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

    《作者:游戏主人笑话集。清游戏主人纂辑、粲然后士参订。系根据冯梦龙《笑府》改编,并容纳了李卓吾的《笑例》、石天基的《笑得好》里的一些作品。全书共分作古艳部、腐流部、术业部、形体部、殊禀部、闺风部、世讳部、僧道部、 贪吝部、贫部、 讥刺部、谬误部十二卷。

  • 红楼梦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原名《石头记》。长篇小说。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内容以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朽、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它是我国十八世纪上半期形象化的历史,是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社会生活的写照。作品语言优美生动,人物刻画形象逼真,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晴雯等。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但作品当中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后四十回续作,安排以宝玉“中乡魁”,贾家“延世泽”为结局,更削弱了原书的反封建意义。

  •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笔记。清沈三白撰。六卷。三白苏州人,有才华,工诗文,余不详。此编记三白与舅氏女陈芸自幼两小无猜,情投意合,互相爱慕,终成眷属。作者以缠绵之思,回忆其婚后夫妇合乐,诗文唱和的幸福生活,后芸娘早逝,三白回忆作此以资纪念。书分六记,首篇“闺房记乐”,次篇“闲情记趣”,三篇“坎坷记愁”,四篇“浪游记快”,五篇“中山纪历”,六篇“养生记游”。《说库》本,未见五、六两记,有目无文。而前四篇记述甚悉,文笔细腻,颇见才情,为言情笔记小说中情操颇为高尚之一种,其写琴瑟之乐,理解之深,互敬之雅,为晚清小说中独树一帜,可与冒辟疆《影梅庵忆语》媲美。有单行本及《说库》本。原为六卷,今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卷。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以写家庭生活为主。文笔疏宕轻灵,颇富文学色彩。1923年北京朴社铅印俞平伯校点本,198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出版。

  • 仓央嘉措情歌

    仓央嘉措情歌

    《作者:仓央嘉措藏族文学作品。原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6)创作,后世以口头形式流传,或以手抄本、木刻本等辑录成册,数量从五六十首到数百首不等。其内容多为追求坚贞爱情与佛教出世思想的矛盾体验。其语言形式与风格与藏文谐体民歌一脉相承,即基本上采取四句六音节的格律,每两音节为一顿,共为三顿,还可配以民歌曲调演唱。它不但是藏族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对研究当时西藏社会生活诸方面也具有参考价值。<br/><br />

  • 红楼梦诗词曲赋集

    红楼梦诗词曲赋集

    《作者:曹雪芹《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 ,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的诗词歌赋亦有非凡成就,作者曹雪芹根据书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写出很多不同风格的诗词。本书辑录红楼梦中全部诗词曲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葬花吟》、《枉凝眉》、《芙蓉女儿诔》等。

  • 集林长短句

    集林长短句

    《作者:王国维词集,王国维作。集林长短句是静安先生晚年自选入观堂集林中的二十三首词,多愁苦之作,少欢娱之词。

  • 红楼梦百花诗屏

    红楼梦百花诗屏

    《作者:佚名《红楼梦百合诗》屏,是清光绪六年(1880)黔西知州曹昌棋(祺)之母在六十二岁时所作。作者从《红楼梦》的人物中,挑选了九十九名妇女和一名男子(贾宝玉)为写作对象,各配一种花名,赋诗一首,题为《红楼梦百合诗》,又名《百花诗屏》,誉称《黔西曹太夫人百花诗屏》。作者以人寓花,以花喻人,亦花亦人,情趣盎然。或写人物性格,或写人物命运,或抒发对人物同情怜爱、厌恶憎恨,有褒有贬、有扬有抑。每首诗都使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可贵的是作者不仅精心做诗,而且还亲笔工书,将这一百首诗用蝇头小楷写在长一点三四米、宽零点三七米的四幅绢纸上,经装裱成为一堂挂屏。字迹形态端庄,点画结实,行笔精到,绢秀妍美。在距今一百一十年前的封建社会里,黔西有如此才女,真是难得。

  • 鸿雪词

    鸿雪词

    《作者:周之琦词集。清周之琦(1782—1862)撰。二卷。之琦有《心日斋词四种》已著录。此集原单行,后《清名家词》收入《心日斋词四种》。单行有咸丰十一年(1861)江西南野官廨刻本,收入《食旧堂丛书》。收词一百三十八首。

  • 古剧脚色考

    古剧脚色考

    《作者:王国维戏曲论著。王国维著。成书于1911年。全文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对唐宋以来戏剧脚色的渊源及其特性加以考述。如宋金杂剧中的净、末尼、引戏、旦等四种脚色的起源和演变,元杂剧中由末、旦两种脚色派生出来的一些次要脚色的起源和性质。后一部分是论,即《馀说》,共四节。《馀说一》论述自唐宋至明清脚色之性质经历了自地位而品性、自品性而气质的三大变化。在唐代,脚色仅表其人社会地位而已,宋代脚色亦表所演之人之地位、职业者为多。元明始以品性定脚色,脚色之分,有表示善恶之意;如一剧之主角末、旦或生、旦多美鲜恶,下流之归,悉在净丑。至清代又有以气质定脚色,如孔尚任《桃花扇》以气质之阴阳刚柔定脚色,而这一变化更有利于刻画人物。《馀说二》和《馀说三》分别指出戏曲面具、涂面与唐宋以前的民间伎艺的渊源关系。《馀说四》是对男女合演问题的考述,隋唐前歌舞表演男女合演;至隋唐歌舞渐变为戏剧后,男女不相杂;元杂剧中男可装旦、女可为末,也不容合演。该书收入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王国维戏曲论文集》。

  • 曲录

    曲录

    《作者:王国维古近代戏曲论著。6卷。王国维著。宣统元年(1909)晨风阁丛书本。后辑入1927年刊《王忠悫公遗书》、1934年石印本《王忠悫公遗著十五种》及1936年石印本《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中。卷首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八月作者《自序》及宣统元年夏五月《自序》。成稿于光绪三十四年。作者在宣统元年《自序》中云:“国维雅好声律,粗暗流别,痛往籍之日丧,惧来日之无征,是用博稽故简,撰为总目。存佚未见,未敢颂言;时代姓名,粗具条理。为书六卷,为目三千有奇。非徒为考镜之资,亦欲作搜讨之助。”该书系参考焦循《曲考》、黄文旸《曲目》、无名氏《传奇汇考》等各家曲目、各种曲谱及藏书家目录辑成。主要著录宋金杂剧院本及元、明、清杂剧、传奇曲本和总集、散曲集并曲谱、曲韵等书目。当时姚燮《今乐考证》尚未被发现,该书即为收集较为详备的一部古典戏曲书目。

  • 味雪诗存

    味雪诗存

    《作者:陈钟秀味雪诗存,清朝陈钟秀(临谭东路梨园村人,生于1800左右,1876年卒)所作之诗集,原四卷,现仅存第三卷 。又有部分佚文出现于《洮州厅志•卷十五•艺文下•诗》与《临潭县志稿•第五册•艺文志》,共244首。

  • 素文女子遗稿

    素文女子遗稿

    《作者:袁机袁机著,袁枚辑,离绝后袁机作诗三十余首,死后由袁枚编辑刊刻,题名《素文女子遗稿》,收入《小仓山房全集》中,为“袁家三妹合稿”之一,有1891年印本,又被收到《随园全集》中,有1918年上海文明书局刻本。

  • 乾嘉诗坛点将录

    乾嘉诗坛点将录

    《作者:舒位清舒位著。作者自序谓“仿东林姓氏之录,为西江宗派之图”。系受明末《东林点将录》的启发,以梁山泊一百零八将排座次的方式来评点清乾隆、嘉庆诗坛的诗人。入录各诗人有小传,大多数下列赞语。因都头领有托塔天王一员属沈德潜,另有额外头领附录黄面佛一员属彭绍升,故点将实一百十员,又因某几员头领下有一作某人的情况,故实际收录诗人又多于一百十人。点将另有及时雨属袁枚、玉麒麟属毕沅、智多星属钱载、入云龙属王昶、小旋风属阮元、大刀属蒋士铨、豹子头属胡天游、霹雳火属赵翼、花和尚属洪亮吉、行者属黄景仁等,作者自点为没羽箭。有光绪三十三年(1907)叶德辉刊宋体字本,另有宣统三年(1911)叶德辉刊行楷体字本,两本略有不同。今有标点整理本,据谢国桢藏金丝玉壶斋随笔稿本中过录舒位原作早期抄本参校两种叶刻本而成,附叶刻本旧序、附考、题词及《东林点将录》,收入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

  • 檀青引

    檀青引

    《作者:杨圻诗。近代杨圻作。见《江山万里楼诗钞》。为七言古诗。作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时作者二十三岁。檀青,蒋姓乐师,善弹筝吹笛,咸丰间在清宫献艺,乐部推为第一。作者光绪二十一年道经扬州,遇檀青,闻其述当年宫中事,后二年,又遇之于青溪花舫,遂作此诗。借蒋檀青之口,叙述咸丰十年(1860)八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文宗逃往热河,蒋追随行在,明年文宗崩,蒋乃浪迹江淮间等事,抨击文宗耽于声色,荒废政事。全诗“哀感顽艳,确可以嗣响梅村,康南海题其集曰:‘绝代江山’,不为过也”,“易实甫评曰:‘……目击时艰,抚今悼昔,……婉而多讽,与香山有同志焉。’缘情绮靡,其余事矣”(钱仲联《梦苕庵诗话》)。

  • 冬青馆古宫词

    冬青馆古宫词

    《作者:张鉴诗别集。三卷。清张鉴撰。张鉴(1768—1850)字春冶,号秋水,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嘉庆间副榜贡生,授武义教谕。阮元抚浙时聘至诂经精舍执教。著有《冬青馆集》等。此集所收宫词三百首,起自春秋时吴、越,终于明代,皆为七绝,写历代宫中事,清末桂荣为之注,引据颇丰。张氏宫词,亦多清词丽句。此组诗为张氏少作,初刻于咸丰间,后收入《功顺堂丛书》。民国间商务印书馆收入《丛书集成》,有排印本。又有民国元年(1912)刊本。

  • 湘绮楼诗集

    湘绮楼诗集

    《作者:王闿运14卷。清王闿运撰。光绪三十三年 (1907)衡阳东洲讲舍刻本。此14卷本收王氏诗作930 余首。王闿运论诗,先唐人近体,次六朝,殿以诗经评语。《湘绮楼诗集》按年编次,分为十四卷,起自道光二十九年,迄于光绪三十二年 (即: 1849—1906)。内容以咏物、抒怀、记人、赠答、记游居多;五言多于七言。王氏诗歌,五言古体宗魏晋,七言古体及五、代表言 近体兼宗盛唐。在盛行宋诗的晚清诗坛独树一帜,被称为 “湖湘派”。其七言古诗兼采唐人之长,五律、七律间有学 杜甫、李颀痕迹。而熔铸变化,惟意所适,流丽婉转,笔 力刚健,自成一家风格。

  • 水云楼词

    水云楼词

    《作者:蒋春霖不分卷,清蒋春霖撰。蒋氏一生穷愁落拓,其词抑郁悲凉,多写离乱行役和身世之感,善于描写孤身行旅的凄凉气氛。如《木兰花慢》(乱霞晴隔浦)、《木兰花慢》(泊秦淮雨霁)、《探芳讯》(大江暮)等。其《凄凉犯》(夜泊万福桥)写道:“平芜黯淡,连鸦阵,危滩时响风叶。夜潮乍起,芦根浪涌,估帆催歇。深杯倦泼。听风激、哀笳乱咽。正遥空、寒星数点,旗影动残雪。谁念荒江外,铁甲生寒,泪花冰结。枕戈梦短,坏云堆、饿鸱啼绝。醉倚貂裘,问知否霜袍冻裂。但平沙,万幕寂寂拥寒月。”这不仅反映了个人遭遇的不耦,也隐含着时代动乱的影子。罪有一些则写得更为直截,如《台城路》则为记事之作,其序云:“金丽生自陵围城出,为述沙洲避雨光景,感成此解。时画角咽秋,灯焰惨绿,如有鬼声在纸上也。”词云:“惊飞燕子魂无定,荒洲坠如残叶。树影疑人,鸮声幻鬼,欹侧春冰途滑。颓云万叠。又雨击寒沙,乱鸣金铁。似引宵程,隔溪磷火乍明灭。江间奔浪怒涌,断笳时隐隐,相和呜咽。野渡舟危,空村草湿,一饭芦中凄绝。孤城雾结。剩网离鸿,怨啼昏月。险梦愁题,杜鹃枝上血。”虽然作者对太平天国起义是否定的,但他对战乱的描绘却是大多数人所能理解和感受的。绢蒋词婉约深至,俊逸流畅,词风近张炎,但比张沉挚凝练。这一点从其造句中也体现出来,如:“罗衣叶叶寒未剪,乱城市一湖深翠。”(《瑶华·败荷》)“一丝吹去,碎剪东风为花瓣,分散春心几许。”(《金缕曲》)“芦边,夜潮骤起,晕波心,月影荡江圆。”(《木兰花慢》)从这些句式都可以看到吴文英对他的影响。

  • 瓯北集

    瓯北集

    《作者:赵翼诗别集。五十三卷。清赵翼撰。初刊于嘉庆年间。 《瓯北集》为赵翼自编,按年代编排,几乎包括了他的全部诗作,内容非常广泛。有表现对仕宦经历深感不满的,如《五十初度》;表现隐居著书思想的,如《书怀》、《闲居读书作》。由于赵翼的诗歌创作与他的学问和经历密切相关,作为一部对历史有精深研究的史学家的诗别集,《瓯北集》中以历史为题材的咏史诗占有显著地位,咏史诗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对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时十分精辟,如《漂母祠》《马嵬坡》等;对时俗、时政的不满或嘲讽,也是《瓯北集》的一个内容,如《寓斋独坐作》、《感事》等;采用诗的形式评论诗人、阐述对诗歌创作的意见,是《瓯北集》中一个较独特的内容,如《题元遗山》、《题稚存万里荷戈集》等;而注意反映灾荒苦难则是赵翼诗创作晚期的一个特点,如《逃荒叹》、《活移尸》;记录自己的行踪,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又是赵翼前期诗歌比重较大的内容。如《澜沧江》、《高黎贡山歌》;此外,《瓯北集》还有一些咏物抒情之作,以及歌功颂德之作。 赵翼作诗,特别强调诗的发展、进化。《瓯北集》给人的艺术特色是:明白通畅、朴实淳美,清丽雄放,用典工巧,打破束缚,冲口而出。但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由于议论太多,缺乏诗的形象和韵味;用典过多,诗句显得沉重板滞。 《瓯北集》现有嘉庆间湛贻堂刊本及光绪本。另有《瓯北诗钞》十七卷,按古今体诗分编,系据《瓯北集》删录,为嘉庆十七年(1812年)苏州刻本。

  • 琉香记

    琉香记

    《作者:胡春香半汉半喃诗集,越南女诗人胡春香著,作于古月堂。该诗集共有24首汉字诗和26首字喃诗,内容主要是诗人大胆地抒发了自己对男友们坦率而亲切的情怀。这个诗集,从总的看,创作艺术老练,但风格上与她的字喃诗不那么一致。所以,对于该诗集作者是胡春香之说有的学者仍持不能完全肯定的审慎的态度。尽管如此,胡春香的诗在越南文坛上确实出现过,并且在越南文学史上具有影响。

  • 楼居小草

    楼居小草

    《作者:袁杼诗集,清袁杼撰,收袁杼诗五十二首,袁杼,约生活于清康熙末至乾隆(1720-1795)年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四妹,诸生韩思永妻,字绮文,又字静宜。在姊妹中排行第四,故乃兄袁枚诗文中多称其为四妹。

猜你喜欢的书

松阳钞存

松阳钞存

二卷。清陆陇其 (见《古文尚书考》)撰。陆氏为灵寿知县时,于官事之暇,取其所著《问学录》、《日记》二书,摘选其中切要之语,录为一编,以示学者。灵寿乃古松阳地,故以“松阳钞存”为名。共七十五条,分道体、为学、处事、教学、辨学术、观圣贤六门。篇幅虽小,而多论学之语。如论道体谓“周子 《太极图》全是知天命之学”,论为学谓 “张子《西铭》从《孟子·尽心》一章来”,辨学术谓“罗念庵在阳明之后,深知阳明末流之弊,而欲以主静功夫救之”,“至若李见罗亦深言阳明末流之弊,而取止至善为宗旨,只是将阳明之良知,改头换面耳,非有二也,其学又在念庵、景逸之下也”,等等。多论及明代及清初学术。该书原本七十八条,张伯行曾为刊行,删其与《问学录》相重复者,仅存二十八条,殊失陆氏本义。后为杨开基重编,分为六门,仍以原条次序注于本条之下,以存其旧,而别以己见附识于后。并于书前作序,称《问学录》为陆氏中年之书,此本为晚年手定之书,极论张伯行刊本为非。又有陇其之孙申宪所作之跋,亦谓伯行所刻陇其遗书四种之中唯《读礼志疑》、《读朱随笔》 为足本,此书及 《问学录》均删节失真。该书有《四库全书》本、《当归草堂丛书》本、《西京清麓丛书》 续编本等。

辩诬笔录

辩诬笔录

在绍兴八年(1138)罢相之后,赵鼎多次受到奸佞小人的迫害,致使他屡遭迁谪。在其被贬期间,即绍兴十年(1140),朝中大臣诬陷他有“亲奉玉音之语”“纠结保甲以拒勤王之师”“收受贿赂”“挪用公款”“勾结叛将”“汲引亲党”等罪名,髙宗听信后便贬赵鼎潮州安罝。而赵鼎深感冤杆,在《辩诬笔录》中详细论列車情的经过,一件件驳斥,以彰自身清白。“据《四库全书未收书目提要》云:‘足编前有自序,称学术迂僻,与众背驰,所上前后数千章,期间岂无传播失实.风闻文饰之误,不得不辨。其他他细故,无足深较云云。’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

周易参同契鼎器歌明镜图,五代后蜀道士彭晓撰。南宋《秘目》、《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彭晓撰《参同契明镜诀》一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以此书附录于《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之后,收入太玄部。书中有《鼎器歌》,歌咏炼丹所用鼎器制度。又有《明镜图》,其图由八圈同心圆组成。依次标举八卦、二十八宿、月象、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十二地支及四时、五行之名。旨在图解《参同契》所述,卦爻天象阴阳消长变化之说。

本草思辨录

本草思辨录

本草类著作。清周岩撰。四卷。岩字伯度,山阴 (今浙江绍兴) 人。清末医家,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颇有研究,著有《六气感证要义》等。周氏认为“方之不效,由于不识证者半,由于不识药者半。识证矣而药不当,非特不效,抑且贻害”。提出“辨本草”为“医学之始基”,故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书中常用药物为主,于光绪三十年(1904)撰成此书。约十一万四千字。卷首绪论,对当时医界不重视“经典”,“贱中医贵西医”等观点进行抨击。继之对一百二十八种常用药进行辨析。卷一载石膏、赤石脂等十八种。卷二载木香、郁金等四十六种。卷三载生姜、干姜等十七种。卷四载沉香、乌药等四十七种。周氏论药,或据《本经》、或据《伤寒》、《金匮》,兼采众家之长,又善抒发己见,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三十年山阴周氏微尚室刊本,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一九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孔子编年

孔子编年

南宋胡仔撰。五卷。为胡仔奉其父胡舜陟之命编撰。以《论语》为主,采《礼记》、《左传》、《公羊》、《穀梁》、《史记》及《孔子家语》等所载有关孔子言行事迹,按年编排,实即年谱,不称年谱而曰“编年”,意在尊圣。是编于孔子生年,从《史记·孔子世家》定在鲁襄公22年(前551年)。前有胡舜陟序,概述孔子重要经历说:“为中都宰一年,为司空二年,为司寇三年。”“去鲁凡十三年,适卫者五,适陈、适蔡者再,适唐、适宋、适郑、适叶、适楚者一,而复自卫返鲁。”原书采摭经传诸书均未注明出处。胡氏后裔,清胡培翚为之注,悉考所引诸书出处及后世考论孔子可以印证本书者注于下,提高了本书的价值。由于孔子的一些言行其时间地点并无明确记载,限于本书体例,胡氏不得不一一系年,自不免有断章臆附处。《四库提要》指出其对郑人游于乡校,仲尼闻之曰:“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胡氏系此于孔子年十岁时,斥其“殊为疏舛”。胡培翚注引《左传》“杜注云: 仲尼于是十岁,长而后闻之。据此则所言不在斯时也。当以郑人游乡校事在此岁,故系于此”。可补本书之未备。本书为孔子编年的最早著作,其考寻根据经传,虽不免有疏失,但大体上尚审慎。有《四库全书》本及胡培翚注,清刻本。

三国食货志

三国食货志

《三国食货志》用无可辩驳的史料,让人们看到,真实的三国,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人民境遇特别悲惨,社会大倒退的黑暗时期。原因是中枢腐败,社会贫富悬殊,妖人借机蛊惑人心,起兵作乱,军阀趁势割据,野心家争当皇帝,打来打去,百姓大遭其殃。这里仅将自己在编读中的感受随记於此。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