这种“多数”里,因此认为“最孤立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实际上宣扬的是进行“精神反叛”的个人主义思想。

拉迪盖之死

拉迪盖之死

(日) 三岛由纪夫短篇作品集,本书收录了三岛由纪夫十七至三十一岁期间十三篇短篇上乘之作。开篇《水中月》完稿时,三岛仅年满十七岁。全文由七篇书信组成,第一人称叙述铺陈开去的文体使双方对话紧密衔接、难以分割,细腻丰满的心理独白扣人心弦。《山羊头》通过描绘男人在战争前后与不同女人交往时能否看见山羊头的转变,来反映主人公内心细微而急剧的变化。现实场景与寓意画面相结合,在故事出现重大转机时使其戛然而止,三岛出奇的表现力与对节奏的鲜明控制让人叹服。标题之作《拉迪盖之死》中,自三岛少年时期起就敬仰的天才作家拉迪盖,如其预言所说“三天之内,我将被神兵射杀”,在科克托的守护下撒手人寰,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岁的生命。从拉迪盖与科克托的相处入手,剖析他内心的动荡与不安,从侧面揭示了三岛自身的心理变迁。 全书篇目行文风格多样,故事类型各异。从中可以领略作者从少年期起挡不住的才情及成熟期时自我表达的老到,也可以体会其自始至终对于精神与肉体、现实与艺术的不懈探索。

河东记

河东记

传奇小说集。唐薛渔思撰。三卷。原书已佚, 《郡斋读书志》入子部小说家,曰: “亦记谲怪事。序云:续牛僧孺之书。”《太平广记》录有佚文,《绀珠集》、《说郛》本均残,不全。《河东记》就其总体来说,尚未脱尽谲异怪诞之气,应属志怪小说一系。但它又不尽同于六朝那些单纯宣扬物妖的志怪小说,而常常是通过神异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首先,它大胆地讽刺了皇帝和官僚们的昏聩无知以及政治的腐败。

龙城录

龙城录

轶事小说集。又名《河东先生龙城录》。旧题唐柳宗元撰。二卷。宗元有《河东先生集》已著录。是书唐艺文志未著录,宋人何远以为本朝王铚所作,假托柳氏大名。朱熹亦持何氏观点。清四库馆臣进而检讨书中文字,颇以笔力贫弱,非柳氏大家所为,考其记事,又多类同于宋人,不无道理。全文约5600字,共收笔记43则,主要记述了隋唐时期帝王官吏、文人士子、市井人物的轶闻奇事。《直斋书录解题》、 《通考》、 《宋志》著录,一卷。今存《柳河东全集》本、 《百川学海》本、 《稗海》本、皆为二卷。又有《历代小史》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唐人说荟》本均作一卷。二卷本和一卷本同。

瑶溪集

瑶溪集

诗话著作。宋郭思撰。郭思,字得之,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曾续补其父画家郭熙所撰《林泉高致》。《瑶溪集》,亦称《郭思诗话》,《通志·艺文略》诗评类、《宋史·艺文志》文史类著录,惟《通志》未题撰者姓名。原书十卷,久佚。元方回《桐江集》卷七有《瑶池集考》,“池”、“溪”字异,然所考实为《瑶溪集》。方回云所见书“得之钱塘书肆,乃士夫家录本”,则此书可能未曾刻版。方回又称该书分为十五类:“一曰诗之六义,二曰诗之诸名,三曰诗之诸体(原注:与李叔《诗格》相类,凡八十一体,可无述。按叔当作淑),四曰诗之诸式(原注:凡二十九式),五曰诗之景,以至十五曰诗之诸说。”于此尚可窥知其书大略。又《竹庄诗话》卷一四杜甫《丽人行》题后称:“《瑶溪集》多立体式,品题诸诗,强为分别,初无确论,今并不取。独所论诗之景者,为说虽泛,然其间编类,多前辈所称美而后人所脍炙,故颇加删录,得五十九篇。”以下至卷一五杜甫《雨过苏端》计五十八篇(数目相差一篇),均录全诗,而于各篇题下加注,如《丽人行》:“说帝都游春之盛。”王维《陇头吟》:“状边情。”所引所注,当均出自《瑶溪集》所谓“五曰诗之景”者。于此,又可窥见其一斑。郭绍虞据《苕溪渔隐丛话》及《竹庄诗话》辑得二则。其一称:“《文选》是文章祖宗”,“唐时文弊,尚《文选》太甚”,而“老杜于诗学,世以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观其诗,大率宗法《文选》”,“至老杜体格无所不备,斯周诗以来老杜所以为独步也”。其二称:诗之六义,“诗人之全者,惟杜子美时能兼之”。盖其论诗崇杜,而又以杜诗为上承《文选》、及乎“六义”者。此二则有《宋诗话辑佚》本。

景教三威蒙度赞

景教三威蒙度赞

唐代景教经典。与《尊经》共成一卷。由六纸粘接而成,《三威蒙度赞》占三纸,二十四行。首行题“景教三威蒙度赞”,末行题“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一卷”。“三威”谓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蒙度”为仰望救赎之意。全经有七言诗四十四句,系教会举行宗教仪式时诵唱用的赞美诗,相当于拉丁文本的《荣归上帝颂》。原件最早由罗振玉著录刊布,见《敦煌石室遗书》第三卷(1909)。一般认为,此经为叙利亚文本的汉译本,译者则为八世纪来华的景教传教师景净。法国吴其昱已找到与该经对应的希腊文、拉丁文和叙利亚文版本,并将汉文本与叙利亚文本一一比较,见其《景教三威蒙度赞研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七本第三分册,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