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曜孙

- 姓名:张曜孙
- 别名:字仲远,又字升甫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阳湖人
- 出生日期:1807年
- 逝世日期:1863年
- 民族族群:
张曜孙(1807年-1863年),字仲远,又字升甫,晚号复生,江苏阳湖人,清代政治人物和作家,为文学家张惠言之侄,嘉庆十二年(1807)生,道光举人,湖北候补道,著有“谨言慎好之居诗集”。其兄早逝,张琦(清代医学家,字翰风)中年复得曜孙,故宠爱甚加,教授诗文,片刻不令离膝下。及长,乃驱驰南北,淹阻京师。张琦以珏孙误于庸医,故工医术,曜孙得其之传,有《重订产孕集》、《产孕集》,后曜孙从琦居馆陶,父死,以贫未能归葬,以行医自给,久之乃得归葬。曜孙多才,除医术之外,颇娴政务。道光二十三年(1843)应江南乡试中举。二十六年,选授武昌知县。二十七年,赏加知州衔。咸丰元年(1851),调补汉阳知县,旋擢汉阳同知。二年,曾上书武昌、汉阳守御各《二十四事》,不能用。太平军克汉阳、武昌,自缢未遂。免官。旋复原官。有《楚寇纪略》。五年,胡林翼委以督粮道。七年,以道员补用。咸丰十年,免官。同治二年(1863),为曾国藩司营务。时汉口与外国通商,建议取洋人税以佐军饷。奉命赴沪议此,六月卒于沪。
张曜孙交游远至高丽,其于京师应试期间即与朝鲜使臣李尚迪、金訚叟友善,并有酬唱。朝鲜诗人金正喜《阮堂集》中亦有《题张曜孙四姊绿槐书屋图》及《题澹菊轩诗后》。史载张纶英于魏碑甚工,日本、高丽使者,皆购之以归。幽兰醴泉,自有根基,然清响远播,殆非曜孙之力乎?曜孙亦工诗,艰朴刚毅,类于汉魏,然晦默如深,未尝自居,有《谨言慎好之居诗》一八卷。更有《续红楼梦未竟稿》二十回。《续红楼梦未竟稿》为周绍良先生所藏,为海内孤本。曜孙为翰风少子,于四姊酬唱奉养甚力。四姊诗文,尽为刊刻,序跋便求诸友,声名播于疆外,为一时之盛。至今翻看,仍觉雅洁修整,可备赏玩。纶英、纨英皆早寡,曜孙割宅以居,并得长寿。
猜你喜欢的书
伊利亚特
相传是公元前九至八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它和《奥德赛》一起,称作“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集中地描写了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这场战争的第十个年头里二十多天的事情。第十年上,希腊联军的猛将阿喀琉斯的一个美丽的女俘为主帅阿伽门农所夺,阿喀琉斯在盛怒之下退出了战斗。特洛伊人就乘机大举进攻,一直把希腊人逼到海边,眼看连战船都快保不住了。这时,阿喀琉斯的部将帕特洛克罗斯目睹希腊军情势危急,请求阿喀琉斯把盔甲借给他,奔上战场。特洛伊人看到阿喀琉斯的盔甲,以为阿喀琉斯又亲自出战,便纷纷逃跑,总算挽回了希腊人的败局。可是帕特洛克罗斯毕竟不是特洛伊大将赫克托耳的对手,终于被刺死在特洛伊城外。亲密伙伴帕特洛克罗斯之死,使阿喀琉斯十分悲痛和后悔。于是他再度上阵,杀死了赫克托耳。阿喀琉斯为帕特洛克罗斯举行了一次隆重的葬礼。赫克托耳的老父王普里阿摩斯靠神的指引,从阿喀琉斯手里赎回了儿子的尸体,并为他举哀下葬。史诗到此结束。《伊利亚特》是人类童年时代描写战争的巨著。全诗一万八千多行,分二十四卷,但记述故事的时间只有二十四天。史诗展现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穿插了许多神话和历史传说,塑造了英勇、果敢、坚强的阿喀琉斯和赫克托尔的英雄形象。它被誉为欧洲史诗的典范,对欧洲和世界文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康熙灵石县志
四卷 : 清侯荣圭,纂修。荣圭字东阳。河南济源人。顺治举人。康熙时知灵石县,康熙十一年(1672)时,荣圭因万历志体例,续修万历二十九年(1601)以后事,不久成书并付梓,记事止十一年。门目同万历志,四万五千字。卷首县城、县治图也同万历志。疆域称邑人“多以石田为生”,所获无几。“且北当神京孔路,南为秦豫咽喉,凡仕宦出入,差役往来,势若络绎,供应之间,较他邑苦甚。”风俗作者抨击当时奢侈之风“不论绅耆士庶,服不绮仞者愧;筵不登异味者耻。所费不经日就空虚,瘠薄之区,以堪此败坏哉!”祥异记崇祯四年(1631)王家印、六年八大王、张献忠、老回回,顺治元年(1644)侯和尚等农民起义军事。艺文内容多仍旧志,有康熙十一年刻本。北图藏。灵石县档案馆、省图有胶卷。
紫岩易传
南宋张浚撰。十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前九卷解说经传,末一卷为《读易杂说》。《四库全书提要》云:“其曾孙献之《跋》云:‘忠献公潜心于《易》,尝为之传,前后两著稿,亲题其第二稿云:此本改正处极多,绍兴戊寅四月六日,某书始为定本矣。献之尝缮录之,附以《读易杂说》,通为十卷,藏之于家。’据此,则《杂说》一卷似献之所续附。然考献之是《跋》在嘉定庚辰,而朱子作浚《行状》已称有《易解》及《杂说》共十卷,则献之特缮录而已,未尝编次也。其书立言醇粹,凡说阴阳动静皆适于义理之正。末一卷即所谓《杂说》,胡一桂议其专主刘牧。今观所论河图,信然。朱子不取牧说,而作浚《行状》但称‘尤深于《易》、《春秋》、《论》、《孟》’,不言其《易》出于牧,殆讳之欤?”
趼廛剩墨
笔记小说集。清吴沃尧撰。凡17则。最初发表于《月月小说》第一年第七号(1907年4月)、第九号(1907年10月)、第十一号(1907年12月)和第十二号(1908年1月),后被收入《趼人十三种》。内容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中记述了一些奇闻轶事,如《诈贿被侮》、《盗被骗》。今人卢叔度辑校的《我佛山人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4)收有此集。
钱塘先贤传赞
一卷。南宋袁韶撰。袁韶字彦淳 (一作纯),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淳熙十三年(1186)进士,官至同知枢密院。生年不详,端平初卒,年77。袁韶知临安府时,宝庆二年(1226),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建许由以下39人祠,并各为之作传、赞,本书即其所作传赞文。其所记虽仅及一乡之耆旧,且郎简、谢绛等十余人均见于正史,然因系宋人所撰,又在元人修史之前,故书中许多事实可正《东都事略》诸书之误,亦可与《宋史》互证。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第十六集)本;《武林掌故丛编》(第一集) 又有《钱塘先贤传赞》一卷、《附录》一卷本。
华严经文义记
一卷。北齐释灵裕撰。释灵裕,俗姓赵,定州钜鹿曲阳 (今属河北省境内)人。身世生平不甚详。出家入寺后,钻研华严宗义。终身事佛奉法,有“裕菩萨”之称。曾担任宝山寺集记,由此开始笔耕。先后撰有 《华严经疏》、《华严经文义记》、《自余内外章疏》、传记等五十余部,总百余卷。其中,灵裕所撰华严疏及旨归合九卷,今所存乃卷六,释经卷第四十九至第六十,盖即疏之末卷也。灵裕从师于道冯,为惠光律师的再传弟子。《华严经文义记》一书内容:所释始自第十知识弥多罗尼,终于第四十三知识普贤菩萨。……故所序知识之数,仅有四十三。此《华严经文义记》一书的价值,较之灵辩之论,惠光之记,诚为逊色。而断句判章,间有独到之处。揆其用意,凡此记所详,多是当时他人文疏所略者。欲洞研华严者,此记亦不可废也。《华严经文义记》的不足之处是,于方广之致,未能多所发挥。此《义记》常见版本为续藏经本,或 《高僧传》 本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