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宋州从政录

    宋州从政录

    《作者:王凤生《宋州从政录》为清代王凤生所著。书中内容丰富,涉及地方治理的诸多方面,包含去归德府任留札各州县木身、附录河南府偃师县覆禀等往来公文;有批柘城县覆禀、批睢州覆禀等对下属州县事务的批复;有札各州县节省徭役木身、劝捐义仓告示、札各州县劝捐义仓木身等关于徭役、义仓等事务的政令与告示;还有明宁陵吕司寇弭盗条约、弭盗条约告示等治安管理内容;以及彰德府内黄县增议四条、商邱县增议二条等各地的增议事项;此外,还涵盖了保甲劝戒条约告示、查办保甲告示等保甲事务,河南永城县捕蝻事宜等捕蝗事务,以及虞夏永三县水道图说、归德府属水道总图说等水利相关内容。<br/><br />

  • 东夷图像说

    东夷图像说

    《作者:蔡汝贤《东夷图像》与《东夷图说》合集简称,明代万历四年,蔡汝贤所撰,蔡汝贤,字用卿,一字思齐,号龙阳,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授大名府推官。任广东布政司参政时,职掌邦交贡赐之务,因便得以累积其对来华欧人的观察与记录,绘《东夷图像》,撰《东夷图说》,这两卷以图像的形式,分别介绍了朝鲜、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罗、满刺加、苏门答剌、锡兰、吕宋、日本、弗朗机等国的风土民情等,其中《东夷图像》被学者认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欧洲人形象资料”,足见其史料文献珍贵程度,而且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明代对外交往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 山海经释义

    山海经释义

    《作者:王崇庆《山海经释义》·十八卷、《图》·二卷(通行本),明王崇庆撰。崇庆有《周易议卦》,已著录。是书全载郭璞注。崇庆间有论说,词皆肤浅。其图亦书肆俗工所臆作,不为典据。

  • 大清帝国全图

    大清帝国全图

    《作者:佚名《大清帝国全图》,印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距今已近百年。《大清帝国全图》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历史,它的现身,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清王朝对中国的巨大贡献提供了一件不可多得和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全书共25张地图,反映了当时我国的行政区划等内容。该图还反映出当时的香港、澳门等已被侵略者侵占。

  • 甘肃镇战守图略

    甘肃镇战守图略

    《作者:佚名此《甘肃镇战守图略》前半自东向西描述明代甘肃镇辖区的军事防务,一图一说(图在前,说在后)共十八页,全图采青绿山水画法,上北下南,东起兰州城,西至嘉裕关。后半主述「西域土地人物」,图东起嘉裕关,记录西域各地和人文景观。此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时期彩绘纸本。明初为防御蒙古袭扰,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延绵万里之线上设“九边”。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山西、固原两镇,是为九边。各镇均设有总兵官一人。本图即为描述明代中期以前甘肃镇的军事防务。

  • 陕西四镇图说

    陕西四镇图说

    《作者:佚名《陕西四镇图说》是明代(1368–1644 年)的边防要籍,详述了“九边”边防系统中陕西四镇(延绥、宁夏、甘肃、固原)战略要地的边防防务。原著一共有四册,每册介绍一个镇。此书为残本,只存两册包含延绥、宁夏两镇的材料。第一册记述延绥镇,共 40 页,以一幅延镇图开篇,图后附有解说文字。接下来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延绥镇和三十六座城,以及其中堡、营、寨等防卫据点,如黄甫川堡、清水营堡等。每个据点都配有插图,图后介绍了要塞所在位置、四面的边界,驻防军兵人数、马骡、粮草的数量,乃至境外敌人游牧部落地点,遇警如何防御截杀等等。第二册记述的是宁夏镇,共 35 页,计有花马池营、高平堡以及中卫城等共三十余座营堡。此版本虽是残本,而且作者及出版时间均未知,却是现存的记录中可供研究明朝中期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史料。

  • 九边图说

    九边图说

    《作者:佚名中国明代霍冀、孙应元、赵宋等联合报送的奏折。霍冀,字尧封,号思斋,山西孝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永平府推官,升监察御史,曾任宁夏巡抚、陕西三边总督,隆庆初年升任兵部尚书。孙应元,湖广承天人(今湖北钟祥市),嘉靖四十一年(1562)任兵部职方主事。 该书是在前任兵部尚书许论的《九边图论》(1534)和兵部职方主事魏焕的《九边考》(1541)的基础上,根据边堡的更设,将领、兵马的增加及边情的变化,于隆庆三年(1569)修订而成。1940年《玄览堂丛书》刊印,有文1万余字、图260多页。全书在卷首题奏之后,以当时九个主要军事重镇所形成的军事防区,按“辽东镇图说”“蓟镇图说”“宣府镇图说”“大同镇图说”“山西镇图说”“延绥镇图说”“宁夏镇图说”“固原镇图说”“甘肃镇图说”,分述其“九边”的地理位置、范围、军事价值、敌情形势和本镇战时所处“极冲”“次冲”“又次冲”的地方文武官员与兵马钱粮数目等。每镇有总图以统其纲,有分图以析其目。图中绘有关隘、城堡、台墩和军屯等级,有文字记述其地位与周围关系。如“辽东镇分图”,在抚顺城处,注有“抚顺城系沈阳中卫地方,在卫城东南设有备御一员,离边三十里,系次冲地方”。全书图绘精细,内容充实,是研究明代沿长城一带边防的军事地理史料。

  • 异域图志

    异域图志

    《作者:佚名《异域图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后有明广信府知府金铣序,谓宋亦有应天府,疑是宋书。然书中载明初封元梁王子於耽罗,则为明人所作无疑。其书摭拾诸史及诸小说而成,颇多疏舛。如占城役属於安南,乃云安南为“占城役属”,殊不足据。其他叙述,亦太寥寥。

  • 淳熙严州图经[标点本]

    淳熙严州图经[标点本]

    《作者:陈公亮 八卷。宋董弅主修,喻彦先检订,陈公亮重修,刘文富订正。董弅知军州事。刘文富州学教授。《严州图经》宋绍兴九年 (1139)修,淳熙十二年(1185)重修,全书共八卷。现存三卷。为:子城图、建德府内外城图、府境总图、建德县境图、淳安县境图、桐庐县境图、遂安县境图、寿昌县境图、分水县境图。第一卷为州郡之经,目为历代沿革、分野、风俗、州境、城社、户口、学校、科举、廨舍、馆驿、仓场、库务、军营、坊市、桥梁、沟渠、物产、土贡、登科记、人物、碑碣。第二卷为建德县经,目为历代沿革、县境社、乡里、户口、廨舍、知县题名、馆驿、土贡、税赋、课利、寺观、祠庙、山水、古迹、贤令、人物、碑碣、坟墓。第三卷为淳安县经,其目略同第二卷,以下未分卷,目为夏税、秋税、课利、寺观、古迹、贤牧题名、添倅题名、学校。严州宋代图经,久已散失。此本上录有钱竹汀宫詹跋,谓是淳熙重刻本。仅存首三卷,又附丹铅生记云:咸丰纪元六月,上元朱述之先生传录宋本寄示,因为手写,并订正卷中错简。此卷仍为手写,错漏时有,似非丹铅生手写原本。旧抄难得,故当珍之。现有清丁氏八千卷楼影宋抄本,清丁丙抄本,清抄本,旧抄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诵芬堂董氏刻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二十二年 (1896) 《渐西村舍汇刊》本,民国二十六年 (1937) 《丛书集成初编》本。

  • 箕田考

    箕田考

    《作者:韩百谦一卷。韩百谦撰。韩百谦,朝鲜人。是书记载了清道光时箕城(即今朝鲜平壤)田亩之制。其首载箕田图、次载箕田说。后有柳根“箕田图说”、“后语”,讦咸“书箕田图说后”,李瀷“箕田续说”等。为别下斋本。

  • 括地志輯校

    括地志輯校

    《作者:佚名又名《坤元录》、 《魏王地记》、 《贞观地记》。地理总志。唐李泰主修,萧德言等撰。五百五十卷。泰字惠褒,太宗第四子,初封魏王,后改封濮王。贞观十二年(638),为建树声誉,奏请召集著作郎萧德言等文士参预纂集。十五年(一说十六年)成书。 《序略》部分,概述历代政区地理。本于《贞观十三年大簿》所规定都督府区划和州县建置,博采经传地志,旁求故老旧闻,于正文详载各政区建置沿革,兼记山川形势、河流沟渠、风俗物产、人物、古迹等故实,为唐宋著作,如张守节《史记正义》等多所称引。对《元和郡县图志》、 《太平寰宇记》诸书的编纂亦有较大影响。为研究唐前及唐代历史地理有参考价值。原书于南宋后散佚。清代先后有九种辑本,而以孙星衍《括地志辑本》八卷较为通行,收入《岱南阁丛书》、 《正觉楼丛刻》、 《槐庐丛书》。今人贺次君在孙氏辑本基础上重新搜集,排比为四卷,改正旧辑本若干错讹之处,又增补几十条,题为《括地志辑校》,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

  • 琉球说略

    琉球说略

    《作者:姚文栋域外地理著作。佚名撰。清姚文栋译。一卷。有《云南初勘缅界记》已著录。是书首序,概述琉球位置、四至、岛数。次记北部诸岛,含大岛、加计留麻、喜界、德岛、永良部岛、舆论岛等周回及物产;又记中部二十余岛,以那霸港首里王城记载较详。末记南部官古、右垣诸岛。约四千余字。记事简括,条理清晰。对研究琉球诸岛的历史、地理、经济等有参考价值。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 十二州箴

    十二州箴

    《作者:扬雄地理总志。西汉扬雄撰。存一卷。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少游学,博览群书。历官郎、给事黄门。著有《方言》等。雄仿《虞箴》而撰此书, 简称《州箴》,早佚。清廖寅、王谟共辑十二条,附《汉官解诂》十二州文, 皆韵语。增考证十二条。依次为冀、扬、荆、青、徐、兖、 豫、雍、 益、 幽、并、交十二州,各为一箴。所考为常山、济河、海岱、淮沂、彭蠡、衡阳、岷梁、黑水、 朔方、 南越、幽、并十二地之名称、方位、建置、沿革。内容广涉汉以前十二州之地理特征、出产、贡赋、山川、城镇、历史沿革、典故、人物、史事。颇有地理资料价值。 《汉唐地理书钞》据《汉魏遗书钞》转录,有清嘉庆间刻本,1961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 谲觚十事

    谲觚十事

    《作者:顾炎武清朝顾炎武撰。时有乐安李焕章,伪称与炎武书,驳正地理十事,故炎武作是书以辨之。其论孟尝君之封於薛,及临淄之非营邱诸条,皆於地理之学有所补正。《谲觚十事》一文是顾炎武针对李焕章《与顾宁人书—辩正地理十事》而作。李焕章(1614—1688),字象先,号织斋,山东乐安人。明诸生,明亡后,隐居不出。李氏此札原文虽不可见,但顾炎武在《谲觚十事》中对原札中辩正地理的十条内容皆有引及,顾氏谓:“(李氏)所辩十事,仆所著书中有其五事,然李君亦未尝见,似道听而为之说者,而又或以仆之说为李君之说,则益以征李君之未见鄙书矣。”

  •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

    《作者:魏源中国清代魏源著。100卷。作者为湖南邵阳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是中国近代维新改良思想的先驱者和爱国主义者,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受林则徐嘱托,据《四州志》及中外文献资料,于1842年12月编成《海国图志》50卷,共57万字,另有地图23幅,洋炮图式8页。以后他又陆续加以修订增补,1847年补充为60卷,1852年又增加到100卷,约88万字,并有各种地图75幅,西洋船炮器艺等图式42页。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世界地图及各国分地图;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物产矿藏、宗教信仰、风土人情、中西历法、中西纪年对照通表;鸦片战争有关档案材料及林则徐组织集译的国外情报资料;船、炮、枪、水雷等武器制造图、西洋技艺、远镜作法资料、用炮测量方法及测量器具;地球形状、运行规律,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关于日、地、金、木、水、火、土诸星运行秩序,日月食理论,彗星理论,空气论,地震论,地球经纬论,地球运行与四季寒暑变化理论;尤其是总结了鸦片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人民在战败后应采取的防患于未然的补救措施,系统论述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及具体作法,并对严禁鸦片、广开贸易,大办工厂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这是近代中国人自己编撰的最为详备的关于世界史地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当时一部内容最丰富的有关世界知识和海防的百科全书。它不但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产生过直接的影响,而且它还在日本广泛地流传,成为日本朝野上下的重要启蒙读物,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 巡边总论

    巡边总论

    《作者:魏焕(明)魏焕撰。本书共三卷,内容涉及明代九镇及其边墙,其中,不但记述了各镇的位置、保障、经略等情况,而且还提出了边备策略,是研究明代北部边防的重要史料。《巡边总论》今收入《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见第七十八册。

  • 新加坡风土记

    新加坡风土记

    《作者:李钟珏域外地理著作。清李钟珏撰。一卷。钟珏,优贡, 上海人。 光绪十三年(1887)因觅友去新加坡,以所见闻著是书。约七千二百字。对新加坡地理方位、形状、所辖、交通、开发、历史、四至、海口炮台、居民册籍,博物馆、医院、华人生活、华工、英国驻军、兵房、贸易、居民犯罪,以及地近赤道冲凉之法、南洋鸦片烟、鳄鱼伤人等情况多有记载。内容翔实,文笔通畅。对研究十世纪末新加坡开发史、 地理、经济、军事、风土民情等均有参考价值。有《灵鹣阁丛书》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 郑开阳杂著

    郑开阳杂著

    《作者:郑若曾地理杂志。明郑若曾撰。十一卷。若曾有《筹海图编》已著录。郑氏曾自编文集,康熙中其五世孙起泓及子定远又删汰重编为一帙。即为该书。分《万里海防图论》 二卷、 《江防图考》一卷、 《日本图纂》一卷、 《朝鲜图说》一卷、 《安南图说》一卷、 《琉球图说》一卷、 《海防一览图》一卷、 《海运全图》一卷、 《黄河图议》一卷、 《苏松浮粮议》一卷。其《海防一览图》即《万里海防图》之初稿,因详略有别,故两存之。此书惟缺若曾《江南经略》一书。全书文图总约十四万余字。为若曾襄赞胡宗宪平倭时所著。其江防、海防等资料皆为其目击。日本诸考亦皆咨访考究得其实际。其中最有价值者为《万里海防图论》,图文并茂。图分广东沿海图十幅,并广东要害论、南澳守御论七篇;福建沿海图九幅,并福洋要害论等五篇;浙江沿海图二十一幅,并浙洋守御论三篇;直隶(今江苏)沿海图八幅,并苏松海论四篇;山东沿海图十八幅,并山东预备论等四篇;辽东沿海图五幅,并辽东军饷论二篇。 《江防图说》上起四川的岷山,东至大海。并附《江源考》和《江防考》二篇。日本、朝鲜、安南(今越南)等诸图说,对研究上述诸国历史地理亦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 山左笔谈

    山左笔谈

    《作者:黄淳耀《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存目著录明崇祯十六年进士黄淳耀所撰《山左笔谈》一卷,凡分十九条,提要云:“所纪皆山东风土、形势、山川、古迹及海运、备倭诸事宜。征引拉杂,殊鲜伦理。案淳耀生平未尝游山东,所著《陶庵集》内亦无此书名。此本见曹溶《学海类编》中,疑亦出伪托也。”“山左”即山东别称。此书后收入《丛书集成初编》,遂广泛流传。《总目》虽指出此书疑伪的三条理由,但因无确证,并未被学界广泛接受。

  • 营平二州地名记

    营平二州地名记

    《作者:顾炎武地名志。明末清初顾炎武撰。残一卷。炎武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已著录。是书约写于作者游历京师永平府、山海关和蓟州期间(即顺治末,康熙初)。营州泛指辽水以东至朝鲜地。平州为清永平府地。炎武游永平时,“郡人以志属之,炎武未应其求”,因摭古营、平二州故实,纂为六卷。题名为《营平二州史事》。今书已佚。 《四库提要》称“此本出自惠栋红豆斋,惟载二州古地名,至五代而止。仅一卷”。可能为其六卷之一。一万六千余字。载自陶唐以来古地名,诸如碣石、孤竹、首阳山、山戎、令支、义矩等二百余个。该书当是作者随笔杂钞,失之删削。然炎武娴于地理,其所纂述多有根据。书虽残缺,但对研究上述二地历史地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的书

神秘主义与逻辑及其他论文

《神秘主义与逻辑及其他论文》是一部论文集,收录的是罗素于1901-1915年间所写的十篇论文。罗素分析哲学的实质就在于把新的哲学方法即逻辑分析应用于哲学研究,而1901-1915年正是罗素新方法的诞生、成熟及应用时期。这部文集中的绝大部分论文呈现给读者的正是罗素在这一时期对新方法的性质、功能及限度的系统而又深入的思考,以及他对这种方法的一系列具体应用;除了关于新方法本身的阐述外,罗素在这些论文中对新方法的应用主要涉及物质问题、物理学知识问题、外部世界的构造问题、因果性问题、自由意志问题、摹状词问题,等等。从这些论文中,我们能看出逻辑分析方法如何能有效解决传统哲学所无法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它可能给罗素之前的传统哲学带来哪些崭新的革命性的变化。另外,罗素关于哲学分析的许多基本原则及基本方法,也都在这部文集中得以体现。尽管罗素在后来的岁月中仍有大量论述发表,这部文集中所体现的哲学原则与哲学方法基本上奠定了其后来哲学的整个发展。

禅是什么

本书是“世界的禅者”日本当代禅宗大德铃木大拙先生所著禅学经典著作之一,主要探讨禅的本质。以“宗教体验的禅是什么,禅在佛教及东方文化中的位置,引导读者思考禅在当今世界的存在价值”为主要内容。铃木先生以自身对禅的深切体会为基础,借助西方现代思想方法深入透彻地解答了“禅是什么”,有助于现代读者走出心灵的困境、摆脱俗世的纷扰,找到最真实的自己。禅带给漂泊无依的现代人一个温馨的精神归宿,使我们骚动不安的内心结束流浪,回归它的“故乡”。

六字课斋卑议

夫民为邦本,本固则邦无危象;食为民天,天足则民无离志;自古及今,未有十室九空而不酿乱、家给人乐而不成治者也。是以百姓不足,动有若之嗟;训农通商,致卫朝之富。欧洲诸国,深明斯理,故极力求富,而藏之于民。
今自互市以来,银漏日甚;农田水利之政,苟焉弗修;天地自然之藏,尚多未发。礼义生于富足,冻馁忘其廉耻,可为寒心者也!

萧闲老人明秀集注

金词别集。6卷(原缺卷4—6,仅存3卷)。蔡松年撰,金魏道明注。蔡松年字伯坚,家乡别墅有萧闲堂,遂自号萧闲老人。“明秀”为其别墅一小石山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萧闲集》6卷,今已不传。《明秀集注》有石莲庵汇刻《九金人集》本。清人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据金残本《明秀集注》3卷辑词72首钞刻。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又据《中州乐府》补10首,据《阳春白雪》补2首。唐圭璋《全金元词》据《滹南诗话》又补断句2则。金人元好问《中州乐府》谓“百年以来,乐府推伯坚与吴彦高,号‘吴蔡体’。”《金史》亦称蔡松年“文词清丽,尤工乐府”。蔡松年的词,风格接近苏轼豪放中超旷简远的一面,主要抒写“萧闲”淡泊的襟怀。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五篇,系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的对话实录,双方互有问答,每句必录,读之如临其境,有很强的写实性。此五篇谈话录,为当时在场书记官所记,李鸿章“全集中一字不载”,由此可知谈话录的重要价值。

法门名义集

佛教辞书。唐武德年间(618—627)李师政撰。一卷。是一部解释佛教名数的辞书。全书共收词目一百二十一条,按性质分“七品”:(1)“身心品”,始自“四大”至“十八界”,共七条;(2)“过患品”,始自“二边”至“五住地烦恼”,共十七条;(3)“功德品”,始自“三归”至“八十随形好”,共四十四条;(4)“理教品”,始自“三佛”至“五明论”,共二十二条;(5)“贤圣品”,始自“七种学人”至“四位”,共十三条;(6)“因果品”,始自“三业”至“十二因缘”,共七条;(7)“世界品”,始自“三世”至“三千大千世界”,共十一条。释文简要明了,不泥于典,有些条目间有夹注。本书有敦煌写本传世。亦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推荐作家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李达

李达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东渡日本学习科学和实业。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8年5月参加组织中华留日学生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