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仲琳

- 姓名:许仲琳
- 别名:号钟山逸叟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应天府(江苏南京)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许仲琳,明代通俗小说作家。号钟山逸叟。应天府(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明嘉靖、隆庆年间。今存明舒载阳刊本《封神演义》100回卷2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据梁章钜《浪迹续谈》载:“忆吾乡林樾亭先生尝与余谈,《封神传》一书,是前明一名宿所撰,意欲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因偶读《尚书·武成篇》‘惟尔有神,尚克相予’语,演成此传。其封神事,则隐据《六韬》(《旧唐书·礼仪志》引)、《阴谋》(《太平御览》引)、《史记·封禅书》、《唐书·礼仪志》各书,铺张俶诡,非尽无本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论说:“书之开篇诗有云,‘商周演义古今传’,似志在演义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故迄今未有以鼎足视之者也。”
相传《封神演义》是由他编辑成书的。《封神演义》是以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博采民间传说,并加上作者的虚构而加工创作的,大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以殷周斗争和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为线索,揭露纣王荒氵㸒无道、听信奸邪、杀妻灭子、造虿盆、剖孕妇、敲骨髓的暴行;又写出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兴兵伐纣,后终于在众神的支持下,翦灭了商王朝,使正义战胜了邪恶。小说还敢于违背君臣、父子的封建伦理道德,如写姜子牙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主张,号召诸侯“吊民伐罪”,还写哪吒剔骨还肉、追杀生父的故事,具有反封建伦理道德的进步意义。因此,《封神演义》中的一些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其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形象,仍活跃在当今舞台上,书中的宿命论思想贯串全书始终。竭力宣扬封建统治阶级的“仁政”,抹杀了封建统治者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和斗争。宣扬了“女人祸水”的封建陈腐思想。在艺术方面,人物刻画不典型,缺乏个性,一些故事情节雷同、语言乏味。
许仲琳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大朝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
元王鹗撰文,姚枢书丹。鹗,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史官。枢,任大司农。碑高六百二十五厘米,座高九十八厘米。碑文主要记述了纯阳真人吕洞宾所居之地——河中永乐镇乃自然形胜,土膏泉冽,草木畅茂,真乃贵人所生之地。又叙其家世及生平事迹,再叙永乐宫因何由观升为宫的修建始末。此碑记载比较详细,是研究吕洞宾的家世及其生平事迹的珍贵资料,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中统三年(1262)立石。原在芮城县永乐镇永乐宫内。一九五九年随永乐宫一起迁至今永乐宫三清殿前。
红日
长篇小说。作者吴强。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作品取材于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统率的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历史事实,以敌我双方展开的军事斗争为主线,从1946年秋第二次涟水战役我军失利写起,重点写莱芜大捷和孟良崮战役。小说通过半年来山东战场形势的变化,真实地再现了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由弱到强,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历史转折。作品内容丰富,场面开阔,人物众多。既描写了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又叙写了战斗之间的休整、练兵生活;既暴露了敌人内部的分崩离析、勾心斗角,又展示了人民军队与干部群众的休戚与共、血肉深情;还穿插着家庭、爱情生活方面的生动描写。小说着力刻画了军长沈振新、副军长梁波等解放军高级指挥员的形象,以及连长石东根这一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对反面人物如张灵甫的狂妄骄横、刚愎自用,何莽的凶残狂暴、顽固鲁莽,均刻画得个性鲜明。作品围绕战局的发展,将纷繁多样的生活场景同几大战役错落有致的交织在一起,构成真实反映革命战争的一个艺术整体。是50年代中国军事题材代表作之一。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
原名《纲鉴通俗演义》。章回小说。清吕抚著。四十四回。一至四回叙盘古开天辟地及三皇五帝事,五至十二回叙夏、商、周三代事,十三至十七回叙荆轲刺秦王至王莽篡汉、光武中兴诸事,十八至二十四回叙黄巾起义、三国归晋及南北朝等事,二十五至三十回叙北周并北齐、杨坚建隋、李渊父子建唐及赵匡胤陈桥兵变等事,三十一至三十五回叙宋太祖一统中原至元亡等事,三十六至四十回叙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清兵南下等事,四十一回罗列各朝帝王年号,四十二回论述神鬼皆幻,儒家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要。其后所述为历朝各地异物矿产、天时灾异及风俗。参照《资治通鉴》、《通鉴纲目》、《二十四史》写成,内容庞杂,情节单调,且多迂腐说教。有雍正五年(1727)原刊本、雍正十年吕抚自序本以及正气堂活字本、上海广百宋斋石印本、章福记书局石印本等。近有1986年岳麓书社排印本,书名无“通俗”二字。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八卷九十回。明熊大木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隋末李唐开国一段历史故事,起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止于唐贞观十九年 (645)。以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事为主,故又有刊本题《秦王演义》。明又有武林精刊本题《隋唐演义》者,与褚人获《隋唐演义》同名,实际大部抄录此书,亦是此书别名。该书开始写隋末李渊于晋阳起兵,定关中,受禅建唐称帝,复与宇文化及、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群雄争夺较量,终于扫灭群雄,一统天下。在唐初立扫灭群雄的数次战争中,均是李渊之子秦王李世民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李渊的另两个儿子建成和元吉为与李世民争天下,图谋加害李世民,李世民杀建成、元吉,即位为唐太宗。其后又记述了与突厥、高丽等的战争,全书终于征高丽班师回朝。该书叙事基本依据史书,以唐建国特别是李世民事为主线,其他方面史事则较略。基本上全面涵盖了这一段历史,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文学成就不甚高。有明嘉靖癸丑(1553)杨氏清江堂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明唐氏世德堂刊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尊经阁文库。明余氏三台馆刊本,藏日本宫内省图书寮。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武林藏珠馆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
鸳湖用禅师语录
鸳湖用禅师语录,清妙用说,悟进.悟元等编。卷首有序。卷上收住福建宁府普明禅寺语录、机缘、拈古、颂古、像赞、法语,卷下收书启、偈颂、杂著、行状、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七册。
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
亦称《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大方等大集菩萨念佛三昧经》、《大集念佛三昧经》等。佛教经典。隋达摩笈多译。十卷。属大集部类经典,主旨在调和净土经典与般若经典,宣扬念佛三昧。认为念佛三昧是见佛的前提,也是菩萨修行的主要内容。经中所说的念佛包括忆念佛及佛的功德,认为由此能产生无量功德。异译本有南朝宋功德直译《菩萨念佛三昧经》五卷。与异译本相比,本经少最后的《正念品》及《大众奉持品》两品。两种译本均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