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钟珏

李钟珏
  • 姓名:李钟珏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853
  • 逝世日期:1927年
  • 民族族群:

李钟珏(1853-1927年),晚清民国宝山(今属上海)人,祖籍吴县(今江苏苏州)。原名安,字平书,号瑟斋、且顽。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优贡。十九年任广东陆丰知县,改知新宁,调任遂溪知县,二十五年因抵御法军强扩广州湾界被罢职。二十八年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历兼陆军武备学堂、江南机器制造局提调,并兼中国通商银行总董及轮船招商局、江苏铁路局董事等。三十年参与创设上海医学会,次年创办《上海报》。曾任上海城厢内外总工程局总董,商团公会、救火联合会会长。宣统元年(1909年)创办自来水厂,任闸北水电公司经理。发起和领导上海地方自治运动。三年发起组建上海商团,上海光复后任上海军政分府民政长,兼上海制造局总理。1912年任中华民国宪政党副领袖,从黄家购得苏州狮子林。次年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事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归国。1919年致力于救治时疫,被推为沪南神州医院院长,1921年创办粹华制药公司。1926年当选上海市公所总董、华商电气公司董事,次年当选乞丐教养院董事会会长、上海特别市参事会主席。卒于昆山,私谥通敏。精中医,擅妇科。喜金石,工书画,曾在日本开展览会。辑有《古文义法汇钞》。著有《读素随笔》《新加坡风土记》《且顽七十岁自叙》《遂溪剩稿》等。

李钟珏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钟司徒集

钟司徒集

三国魏文别集。钟会撰。钟会字士季,钟繇幼子,官至司徒,世称“钟司徒”。《隋书·经籍志》著录《钟会集》9卷,并谓“梁十卷,录一卷”。两《唐书》又著录为10卷,可能已重新编次,后遂亡佚。现在所能看到的仅有明末张溥辑《钟司徒集》1卷本(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包括赋、檄、奏、书、记、传、论共13篇。又有清人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本,大抵采自《文选》、《艺文类聚》、《初学记》、《白孔六帖》、《太平御览》及《三国志》等书。

童歌养正

童歌养正

《童歌养正》是彭继先创作的蒙学读物。

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

7卷。元代世祖时,为了督促农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命司农司编纂而成,颁发各地。成书于至元十年(1274),初刻于至元二十三年。卷一《典训》、《耕垦》,卷二《播种》,卷三《栽桑》,卷四《养蚕》,卷五《瓜菜》、《果实》,卷六《竹木》、《药草》,卷七《孳畜》,末有《岁用杂事》。内容以耕植栽培为主,兼及禽畜、蜂、鱼饲养,亦倡棉花、苧麻的栽培。蚕桑虽各只一卷,但篇幅约占全书三分之一,足见其地位的突出。司农司,设于至元七年。专掌农、桑、水利、分布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农事成否,达于户部,以殿最牧民长官。《元史》谓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崇本抑末。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永乐大典》载是书,有至元十年王磐序,及至顺三年印行万部官牒。

邬烈士殉路

邬烈士殉路

二折,未完。标“时事新剧”。署名“怫”。载《月月小说》第11号、第12号,分别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1907年12月19日)、十二月十五日(1908年1月18日)印行。本卷即据以点校收入。(第一折)清末,朝廷有令,勒逼借贷外债,将江浙路权转让给债权国。江浙台州府邬钢听此消息,如刀割肉箭穿胸。想到中国每遭外人欺侮,前年抵制美约,冯夏咸愤恨吐血而死,以尸谏朝,心中十分敬佩,也欲以死殉路,便面向东跪辞家属后自尽。他的学生发现他为了路事吐血而死,两眼却不瞑,赶紧报告了总理。(第二折)总理披麻上门,哭吊邬钢,赞他一片爱国之心。回到家中,汤工程师来访,他千叮万嘱一定不能签下合约。并说将力谏朝廷收回成命,以免江浙乡亲无立足之地。

辽宋夏金史讲义

辽宋夏金史讲义

《辽宋夏金史讲义》是根据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辽宋的先后建国及其对立与斗争;第十一世纪的宋帝国;辽与北宋的衰亡和女真族的崛兴与建国;南宋与金的对立和斗争;宋代的国民经济;宋代的文化。辽宋夏金是中国历史的转型期,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变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等都空前突出,纷纭复杂,作者高屋建瓴,立足宏观,使读者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有“示诸掌”的之感,实为该领域重要的学术入门之作。

白虎通义

白虎通义

又名《白虎通》、《白虎通德论》,中国东汉时代讲论五经同异的哲学著作。班固根据东汉建初四年(79)在洛阳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会议材料编写而成。唐、宋时期被刻印成书,后有元大德九年(1035)本、《四部丛刊》本、《抱经堂丛书》本等。班固(32—92),字孟坚,中国东汉历史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青年时代博览群书,曾继续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历经20余年修成《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主要著作还有《两都赋》等,后人辑成《班兰台集》。《白虎通义》的卷集、篇目各史记载不同。今传元大德九年本称其10卷,凡44篇。本书涉及内容很多,主要继承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将经学与谶纬神学捏合在一起,使经学进一步神学化。主张天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天神的意志通过五行行使的阴阳二气的盛衰和五行的相生、相胜表现出来,宣扬魂去人亡的形神观,认为人的灵魂由神秘的阴阳二气所构成,由天神支配的阴阳之气在没有人的形体之前就已独立存在,人禀受了阴阳二气才有了形体。本书还宣扬“万世不易”的形而上学思想,提出“顺连环”的形而上学历史观,主张具有神学色彩的“独见前睹”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具有的,发展、神化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它是后汉王朝官方哲学的代表作和由神学转入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