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

关汉卿
  • 姓名:关汉卿
  • 别名:号已斋叟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大都(今北京)人
  • 出生日期:1219
  • 逝世日期:1301年
  • 民族族群:

关汉卿(1219-1301年),号已斋叟,一作一斋叟,名不详,汉卿乃其字,大都(今北京)人。生于金朝末年,卒于元朝大德年间或稍后。关于其籍贯另有三种说法:《析津志》言其为“燕人”。《元史补遗》称之为“解州人”。《祁州志》则又说为“祁州伍仁村人。”关于其身份,或称其为金遗民,或言其为太医院尹(一作户)。他具有滑稽幽默的性情,史载其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对声律与戏曲艺术甚为精通,除编写剧本外,并可面敷粉墨登台演出。他多才多艺,自称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他一生主要活动范围在大都,晚年曾到过杭州等江南地区,写有《杭州景》套曲。他和当时曲家费君祥、王和卿、梁进之、杨显之及著名艺人珠帘秀均为好友。


关汉卿在当时剧坛上极负盛名,《录鬼簿》将其列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的首位,贾仲明在为其所作吊词中称其为“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太和正音谱》亦将其作为杂剧之创始者。稍后于他的一些曲家甚或以称“汉卿”为荣,如高文秀称小汉卿,沈和称蛮子汉卿。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已将关、马、郑、白并称,至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更直接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就数量言,其所作杂剧亦为元曲家之首,今知其共作杂剧六十五种,现存者十五种:《诈妮子调风月》、《关大王单刀会》、《温太真玉镜台》、《关张双赴西蜀梦》、《闺怨佳人拜月亭》、《感天动地窦娥冤》、《状元堂陈母教子》、《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望江亭中秋切鲙旦》、《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包待制三勘蝴蝶梦》、《邓夫人哭存孝》和《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存有残曲者三种:《风流孔目春衫记》、《唐明皇哭香囊》、《孟良盗骨》;另有存目者四十七种:《孙康映雪》、《风雪狄梁公》、《屈勘宣华妃》、《月落江梅怨》、《隋炀帝牵龙舟》、《唐太宗哭魏徵》、《翠花妃对玉钗》、《汉元帝哭昭君》、《刘夫人救哑子》、《刘盼盼闹衡州》、《吕无双铜瓦记》、《萓草堂玉簪记》、《醉娘子三撇嵌》、《丙吉教子立宣帝》、《太长公主认先皇》、《荒坟梅竹鬼团圆》、《风流郎君三负心》、《没兴风雪瘸马记》、《金银交钞三告状》、《楚云公主酹江月》、《鲁元公主三噉赦》、《苏氏进织锦回文》、《介休县敬德降唐》、《金谷园绿珠坠楼》、《汉匡衡凿壁偷光》、《晋国公裴度还带》、《终南山管宁割席》、《白衣相高风漂麦》、《董解元醉走柳丝亭》、《薄太后走马救周勃》、《曹太后哭死刘夫人》、《徐夫人雪恨万花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晏叔原风月鹧鸪天》、《姑苏台范蠡进西施》、《开封府萧王勘龙衣》、《柳花亭李婉复落娼》、《甲马营降生赵太祖》、《贤孝妇风雪双驾车》、《双提尸鬼报汴河冤》、《宋上皇御断姻缘簿》、《崔玉箫担水浇花旦》、《武则天肉醉王皇后》、《老女婿金马玉堂春》、《升仙桥相如题柱》、《藏阄会》、《秦少游花酒惜春堂》等。此外,今传本《山神庙裴度还带》、《刘夫人庆贺五侯宴》和《尉迟恭三夺槊》是否为关作,学界尚有争议。他尚有诸多散曲创作。其中套曲十馀首,小令五十馀首。今人吴晓铃等有《关汉卿戏曲集》,王学奇等编有《关汉卿全集》校注。


关汉卿杂剧题材广泛,内涵丰富,结构紧凑,曲词通俗,机锋妙语迭出,诚为本色当行作家。如《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救风尘》诸剧,至今仍活跃于舞台上。朱权评其为“可上可下之才”,实非笃论。明人孟称舜说:“俗语韵语,彻头彻尾,说得快性尽情,此汉卿不可及处。”(《古今名剧合选》评点)已道出其当行本色妙处。近人王国维更称:“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宋元戏曲考》)此方为公允结论。其生平事迹见钟嗣成《录鬼簿》、《析津志辑佚》“名宦”类、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三、朱权《太和正音谱》、《元明事类钞》卷二二、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六八、邵远平《元史类编》卷三六。

猜你喜欢的书

光绪苗栗县志

台湾地方志。清沈茂荫修纂。十六卷。茂荫字槐堂,浙江萧山人。光绪监生,官至知县。苗栗原名猫里,台胞卡斯族居地,光绪十五年设县。十九年(1893)沈氏遣人采访并摘抄《淡水厅志》部分内容,翌年成书。约十万字。分图考、沿革、建置、赋役、物产、古迹、风俗、祥异、学校、典礼、武备、职官、选举、列传、艺文十五类,有县署、捕厅署、大甲巡检署诸图和苗栗八景图。是清代台湾最后一部地方志。光绪间抄本最佳,其封面书背上方有“福建”二字,改错甚多。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 另有其中“物产考”单行本,题为《苗栗物产考》,多被他书引用。

觞政

酒令。袁宏道撰。一卷。见《袁中郎集》卷四十八。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金瓶梅》条记载,撰成于1606年前。文中将《金瓶梅》与我国另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并称为“逸典”,予以很高评价。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公安 (今湖北公安县)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 “公安派”的创始者之一。在三袁中文学成就最大。除著有《觞政》外,还有《瓶花斋杂录》、《袁中郎集》等。

项圈的变幻

在我的许多朋友和那些见面时照例点头实际上还够不上称朋友的人们中,很有几个类似小说憎恶者的相好。他们常有一种近乎讥讽的见解:“小说中的悲欢离合的情节往往曲折幻复得使读者休目惊心,尤其是侦探小说,其实都是出于作者的想象,都是作者的故弄手段,事实上决不致如此。”这种议论的来由是否因着他们对于小说有什么特殊的恶感,故意要贬损小说的价值,我固然不得而知,但我敢证明,这见解实在是错误的。

七剑十三侠

一名《七子十三生》。章回小说。近代唐芸洲著。三集一百八十回。叙明正德年间扬州府义士徐鸣皋拜欧阳子为师,学得一身武艺,能飞檐走壁。一日在岳阳楼与友饮酒,闻小霸王李文孝恃强欺弱,将其痛打一顿,以示惩罚。后到苏州,在玄妙观看打擂台,擂主是宁王府心腹严虎。徐见其手段毒辣,又上台将他打倒。至镇江,见宁王心腹、金山寺非非僧李龙等胡作非为,打抱不平,被众僧以计擒住,押往苏州,为结义弟兄救出。诸人为除非非僧,请出师尊傀儡生。并邀得漱石生等至江南,共破金山寺,斩非非僧。后徐鸣皋等人身陷宁王府,为傀儡生用剑术救出。明武宗召见徐鸣皋等人授与官职,随王守仁平定宁王宸濠之乱,捕宸濠凌迟处死。小说写明正德间平宁王乱,不重史实,主要描写几位剑仙以及徐鸣皋等英雄与宁王手下恶将、妖道的争斗,这些剑仙能升空飞行,吐剑杀人,知晓未来,起死回生,然形象浮泛苍白,失之荒诞。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书局石印本,有图十二幅。近有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公案侠义小说》本。

三峰半水元禅师语录

《三峰半水元禅师语录》,由门人光深等编,内容包括上堂(二十则)、小参(二则)、茶话(一则)、机缘(五则)、颂古(一则)、印偈(十一首)、杂偈(二十二首)等。

华严经谈玄抉择

六卷,但初卷不传。又名《华严经玄谈决择记》,入藏于日本《卍字新纂续藏经》“中国撰述·华严部疏”第八册,是鲜演在合并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一至三和《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一至十五的基础上所作的阐释和讲疏。《华严经玄谈决择》卷二跋语有“高丽国大兴王寺寿昌二年(丙子)岁奉宣雕造”、“大宋国崇吴古寺宣和五年(癸卯)岁释安仁传写”、卷四记“大宋咸淳第七(辛未)岁春中月下七日于宋朝湖州思溪法宝禅寺借得行在南山高丽教寺之秘本,谨以写留之毕,执笔沙门辨智”等,据研究,上述《鲜演大师墓碑文》中所谓的“高丽外邦,僧统倾心”的僧统指的是高丽著名的僧统义天(1054—1101年)。义天曾远涉重洋拜杭州南山慧因禅寺晋水净源为师,并曾广搜辽朝鲜演等经师的著作在高丽刊雕,汉文本《华严经玄谈决择》就是义天在高丽刊雕,然后赠回南山高丽教寺(即杭州南山慧因禅寺),再辗转传至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