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金铨

- 姓名:傅金铨
- 别名:字鼎云,号济一子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西金溪珊城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傅金铨,清代道教学者,生卒不详,约活动于嘉庆(1796—1820)和道光(1821—1850)年间。字鼎云,号济一子,又号醉花老人。江西金溪珊城人。工词善画能琴,以孝行名乡里。自言道在天地,天地不知,道寄民生,民生不觉。又自称受训于纯阳吕祖,应八百之谶,忠孝为先,若尧舜周孔道统相继。主张欲学神仙先作君子,人道是仙道之阶,仙道是人道之极。显受净明忠孝道影响。云游四方,曾居四川巴县设坛传教,从游者众。撰辑有《济一子道书十七种》,为《济一子道书》和《证道秘书》的合刊,其中除自撰作品外,还收录明清时人著作。所著《道海津梁》认为三教如一屋三门,大同小异,指出修仙在于修性命,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全,性命双修,阴阳合一。或云其丹法属东派。他在内丹修炼上主张“性命双修,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全”,性命必须双修。人之生命就是神气相依的体现,性系于心,本体为神,命成于气,禀气成形。为了配合修炼内丹的需要,傅金铨继承和发展“三教合一”的心学思想,他认为道本来只有一个“心”,“至道本乎一心,心法本乎无妄,斯言尽矣”,心在他这里具有主宰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是成仙得道的主体,是人生死的根本,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人生来心本无污染,进入世俗尘界,被各种欲望俗念所掩埋,沉迷难醒,所以就需要三教的圣人,用“道”把他们从世俗的欲念中拯救出来。傅金铨认为圣人之教,虽然分为三家——儒、释、道,但是理却只有一个,“教虽分三,理无二致。”
著述甚多,有《入药镜注》、《天仙正理读法点睛》、《道书试金石》、《道书一贯真机易简录》、《新刻道书椎阳经附集》、《鼎器歌》、《吕祖沁园春注》、《真经歌》、《采金歌》、《心学》、《赤水吟》、《杯溪集》、《性天正鹄》、《新刻道书五篇注》、《丹经示读》、《金丹真传顶批》、《康节邵子诗注》等。《藏外道书》第11册收录有《济一子道书十七种》和《济一子顶批道书四种》,大体包括了他的所有著作。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老君说补谢八阳经
经名:太上老君说补谢八阳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三官及诸神说禳灾安宅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老君劝人动土兴工修造之后,供养诵经,以消灾求福,国泰家安。其中所避诸恶煞,不少名称与《太上老君说安宅八阳经》同。
评注产科心法
产科著作。2集。清汪喆(朴斋)撰。成书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此书汇集作者数十年女科临证经验,列种子、胎前、临产、产后4门。上集论种子与胎前诸病的治则方药;下集分述临产和产后诸疾的病因证治。书中因症附方,简练明晰,于当时较有影响。该书曾经徐召南评注,名《评注产科心法》。现有嘉庆四年(1799年)刻本及其他多种清刻本、《三三医书》本等。
陈四爹的牛
短篇小说,彭家煌著,《陈四爹的牛》中外号为猪三哈的人,本名是周涵海,他心地善良,本有小康之家,但由于他的善良、软弱、自卑,造成了妻子和她的情人霸占了他的家产,他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他流落到如此悲惨境地,陈四爹发善心,让他看牛,他尽职尽责,但是他常受到人们的欺侮,有一次两个小孩唱歌骂他,他想追上去吓唬,等他回到牛吃草的地方,他看的牛却不见了。想到无法向陈四爹交待,他想到了自杀,临死前他去看他的老婆,而此时已负心的老婆正和另外一个人偷情,是他只在门外听到里面的谈话得知,他没有进门,他内心怀着对老婆的爱恋和对她的祝福,跳池自杀了。这篇小说揭示出人连动物也不如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猪三哈的同情,作者继承了鲁迅写小人物的视点,小说创作于1927年。彭家煌曾被鲁迅骄傲地纳为同一阵营的战友,必然会从鲁迅那里寻找艺术摹本,汲取营养。
顾曲杂言
曲论。明沈德符(1578—1642)撰。一卷。德符字虎臣,一字景伯,又字景倩,浙江秀水人。万历举人。著有《清权堂集》及《野获编》。此《杂言》系从《野获编》中辑录有关南曲、北曲、乐器、歌舞、小说的条目成编,仅二十三条,一万二千余字。内容包括对南北曲盛衰的论述和一些作家作品的评介,以及音乐、舞蹈、小说等方面的记载与考证。其中记载明代民间俗曲的兴起与流传情况的部分对了解明代民间音乐的发展尤有参考价值。
胡子知言疑义
哲学著作。南宋朱熹著,载《朱文公文集》卷73。《知言》为胡宏所著,提出了许多非正宗理学的思想和命题。朱熹取其中关于心以成性、性无善恶、心无死生、天理人欲同体异用等有疑义问题,与张栻、吕祖谦反复辩论。最后由朱熹将三人辨析之语编成《胡子知言疑义》。据朱熹自称:“《知言》疑义,大端有八:性无善恶,心为已发,仁以用言,心以用尽,不事涵养,先务知识,气象迫狭,语论过高。”(《朱子语类》卷101)明程敏中重新校刊、编次的《知言》6卷本中,将《知言疑义》附录于后。收入中华书局1987年版《胡宏集》附录2。
金刚经会解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会解》。佛典注疏。南宋嘉定四年(1211)柏庭善月述。二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本书“合诸论以成一家之言”,故曰《会解》。目的是“因解以得论,由论以了经”。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