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淳耀

- 姓名:黄淳耀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嘉定(今属上海)人
- 出生日期:1605年7月13日
- 逝世日期:1645年8月24日
- 民族族群:
黄淳耀(1605年7月13日—1645年8月24日),明代诗文作家。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崖,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嘉定(今属上海)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清军南下,他破家结客,与侯峒曾、侯岐曾等率县民守城。城破,与其弟渊耀同至西城清凉庵,自缢死。清乾隆中谥忠节。著有诗文集《陶庵集》22卷及笔记《山左笔谈》。其诗常有一些感时伤世之作,如《野人》2首以对比的方法揭露了贫富悬殊,在“池中掘井井底涸,飞蝗引子来蔽天”的灾情下,却到处是苛捐杂税:“归逢吏胥狭路边,软裘快马行索钱。”而朝中官吏却“朋党如鱼鳞”,“箧中腰下皆黄银”。他已较清醒地看到社会现实中的尖锐矛盾。他崇敬陶渊明,集中甚多和陶之作,形成其诗俊爽清逸的特点,如《岁暮闲居》诗:“风破林坰野望长,故人小隐在寒塘。贫来踪迹如溪友,老来诗篇似漫郎。大布每缝诸弟被,天吴近拆小儿裳。何时买宅成邻并,十亩春阴春课桑。”其诗境似曾相识,缺乏应有的独创性与新鲜感,不能自成一格。他也善属文,无论散体《李龙眠画罗汉记》,还是骈体《上座师王登水先生启》,都颇见工力。
猜你喜欢的书
蒙田试笔
一部包含无限思想的书,造就了一个无限的蒙田。都说《蒙田试笔》的成功是作者人格的成功,两者是分不开的;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古老却永远现代。蒙田指出荷马诗歌的空前绝后,是最初的也是最完美的。我们是否也可以认为,像《蒙田试笔》这样一本书,在散文世界中,可能会再出现,也可能永远不再出现? 首先将蒙田介绍到中国的,是梁宗岱老师。Essai一般通译为“随笔,漫笔、小品”,但宗岱师译为“试笔”,看来最为传神。1933年7月,他写成《蒙田四百周年生辰纪念》,连同一篇译文,发表在上海《文学》杂志创刊号上。他对蒙田推崇备至,认为这是“一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学和伦理思想。1935年郑振铎先生主编的《世界文库》收入了他的二十一篇翻译,以《蒙田散文选》为总题,分放第七至第十二册。 此后宗岱师继续翻译及修改,共得二十余万字手稿,可惜全部毁于“文革”,只有已发表的译文流传下来,也就是这本集子所收的三十六篇。数量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囊括蒙田全集第一卷的精华。译文古雅而不拘一格,尽得蒙田之风。
梦蕉亭杂记
陈夔龙(署“庸庵居士”)著。作者六十八岁时将一生经历和耳闻目见史事记为随笔若干条,由其子昌豫录之。于光绪、宣统两朝朝章国故、治乱兴衰之表现及原由记述尤详。有为他书所未载之内幕材料,具较高史料价值,可供研究晚清政局参考。有1925年刻本。
蚕经
又称《养蚕经》,是我国明代一部讲养蚕的专书。作者黄省曾。《明史·艺文志》农家类著录一卷。有《百陵学山》本、《广百川学海》本、《丛书集成》等本。此书分艺桑、宫宇、器具、种连、育饲、登簇、择茧、缲板、戒宜等九章,分别记述了养蚕的整个过程和技术,反映了我国明代养蚕业的发展。宋元时代,嘉兴、湖州已是全国蚕桑业最发达的地区。但宋元以前的古蚕书都是北方人所作,论述黄河中下游的蚕桑方法。黄省曾的《蚕经》最早记述嘉兴、湖州的栽桑养蚕方法,全文不到2500字。
国朝典故
国朝典故是一部明代史料丛书,共收书六十四种,凡一百一十卷。本书为明邓士龙辑,明万曆间刻本。见於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五别史类。书半页十行,行二十字,框高二一·二公分,宽一四·六公分。书前有熊曰翀序,序后目录但题书名未题著者。
韩子迂评
二十卷。元无名氏撰。原书序署“至元三年(1337年)秋七月庚午,结衔题奎章阁侍书学士。”旧本题明门无子评,门无子生卒年及生平不详,但显然在门无子前早有《韩子迂评》。序中称“今天下所急者,法度之废。所少者,韩子之臣。……”可见,《韩子迂评》是作者对当时的时事有所感触之后撰写的。《韩子迂评》明万历六年(1578)有刻本,明代还有其它版本,清代被收入《四库全书》。
大方等顶王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与《善思童子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