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剧本《伊尹耕莘》
《伊尹耕莘》全名《立成汤伊尹耕莘》,主要写伊尹扶商灭夏的故事。
伊尹本是上天文曲星。因为下方自孔甲以来,后至履癸,不修德政,暴戾顽狠,诸侯多叛,至于禽鸟走兽不安,民生涂炭。上帝敕令他投胎下方名曰伊尹,辅佐成汤,伐桀救民,解除苍生倒悬之苦。伊尹生母为义水村有莘里人氏,姓赵名淑女,父母严教,不出闺门,二十岁的一天晚上,梦见斗来大小一块红光,从天降下,落在她房门前,滚入房内,渐渐变小,被她擎在手中吞入腹内,撒然惊觉,原是一梦,日久渐觉腹怀有孕,十月满足,生了个满抱的孩儿。其父母言道;富家闺女,不曾出嫁,生此小孩,惹人议论,不宜存留。赵淑女将小孩抱至西庄伊员外家庄后,放在空桑里面,被看田禾的伊员外发现,见他生的非凡:“青渗渗秀眉长,高耸耸俊鼻梁,拳挛手脚精神爽,潜形古树在村庄。生的来清奇面似雪,肤体白如霜”,伊员外怀疑:“莫不是谪降天宫坠下方”,不由他心里欢畅,分付与奶母好生养着,将来必然是才高智广、文武双全的栋梁之才。伊尹长大之后,耕于有莘之野,学成经纶济世之策,立国安邦之谋。仕于履癸的方伯天乙曾将他推荐给履癸,履癸不用。他便复归有莘,无志功名,习学务农,播种耕耘,倒也悠哉。后因履癸不道,暴戾顽狠,残虐生灵,又兴兵与方伯天乙相拒,天乙便遣上大夫汝方将着紫泥丹诏,玄纁玉帛,束带朝章,领着驷马高车,伞盖仪仗,直至有莘,请伊尹为军师,兴兵伐桀。乐于躬耕的伊尹推辞不得,只好随汝方而去。方伯天乙向他请教,他讲了一番排兵布阵、下寨安营、行兵妙略后,特别强调:“为将须知:军卒未饭帅休食,以此能伏制,甘苦共同宜”,“怒无加责欢无会,士无衣将与重衣,这的是恤士功、安心计,能明此义,万众总归依”。第二天,伊尹摆下奇门阵,把履癸统帅陶去南付帅躲入巢打得大败而逃,将履癸放于鸣条,扶持公子方伯正位,国号大商,都于毫邑,立为神都,治民以理,顺民以宽,四方归之,汤国大治。殿头官奉命为伊尹众公卿加官赐赏,称赞伊尹“剪除暴夏,复立大汤,重整江山,竭力尽心,真乃是肱股良臣也”,要为伊尹“官上加官禄上加禄”;“门排画戟,户列椒图”,“图形麟阁”,“名标青史”,“遗芳万年”,“美哉伊尹也”。
最新文章
推荐作家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