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

    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

    《作者:佚名太上老君说五斗金章受生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假托太上老君为五斗星君等宣说五方金章灵符,劝人施财设醮,诵经祈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 太上三生解冤妙经

    太上三生解冤妙经

    《作者:佚名太上三生解冤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唐宋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称寻声救苦天尊为净梵国王及其后妃臣民演说正一妙法。皇后请问:「今王年老,子嗣或流产或早夭,未知是前生今世何罪所致?」天尊告曰:「此为前世不慎堕胎结冤之报应。若能每日烧香诵经三遍,可消灭自身冤结;诵经七遍,可使前世冤魂托生富贵之家;诵经百遍,则一国之人冤结悉解。」故本书名为「解冤妙经」。

  • 正一解厄醮仪

    正一解厄醮仪

    《作者:佚名正一解厄醮仪。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述醮仪,奉请北斗七星、五帝诸君,前列醮仪用具和作坛格式。

  •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作者:佚名3卷。撰者佚名,撰年不详。清闵一得订正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此书吸取道、佛、儒诸家气功之精华,阐述有为与无为两种气功锻炼法。包括意守夹脊双关、凝神下田、开天门、闭地户、聚火开尾闾、子时采药、卯酉周天等功法。现存《道藏续编》(第一集)本、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真秘要》排印本。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

    《作者:佚名太上洞玄灵宝智意本愿大戒上品经。又名:《太上消魔保身安志智慧本愿大戒上品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灵宝中盟经目》第八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述智慧本愿大戒及授受。

  •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

    《作者:佚名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原题崆峒山玄元真人注解,疑系宋元间道士撰。假托李白、苏轼作序。注文以心性修炼为主旨。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 天仙金丹心法

    天仙金丹心法

    《作者:柳守元古代内丹术书。又称《八祖金丹心法》,简称《金丹心法》。卷首有清柳守元题词,书盖出于明末清初。托名吕洞宾、韩湘子等八仙著。原书十六卷,分立志、端品、悔过、迁善、筑基、炼己、安炉、采药、起火、熄火、结胎、养婴、积行、行功、面壁、飞升等十六篇。主张性命双修,培养后天三品(精、气、神)以复先天。据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李养正考证,此书乃为嘉庆年间全真道士柳守元托名古八仙所著,其版本有二,一为光绪《重刊道藏辑要》壁集,一为松飞破译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书中八仙为:三山笛史韩湘、蓬莱道人张果、紫微垣山(酿花墨客)蓝养素、醒

  • 丹道九篇

    丹道九篇

    《作者:伍守阳气功著作。1卷。明·伍守阳撰。本书兼用道、佛两家气功理论论述最初还虚、真意、真丹幼丹、火候足采大药天机、七日采大药天机、大药过关服食天机、守中、出神及神法、末后还虚、丘祖秘传、小周天歌诀等内容。收在《重刊道藏辑要》与《道藏精华录》中。

  • 道枢

    道枢

    《作者:曾慥道教炼养类书名。宋·曾慥编纂。四十二卷,计一百零八篇。慥,字伯端,福建晋江人。初为尚书郎,直宝文阁奉祠。博学高深,雅好诗赋。后隐居银峰,号至游居士。喜道家学说,采道教百家之精华,编次成此书。书名源于《庄子 ·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含有道术精要之意。举凡道教哲学、阴符、黄庭、太极、服气、炼精、大丹、呼吸、胎息、大还金丹、金碧龙虎、铅汞五行、参同契、入药镜、灵宝,无不辑为专篇,各家之说并列。于每一篇目下用四言韵语提示该篇要旨与传授本末。

  • 玄纲论

    玄纲论

    《作者:吴筠一作《元纲论》;全称《宗玄先生玄纲论》; 简称《玄纲》。反映道教成仙思想的论文。载于《全唐文》卷926。吴筠撰。论成仙之道。以天地之性来说明人体的动和静,心宁以通乎道,气运以存其形。所谓的静,就是不受外物的诱惑。道使人生,情使人灭,因此,体悟道性就不能有自觉意识,也不能自苦其志,而是要平和恬淡,对外物应而不取。上、中、下三篇。上篇“明道德”,凡九章;中篇“辩教 法”,凡十五章;下篇“析凝滞”,凡九章。

  • 平砂玉尺辨伪

    平砂玉尺辨伪

    《作者:蒋大鸿《平砂玉尺辨伪》为地理风水学著作,为明末清初地理风水学家蒋大鸿所著。此书乃为蒋大鸿针对风水上多伪书的情况而进行辨伪,有拨乱反正而是地理学回归正途之功绩。蒋大鸿在此书“辨伪总论”章节中说:“地理多伪书,平尺者,伪之尤者也,或曰是书也,以目视之俨然经也,子独辨其伪何居曰,惟世皆以为经也,余用是不能无辨,今之术家守之为金科玉律,如萧何之定汉法,苟出乎此,不得为地理之正道,术士非此不克行,主家非此不敢信,……余特指其谬而一一辨之,将以救天下之溺于其说者。”

  • 归厚录

    归厚录

    《作者:蒋大鸿世俗論龍。不明高山平洋。乃是兩事。於高山則宗喝物點穴之虛議。及至平洋。亦以山龍脈息求之。高山既昧。平洋亦誣。歸厚一篇。專為平洋而作而水龍之法盡於此矣。千古不傳之訣。忠告有生。一片孝敬之心。永錫爾類。自是民德歸厚矣。斯與楊公撼疑二經。並駕齊驅。惜失作者之名。然閱其文義。非天下之至精。則不能與於此也。有謂蔣大鴻得天宮之秘。因著此篇。門人范生為之圖註。而范氏謂是佚名。古本繫明冷謙註。然蔣大鴻自謂地理辨證之外。止有天元五歌。別無他本。據此則范氏之說為確。原本註義。剴切鮮明。後人多以意見增刪。故間夾雜不真

  •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作者:佚名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撰人不详,约出许北宋初。假托太上老君在蜀郡傅授汉天师张陵,言醮祖北斗七元君除罪祈福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

    《作者:徐道龄元人徐道龄撰,书成于元统二年。 以斋戒内练法街注解经文。五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玄阳子徐道龄集注,乾阳子徐道玄校正。道龄后序书于元统二年(1334年)。可知本注出自元。注文发挥经义,第5卷载各项真符。

  • 易图明辨

    易图明辨

    《作者:胡渭清人胡渭著,10卷。考辨“河图洛书”之伪,证据确凿。指出易图本出自北宋邵雍,由于朱熹沿其说,始盛行。此书出,使依托阴阳五行、河图洛书之伪说不再依附经训以自重,动摇了宋学的统治地位。梁启超称该书“实思想之一大革命也”卷一辨《河图》、《洛书》;卷二辨五行、九宫;卷三辨《周易》参同、先天太极;卷四辨龙图易数钩隐图;卷五辨启蒙图书;卷六与卷七辨先天古《易》;卷八辨后天之学;卷九辨卦变;卷十辨象数流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述:“初,陈抟推阐《易》理,衍为诸图,其图本准《易》而生,故以卦爻反复研求,无不符合。传者务神其说,遂归其

  • 天元余义

    天元余义

    《作者:蒋大鸿余既作《天元歌》五篇,授山阴吕子门人于鸿猷辈,为之章句,其余山龙、平原阴阳二宅之真义,既已大畅厥旨,无后遗义。然其为文,犹引而不发,世之览者,若已知真诀,则寻文会意,表里洞然;若未知真诀,徒推测于辞句之余,鲜不循涯而浩叹者矣。癸卯,余西渡钱塘,薄游丹阳,访黄堂谌母元君丹井之迹,邂逅群彦,究论天人,抉滞辨疑,遂成篇帙。以其反复虽多,不越五歌之旨。故仍谓之曰:“天元余义”云尔。

  • 天元五歌

    天元五歌

    《作者:蒋大鸿堪舆之之术,自古迄今,代出名师,研究推测,既精且详,可谓极矣,而名师间世而出,不得尝遇,即有口传心授,世又不获多闻,其假托名师,妄称秘诀者,遂滋蔓焉。

  • 秘本通玄鬼灵经

    秘本通玄鬼灵经

    《作者:陵罗子通玄鬼灵经序原名入门断入坟断之书,向系抄本,世所罕见,大抵自宋人皆不可得为憾,曩余历涉山川路出铺中,案置一帙,偶为翻阅果属此书,心窃喜甚,乃形然询价,以重金购之而归,细加玩视,具理参断,效验非常,诚足为救世金针,堪舆妙街者矣,爰是悉心校对,付诸梨枣以公同好。

  • 阳宅秘论

    阳宅秘论

    《作者:佚名谓论阳宅龙脉、造作宜忌等事

  • 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

    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

    《作者:陆修静《灵宝中盟经目》第四十一种著录《灵宝众简文》,为六朝灵宝经。陆修静撰。述受灵宝真文之投简科仪。

  • 洞玄灵宝五感文

    洞玄灵宝五感文

    《作者:陆修静刘宋陆修静集。述修六斋之法及九斋十二法,并述五感之文。

  • 陆先生道门科略

    陆先生道门科略

    《作者:陆修静简称《道门科略》。《陆先生道门科略》是南朝梁代道教的科范著作。陆先生即陆修静。本书见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一卷。其中记载天师道流传的设靖立治统治道民之法。凡奉道之家须设靖室,用以祠神。凡道民皆编户著籍,并以此“命籍”上于三天及宅神,宅神加以保护,若不按此登录,则宅神还天,丧疾自至。此道籍主司阴阳,阳世则统计道民户口,收缴租米税钱。

  •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作者: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道教书。一卷。本书为后人节录陆修静之文编辑而成。书中除讲明斋法当沐浴、禁戒及诸威仪外,主要在理论上讲明斋法之根本要义。认为斋法在制人之身口意三业。以礼节来规范人身,防止淫盗;以口中诵经来防止恶言妄语;心常思神,以防止贪欲嗔恚。斋法的目的正在使人洗心净行,心怀清静,谦卑为本,恭敬为事,返于虚静,合于道德。收入《道藏》第293册。

  • 田间易学

    田间易学

    《作者:钱澄之清钱澄之撰。十二卷。《四库全书》本。钱氏家世学《易》,又曾问《易》于黄道周。初撰《易见》一书,因避兵闽地而失其本,又追忆原意而撰《易火传》;乱定归里,复得《易见》旧稿,乃合并二编,删其重复,增益诸家之说,勒为此书。全书用孔颖达《周易注疏》本,其说颇取《易》数,兼求义理,而大旨以朱熹之说为归。《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学初从京房、邵康节入,故言数颇详,盖黄道周之余绪也。后乃兼求义理,参取王弼《注》、孔颖达《疏》、程子《传》、朱子《本义》,而大旨以朱子为宗。其说不废图,而以陈抟先天图及河、洛二图皆因《易》而生,非《易》果因此而作;图中奇

  • 子平真诠

    子平真诠

    《作者:沈孝瞻《子平真诠》是中国传统命理学著作,为清代乾隆进士沈孝瞻先生所著,全书共四十八章,现据考为明代《耕寸集》命理笔记。《子平真诠》是传统子平命理学“前三本”(子平真诠,渊海子平,三命通会)中分量最少,但是理论最为精辟,论述最为恰到好处的著作。

猜你喜欢的书

无妄之灾

无妄之灾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1958年11月9日晚,7∶00~7∶30间,雷切尔·阿盖尔太太在她家书房被拨火棍击中头部,悄无声息地死去了。不久,她的养子杰克被逮捕。他当晚早些时曾来过,问母亲要钱,但被拒绝,怒气冲冲地离去,声称他还会回来的。家里有人听到了他们的争执声,以及杰克对母亲的威胁。被捕时,在杰克身上搜到了书房内遗失的钱,凶器上也有他的指纹。虽然证据确凿,杰克却坚持他有不在场证明:那半个小时他正在搭便车去Drymouth的路上。然而无论怎样努力,警方也找不到他所说的人和车。也许这又是杰克的谎言,他从小就是个令人头痛的孩子,长大后越发放肆,不务正业,偷蒙混骗,无所不为。杰克被判终身监禁,6个月后因肺炎在狱中死去。两年的时光流逝了,如果不是因为阿瑟·卡尔加里的出现,阿盖尔一家原本可以在平静中渐渐淡忘那幕惨剧。

大书长语

大书长语

书论。此书卷一为正心、识字、师授、心悟、通变、结构、真态、神气、乘兴、贵熟等十则,凡二十一则。他认为“草书千字不敌楷书十字,楷书千字不敌大书一字,愈大愈难”,故主张为大书者当先端正认识。一则“学书自做人始,做人自正心始”;二则深明六书之义,“恶有扁署而可作别字”;三则从明师指授八示、八病、运笔捉襟等法;四则“机巧由于心悟,所悟乃能造微”;五则“不可专习一体,须遍参诸家,各取其长而融通变化”。以上五则是大书者首先要具备的条件。书写时需先经营位置,字个、间架、笔画等要相适配合;要尽字之真态而勿参己意;要“大字惟尚神气,形质次之,最忌修饰”;要“乘兴趣乃克臻妙,非兴到不书”;要“心不厌精,手不厌熟”,“笔下自然,应规入矩”。以上各则多关联笔法,是为大书者必须注意的事项。署书、堂扁、绰楔、镌漆、鉴定一则,叙述了各种大字不同的书写方法,尤强调鉴定一则,主张切不可护疾忌医,应“过得众人眼,始放老夫心”。原古一则叙述历代书法之流变,强调大书必须各极其旨,一字之中诸体兼备。客问一则是大书笔法的诀要,谓“字贵正锋,操笔要直,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体执有向背,气脉相联属”。纸说、笔说、墨说、砚说四则,皆从便于大书角度叙述之。

尼山劫

尼山劫

一伙绿林败类,由川滇窜来山东曲阜一带,他们为非作歹,残害百姓,以宗教为旗帜,以迷信为手段,种种怪异现象迭出不穷,百姓百业俱废,不堪聊生。以杨松为代表的一批武林高手,他们义胆俱全,武艺精湛,通过周密的安排,出人意表的计谋,终使这帮败类就擒,大白真相于天下。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令人读来不能释手。郑证因的武侠小说对情节的整体性重视尤其突出,主要以“恩仇结”和“英雄会”的经典侠义模式形成故事,是传统侠义的现代回归,而所用的叙事手段带有不同于传统的色彩,开启了武侠小说关于故事与情节叙事的一片新天地。

大清三杰

大清三杰

晚清时节,当西方大国强势崛起时,华夏大地上却皇朝暗淡、官场腐化,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起义,特别是太平军势如破竹,大清帝国危在旦夕。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本是传统意义上的士人,却欲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创办湘军,操练水师,握筹布画,与太平军展开一场殊死较量。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

一卷,周叔迦居士撰。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略注,将释此经,略开三门。一解题目,二辨传译,三释经文。

深沙大将仪轨

深沙大将仪轨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深沙大将菩萨仪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深沙大将,据传,玄奘于远涉流沙遭遇危难时,感见此神之守护,或以此大将为北方多闻天王之化身,本仪轨则以之为观世音菩萨化身。若诵其真言,恶业悉能消灭,文中并载修法及所成就事。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