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

关汉卿
  • 姓名:关汉卿
  • 别名:号已斋叟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大都(今北京)人
  • 出生日期:1219
  • 逝世日期:1301年
  • 民族族群:

关汉卿(1219-1301年),号已斋叟,一作一斋叟,名不详,汉卿乃其字,大都(今北京)人。生于金朝末年,卒于元朝大德年间或稍后。关于其籍贯另有三种说法:《析津志》言其为“燕人”。《元史补遗》称之为“解州人”。《祁州志》则又说为“祁州伍仁村人。”关于其身份,或称其为金遗民,或言其为太医院尹(一作户)。他具有滑稽幽默的性情,史载其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对声律与戏曲艺术甚为精通,除编写剧本外,并可面敷粉墨登台演出。他多才多艺,自称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他一生主要活动范围在大都,晚年曾到过杭州等江南地区,写有《杭州景》套曲。他和当时曲家费君祥、王和卿、梁进之、杨显之及著名艺人珠帘秀均为好友。


关汉卿在当时剧坛上极负盛名,《录鬼簿》将其列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的首位,贾仲明在为其所作吊词中称其为“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太和正音谱》亦将其作为杂剧之创始者。稍后于他的一些曲家甚或以称“汉卿”为荣,如高文秀称小汉卿,沈和称蛮子汉卿。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已将关、马、郑、白并称,至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更直接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就数量言,其所作杂剧亦为元曲家之首,今知其共作杂剧六十五种,现存者十五种:《诈妮子调风月》、《关大王单刀会》、《温太真玉镜台》、《关张双赴西蜀梦》、《闺怨佳人拜月亭》、《感天动地窦娥冤》、《状元堂陈母教子》、《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望江亭中秋切鲙旦》、《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包待制三勘蝴蝶梦》、《邓夫人哭存孝》和《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存有残曲者三种:《风流孔目春衫记》、《唐明皇哭香囊》、《孟良盗骨》;另有存目者四十七种:《孙康映雪》、《风雪狄梁公》、《屈勘宣华妃》、《月落江梅怨》、《隋炀帝牵龙舟》、《唐太宗哭魏徵》、《翠花妃对玉钗》、《汉元帝哭昭君》、《刘夫人救哑子》、《刘盼盼闹衡州》、《吕无双铜瓦记》、《萓草堂玉簪记》、《醉娘子三撇嵌》、《丙吉教子立宣帝》、《太长公主认先皇》、《荒坟梅竹鬼团圆》、《风流郎君三负心》、《没兴风雪瘸马记》、《金银交钞三告状》、《楚云公主酹江月》、《鲁元公主三噉赦》、《苏氏进织锦回文》、《介休县敬德降唐》、《金谷园绿珠坠楼》、《汉匡衡凿壁偷光》、《晋国公裴度还带》、《终南山管宁割席》、《白衣相高风漂麦》、《董解元醉走柳丝亭》、《薄太后走马救周勃》、《曹太后哭死刘夫人》、《徐夫人雪恨万花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晏叔原风月鹧鸪天》、《姑苏台范蠡进西施》、《开封府萧王勘龙衣》、《柳花亭李婉复落娼》、《甲马营降生赵太祖》、《贤孝妇风雪双驾车》、《双提尸鬼报汴河冤》、《宋上皇御断姻缘簿》、《崔玉箫担水浇花旦》、《武则天肉醉王皇后》、《老女婿金马玉堂春》、《升仙桥相如题柱》、《藏阄会》、《秦少游花酒惜春堂》等。此外,今传本《山神庙裴度还带》、《刘夫人庆贺五侯宴》和《尉迟恭三夺槊》是否为关作,学界尚有争议。他尚有诸多散曲创作。其中套曲十馀首,小令五十馀首。今人吴晓铃等有《关汉卿戏曲集》,王学奇等编有《关汉卿全集》校注。


关汉卿杂剧题材广泛,内涵丰富,结构紧凑,曲词通俗,机锋妙语迭出,诚为本色当行作家。如《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救风尘》诸剧,至今仍活跃于舞台上。朱权评其为“可上可下之才”,实非笃论。明人孟称舜说:“俗语韵语,彻头彻尾,说得快性尽情,此汉卿不可及处。”(《古今名剧合选》评点)已道出其当行本色妙处。近人王国维更称:“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宋元戏曲考》)此方为公允结论。其生平事迹见钟嗣成《录鬼簿》、《析津志辑佚》“名宦”类、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三、朱权《太和正音谱》、《元明事类钞》卷二二、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六八、邵远平《元史类编》卷三六。

猜你喜欢的书

壶山四六

壶山四六

文别集。宋方大琮著。一卷。其书原不著撰人名氏,清修《四库全书》时,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订为方大琮撰。是集共收启札六十八篇。皆四六骈体。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东塘集

东塘集

诗文别集。南宋袁说友(1140—1204)撰。二十卷。说友字起岩,本建安(今属福建)人。流于湖州(今浙江吴兴)。隆兴进士,累官四川安抚使。嘉泰中,官至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学问渊博,留心典籍,在四川尝命属官辑《成都文类》五十卷。其集《宋史·艺文志》及《书录解题》皆不载,故厉鹗《宋诗纪事》仅录其诗二首而不言有集。则唯诗文散佚,并集名亦不传。今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搜罗排纂而成,得诗七卷,文十三卷。收诗约六百五十首,其诗与杨万里唱和颇多,五言近体谨严而微伤局促,七言近体警快而稍嫌率易,五七言古体则格调清新,意境开阔。《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学问渊源实沿元祐之余脉,故其论事之文曲折畅达,究悉物情,具有苏欧之体”。有《四库全书》本。

花柳指迷

花柳指迷

全书计三章,不分卷。美国嘉约翰口述,(清)林东湘译于光绪二年(1836)。主要为当时欧美治疗花柳病的方法级药物。本次据光绪二年羊城博济医局藏刊本进行整理。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李裪(1397年-1450年),即朝鲜世宗(조선 세종),字元正,朝鲜王朝第四代君主(1418年-1450年在位),朝鲜太宗李芳远第三子,母为元敬王后闵氏。李裪早年受封忠宁君,后进封忠宁大君。永乐十六年(1418年)被立为王世子,同年受禅继位。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任用贤才,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在文治武功上均有颇多建树,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贡献就是创制了朝鲜民族文字——训民正音。在对外方面,与明朝保持了稳定的宗藩关系,与日本实现通商往来,在北方驱赶女真人,陆续设置西北四郡和东北六镇,奠定了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界的朝鲜版图。正统十年(1445年),李裪因病让王世子李珦摄政。景泰元年(1450年)薨逝于永膺大君府邸,享年五十四岁。明朝赐谥庄宪,朝鲜加谥曰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庙号世宗,葬于英陵。

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

地方史。原为十二卷,现存十卷。东汉赵晔撰。成书于东汉初年。赵晔,字君长。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曾远道去往四川从经师杜抚学韩诗。著有《韩诗谱》、《诗细历神渊》、《涉道微》及《吴越春秋》等书,今仅存《吴越春秋》一种。《吴越春秋》类似《越绝书》,主要记载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之事。共十卷。分为内、外传。前5卷述吴事,起自吴太伯,迄于夫差,称内传。后5卷述越事,始于无余,终至勾践,称外传。

菩提道次第摄颂

菩提道次第摄颂

大科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回向分。
初又分二:初、敬礼师承;二、明所诠殊胜。
初又分五:初、礼敬释迦大师;二、礼敬慈氏文殊;三、礼敬龙猛无着;
     四、礼敬阿底峡尊者;五、敬礼一切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