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

  • 香奁润色

    香奁润色

    《作者:胡文焕《香奁润色》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理、法、方、药较全面的妇人美容保健专书,全书共分13个部分,载方276首,美容方剂集中在头发部附眉、面部、瘢痣部、唇齿部、身体部、手足部六个部分,共124首方剂,通过历史法、文献法和对比法将其中使用的药物未在《中药大辞典》中查到其功效的22首方剂进行甄别,然后再对主治病症与使用方法明确,药物可查证的102首方剂进行组方与用药特点的研究。

  • 妇科玉尺

    妇科玉尺

    《作者:沈金鳌成书于1775年。清代沈金鳌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年铅印本。本书系妇科专著,全书共6卷,分月经、胎前、临产、小产、产后、带下、崩漏、妇女杂病8篇。炮制多在方药的脚注下。有关炮制药物80余种,记述较简单,但对妇科主药香附的炮制非常讲究,有童便醋艾制:香附一斤各半,童便、醋各浸九日,和净熟艾四两,加醋五碗,砂锅内炒干;酒醋盐童便制:香附一斤,用酒、醋、盐、童便各浸一分,焙,治妇女劳伤气血,诸虚百损(滋阴百补丸);盐姜醋栀子童便制:能调和经脉,香附一斤分四制,一盐水姜汁煮,略炒,主降痰,一醋煮,略炒,主补血,一山栀四两同炒去栀,主散郁,一童便洗,不炒,主降火;七制香附:香附米十四两,匀七分,一同当归二两,酒浸,一同蓬术二两,童便浸,一同丹皮、艾叶各一两,米泔浸,一同乌药二两,米泔浸,一同川芎、延胡各一两,水浸,一同三棱、柴胡各一两,醋浸,一同乌梅、红花各一两,盐水浸,各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晒干,只取香附为末,治月事不调,结成癥瘕或骨蒸发热。此外,明矾麸炒黑治气块(苍术香附丸)亦见于本书。

  • 邯郸遗稿

    邯郸遗稿

    《作者:赵献可妇产科著作。不分卷。明赵献可 (养葵)撰。撰年不详。赵氏于前人基础上倡命门学说,并用之于女科。认为妇女诸病,多因肝脾肾三脏机能失调所致,与命门水火盛衰之关系尤为密切; 又谓命门为人体生命之根本,命门有主宰妇女发育、生殖之功能。成书于1617年。本书主要从妇女生理、病理方面,阐发其命门学说的理论,并对妇科常见病及妇科杂病的证治加以论述。作者重视脾肾,提倡命门学说,在探讨命门与妇女生理、病理关系上有所创见。现存清嘉庆元年丙辰 (1796) 灵兰阁刻本和巢念修抄本。

  • 经效产宝

    经效产宝

    《作者:昝殷产科著作。又名《产宝》。三卷。唐·昝殷撰于852年。原书共52篇,371方。今存本为41篇,374方。卷上论妊娠期杂病及难产诸疾;卷中、下均论产后诸疾。书中虽论述病候不多,介绍具体病证治疗等却较详明。所列方药大多简易实用,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产科专著。

  • 胎产指南

    胎产指南

    《作者:单南山妇产科著作。清单南山撰。八卷,卷首一卷。南山有《胎产症治录》 已著录。单氏博览群书,参酌己见于咸丰六年 (1856) 撰成是书。约四万八千字。现存清咸丰七年丁已(1857)四明欧立三堂刻本。另有《中国医学大成》本。

  • 胎产秘书

    胎产秘书

    《作者:陈笏庵《胎产秘书》,产科著作。又名《胎产金针》。二卷(又有三卷及四卷本)。清·陈笏庵撰。刊于1796年。书中共载胎前34症,临床4症,产后47症,并记述难产救治调护各法。后附保婴要诀,记述初生儿的护理。其产后部分,似从傅青主《产后编》移植而来,以其文字大致相同故也。现存三十多种清刻本。又有石印本和铅印本。<br/><br />

  • 评注产科心法

    评注产科心法

    《作者:汪喆产科著作。2集。清汪喆(朴斋)撰。成书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此书汇集作者数十年女科临证经验,列种子、胎前、临产、产后4门。上集论种子与胎前诸病的治则方药;下集分述临产和产后诸疾的病因证治。书中因症附方,简练明晰,于当时较有影响。该书曾经徐召南评注,名《评注产科心法》。现有嘉庆四年(1799年)刻本及其他多种清刻本、《三三医书》本等。

  • 达生编

    达生编

    《作者:亟斋居士产科著作。1卷。清·亟斋居士撰。刊于1715年。内容有原生、临产、真诀条辨等14篇及格言、方药等。作者主张临产时沉着镇静,掌握“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尽可能不服药或少服药,所论多为经验之谈。本书文字通俗,内容简要,切于实用,故复刻刊本颇多,流传较广。此书主要论述产科常见病,着重阐析难产的病因证治。认为坐草太早,或惊慌努力,稳婆手拙等是导致难产的主因。强调临产必须顺其自然,不得急迫勉强,并提出“一日睡、二曰忍痛、三曰慢临盆”的精辟见解。

  • 济生集

    济生集

    《作者:王春亭妇产科著作。清·王春亭撰。6卷。刊于1896年。分列保胎、保产、经带、胎病、产病、儿科六门,阐述妇女经、带、胎、产病因证治及妇婴保健,所论多采前人之说。附有验方134首。现存初刻本。

  • 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

    《作者:武之望妇科著作。五卷。明·武之望撰。刊于1620年。本书是在《证治准绳·女科》一书基础上加以整理改编而成。1665年汪淇氏重订为十四卷,内容未变,仅加评注,为今之通行本。书中分为调经、经闭、血崩、赤白带下、虚劳、积聚癥瘕、求子、浮肿、前阴诸病、胎前、临产、产后及乳病等13门。

  • 沈氏女科辑要

    沈氏女科辑要

    《作者:沈又彭   二卷。又名《女科辑要》。约成于1764年。原书文字无多。后经徐正杰校订补注,王孟英加按,方始成帙。刊于1850年。内容经水、崩漏、带下等12类,并附治疗方剂。沈氏惜墨如金,裒集前贤旧论,非有真识灼见者不辑;切合实用,必欲与自身临床治验相印证。故其所辑。“精当处勘透隐微,切中肯綮。多发前人所未发。实验彰彰,始觉轩爽豁目。”(张山雷赞语)1933年张寿颐复将此书予以补注,名《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于内容又有较多发挥,然参以西医学说,则未必尽合于理。现存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妇科心法要诀

    妇科心法要诀

    《作者:吴谦妇科著作。六卷(即《医宗金鉴》卷四十四~四十九)。清·吴谦等编。卷四十四调经及经闭诸症;卷四十五崩漏、带下,癥瘕、积、痞、痃、癖、疝等病及嗣育;卷四十六胎前诸症;卷四十七~四十八生育及产后;卷四十九乳症、前阴及妇科杂症。书中以七言歌诀加各家集注的编例,概述妇女经、带、胎、产诸疾和女科杂病的病因证治及其方药。内容简明扼要。现存初刻本及多种清刻本、石印本;建国后有影印本、排印本,另有校注本。

  • 女科经纶

    女科经纶

    《作者:萧埙8卷。清·肖赓六撰。刊于1684年。本书汇辑历代有关妇科著作中的理论和证治,依类选编,共分月经、嗣育、胎产、产后、崩带、带下和杂证七门,列病证163种,引录各家论述700余条,并附加按语,予以补充或订正。本书资料较广博,对妇科临床辨证有一定参考价值

  • 女科要旨

    女科要旨

    《作者:陈修园清·陈修园撰于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4卷。此书为陈氏博采诸家之论,参附己见,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编辑而成,因其内容皆为女科证治之精要故名。卷1为调经、种子两门,主论月经病、不孕症之证治;卷2主论胎前诸疾;卷3主论产后诸证;卷4为杂证论治。该书注意女性调经的脾胃之治。

  • 女科旨要

    女科旨要

    《作者:雪岩禅师清·雪岩禅师增广。撰年不详。乾隆三十六年 (1771) 始梓行。4卷。为《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之一。卷1论治女性逐年经证(本辞典多有收录,可参各条);卷2按月受胎形症;卷3为产后诸证;卷4为难产及产后病。本书新意较多,方证可取。与《女科秘要》、《女科秘旨》有异,可互为补充。

  • 女科秘要

    女科秘要

    《作者:静光禅师清·静光禅师撰。8卷。该书与《女科旨要》、《女科秘旨》合刊为《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亦称《胎产新书》、《竹林寺女科全书》、《济坤育麟竹林寺女科全书》,为竹林寺女科著作文字最多者)。3书内容有所不同,可互为补充。

  • 女科秘旨

    女科秘旨

    《作者:轮应禅师清·轮应(亦作印)禅师撰。8卷。为《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之一。卷1为安胎、辨胎、养胎、小产等,列方8首;卷2~4为胎前病;卷5~6为临产及产后病;卷7~8为产后病。是书较《女科秘要》论述稍详,方剂多切实用,纲目清晰。卷1及卷8多涉及女性性医学内容。

  • 女科百问

    女科百问

    《作者:齐仲甫二卷。宋 ·齐仲甫撰。刊于1220年。本书以问答体裁,对妇产科的主要疾病治疗作了扼要的记述。语言洗练、说理清晰,有较强针对性。上卷50问,包括妇科的天癸,经候及血分、经、带诸病证治;下卷50问,主要是妊娠胎产诸病的证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女科精要

    女科精要

    《作者:冯兆张妇产科著作。3卷。清冯兆张(楚瞻)撰。约成书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此书概述妇女胎前、产后疾病的病因证治。分月经、经门、崩漏、带下、杂证、嗣育、胎前、胎产、产后9门。重视养胎及胎前诸病的及早诊治;强调临产宜斟酌产程进展以防难产,并指出产后调养、宜忌及其护理方法。冯氏主张四诊合参,以标本兼顾为治则,临床上突出辨证论治。书中博采众长,参以己见,于后世有一定影响。现有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冯氏锦囊秘录》丛书本。

  • 女科折衷纂要

    女科折衷纂要

    《作者:凌德妇产科著作。清凌德撰,凌晓五鉴定,凌永言校。不分卷。德字嘉六,号蛰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以妇科名于时。著有《麻痧专治初编》、《蛰庵医话》、《麻痘初编》、《温热类编》 等书。本书博采诸家之说,论述妇科诸症,分类编撰,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全书约三万字。分为调经、虚劳、胎产、临产、杂证、产后6门。调经门中有总论、精血论、养血论等22篇;虚劳门中有冷劳、骨蒸劳等4篇;胎前门中有总论、胎前调理法、胎前用药法等22篇。凡79篇。凌氏论述胎产经带诸疾重视养气血、扶脾胃,条分缕析、纲目分明。现存《三三医书》本。

猜你喜欢的书

淡妆的男人

淡妆的男人

松本清张著,本书收作者推理小说七篇:《潜在影象》、《高雅的姐弟俩》、《万叶翡翠》、《买盆栽的女人》、《淡妆的男人》、《确证》、《乡村医生》。

戏剧论

戏剧论

文学理论集。郁达夫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7月初版。分6章。前2章论述戏剧的特点和希腊民族戏剧发达的原因及其发展的历程;后4章探讨近代戏剧的发生、发展与分化以及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表现形式与技巧等。

甲乙集

甲乙集

诗集。唐人罗隐(833—909)撰。十卷,补遗一卷。隐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登(今浙江桐庐)人,一作余杭(今属浙江)人,屡试不第,更名“隐”。黄巢起义后,避乱归乡。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谏议大夫等。著作颇多。此集所收,俱五七言诗。由于作者生活穷困,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故于冷静观察之中对社会多有深刻认识。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音调悠扬。写个人哀世感伤,亦真切动人。有明毛晋汲古阁刻本,《四部丛刊》影宋刻本。

岳阳集

岳阳集

(唐) 张说撰。张说 (667—730),字道济, 一字说之。洛阳 (今属河南) 人。武则天载初元年 (689) 应诏举,以策对第一授太子校书。累官至中书令,左、右 丞相。封燕国公。卒谥文贞。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 30年,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人称“大手笔”。开元三年 (715) 由宰相贬为岳州刺史,至五年 (717) 离去,在 岳阳生活近两年。在此期间,写有大量诗篇,曾自编为 《岳阳集》。其平生所为诗多应制奉和之作,自谪岳后,诗 多凄婉有情致,人言 “得江山之助”。其所编 《岳阳集》 今已失传,据《钦定全唐诗》整理,共76首,其中张说43首,张说之子张均5首,张垍1首,其他唱和之作27首。编为一卷。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元杂剧剧本。简名《金线池》。关汉卿作。剧述书生韩辅臣进京赶考,途访故友济南府尹石好问。石宴请辅臣,并唤上厅行首杜蕊娘陪席。韩杜2人一见钟情,韩当晚即宿于蕊娘家中。蕊娘的假母李氏知辅臣是府尹好友,乃敬礼款留。时经半载,韩、杜恩爱欢洽,誓相娶嫁。但李氏知辅臣无钱,极力挑拨阻拦。趁石府尹考满进京之际,将韩赶出妓院。辅臣负气,多日不往杜家,亦未与蕊娘相商,蕊娘亦气愠。李氏乘间诬辅臣已另就新欢。移日,辅臣探望蕊娘,蕊娘负气拒而不睬。石府尹任满朝京,天子以其贤良清正,命复任济南。辅臣求石为其作主。石乃于金线池设宴,请众妓为辅臣、蕊娘2人调解和好。蕊娘醉酒,辅臣探问,仍遭拒绝。辅臣再求石帮忙。石府尹乃命拘来蕊娘,责其失误官身,罚以杖刑,蕊娘央辅臣代为求告,许以婚嫁。韩乃为之告免,2人和好如初。石府尹取俸百金,为蕊娘赎身,韩、杜2人遂完婚配。《录鬼簿》、《太和正音谱》、《今乐考证》、《曲录》并见著录。版本有《新续古名家杂剧》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刊本,《元曲选》本,《柳技集》本等。排印本《关汉卿戏剧集》(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也收有本剧。

华严经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华严经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

简称《华严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佛典注疏。宋元丰二年(1079)净源述。一卷。依据澄观的《华严经疏》和《演义钞》,解释法藏的《华严还源观》,以便“补其遍善之功,成其具美之绩”。书中对《华严还源观》所讲的诸种观法及相关的名词、概念和命题等均作了解释,并进一步沟通《大乘起信论》与华严思想。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