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
兰花梦
《作者:佚名》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称《兰花梦奇传》,又名《支那儿女英雄遗事》。六十八回。不题撰人。烟波散人序谓吟梅山人所作,吟梅山人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本书打破才子佳人大团圆的 陈旧俗套,真实地描写了封建贵族家庭中一幕 婚姻悲剧。内阁学士松晋侧室孕育时,松公梦 人送兰花一枝,旋生下一女,取名宝珠。出生后 一直女充男养,虽婢仆亲朋亦不知其为女。五 岁从先生受业,十三岁乡试中魁。十四岁父亲 去世,为撑门面,母、姐不许改妆。十五岁中进 士点探花,十六岁因奏对出色,升为河南道监 察御史,旋升左副都御史。因被同科状元许文 卿识破女子真相,被迫订婚。此时福建海盗猖 獗,省城告急。宝珠上破敌奇策,于是钦加兵部 侍郎、经略大臣。十七岁挂帅出征,十八岁平定 南疆,授太子太保,名扬海内。皇上恩准恢复女 妆,封升平公主,赐婚许氏。婚后宝珠竟受丈夫 虐待,十九岁含恨而死。小说暴露了夫权主义 对妇女的摧残和蹂躏,客观上批判了男尊女 卑、夫为妻纲的封建伦理纲常。但也杂有宿命 论思想。小说人物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郁。有光绪三十一年(1905)上海文元阁书庄石印本、 民国十六年(1927)大成书局石印本、1985年 岳麓书社排印本等。
-
后七国乐田演义
《作者:徐震》又名《乐田演义》、《后七国志》。章回小说。清烟水散人著,一说即徐震著。四卷二十回。以乐毅兴燕、田单复齐为中心,演述燕齐两国兴衰争斗的故事。周慎靓王年间,燕王哙昏愦,齐宣王乘机兴兵命匡章伐燕,燕王哙自缢亡。齐将匡章在燕肆虐,民怨,暗中串联举义,拥太子平为燕昭王。昭王驱逐齐军返燕都,筑黄金台招贤。乐毅投燕,昭王拜为亚卿,统领国事。乐毅辅佐昭王十余年,以伐齐复仇为己任。时齐湣王意欲称帝,内乱,乐毅乃联合赵、秦、韩、魏、楚五国伐齐,长驱直下七十余城。齐湣王遁莒州向楚求援,楚将淖齿杀齐湣王自立。莒州军民杀淖齿,立齐襄王,拜田单为即墨主将,复兴齐国。后燕昭王食丹药亡,燕惠王立,中田单离间计,令骑劫取代乐毅。田单施诈降计,又以火牛阵大破燕军,一举收复失地。燕惠王复请乐毅返燕,乐毅婉言谢绝。是书敷衍史事,不涉神魔,与《前七国孙庞演义》风格迥异。有啸花轩刊本、乾隆四十五年(1780)璧园藏板本。另有京都文和堂刻本、宏德堂刻本、聚秀堂刻本、崇文堂刻本,十八回。通行本有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校注本、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本。
-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
《作者:佚名》侠义小说,五十四回,清无名氏撰, 有道光己酉(1849年)琅环书屋刊小本,和同治甲子(1864年)一笑轩刊本,首有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夏四月珠湖渔隐序,并绣像八幅。书写明朝天启年问太师云定、刑部侍郎兼右都御史钟佩、九门提督雁翎,皆正直忠贞,三人交好,被称谓云钟雁。国舅刁发恃椒房之宠,封太平侯,御赐一太平庄,离皇城十二里,明令文武大臣皆不得擅入。刁发贪财好色,诬陷好人。其次子刁虎抢占云定之女素晖和文翰林之女翠琼。云、钟、雁三家两次进太平庄才夺回二女。最后云钟雁子弟奉敕进太平庄捉刁发父子归案判斩。
-
九云梦
《作者:金万重》朝鲜王朝肃宗年间,小说家金万重所著长篇古典小说。原文为朝鲜文,后译成汉文。手抄本。作者反对用汉文写小说,主张用本民族文字创作,才是真正的国文小说,这部小说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有两种不同的记录:一是作者因反对肃宗废闵王妃而被流放到南海之后,在流放地写了这部小说;一是在被流放离开家的前一夜,为了安慰母亲在一夜之间写了这部小说。作品以中国唐代社会为背景,虚构了一个爱情故事:五台山莲花峰六观大师的大弟子性真和尚奉师命前往洞庭龙宫会见龙王,途中遇思凡的八仙女,定情而返,禅学之路因而受阻。大师大怒,将性真和八仙女打入地狱,可是阎罗王十分怜悯他们,将他们送还人间。性真投胎于淮南杨家,取名杨少游,聪颖过人,少年时状元及弟,后戍边时屡立战功,被封为燕王。他先后同八仙女转世的贵胄秦彩凤、洛阳名妓桂蟾月、江北名妓狄惊鸿、京城郑小姐及其侍女春云、周王的妹妹兰阳公主、吐蕃刺客沈枭烟、龙女白凌波结婚,享尽荣华富贵。后经高僧点化,顿时大彻大悟,与八位夫人一起恢复本来面目,同皈佛门“极乐世界”。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人的一切富贵、功名、荣华,只不过是一场春梦。作品语言生动,文字优美,情节富于浪漫色彩,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作品用朝鲜文创作,对国语文学的发展作出不可低估的贡献。大部分国文古典小说都未能摆脱传奇故事,而这部作品却探讨人生问题,而且这部小说将儒教的伦理思想和道教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国语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一夫多妻制的欣赏态度和封建贵族阶级“人生如梦”的没落思想以及佛教的虚无思想,是不足取的。
-
皇黎一统志
《作者:吴氏三兄弟》《皇黎一统志》(越:Hoàng Lê nhất thống chí/皇黎一统志),又名《安南一统志》,是一部成书于约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越南汉文历史小说。作者是吴氏三兄弟的吴时志、吴时悠、吴时任。小说描述了越南后黎朝的灭亡和西山朝的崛起这段时期的历史故事。《皇黎一统志》共十七回,约十二万字。小说反映了公元十八世纪末期黎郑王朝内部的斗争史。小说始于郑森宠邓妃,废嫡立少,致骄兵为变,卒招西山之兵,灭郑扶黎。因朝廷空虚郑氏诸王再次向皇帝要权,黎氏少主(即昭统帝黎维祁)重用权臣阮整,与南方军发生冲突,阮整被杀。昭统帝逃离京城,沿途招募义勇与西山党领袖阮光平对抗,屡为南方军所败,最后不得不向清政府求救,乾隆皇帝命两广总督孙士毅率清军南下以扶黎氏,孙士毅骄傲轻敌,为北平王阮光平所败,只得撤离升龙城。昭统帝亦逃到南宁、桂林,后与皇太后及皇妃被清政府召到燕京(今北京),由于清政府承认阮氏政权,昭统帝被软禁,于乾隆五十八年冬十月(1794年)郁郁而死,时年二十八岁。不久,越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的帝王阮福映乘西山朝内部分裂之机回国,夺取嘉定(柴棍的另一名称),打败了阮光平之继任者阮光缵,建立阮朝,越南自此南北统一。小说最后以昭统帝归葬越南作为全书的结尾。
-
无声戏
《作者:李渔》清代拟话本小说集。12回。李渔撰。卷首有伪斋主人序,有插图。此书原分前、后二集。刊刻于顺治年间的《无声戏二集》(即后集)已佚,今存前集(即一集),每回演一故事。今仅存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的抄本。《无声戏一集》中的第一回《丑郎君怕娇偏得艳》演述阙生娶三美女事。第二回《美男子避惑反生疑》演述明正德时清官知府为蒋瑜、何氏翻了冤案之事。第三回《改八字苦尽甘来》演述明代成化时皂隶蒋成事。第四回《失千金祸因福至》演述弘治时杨百万飘洋致富及放高利贷事。第五回《女陈平计生七出》,叙崇祯间陕西武功县民妇耿二娘事。第六回《男孟母教合三迁》叙嘉靖时许葳好男色事。第七回《人宿妓穷鬼诉嫖冤》叙正德时山东一义丐轻财仗义事。第八回《鬼输钱活人还赌债》叙嘉靖时苏州王小山因赌而倾家荡产事。第九回《变女为儿菩萨巧》叙万历初泰州盐场灶户施达卿事。第十回《移妻换妾鬼神奇》叙万历时南京富户韩一卿妾妒妻事。第十一回《儿孙弃骸骨奴仆奔丧》叙单龙溪二子因争金互伤而死,义仆百顺厚葬龙溪事。第十二回《妻妾抱琵琶梅香守节》叙弘治时秀才马镳因友人戏言疑其妻婢,县令包继元为之剖析事。这12个故事都被收进李渔以后编的《连城璧》中,回目作了更改。参看《连城璧》。
-
续红楼梦未竟稿
《作者:张曜孙》 《续红楼梦》二十回,系未完稿本,原本系周绍良先生珍藏,海内未见第二本,周先生《红楼梦书录》中此书提要云:张曜孙撰。二十回。稿本,共九册,第一册末题:“徐韵廷抄”。书前有签云:“此书系张仲远观察所撰,惜未卒业,止此九册,外间无有流传。阅后即送还,勿借他人,致散失为要。阅后即送北直街信诚当铺隔壁余宅,交赵姑奶奶(即万保夫人)。”正文每面八行,行二十五字。张曜孙,字仲远,号升甫,晚号复生,武进人,张惠言之侄,嘉庆十二年(1807)生,道光举人,湖北候补道,著有“谨言慎好之居诗集”。书接第一百二十回。无回日,未完。第、回记丙辰秋至丁巳冬事。第二回有眉批:“口声不是黛玉,何妨另做一部书。”
-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作者:脂砚斋》指脂砚斋加有评语的《红楼梦》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脂砚斋为《红楼梦》最早评论者别号,真实姓名不详,观其评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但今称的“脂评”非皆脂砚斋一人所写,其他署名的评者尚有畸笏、绮园、鉴堂、梅溪、松斋等。现存脂评《石头记》,主要有北京大学藏本(原称乾隆庚辰四阅评本,亦称庚辰本),七十八回;清刘铨福藏本(原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语,故称甲戌本)十六回;清怡亲王府抄本(原称乾隆己卯四阅评本,亦称己卯本),四十一回,又两个残回;清蒙古王府藏本的前八十回抄本等。以上诸本中的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曹雪芹在世时的较早本子。各种脂本,均系过录本子, 且不全出于同一底本,文字颇多参差,评语亦有多寡,对研究《红楼梦》原本内容、创作过程及曹雪芹家庭身世的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在甲戌本第一回眉批中有“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的评语,故一说即以乾隆二十年壬午(1763年)为曹雪芹的卒年。但其评语庞杂,不少地方误解了作者原意。另有《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前八十回大部分源出于较早脂本;戚蓼生序本(八十回)、舒元炜序本(四十回);乾隆甲辰梦觉主人序本(八十回),以及在苏联的列宁格勒藏本(近年已由中华书局影行)等,亦脂本系统。
-
八窍珠
《作者:佚名》亦称《五义图》。长篇评话。故事述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结党专权,残害忠良。吏部尚书祝成山愤而辞官归故乡杭州,不久病故。其子祝贤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一日路遇任奎之妻崇月娥因婆婆卧病,无钱请医,不得已出售传家之宝八窍珠,正欲赠银相助,不料魏忠贤义子魏川见珠起意,命家奴抢珠。月娥虽身怀武艺,但寡不敌众,宝珠被夺,祝贤乃赠银而去。月娥三次夜入魏府夺珠未成,遂扶婆婆返河北。祝贤奉母命迎娶表妹方翠英,魏川因向方家聘娶翠英被拒,竟于祝贤迎亲之日抬花轿去方府抢亲,幸翠英之兄方举得赶来谢恩的任奎、月娥夫妇之助,打碎花轿,击退强徒。魏川复提出擂台比武争亲,月娥请其母没牙虎焦氏太太压阵,大败魏川,并迫魏交出八窍珠。祝贤与翠英成婚后赴京赶考,途中与魏川相遇,险遭杀害。及至京城,魏又勾结主考官、右相梁燕山将祝贤考卷涂抹成废卷,幸皇帝夜访,在寺院巧遇祝贤,面试文才,金殿御封状元。梁燕山设毒计,将祝贤骗至相府欲杀之,书童与祝调换衣服代死,梁之九姨太为报祝家旧恩,藏祝于后花园。时方举已返京复官职,与探花蓝鸿寻找祝贤发现线索,翠英赶至京城滚钉板告御状,在都察院孟仲璧相助下,皇帝准状审梁,在相府搜得祝贤,奸相被问死罪。魏忠贤狗急跳墙,派人行刺皇帝,方贤义兄严秀救驾,魏遂纠集奸党叛反,众英雄保驾锄奸,妖道袁三杰以妖术助魏,被月娥等以能镇邪灭妖的八窍珠击倒,魏党败亡。此书目亦为扬州评话书目,相传系一艺人以《八山盗》一书为骨架,经八位同行自愿各教其一个精彩回目捏合而成,“八窍珠”即含有八个评话名家的“窍门”集中于此书之意。现能上溯到的最早演出者是清末艺人单耀祥。苏州评话演说此书者,单耀祥之后,有蒋声翔、黄兆麟、潘伯英等。
-
二刻醒世恒言
《作者:心远主人》二十四回。题心远主人编次,芾斋主人评。心远主人真实姓名不详,尚有小说《十二峰》,已佚。前有雍正丙午(1726)清和下浣溟螺芾斋主人序,可证书成于清雍正年间。序称:“箧中有《醒世恒言二集》,……余不敢秘,是以梓之。”封面署“墨憨斋遗稿”。墨憨斋为明代冯梦龙斋号,冯氏所编“三言”之《醒世恒言》为世传之着名白话小说,所以该书假托冯氏之名以博取读者。书分上下二函,各十二回,每回述一独立故事,共二十四个故事,每回后有’“总批”、“又批”。以“回”标目,实是短篇集,并非章回体长篇小说。故事或据前人笔记演绎编成,或杂采各家小说,出处不一。下函第十一回《申屠氏报仇死节》一篇,与明代拟话本《石点头》中《侯官县烈女歼仇》一篇情节相同,稍加窜改。故事内容与文笔均属平庸。有清雍正间原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199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张荣起校订本。
-
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
《作者:天花藏主人》一名《济颠大师玩世奇迹》、《济公全传》、《济公传》、《皆大欢喜》、《度世金绳》。长篇小说。清“天花藏主人编次”,亦题“西湖墨浪子偶拈”。二十回。作者无考。书叙南宋高宗年间僧人济颠故事。天台府天台县春坊赞善李茂春之妻王氏生一子,本紫金罗汉转世, 国清寺高僧性空为取名修元。性空坐化之日嘱赞善曰:“汝子乃佛家根器,非宰官骨相,但可为僧,不宜出仕”。修元谈禅,皆不能胜。至十八岁,父母相继逝世,遂于灵隐寺出家,法名道济。因放浪无覊,屡遭责打,欲待还俗。经长老棒喝,顿悟佛性,遂撞翻长老及众僧,疯疯癫癫,以游戏方式吐露禅机,人皆称为“济颠”。济颠不戒酒肉,口唱山歌,与猴犬同游,与群童嬉戏,然语含禅机,无不灵验,为人治病,屡有奇效。日游息于西湖之上,往来于官宦人家,纵酒自乐,不贪钱财,不近女色,济颠以疯癫狂态,做了许多好事、奇事,人人敬仰,称为活佛。圆寂之后,亦常显灵。人间不平事济颠皆以嬉笑怒骂出之,颇具揭露意义。济公故事,渊远流长,宋时已见端倪。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亦载道济故事,晁瑮《宝文堂书目》子杂类著录《红倩难济颠》一本。明隆庆三年刊有《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短篇小说),于《醉菩提》影响尤深。有乾隆四十年(1775)、四十二年、四十三年金阊书业堂刊本,乾隆五十三年(1788)金阁古讲堂刻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文聚堂刊本(四卷)、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等。一九八三年花城出版社出版《济公全传》标点本(上下册)。是书尚有多种国外译本,近年有澳大利亚的伊恩费尔威译本,名《醉佛》。
-
明刻话本四种
《作者:佚名》《李亚仙》、《王魁》、《女翰林》、《贵贱交情》四种话本,明万历末年(约一六一〇)小说传奇合刻本,上栏刻小说,下栏刻传奇。书已残,仅存一册,不知全集书名。此成本鱼口镌有“小说下”三字,可见原书所收话本至少有上、下两集,其中《李亚仙》,因残佚首二页,故标题为编者所补,此篇疑即《宝文堂书目》所载《李亚仙记》,和《燕居笔记》中的《郑元和嫖遇李亚仙记》不同,可能是宋元之间的话本。《王魁》,也是宋人话本,疑即《醉翁谈录》甲集《小说存目》中约《王魁负心》,文字写得古朴简洁,可能明人有加工修改。王魁的传说,在家元人曲笔记中星屡提到,但长久以来不见话太。此话本关于王魁的事迹,不但与《类说》《待儿小名录拾遗》中所记的王魁事迹有不同,又有许多细致的情节和精彩的描写。话本的作者对王魁的负心作了深刻的贬斥,显然是说话人站在劳动人民主场的“演述”。此话本后原附有《严武》条,现依然一同收入本集。《女翰林》、《贵贱交情》二篇都是明人话本。和冯梦龙编入《三言》的两篇,文字上有较大的出入,可见冯梦龙编《三言》时,对这些话本部作了认真的修改和删节。
猜你喜欢的书
皮佑选集
让·雅克·皮佑,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空想共产主义者,巴黎公社积极的战士。本选集收录了皮佑的《平等人的历史,或在人间建立绝对平等的方法》《既无宫廷,又无茅屋》《公有制不再是空想!》等三部著作。在书中,皮佑认为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而社会却把人分为富人和穷人、老爷和奴隶、大人物和小人物等等,这是违反自然的规律的。因此他主张废除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代之以一个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绝对平等的新社会。皮佑曾经数度入狱,遭到审讯和放逐,巴黎公社失败后死于狱中。皮佑的全部著作都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之初写成的。本书是十九世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
燃烧的天使
小说以十六世纪的德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三角的爱情故事。 一个魔鬼三番五次乔扮成上帝的使者下凡,捉弄多情的少女莱娜塔,引诱她犯下了形形色色的罪孽。骑士鲁卜列希特在旅行途中遭遇了被魔鬼缠身的莱娜塔,陷入了对她无法自拔的痛苦的爱恋,他和莱娜塔共同探索魔法、关亡术、招魂术,期望寻找到魔鬼的踪迹。 最终,骑士和魔鬼化身的亨利希伯爵相遇并展开了决斗 莱娜塔隐身于修道院自新,但将面临宗教界的审判
本草单方
明缪希雍撰。十九卷。希雍有《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已著录。缪氏著述颇丰,多行于世,唯此不轻易示人。谢世十余载后,由康文初与庄敛之搜讨诠次,分门别类,历二年而成书于崇祯六年(1633)。分内、外、妇、儿及杂病五科。卷中以病症为目,归纳诸方。伤寒方因有仲景《伤寒论》可稽,故不录; 药品价昂难求及药性峻烈者不收; 方中品味多者,虽效著,但难于制得者亦不载。卷一至卷九,为内科病证。载有卒中暴厥、疟疾、痰饮、反胃、胸痛、黄疸等八十九类病证。卷十至卷十一,为五官科病证。载有眼目、耳、鼻、口等十五类病证。卷十二至卷十三,为妇科病证。载有调经、经闭、产难等二十类病证。卷十四至卷十五,为儿科病证。载有初生、疳、滞颐等二十八类病证。卷十六至卷十八,为外科病证。载有痈疽、疔疮、手足皲裂、金疮等四十五类病证。卷十九,杂病。分奇病、服食、杂治、解中诸毒等七类病证。凡二百零四类。门类齐全,载方多,纲目清晰,易于查寻。其方以单方为主,药简易得、运用方便。尤可为基层医生临症参考。有崇祯六年刊本。
清风亭稿
八卷。明童轩(1425—1498)撰。童轩,字士昂,鄱阳 (今属江西)人。景泰二年(1415)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历任寿昌知县、云南提学佥事。成化初,以右副都御史总制松潘军务,后又进南礼部尚书。著有 《梦要览》、《清风亭稿》、《枕肱集》等。据《千顷堂书目》载《清风亭稿》十卷。而此集共八卷,其中骚赋一卷,诗七卷。为其门人李澄所编,刘珝、张弼评之。后有魏骥、杨守陈、沈周诸人题词。较《千顷堂书目》少三卷,未知为原本佚脱,为黄虞稷误记。戴冠濯《缨亭笔记》称童轩性寡和,不妄取予。居南京日,家人衣食或不给。惟王恕馈以米及白金,或不受。毗陵(今江苏常州)王与知其介,不敢致馈。有以礼币求文者,导使诣童轩,童轩亦不纳。其人品本为高洁。其诗亦雅淡绝俗。然在明代不以诗名。殆正德以后北地、信阳之说盛行,寥寥清音,不谐俗尚故。朱彝尊 《明诗综》仅录其忆金陵五言律诗一首,未尽所长。又引周吉父之言,称其“九日诗 ‘黄菊酒香人病后,白苹风冷雁来引’。草堂诗‘草堂夜雨生科斗,花径春风唤栗留’两联。亦非其至。”或朱彝尊偶未见其全集,亦未可知。童轩别有 《枕肱集》二十卷,又有 《海岳涓淡》、《谕蜀稿》。《千顷堂书目》尚著录,但未见。其存佚盖莫之详。四库已存目。
枢言
清王柏心著。著有《枢言》《续枢言》。枢言,《管子》篇名,旧注云:“居中以运外,动而不穷者也;言则虑心而发口,变而无言者也。其用若枢,故曰枢言。”清娄姚椿《〈枢言〉序》:“枢言者所以济乎法之所不及,而使人以自为者也。”今人赵守正谓“即言本文各条理都极重要”。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释迦牟尼佛为了我们众生这个生死的问题,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他生在皇帝的家庭里头,把全国的财富都舍弃了,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成就佛果。成就佛果后,他观察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和哪一位佛因缘最深?他一观察,知道我们娑婆世界,和两位佛因缘最深。这两位佛,就是东方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和西方阿弥陀如来。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