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
闺怨佳人拜月亭
《作者:关汉卿》元杂剧剧本。简名《拜月亭》。4折加楔子。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瑞兰的父亲偶然在客店遇到瑞兰,嫌弃世隆是个穷秀才,门户不相称,催逼瑞兰撇下生病的世隆,跟自己回家,在路上又与老妻及瑞莲相遇。瑞兰一直惦念着世隆,焚香拜月,祷祝世隆平安,心事被瑞莲撞破。二人得知情由,姐妹之外又成姑嫂,愈加亲密。蒋世隆与逃难途中的结义兄弟分别高中文武状元,被势利的瑞兰之父招为女婿。世隆与瑞兰相见,知她情贞,夫妻终于团聚。瑞莲则与世隆的结义兄弟成婚。
-
拜月亭记
《作者:施惠》全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也称《蒋世隆拜月亭》、《幽闺记》。南戏剧本。四十出。传说元施惠撰。据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改编。故事发生在金末,蒙古军队进攻中都(今北京),金国兵部尚书王镇的女儿王瑞兰在逃难时与母亲失散,邂逅书生蒋世隆,结为夫妇,后恰与其父王镇在招商店相遇,被迫与蒋世隆分离,随父回家。蒋世隆的妹妹瑞莲也在战乱中失散,被王夫人认为义女,到了王镇府中。王瑞兰思念蒋世隆,焚香拜月,为他祷祝,被瑞莲识破,始知彼此原属姑嫂。《拜月亭》因此得名。后来,蒋世隆和结义兄弟陀满兴福中了文、武状元,奉旨与王镇的女儿结亲。于是,夫妻兄妹团圆。关汉卿原作的结局写了王瑞兰的父亲重武轻文,将她许配武状元,而以义女许配文状元,错点鸳鸯谱,造成纠葛,反映出了女真贵族的爱好和习尚。南戏《拜月亭记》强调的则是由于蒋世隆违背盟约,接受王尚书招赘,因而受到王瑞兰的谴责。在宋元南戏中,这种批判男人负心的戏剧描写是很常见的。
-
小孙屠
《作者:佚名》南戏剧本。全名《遭盆吊没兴小孙屠》。元人作,姓名不详,题古杭书会新编。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本。写开封儒士孙必达娶妓女李琼梅为妻,李与朱令史私通,杀死婢女,诬赖必达杀人。必达入监后,朱令史又拟谋杀之。必达弟必贵业屠,人称小孙屠,入监以己代兄,纵必达逃走,未遂。朱令史将必贵害死,弃尸荒郊。必贵得神佑而复生,与兄必达相会。又路遇朱令史、李琼梅,乃同往开封府经包拯审明,平反冤狱。剧中采用“南北合套”曲调格式,一般认为是元中叶以后作品,元杂剧有《犯押狱盆吊小孙屠》(已佚),一说系元代剧作家萧德祥所作。然据《录鬼簿》(下卷)载,萧德辉“又有南曲戏文”,故有人认为已佚之杂剧《犯押狱盆吊小孙屠》实即南戏《遭盆吊没兴小孙屠》。
-
宦门子弟错立身
《作者:佚名》南戏剧本。元人作,姓名不详,题古杭才人新编。该剧讲述的是河南同知完颜永康之子完颜寿马因沉迷戏剧艺术,与山东东平府散乐年轻女演员王金榜发生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故事。才情过人的完颜寿马,在和王金榜的相恋中,摆脱了人生迷惘,借助戏剧寻找到了生命的价值。他不顾双方家族门第的巨大反差,冲破了父亲的阻挠,一路艰辛,跋山涉水,只身追寻王金榜的家庭戏班,从河南一直赶到山东。当他以叫化子的形象与王金榜再度相遇后,他以领异标新的艺术思想和超乎寻常的艺术造诣,经过王金榜父亲的严格考试和艰苦卓绝的实习过程,终于由一个宦门之后蜕变为出色的表演艺术家。思念儿子的完颜永康在廉政访察的路上与儿子儿媳不期而遇,在观看他们的表演时,不仅被二人出色的艺术创造所打动,而且从中获取了反腐败的灵感和动力,经过一番历练,最终接纳了眼前的事实,阖家团圆。讴歌了一曲女真族皇亲与汉族艺人和亲的民族团结之歌。
-
白兔记
《作者:刘唐卿》全名《刘知远白兔记》,或称《刘知远》,中国古代南戏剧本。元永嘉书会才人(姓名不详)作,明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清张大复《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引注云“刘唐卿改编”。(刘唐卿,约元代中期在世,有《李三娘麻地捧印》杂剧,已佚)。现存版本以富春堂本为一系统;汲古阁原刊本及清暖红室本为又一系统。除《游春》一出外,其他关目不同,曲白有别。《古本戏曲丛刊》收入富春堂及汲古阁原刊两种本。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的开国皇帝,他从一个流浪汉而登上帝位,他的传奇经历为民间所乐道。此剧写他因赌博败家,落魄流浪,被财主李文奎收留,在李家充当佣工。李文奎见他睡时有蛇穿其七窍,断定他日后必定大贵,于是将女儿李三娘许配给他。李文奎死后,三娘哥嫂以分家为由,将有瓜精作祟的瓜园分与刘知远去看守瓜园,欲加害之。李三娘知计,力阻刘知远守园。刘知远一身武艺,抢棍而去。知远战胜了瓜精,得到了兵书和宝剑,便告别了三娘,去汾州投军。刘知远因屡立战功,受到不次提拔,官至九州安抚,娶岳氏为妻。三娘在家受尽折磨,因劳累过度,在磨房产下一子,因无剪刀,用嘴咬断脐带,故取名“咬脐郎”。又托窦公将儿子送给知远抚养。十五年后,刘知远命儿子回村探母。咬脐郎一天出外打猎,因追赶一只白兔,与正在井边汲水的母亲相遇。咬脐郎回去报知父亲。刘知远带兵回沙陀,与李三娘团聚。
-
梁山五虎大劫牢
《作者:佚名》元明间杂剧剧本。简名《大劫牢》。不著撰者姓名。末本。剧演梁山泊头领宋江探知滦州韩伯龙是条好汉,便遣李应下山招其入伙。李应到滦州后身染重病,因乏店钱,被店小二逐出,倒地待毙。值韩伯龙楼上赏雪,见后救至家中。伯龙见李应聪明英武,便与其结为兄弟。宋江半年不见李应回转,恐有闪失,又遣鲁智深、武松、刘唐、阮小五等4人下山接应。4人暗见李应,共商计策。伯龙清明节踏青赏春,鲁智深等来寻衅,诱至僻静处,将其擒拿。李应在家放火烧房,绝其后路。伯龙上山,仍恋家中妻儿,请求放归。官军以伯龙勾结梁山强人,将其全家下狱。宋江得信后再遣李应、鲁智深等5人下山劫牢,救出其全家,复上梁山。此剧基本内容不见于长篇小说《水浒传》,但与《水浒传》中争取卢俊义上山情节相类,疑卢俊义事即据此敷演而成。本剧共5折,异于杂剧常格。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据以校印。
-
江月松风集
《作者:钱惟善》元诗别集。12卷。钱惟善撰。《四库全集》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江月松风集》明人未见著录。明人论钱惟善诗,主要依据赖良《大雅集》中选入的数首,钱惟善本人手录《江月松风集》原藏于练川陆氏,后归嘉兴曹溶,清康熙年间,金侃自曹溶家抄录1部,顾嗣立据金侃抄本选入《元诗选》初集。此即《四库全书》本。卷首有后至元四年(1338)陈旅序,后至元五年夏溥序。本集12卷,未按诗体编次。所收诗篇仅限作于元代,元未明初的诗未收入。清光绪年间刊印本集,在卷末又附录有《江月松风集补遗》及《江月松风集附文》。他的七律,如《述怀》、《怀陈子敬王子仁》,苍凉沉郁,工力颇深。他的绝句,如《张园杂赋二首》、《西湖竹枝词》清婉温雅,耐人寻味。钱惟善主要从身边事物中寻找诗材,很少涉及社会重大事件。他是杭州人,集中有不少描写杭州及西湖风光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再现了他对家乡的热爱。
-
琵琶记
《作者:高则诚》全称《忠孝蔡伯喈琵琶记》,又题《蔡中郎忠孝传》。戏曲。元末明初高明撰。三卷,四十二出。明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瑞安(今属浙江)人。生卒年未详。元至正进士,历任处州录事、四明都事、福建行省都事等职。后避居鄞县栎社镇沈氏楼,以词曲自娱。此剧系据宋元旧篇改编而成。写蔡伯喈进京应试,得中状元,丞相府招其为婿。蔡力辞不从,被迫与牛丞相女成婚。其妻赵五娘在家侍奉翁姑,自食糟糠。后因饥荒,二老亡故,五娘求乞进京寻夫。因得牛小姐相助,始得团聚。最后蔡携二妻回乡祭扫父母坟墓,以全忠全孝作结。剧中赵五娘形象颇为动人。京剧《赵五娘》本此。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中,蔡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击死”,高明反其意而求大团圆,变谴责为同情。此剧在明初影响甚大,人谓传奇之有《琵琶记》犹杂剧之有《西厢记》。有元刻巾箱本,明容与堂刻李卓吾评本,毛氏汲古阁《六十种曲》本等数十种版本。又有一八四一年法文译本, 日本亦有多种传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收入明刻本及陆贻典抄本二种。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一九六○年出版钱南扬校注本,末附《高明小传》。
-
范德机诗集
《作者:范梈》又名《范德机诗》、《德机集》、《选校范文白公诗集》等。诗别集。元人范梈(1272—1330)撰。七卷。梈字德机,一字亨父,清江(湖北施恩)人。以荐举为翰林院编修,后官海南、海北道廉访使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耽诗工文,用力精深,号为大家,人称文白先生。与虞集齐名。有诗话《木天禁语》,《四库总目提要》谓其系伪托。《四库全书》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简称《范德机诗》。现存主要版本有影钞元刊本,无序跋,仅于“纲目”之后附款“至元庚辰(1340)良月益友书堂新刊”。为临川葛雝仲穆编次,儒学学正孙存吾如山校刊。孙存吾为元代选家,另编有《元风雅》。揭傒斯撰有《范先生诗序》,序称庐陵“杨中(字伯允)将刻其诗,命其子继文请序”。是尚有另1种范梈诗集,但未见传本。
猜你喜欢的书
烟囱大厦的秘密
《烟囱大厦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mneys】 又译作《名苑猎凶 》本书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一本有“续集”的小说(1929年出版的《七面钟之谜》)。在本书中,巴特尔警长第一次登场。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根据本故事创作了一个剧本,该剧本在尘封多年后,偶然被一个加拿大的戏剧公司发现并演出。这是巴特尔探长的首次登场。战后的赫索斯拉夫准备恢复帝制。即将成为国王的迈克殿下秘密来到英国,与英国金融家讨论合作项目,然而就在他入住烟囱大厦的当晚,就被人枪杀在议事厅中,凶手似乎并未离开大厦。奇怪的事件并没有完,在转天夜里,又有人闯入议事厅,似乎在寻找什么重要的东西,在被发觉后,依然混迹于大厦内。在英国刑事督察介入后,美国和法国的秘密警察也纷纷露头,事件愈加复杂了。一个做环球旅游的年轻人带着朋友托付的两个任务来到英国,然而任务完成的并不顺利,并且被卷入了烟囱大厦的纠葛中不能脱身。但他凭借着聪明机智及过人的洞察力揪出了那个躲在暗处的敌人,揭开了藏在烟囱大厦里的秘密,顺便还找到了心上人并解决了赫索斯拉夫的政治危机。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本书的人物关系微妙复杂,伏笔极多,颇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翻地覆,柳暗花明的感觉。
范文正集
原名《丹阳集》,一名《范文正公文集》。诗文别集。北宋范仲淹(989—1052)撰。二十卷,别集四卷,补编五卷。仲淹字希文,幼二岁而孤,母改嫁朱氏,从其姓,名说,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举大中祥符进士,始还姓更名。晏殊荐为秘阁校理。曾官吏部员外郎、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参政知事。任职时,正直敢言,察民疾苦。曾同富弼、欧阳修等向仁宗建议改革官制、重视农桑等十事。因被谗,于赴颖州途中病死。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是编元祐四年(1089)成书,苏轼为之序。含赋二卷,诗三卷,议、颂、记、书五卷,祭文、碑铭、墓表等五卷,表状五卷。计收诗赋二百六十八首,杂文百六十五篇。《别集》四卷,乃綦焕于淳熙十三年(1186)校定旧刻时续辑,含诗一卷,赋二卷,序一卷。计收诗文三十七篇。《补编》五卷,为清康熙中仲淹裔孙能濬搜辑,收奏议、序等一卷,制词一卷,题跋一卷,碑记、祭文二卷。仲淹工于诗、词、散文,其作品多有丰富政治内容。著名的《岳阳楼记》,抒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抱负,文中多用四言,杂以排偶,铺叙藻饰,写景壮丽,为历代传诵。其词赋亦境界壮阔,风格苍凉,突破了唐末五代词之绮靡风气。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丛刊》影明本(题名作《范文正公文集》)。
韶舞九成乐补
一卷。元余载撰。载身世无考,唯据其进书原序,自称三山布衣,前福州路儒学录。又据其门人朱模进《乐通韶舞补略序》,知载为元仁宗天历时人,其字曰大车,以养亲辞官,笃行授徒。是书仅文渊阁书目著录,世无传本,唯《永乐大典》所载篇帙犹完。首为《九德之歌音图》,次为《九德之歌义图》,次为《九磬之舞缀兆图》,次为《九磬之舞采章图》。其说与沈约、司马光、刘鉴诸家之说有异,但虽自出新意,亦不为无据。载所定舞图,皆据河图洛书以起数,未免附会牵合。然数不外于奇偶,奇偶不外于阴阳,易道广大,事事可通,亦未始不言之成理。其书屡经传写,讹误甚多。如《音图》第八章“至哉坤元”之“坤”字,据后《义图》应在第八格,而旧本误在第七格,其他讹误则不胜枚举。是书有《永乐大典》本、《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 ·经部》(嘉庆本、景嘉庆本)、《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本。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宋林亿等对《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在唐王冰整理编次的基础上,加以订补增注。
光绪万年
短篇小说。我佛山人(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十三号,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一月出版。标“理想、科学、寓言、讥讽、诙谐小说”。 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廷下诏“预备立宪”,但一直迁延未曾立成,年复一年而至光绪一万年时,中国一个天文学家,叫做“伟人”的,发现彗星正向地球撞来,便向人们发出警告,但大家都不听信他。后来彗星从北极擦过地球,其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地球翻了个身,南北倒置过来,本来在北半球的中国,此时到了南半球,于是六月里下起冰雪来,荷花枯死,寒梅绽放。“伟人”走到街上,发现道路变洁净了,人民也有了自由之乐,都精神焕发了。他正奇怪何以人们都变了样,人们便告诉他,“今日已实行立宪”了! 这当然是一篇“理想”小说,而又杂有“科学”知识与“诙谐”的成分,故也称“科学”和“诙谐”小说。但除此之外,此篇尚含有一些深意,观作者又标上“寓言”、“讥讽”二词可知。“寓言”,是指中国的国运和其人民,要等到地球翻了转来,才能翻身自新,以此来暗寓国人的麻木。“讥讽”,则是针对清政府的,光绪三十二年宣布“预备立宪”,而真正立宪却要到光绪一万年,则其“预备”之期竟长达九千九百六十八年了,何况如不是地球翻身,“立宪”还不知在何时呢?这里虽似诙谐,其实却尖刻而沉痛。 应该说,此篇的主旨是在政治讽刺,虽然它用的是理想、科学小说的通常写法,但比起一般漫谈未来或传播科学知识的所谓“小说”来,却要丰富和深刻得多。作者在此表现了较高的艺术技巧,将“讽刺”真正地融入了全部描写,并含蓄地表露出来,在以“谴责”为特征的近代同类小说中,这还是比较难得达到的境界。
王映霞自传
本书再现了左翼作家郁达夫的前妻王映霞的传奇一生,她的人生跌宕起伏,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感情生活上,她先是与郁达夫结婚,后因两人的误会又离婚,数年后又与钟贤道结婚,两次婚姻都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其情感历程不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再现,也展现了现代文学史的独特一面。作为知识女性,王映霞还与胡适、鲁迅、丁玲、徐志摩、陆小曼等文化名人多有来往,对此本书都有详细的讲述。全书语言流畅简洁,情感细腻真实,不失为一幅生动的民国生活图卷。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李怀民
李怀民 (1738—1793),清代诗人。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又号十桐、敬仲。以字行。高密(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诸生。早孤,与弟宪暠、宪乔并致力于诗,时称“三李”。他曾与宪乔仿照唐人张为《诗人主客图》体例,撰成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