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曜孙

- 姓名:张曜孙
- 别名:字仲远,又字升甫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阳湖人
- 出生日期:1807年
- 逝世日期:1863年
- 民族族群:
张曜孙(1807年-1863年),字仲远,又字升甫,晚号复生,江苏阳湖人,清代政治人物和作家,为文学家张惠言之侄,嘉庆十二年(1807)生,道光举人,湖北候补道,著有“谨言慎好之居诗集”。其兄早逝,张琦(清代医学家,字翰风)中年复得曜孙,故宠爱甚加,教授诗文,片刻不令离膝下。及长,乃驱驰南北,淹阻京师。张琦以珏孙误于庸医,故工医术,曜孙得其之传,有《重订产孕集》、《产孕集》,后曜孙从琦居馆陶,父死,以贫未能归葬,以行医自给,久之乃得归葬。曜孙多才,除医术之外,颇娴政务。道光二十三年(1843)应江南乡试中举。二十六年,选授武昌知县。二十七年,赏加知州衔。咸丰元年(1851),调补汉阳知县,旋擢汉阳同知。二年,曾上书武昌、汉阳守御各《二十四事》,不能用。太平军克汉阳、武昌,自缢未遂。免官。旋复原官。有《楚寇纪略》。五年,胡林翼委以督粮道。七年,以道员补用。咸丰十年,免官。同治二年(1863),为曾国藩司营务。时汉口与外国通商,建议取洋人税以佐军饷。奉命赴沪议此,六月卒于沪。
张曜孙交游远至高丽,其于京师应试期间即与朝鲜使臣李尚迪、金訚叟友善,并有酬唱。朝鲜诗人金正喜《阮堂集》中亦有《题张曜孙四姊绿槐书屋图》及《题澹菊轩诗后》。史载张纶英于魏碑甚工,日本、高丽使者,皆购之以归。幽兰醴泉,自有根基,然清响远播,殆非曜孙之力乎?曜孙亦工诗,艰朴刚毅,类于汉魏,然晦默如深,未尝自居,有《谨言慎好之居诗》一八卷。更有《续红楼梦未竟稿》二十回。《续红楼梦未竟稿》为周绍良先生所藏,为海内孤本。曜孙为翰风少子,于四姊酬唱奉养甚力。四姊诗文,尽为刊刻,序跋便求诸友,声名播于疆外,为一时之盛。至今翻看,仍觉雅洁修整,可备赏玩。纶英、纨英皆早寡,曜孙割宅以居,并得长寿。
猜你喜欢的书
草枕
《草枕》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中篇散文体小说。作品讲述一位青年画工为逃避现实世界,远离闹市隐居山村,追寻“非人情”美感而经历的一段旅程。 作者把《草枕》的主要舞台设在山中温泉即那古井温泉,并把它描绘成脱离尘俗的“非人情”的天地,如绕过好几道险峻的山道才能抵达的目的地,山道旁边散开着油菜花、蒲公英、山樱花,没有船无法到达的地方等等。这样的外部格局的设定,如同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世界,即夏目漱石的“非人情”天地。同时,作者还把“非人情”天地中所有登场人物都塑造成近似于“非人情”的人物形象。譬如,山崖茶馆的老太太、女主人公那美、观海寺的大辙法师、理发馆的师傅等等。作者如此处心积虑地设定与布置,其目的是把画家的“非人情”之旅描绘成“脱离世俗烦恼的超然心境”(《草枕》)的旅行。夏目漱石为了达到此目的,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引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诗境。 该小说虽然以叙事为主,但意蕴深刻,对于研究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特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活珠子
现代短篇小说集。胡也频著。上海光华书局1928年4月初版。收《活珠子》、《小人儿》、《初恋的自白》、《小小的旅途》、《僵骸》、《家长》、《登高》等短篇小说7篇。其中《初恋的自白》记述一个单身汉对少年时代与美丽的表妹青梅竹马相伴的一段美好的回忆。《小人儿》描写了一个受尽母亲虐待的“小人儿”的生活,她只是在牧放羊群时才有“一种感觉她自己的快乐的情趣”。《活珠子》记叙一个“老实,谨慎,并且还带点傻气”的中年泥水匠,从小生就一个扁脑壳。一次,在他的伙友中传出了游方老道士的胡诌:“扁头中有颗活珠子”。于是两个伙友在一天深夜破开了他的脑壳。当他的死讯传开后,许多人所关注的却是那颗“活珠子”的下落。本集小说主要表现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同时揭露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下“国民性”的堕落。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乃李翰卿先生遗著。现有1959年油印本(韩五辉原藏)和1960年手稿本存世.1959年1月的油印本书名为《伤寒一百一十三方使用法》。其编排体例为:前言;其113方谨依《伤寒论》原书之序,未作分类编排:细目有方义、药品、加减法、煎法服法、用药大意、主治经验摘要、主症、禁忌症、应参考的方剂等9项。论述简明醒神。
七剑十三侠
一名《七子十三生》。章回小说。近代唐芸洲著。三集一百八十回。叙明正德年间扬州府义士徐鸣皋拜欧阳子为师,学得一身武艺,能飞檐走壁。一日在岳阳楼与友饮酒,闻小霸王李文孝恃强欺弱,将其痛打一顿,以示惩罚。后到苏州,在玄妙观看打擂台,擂主是宁王府心腹严虎。徐见其手段毒辣,又上台将他打倒。至镇江,见宁王心腹、金山寺非非僧李龙等胡作非为,打抱不平,被众僧以计擒住,押往苏州,为结义弟兄救出。诸人为除非非僧,请出师尊傀儡生。并邀得漱石生等至江南,共破金山寺,斩非非僧。后徐鸣皋等人身陷宁王府,为傀儡生用剑术救出。明武宗召见徐鸣皋等人授与官职,随王守仁平定宁王宸濠之乱,捕宸濠凌迟处死。小说写明正德间平宁王乱,不重史实,主要描写几位剑仙以及徐鸣皋等英雄与宁王手下恶将、妖道的争斗,这些剑仙能升空飞行,吐剑杀人,知晓未来,起死回生,然形象浮泛苍白,失之荒诞。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书局石印本,有图十二幅。近有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公案侠义小说》本。
注十疑论
注十疑论,一卷,宋澄彧注,赞宁序。
供诸天科仪
供诸天科仪,一卷,清弘赞编。供天一法。本出金光明经修忏时。设供三宝诸天。然其檀场。惟安功德天座於佛左边。道场若觉更安大辩四王座於佛右边。若准新经。令画天像。至於请时。位序主客尊卑。次则总请八部。后乃三请功德天。七诵天咒。以召天女。及其徒属。以此天是道场法门主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