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文振

闵文振
  • 姓名:闵文振
  • 别名:
  • 性别:
  • 国籍: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闵文振,明代人。著有《涉异志》。生卒年月不详,生平事迹不详。

闵文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蚕桑萃编

蚕桑萃编

清卫杰撰。杰,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在保定蚕桑局任职期间撰写此书。十三卷。是一部较全面地总结概括蚕桑农政的农业参考书。包括:(一)“稽古”(历代诏制类、历代劝课类);(二)“桑政”(辨土类、辨水类、论耕类、桑种类、辨叶类、辨畦类、祷雨类、种椹类、辨栽类、移栽类、压插类、接博类、浇灌类、培壅类、耘锄类、修剪类、护桑类、治虫类、兼种类);(三)“蚕政”(蚕始类、蚕性类、蚕室类、蚕具类、蚕料类、蚕饲类、采叶类、审候类、易器类、留子类、浴子类、生蚁类、收蚁类、育蚁类、头眠类、 二眠类、三眠类、大眠类、上簇类、摘茧类);(四)“缫政”(缫茧类、缫具类、制茧类、煮丝类);(五)“纺政”(纺络类、纺器类、水纺类、旱纺类);(六)“染政”(染始类、染练类、料物类、色泽类);(七)“织政”(机具类、工艺类、经纬类、养樗蚕织粗细附、缎绸类);(八)“绵谱”(茧馀类、制绵类);(九)“线谱”(茧绒类、抽线类);(十)“花谱”(花卉类、花纹类);(十一)“图谱(一)”(桑器图类、蚕器图类、纺织器图类);(十二)“图谱(二)”(桑图咏类、蚕图咏类、纺织图咏类);(十三)“图谱(三)”(豳风图咏类、四时图咏类);卷首有“纶音”。该书较全面地记载了从栽桑养蚕到织染成布全过程的各工序,并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工艺,都分别予以描述、说明,对推广普及中国农桑技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

《上清河图内玄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真诰》卷十一、《无上秘要》卷四引《河图内元经》,当即此书。今本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分五篇,其中第一篇(序文)已残缺。第二篇《太一秘讳》,言存思人首太一神之法。第三篇《九皇宝箓》,言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九星真君、九皇夫人,佩符礼神,以求消灾得福之法。第四篇《香灯谢文》。言设置九灯酒席,醮祀七灵大神、九皇真君,祈求诸神赐福保佑之法。第五篇《观星要法》,言学道者夜观北斗,识别九皇所镇星座,存神念真,以求消灾赐福之法。全书道法以存思醮祀诸神为主。

词论

词论

清代词话著作。1卷。张祥龄撰。10则。张祥龄论词强调文章气运,认为诗至唐末已经作尽,所以文人才变化诗体以求发展,才有词的产生。而词体本身的发展又如春、夏、秋、冬一样,经过萌芽、发展、繁盛阶段,然后萧条冷落,最终又以元曲继之。这是从一种文体的兴衰废替立论的见解。他又重视作家天然才质的区别,“能疏宕者不能密丽,能密丽者不能疏宕”,是丹非朱,并非确论。他提倡讽世寓托,认为“词主谲谏,与诗同流”,但是又反对张惠言的胶柱鼓瑟,穿凿附会的作法。此外,他还提倡气骨,而并不摒弃绮语;反对雕凿,而又指斥鄙俚,这些意见都比较圆通,体现了他论词“不问人论何如,自叩用工甘苦”的基本立场。本书有唐圭璋辑《词话丛编》本。

五代春秋

五代春秋

北宋尹洙撰。二卷。编年体。宋尹洙(1001—1047)撰。洙字师鲁,北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东)人。世称河南先生。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后因故被贬。其人博学多识,精于《春秋》,提倡简古文风。记载五代历朝政权兴亡大事,起后梁开平元年(907),终后周显德七年(960)。刻意模拟春秋笔法,于史实记叙较为简略。但编次尚属得体,可备一家之言。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曾约洙分撰,此书或即作于是时,然体用编年,与欧书例异。所载自梁太祖开平元年(907),迄周显德七年(960)。笔削多为不苟,得谨严之意。收入《河南集》。又有《学海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俘记

宋俘记

靖康稗史之一。原书有四卷,今存一卷半。金国人可恭编。可恭,事迹不详。《宋俘记》书前有简短《自序》一篇。其中盛誉金国武力强盛、兵力实冠三古。认为宋朝太祖欺孤寡得国和太宗俘辱降国妻孥等非正道之举而至祸及后嗣徽、钦二帝。金伐灭北宋并迁其宗室为吊民伐罪,是承天鉴相报。并且,此书按金历纪年,所依据的材料又是开封府向金列册津逮的记载和金国关于这些被俘之人的记载。所以,此书作者可恭当为金国人。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

净土生无生论会集,一卷,清达默集并序,正知跋,莲村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