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

  • 元杂剧剧本《衣袄车》   

    《衣袄车》全名《狄青复夺衣袄车》,写北宋将领狄青为军卒时,押解衣袄赏军时的一段曲折经历。狄青当军卒时就有雄心壮志,“为人不把功名立,枉作乾坤大丈夫”,是他的座右铭。因他骁勇过人,武艺精熟,天章阁学士范仲淹奉皇帝命,加他为押衣袄扛车大使,派他押五百辆衣袄扛车,前往西延边赏军。他在街市上想买一付披挂兵器,正好碰见一个卖披挂兵器的老将军,有乌油甲一付,皂罗袍一领,鹊桦弓一张,凤翎箭一壶,黄面具一个,红抹额一条,一尖两刃大杆刀一柄,撒发盔一顶。老将军开始向狄青要一千贯银钱,当他发现狄青是一

  • 元杂剧剧本《飞刀对箭》   

    《飞刀对箭》全名《摩利支飞刀对箭》,或作《莫离支飞刀对箭》,主要写薛仁贵征高丽有功,由庄农到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故事。绛州龙门镇大黄庄的薛仁贵,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不肯做庄农活计,每日只是刺枪弄棒,舞剑轮叉。他看到别人“卧重裀食列鼎喜任消”,自己却“运不行似吃着迷魂药”,“志不成似吃着无心草”,他怨天公安排得他无着落,“困蛰龙久隐在草团瓢”。他相信自己如果寻着上天梯,“龙能够致风雨,虎能够奋牙爪rdq

  • 元杂剧剧本《留鞋记》   

    《留鞋记》全名《王月英元夜留鞋记》,写卖胭脂为生的女子王月英与落第秀才郭华,由相爱到成婚中间经过的一些波折。洛阳秀才郭华,二十三岁,尚未婚娶,学有满腹文章,更兼仪表不俗。可惜科场不利,屡屡落榜。他与相国寺西胭脂辅卖胭脂的十八岁女子王月英眼去眉来,顾盼多情,只是碍于月英母亲在场不好搭话。这天他趁王月英母亲走亲戚,来胭脂辅买胭脂,挑来拣去,以此为由,向王月英示意传情。王月英深知其意,从此渐成相思之疾。她独守香闺,粉容憔悴,妆台不整,绣被难偎,雕栏闷倚,绣幕低垂,钏松玉腕,衣褪香肌,“恰便似枝头杨柳

  • 元杂剧剧本《神奴儿》   

    《神奴儿》也叫《大闹开封府》,又叫《鬼闹开封府》,全名《神奴儿大闹开封府》,主要写李德义之妻王腊梅为谋占家产,气死夫兄李德仁,勒死李德仁的儿子神奴儿;又贿赂令史,诬陷李德仁之妻李阿陈因奸杀子,结成冤案。后来包拯审理此案,以衙门祗侯何正和神奴儿的鬼魂之证为据,惩处了王腊梅,为李阿陈平冤雪恨。李德义之妻王腊梅,是个搅家泼妇的形象。李德仁、李德义兄弟两个全凭李德仁之子神奴儿一个传宗接代;李家又是敕赐“义门李家”,三辈儿不曾分家;李德仁是个小心谨慎、不招是惹非的仁义之人,其妻李阿陈温柔贤慧

  • 元杂剧剧本《渔樵记》   

    《渔樵记》全名《朱太守风雪渔樵记》,因剧名中“朱”犯“朱”明皇帝之“朱”,所以此剧后来曾一度改名《王鼎臣风雪渔樵记》,主要写朱买臣功名未遂时虽贫贱而不改其志,得志之后不忘故友、知恩报恩的故事。朱买臣招赘与刘二公家,打柴为生。他十载攻书,满腹才学,一心一意追求功名俸禄。可是半生埋没,老来不遇。虽然学成“谦谦君子”,胜过“泛泛庸徒”,却不能“鹏程万里信风扶”;虽有l

  • 元杂剧剧本 《村乐堂》   

    《村乐堂》全名《海门张仲村乐堂》,主要写金代张仲仁义护婿、冒认行贿的事。张仲幼年曾为县官,后因年迈,致仕闲居,在南宫蓟州城南海门临村,盖了座村乐堂,过着“诗酒消白昼”、“乐亦忘忧”的生活。他的女婿蓟州王同知生辰之日,张仲遣些酒礼,给同知上寿。但他的女婿却非常讨厌他,认为他来打搅了自己一席好酒。张仲饮酒间给前来祝寿的蓟州防御讲了一遍村乐堂春夏秋冬的美好景致,王同知很不高兴,当着许多人的面打其都管王六斤,责怪王都管没看好门,放进张仲来,“不应亲者强来

  • 元杂剧剧本《合同文字》   

    《合同文字》全名《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一作《清官断合同文字》。“待制”或作“龙图”。主要写围绕合同文字而进行的一场家庭纷争,表彰刘天瑞的“悌”、刘安住的“孝”、李社长的“信义”和张秉彝的“仁德”,以及包拯的清正和智谋。谴责刘天祥后妻的不仁不义,批判刘天祥的朦胧糊涂。汴梁地区因为六料不收,上司言语,让各家分房减口,以度饥荒。老大刘天祥提出让兄弟刘天瑞在家守着祖业,

  • 元杂剧剧本《延安府》   

    《延安府》全名《十探子大闹延安府》,主要写宋时廉使李圭秉公审案的故事。李圭官拜廉使。因西延边等处官浊吏弊,民生好生冤枉,下情不能上达,上命差点李圭私行体察。他换了衣服,领着张千在长街上私行。他一心想的是食君之禄,尽忠守节,秉正公直,依律行刑,产除奸恶,为民做主。忽然他看见一个老头儿捶胸跌脚,寻死觅活,喊冤叫屈。他问其冤情,老头儿不但不说,反没好气地道:“你这厮,是那里来的庄家后生”,“不晓事的精驴禽兽畜生,管你的勾当去,误了你的税粮,你管我做什么!”李圭换上

  • 元杂剧剧本《争报恩》   

    《争报恩》又名《三虎下山》,全名《争报恩三虎下山》。主要写济州通判赵士谦之妻李千娇在梁山英雄关胜、徐宁、花荣下山遇难时,慷慨相济,结为姐弟。后来李千娇被诬判斩,关胜等三人前往相救,李千娇脱难明冤,仇人被杀。赵通判要去赴任,为防梁山泊拦抢,自己先行,让妻子李千娇、二夫人王腊梅、一双儿女金哥玉姐及李千娇带来的陪房丁都管在权家店暂住,上任后差人来取。赵通判走后,梁山英雄关胜,受宋江派谴,下山打探事情,不幸染病在身,无钱得返,杀狗卖肉。来到权家店,碰见“有些不伶俐的勾当”的王腊梅和丁都管正

  • 元杂剧剧本《黄花峪》   

    《黄花峪》全名《鲁智深大闹黄花峪》,或作《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主要写梁山好汉为秀才刘庆甫报仇杀贼的故事。秀才刘庆甫和妻子李幼奴去泰安神州烧香,在酒店喝酒唱曲儿,权豪势要蔡衙内调戏其妻未能得逞,将刘庆甫吊起来痛打。三月三下山赏景的梁山泊头领杨雄,在酒店饮酒,为刘庆甫抱打不平,蔡衙内鼻青眼肿而逃。刘庆甫和妻子在回家的小路上又碰见蔡衙内,蔡衙内把李幼奴驼在马上,朝十八层水南寨而去;刘庆甫拿着妻子给他的信物枣木梳儿,按照杨雄的叮嘱,去梁山泊告状。梁山泊众头领都不敢去十八层水南寨,只有李逵自告奋勇,为李庆甫报仇,擒

  •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锁魔镜》   

    《锁魔镜》全名《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主要写二郎神射镜走魔、率兵擒魔的故事。二郎神朝罢玉帝,去西川镇守,经过玉结连环寨,顺便访见镇守此地的兄弟那叱三太子。两神万里阻隔,一旦相见,走斝飞觥,痛饮一场。那叱命诸神魔女歌舞劝酒后,奉二郎之请,连射三箭,箭箭中红心。二郎神也拿过弓箭,连射三箭,两箭中红心,第三箭射破锁魔宝镜,霹雳声响,火光冲天。因误犯天条罚在锁魔镜里受罪的九首牛魔罗王和金睛百眼鬼,趁镜破逃往黑风山黑风洞躲避。驱邪院主派韩元帅去西川与二郎说知,命二郎和那叱太子擒拿两洞妖魔,若拿住,将功折罪,若拿不住,

  • 元杂剧剧本《汉钟离度脱蓝采和》   

    《蓝采和》全名《汉钟离度脱蓝采和》,主要写蓝采和被度成仙的故事。蓝采和金陵人,本名许坚,曾谏李王,李王不听,只恐怕惹祸招殃,不住金陵,直至汴梁,在梁园勾栏里做场,蓝采和是他的乐名。他在梁园一住二十年,做些“有憎爱劝贤孝新院本,觅几文济饥寒得温暖养家钱”,“学这几分薄艺,胜似千顷良田”。这天,他的姑舅兄弟王把色、两姨兄弟李薄头,开了勾栏棚门,一个先生坐在乐床上不走。篮采和与他相见,他要采和为他做几段杂剧,采和“做一段于祐之金水题红怨,张忠泽玉女琵琶

  • 元杂剧剧本《符金锭》   

    《符金锭》全名《赵匡义智取符金锭》,主要写赵匡义和符金锭的爱情故事。汴京府尹符彦卿家有一所花园,是柴梁王所赐,名曰聚锦园。这年春天,柴梁王命倾城士户都去园中赏玩花木,一来以应良辰,二来壮观京师一郡。符彦卿有一十八小女符金锭,为了不使父母忧心,她准备“雨打梨花深闭门”,“纱窗下捱黄昏”,不去花园游玩,以免别人看见。可她毕竟是个女孩子,这天,别人游园已毕,她忍不住和梅香去花园玩耍,以解闷倦。花园中梨、桃、杏花竟相开放,莺啼燕飞,让人喜爱。她和梅香“到

  • 元杂剧剧本《九世同居》   

    《九世同居》全名《张公艺九世同居》,主要宣扬张公艺的齐家之道。张公艺家居寿张,自北齐至隋,九世同居,“尊卑有序”,“一团和气霭门闾”,“满门忠孝世间无”。在他看来,皆因“明君治世”、“祖宗阴德”。他于八月十五日,烧香祭祀,“虔诚告说,保护一家儿上下无虞”;拜告已毕,升堂以序长幼之礼,教二子张珝读书应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教三子

  • 元杂剧剧本《陈州粜米》   

    《陈州粜米》全名《包待制陈州粜米》,主要写清官包拯到陈州放粮时为民除害的故事。作者为了表现包拯,先写利用到陈州粜米救灾的机会巧取豪夺、鱼肉人民的刘衙内及其儿子小衙内和女婿杨金吾。关于刘衙内,戏剧一开就让他作了一番自我表白:“我是那权豪势要之家,累代簪缨之子,打死人不要偿命,如同房檐上揭一片瓦”。陈州三年亢旱,六料不收,黎民苦楚,几至相食。天章阁大学士范仲淹奉旨在中书省召集公卿,商议派两员清廉的官到陈州开仓粜米,刘衙内竭力保荐自已的儿子小衙内和女婿杨金吾充当此任。小衙内和杨金吾又是何

  • 元杂剧剧本《小尉迟》   

    《小尉迟》全名《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又名《小尉迟将斗将将鞭认父》。主要写尉迟敬德效忠唐朝、老年卫国并与离别二十年的儿子小尉迟在战场上厮杀时相认的故事。尉迟敬德先事定阳王刘武周,后归大唐。因他累建大功,官拜鄂国公之职。他二十年前在介休县弃刘武周投唐时撇下一子,年方三岁,还有院公宇文庆。刘武周之子、北番刘季真把小尉迟(尉迟保林)收为自己的儿子,改名刘无敌,现在长大成人,学成十八般武艺。刘季真打听得大唐将老兵衰,病了秦琼,闲了敬德,便命孩儿刘无敌领十万雄兵单搦尉迟敬德出马交战,料定敬德年迈力衰,敌刘无敌不过

  • 元杂剧剧本《谢金吾》   

    《谢金吾》全名《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主要写北宋时围绕拆毁杨家清风无佞楼而发生的一场忠奸之争,其中又贯穿着北番与南朝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颂扬佘太君和长国姑护忠斥奸的忠直品德和斗争精神。剧本开头的楔子交代了这场斗争的背景:北宋真宗时,北番萧太后心腹贺驴儿,改名王钦若,骗取了真宗的信任,窃取了东厅枢密使之职,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权势显嚇。为讨好北番,早灭大宋,他把“尽忠报国”、守卫瓦桥三关威镇番兵的杨六郎杨延景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他便借口真宗曾言:“御街窄狭rd

  •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隔江斗智》   

    《隔江斗智》全名《两军师隔江斗智》,主要写赤壁鏖兵之后,周瑜和诸葛亮围绕荆州问题而互施智谋的一场斗争。根据剧中第二折诸葛亮交代,荆州之主刘表,生前屡次要把荆州让与刘备,刘备出于仁德之心,坚决不受。刘表死后,他的次子刘琮投降曹操,荆州遂为曹操所有。赤壁鏖兵,诸葛亮趁机取了荆襄九郡。周瑜认为赤壁之战全凭东吴气力,荆襄理应归东吴,因此数次设计图取荆州,未能如愿。现在又设美人之计,让孙权之妹孙安嫁给刘备,趁送亲之机强夺荆州;倘若不中,等刘备拜堂罢,教孙小姐暗杀刘备,兵驻柴桑口的周瑜直取荆州;此计如果不中,便在刘备

  • 元杂剧剧本《百花亭》   

    《百花亭》全名《逞风流王焕百花亭》,主要写王焕与上 厅行首贺怜怜的婚姻风波。大宋钦宗时,二十二岁的汴梁人王焕,自父辞世后,来洛 阳叔父处居止。此生通晓诸子百家,博览古今典故,知五音, 达六律,吹弹歌舞,写字吟诗,射箭调弓,抡枪使棒,无所不 会,人称风流王焕。一天,清明节令,王焕来到城外陈家园百 花亭上游玩,与洛阳上厅行首贺怜怜相遇,两人一见倾心,贺 怜怜折兰花以传幽情,吟诗句以逗王焕; 王焕亦续吟作为回 答。王焕又托卖查梨条的王小二向贺怜怜传话撮和,两人于是 相约作伴。贺怜怜表示: 王焕如愿娶她,她便告一

  • 元杂剧剧本《碧桃花》   

    《碧桃花》全名《萨真人夜断碧桃花》,写碧桃花与张道 南从初会到完婚的曲折经过。徐碧桃是广东潮阳县知县、东京人徐端的大女儿,一十八 岁,曾许与潮阳县县丞、东京人张珪之子张道南为妻,尚未就 亲。三月十五这天,徐端夫妇被张珪请去家中庆赏牡丹,徐碧 桃和梅香到后花园中散心,张道南和兴儿为追回出笼的白鹦 鹉,逾墙入园,与碧桃相认。两人刚要一同看花,被徐端夫妇 看见,百般嗔怒,碧桃回到卧房,一气而死。张道南不久壮元 及第,除授潮阳知县。一天夜晚,与众衙官饮酒后,与兴儿乘 着月色到后花园散心,看见海棠轩侧畔土堆儿上,一

  • 《阀阅舞射柳蕤丸记》介绍   

    《射柳蕤丸》全名《阀阅舞射柳蕤丸》,主要写宋时完颜 女真人延寿马战胜番将耶律万户的故事。番将耶律万户倚仗其马肥人壮,屯兵延州,单搦宋家名将 出马交战。消息传至京师,皇帝命老宰辅韩琦传与范仲淹等八 府宰相,举一名将剿除贼寇。葛监军口出大言,自告奋勇前往 迎战; 御史唐介举荐娄宿太尉之子完颜女直人延寿马战胜番 寇。两人争执不下,大司徒吕夷简建议延寿马为先锋,葛监军为 合后,共同剿贼。天章阁大学士范仲淹命翰林院大学士陈尧佐 直至云州,宣命延寿马去。延寿马幼习先王典教,后看韬略遁 甲之书,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

  • 元杂剧剧本《罗李郎》   

    《罗李郎》也叫《大闹相国寺》,全名《罗李郎大闹相国 寺》,主要写罗李郎与其养子汤哥由于家奴候兴挑拨而失散, 最后在敕修相国寺的工地上父子相会的故事。陈州人李玉,年幼时织造罗缎为生,又在罗家入赘,人都 叫他罗李郎。其妻早年亡逝,家里有个家生奴隶名候兴,候兴 公公伏侍罗李郎公公,候兴伏侍罗李郎。候兴曾要求罗李郎给 他一纸从良的文书,罗李郎没有答应。罗李郎的两个结义兄弟 苏文顺和孟仓士,因上京应试缺少盘缠,苏文顺把自己的女儿 定奴、孟仓士把自己的儿子汤哥送到罗李郎家,希望质当些 盘缠,上朝取应。罗李郎以友义为重

  •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 《存孝打虎》   

    《存孝打虎》全名《雁门关存孝打虎》,或《飞虎峪存孝打虎》,主要写唐代末李存孝打虎、为将、战胜黄巢农民起义军的故事。李存孝本名安敬思,在雁门关居住,给邓大户家牧羊度日。他学成十八般武艺,盼望着有一天能结束这牧羊生涯,峥嵘发达,施展宏图。一天,他把羊赶在山坡崖下有水有草的地方,自己在盘陀石上盹睡。忽然有人把他唤醒,言说“虎咬了羊也。”他气愤地说:这几日不见了羊,“俺主人家邓大户则说我卖了羊,原来是你这泼毛团吃了这羊,好无理也!”他“将皮裘紧拴,大踏步

  • 元杂剧剧本《还牢末》   

    《还牢末》全名《都孔目风雨还牢末》,又名《大妇小妻还牢末》。主要写都孔目李荣祖娶妓女萧娥为次妻后,妻死子散,李祖荣也几乎丧命的故事。李荣祖是东平府都孔目,正妻赵氏生有一男僧住和一女赛娘:他又替上厅行首萧娥礼案上除了名字,使萧娥得以弃贱从良,并嫁给他做次妻。萧娥人虽从良,思想品德并未从良。赵氏生辰,李荣祖先递与赵氏一杯酒,后递与她一杯酒,她就弄别扭不喝。梁山泊第十三个头领李逵受宋江差遣,改名李得,到东平府招安刘唐史进两个上梁山,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年纪小的打一个年纪老的,李逵路见不平,将年纪小的一拳打死,本该抵

  • 元明之际杂剧剧本《玩江亭》   

    《玩江亭》全名《瘸李岳诗酒玩江亭》,主要写铁拐李岳 度脱牛璘、江梅成仙的故事。牛璘、江梅本是西池王母殿下的金童玉女,因一念思凡, 被罚往丰都,托化为人。牛璘广有钱财,人皆以员外呼之。赵 江梅只有老母在堂,招牛璘为婿。因江梅生得聪明智慧,牛璘 非常喜爱,便为江梅在江那边盖了一座玩江亭。等到赵江梅生辰 这天,为防六人亲眷搅了筵席,牛璘在玩江亭安排筵席,请来江 梅,饮酒作乐。牛璘给江梅金银玉头面三副,每副二十八件,每 件重五十四两; 又将来纱罗紵丝三十匹,作为手帕; 数月前着 人往各处买时新的案酒果品,以为江梅

猜你喜欢的书

香莲品藻

香莲品藻

宋张功父著《梅品》一帙,疏梅花之宜称,憎疾,荣宠,屈辱凡五十八事。闲思莲足纤妍,花堪解语,更无凡卉得与追踪。至有历百折而不回,贯四时而不改,则唯寒梅、翠竹、苍松差堪接武。乃或遇人不淑,有女仳离,空谷幽兰,不知凡几,在女子以缠足为容,譬之君子修身俟命,岂有怨尤?然读“采封采菲,无遗下体”之诗,能无三叹?因仿其意,纂香莲宜称、憎疾、荣宠、屈辱,亦得五十八条。别疏香闺韵事,及步莲三昧所未及者,凡二十余类,总汇一卷,签曰《品藻》,愿因风寄语金屋主人,倘阿娇步步生莲,幸加意护持,万勿敝屣视之,庶几享香莲清福于无既也。

孙公谈圃

孙公谈圃

北宋刘延世录孙升所谈而成书。凡三卷。有明覆宋刊本、 《百川学海》本、 《稗海》本、 《学津讨原》本、 《说库》本等。另《说郛》、 《历代小史》等本不全。孙升,字君孚,高邮人。元祐间任中书舍人,绍圣初受党籍牵累,贬谪汀州。由于他身历神宗至哲宗朝的政事,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一时名臣,均有所了解,故所知朝野掌故甚多。当他谪居汀州时,刘延世时亦居汀,二人过从较频,孙升常谈论朝野故实,刘退而录成此书。书中有关北宋朝野轶事的记载,涉及面较广。从书中看,孙升为元祐之臣,对王安石有较多不满,如关于王安石子王雱死后在冥间受罚的记载,即以本书为最早,但对苏轼,二程等人,亦有所微词,可知其虽有偏执,尚能自成一家之言。对了解北宋的政事及诸名臣的事迹,颇可参考。书中也杂有一些梦征、方术、医药、冥游之类的内容,少数条文流于因果报应的说教。

老子西升经(御注)

老子西升经(御注)

老子西升经,又名《西升经》或《西升记》。其序文称:老子为关尹讲授《道德经》之后,又为关尹讲授道要,「列为三十九章,目曰《西升经》」。实际此经应出于魏晋,葛洪《神仙传》最早提及「西升」,北周道士韦节始为之注解。今《正统道藏》本三卷,为宋徽宗政和御注本,收入洞神部本文类。此经吸收《道德经》思想,论述炼养形神之道,大旨「以得一为要妙,以飞升为余事」。告诫关令尹喜「除垢止念,静心守一」,致虚守柔,返于自然,又称「神生形,形成神」;「形神合同,固能长久」。宋徽宗注文吸收韦处玄、徐道邈诸家之长,于趋妙达本,致虚柔之义,多所发挥。

冰河时代

冰河时代

短篇小说。张资平著。淡黄色的阳光由面西的窗口射进来了,时间大约是四点钟前后。阳光晒得到的部分,毡子也染成淡黄色了。两小时以前V就睡下去的,像死尸般的身体一点不动地睡着。他像熟睡着,但他觉得到晒在他的肩背上的阳光。他也听见妻在床首的一把矮竹椅上坐着叹息的声音。“爸爸!”V又听见小女儿呼他的声音。V忙翻转身,微睁开眼睛。他看见了攀附在床沿上的一双白嫩的小手了。他又看见了她的一对流动的黑水晶般的瞳子,最后看清楚了她的花蕾初开般的笑颜了。他的朦胧的意识也清楚了。V忙坐起,伸手去把站在床沿边的小女儿抱上床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要释

这部般若心经,在我们中国佛经流通方面观之,可说是‘风行天下’的,并且持诵者亦多,其普及程度确乎在‘金刚’,‘弥陀’之上。虽然言简文略,只此二百余字,但是含义却极广博而精深。它在一代圣教中的地位,总算是一部很重要而负有声望的经典;六百卷般若经的当中,其最简括切要,提纲契领者,当推现在所讲的这部心经了。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

十卷,清净挺辑。读书难读佛书尤难不博通不旁览遂呶呶于是非得失之间盖鲜有合也俍亭和尚于学无不窥著书满家已卓卓自命矣虽然犹有虑今所称禅学者皆闇于绿字赤文者也经生之家守其师说又不习禅典奈何于是取三古以来百世而上华梵语言及其行事探逸集微判为十部碎金积玉一无所遗大要足以赞空王延慧命扶庶类正人伦一览之间儒佛毕备矣俍和尚之心何其广且大也息波道人见而善之充厥篇章更为诠次用投贝叶之林将补贯华之义余欢喜踊跃敬题其首。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