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生

王凤生
  • 姓名:王凤生
  • 别名:字竹屿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1776
  • 逝世日期:1834
  • 民族族群:

王凤生(1776—1834),字竹屿,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出身书香官宦世家,父亲王友亮为乾隆四十六年进士。其仕途经历丰富,嘉庆时入赀为浙江通判,曾摄知县事,在兰溪清积案,于平湖处理邪教事务,后补嘉兴府通判;道光初负责浙江清查仓库,浙江西部大水时勘水道,后擢河南归德知府,疏浚沟渠,又任彰卫怀道,力矫河工积习,九年署两淮盐运使并针对淮盐弊病提十八事,后因事降调,陶澍督两江时留其襄议盐法改革,还让他察湖广销引等,十二年湖北大潦时被留治堤工并半载告竣。他著述颇丰,有《浙西水利图说备考》《宋州从政录》《学治体行录》《河北采风录》《江淮河运图》《汉江纪程》《江汉宣防备考》《淮南北场河运盐走私道路图》。等众多著作。他以仕为学,精究法律,治狱矜慎,有清直声,魏源赞其为 “近日海内谈实用之学,必首推君” 。

王凤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九经补韵

九经补韵

补充礼部韵的书。南宋杨伯 撰,共1卷。成于嘉定十七年(1224)。宋丁度等奉敕修《礼部韵略》,收字必据经传释音,所以字数不多。元祐时国子博士上书要求添收常用字,以后添字者有数家,经朝廷批准然后另刊行用。杨氏此书也因官韵漏略,以九经之字补添。全书按《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孟子》的次序,每字下用反切或直音注音,标明篇章,并摘录一两句含有此字的语句.

百官箴

百官箴

南宋官箴。许月卿撰。6卷。此书仿扬雄《官箴》,分曹列职,各审规戒。卷一为许氏所撰《百官箴》表文、序文及次第,卷二为《百官箴》缘起、指归、施用、用韵、讳例,其后四卷为左丞相以下具体职官的箴言。许氏自序称最爱《虞箴》,“惜其所谓《百官箴》者不尽存”,故而效法其体,代为拟撰。从文体看,《百官箴》保持了《虞箴》的风格,多为四言句而有韵,但叙述形式随意多样。并将各官职所掌之事区分开来,既列本职,又及兼官,各自为箴。该书为研究宋代职官、时政及为官准则提供了具体的资料。通行有《四库全书》本,另有明刊本。

孔子项讬相问书

孔子项讬相问书

敦煌遗书。故事赋体。作者佚名。今存敦煌写本13种:S395、1392、2941、5529、5530、5674、P3255、3754、3826、3833、3882、3883及李木斋旧藏卷。原卷题有“孔子项托相问书一卷”,大多为晚唐五代写本,有的明确题有“天福八年(943)癸卯岁十一月十日净土寺学郎张延保记”。这篇故事主要记述孔子东游,路逢小儿项托就人事物情、天文地理、生物演变等问题互相诘难并展开激烈辩论的经过,表现出项托机警过人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说明圣人如孔子者并不可畏。通篇以杂言韵语为主。开头说明孔子项托相遇,中间以问答形式,反复辩难,最后以项托胜辩作结。文末附七言长诗1首,共56句,概述项托入山游学,反遭孔子诛杀,及其精诚未去,赤血生竹的经过,基本上承袭汉赋的体式。孔子项托故事“在敦煌所有俗文中,传本最多,流传亦最广。更从其他史料观之,不但流传最广,亦最长。明本《历朝故事统宗》卷九有《小儿论》一篇,文字尚十同八九。明本《东园杂字》也有这一故事。又解放前,北京打磨厂宝文堂,同记书铺,还有铅印《新编小儿难孔子》在出售,与敦煌本文字犹十同七、八。”(《敦煌变文集》第236页)。可见此一故事深远的影响。整理本见《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

消除烦恼的方法

消除烦恼的方法

《智慧100—消除烦恼的方法》一书是圣严法师从佛经中辑出的100则偈语汇集,用通俗的语言,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做了简明扼要的阐释,用以指导现代人的生活,帮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正确地对待生活,破除烦恼,获得内心的宁静。 如何应对危机,圣严法师教导我们: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最后如意轮根本,心,心中心,三咒印,与上二种同。

阿含正行经

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五根为贼,五根相欺,及说十二因缘,诫持五戒,修四念处,得度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