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

  • 竹林女科证治

    竹林女科证治

    《作者:佚名亦称《竹林女科》。清·竹林寺僧撰。4卷。卷1为调经,从月经先期至白浊证治,计110余则;卷2为安胎,120余则;卷3为保产,110余则;卷4为求嗣,从求嗣总论至继病,110余则。书内详论女科生殖医学、男性房中求嗣。有光绪十七年(1891年)皖江节署重刻本。

  • 妇人规

    妇人规

    《作者:张景岳妇产科著作。明张介宾撰。二卷。介宾有《类经》 已著录,此为其妇科部分。张氏认为妇人诸病本于男子无异,而其异者,惟经水胎产之属。乃将妇科病证分类论述,于明天启四年(1624)撰成此书。约四万八千字。有妇科总论及经脉、胎孕、产育、产后、带浊梦遗、乳病类、子嗣、瘕类、前阴等九类。类下赅病,每病多择取诸家之精要,详述辨证施治之法,后附效验之方,书中分类明晰,辨证清楚,治法井然,多以温补为主,立论多有独到之处,颇为后世医家所重。有明刊本,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 瀛海贾棠刻本,一九八四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康熙后岳峙楼刊本影印精装本。

  • 薛氏济阴万金书

    薛氏济阴万金书

    《作者:薛古愚《薛氏济阴万金书》作者薛古愚,字将仕,宋代医家,生卒不详,擅长女科。著有《女科万金方》(简称《万金方》)、《女科胎产问答要旨》(三卷)、《产后歌诀治验》、《玉峰郑氏女科秘传》等,均有抄本传世。《薛氏济阴万金书》三卷,是在薛氏《万金方》基础上,由郑敷政编撰。郑字和阳,明代昆山人,郑氏女科传人,得家传薛氏《济阴万金书》更为铨次,而成《薛氏济阴万金书》。全书涉及经、孕、胎、产及妇科杂病,每证后均有治方,且加减详微,“叙证颇详,立方显豁”,文体流畅简练,论理明彻易懂。理法方药贯为一体,对临床有切实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

  • 妇科秘书八种

    妇科秘书八种

    《作者:佚名汇集清·陈佳园《妇科秘方》、郑氏《妇科问答》、《张氏妇科》、《妇科秘书》、清·钱少楠《钱氏秘传产科方——试验录》、《产后十八论》、《家传女科经验摘奇》、《毓麟验方》经点校而成的妇产科丛书。较大篇幅论述了女性性医学及房中方药学。尤其是《毓麟验方》,载100首房中方药及冶容秘方。有1988年中医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 宁坤秘籍

    宁坤秘籍

    《作者:佚名又名《竹林寺女科》。妇产科著作。竹林寺僧撰。三卷。清代刊行。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萧山县。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逐代相传,闻名于世。其所授妇科著作,均秘不外传,至清初始有传抄的刊本行世。其后,版本多达三十余种,内容、体例,均有较大出入。《宁坤秘籍》为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上卷载月经病、胎产病、产后病凡九十一症,方七十九首。中卷为产后生化汤论。下卷为经验良方,乃为育嗣而设。是书论述颇简,每症条下寥寥数语,后附方药,所论产后诸病,悉以生化汤为治,加减进退,化裁灵活,足资师法。是书流传较广,影响亦大。有乾隆五十一年 (1786) 初刻本,咸丰元年(1851) 重刻本等。<br/><br />

  • 济世珍宝

    济世珍宝

    《作者:佚名中医妇科专著,清王永撰,王永生平不详。不分卷,成书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专论妇科病证及孕产。书中列有种子、调经、安胎时的注意事项及有关方药。

  • 绛雪丹书

    绛雪丹书

    《作者:赵贞观《绛雪丹书》是一部有关胎产诸症临床治疗的专著,作者系明代赵贞观。《绛雪丹书》立论浅显,方多实用,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尤其产后生化汤,在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甚广。但书中某些观点,并无科学依据,读者应辨别是非,吸取精华弃其糟粕。

  • 竹泉生女科集要

    竹泉生女科集要

    《作者:佚名妇产科著作。彭逊之撰。一卷。逊之溧阳(今属江苏)人。集诸家之长,并结合临床经验,编撰成书于一九三一年。书中分为天癸确论、带证总论、调血精义、气化次序说四门。天癸确论以调经为主,载有月经不调等二十五证。带证总论以论治带下为主,包括各种带下十三证。调血精义论述血瘀经闭等十七证。气化次序说论述血崩等十六证。每门先论,继为证、方。其理论宗《内经》,博采诸家之长,尤推崇傅青主之学。书中以不同标记区别引述古人之论或心得。立论清晰,阐述详尽,可供妇科临床参考。有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 重订产孕集

    重订产孕集

    《作者:张曜孙妇产科著作。清张曜孙撰。二卷。曜孙字仲远,阳湖 (今江苏武进) 人。幼承家学,喜读医书。以孝廉选授湖北武昌县,积官至候补道。慷慨善论兵,尤精于医。官知县时,尝坐堂为民诊疾,日昳无倦容。总结临证体会,于道光十年(1831) 撰成是书。书分内、外篇为上、下卷。内篇:辨孕、养孕、孕宜、孕忌、孕疾。外篇: 辨产、产戒、用药、应变、调摄、怀婴、拯危、去疾,凡十三篇。附以方药。论证简要,可资参考。本书经包兴言增入补遗一卷,名 《重订产孕集》。有 《中国医学大成》 本。

  • 胎产心法

    胎产心法

    《作者:阎纯玺二卷。清阎纯玺(生卒年不详)撰。阎纯玺字诚斋,上谷 (今河北宜化)人。雍正中期,官广西左江道。阎氏专攻女科,学验俱富,博采众家,撰成此书。此书以胎前、临产、产后,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为脉法、逐月养胎辨、三禁、胎前疾病三十余种,列方十八门;中卷为脉诀、保产论、难产五因、催生论等,列方五门;下卷为产后疾病四十余种。书中资料丰富,对胎产、临产、产后各种疾病均有论述,并述及优生、胎教、逐月养胎等。文字通俗,论病简约,多为作者经验之谈。所集方论,以多为贵,旧传良方善法,多收其中。然亦不免有不经之说,如产前受胎试验法,试男女胎法,临产之胎杀方位,游神方位,安产藏衣方向及诸般禁忌等,均收集书中。普通丸、散,催生峻烈之品,亦收其中。有雍正八年(1730)刻本,道光四年(1824)庄氏延庆堂重镌本,1911年江苏书局石印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另有沈棪增订的五卷本,名《增订胎产心法》。

  • 宁坤秘笈

    宁坤秘笈

    《作者:佚名妇科著作,署名竹林寺僧撰写的女科著作。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肖山县,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并逐代相传,闻名于世。其所授女科著作,均秘不外传,自清初以后始有据不同传抄的各种刊本行世,但书名与内容、体例均有较大的出入,种类亦多达30余种,其中流传较广的如《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宁坤秘笈》、《竹林寺女科秘书》等。现存多种清刻本。

  • 女科切要

    女科切要

    《作者:吴本立妇产科著作。清吴道源 (1698—1775) 撰。八卷。道源名本立,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屡试不第,遂以医为业。撰有 《痢证汇参》。是书刊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卷一为调经;卷二论述血崩、便浊、淋带等胎前诸病; 卷三为广嗣、受孕十月胎形、小产、正产、安胎等; 卷四为妊娠诸病; 卷五为临产诸病,论述顺产、各种难产处理方法,并载楼英《医学纲目》 产科 “十金论”; 卷六至卷八为产后诸疾。书后附妇人杂证诸方。对书中所载各证,均首论病因、病机,继言临床表现,然后提出治法、方药。方全法备,简明切要,独具特色,适于临床应用。有乾隆海虞吴氏家刻本,一九三六年上海大东书局 《中国医学大成》 本。

  • 盘珠集胎产症治

    盘珠集胎产症治

    《作者:严洁妇产科著作。清严洁、施雯、洪炜合撰。三卷。洁字西亭,雯字淡宁,炜字缉庵。此书成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卷上列胎前诸症,凡三十四症; 卷中列产后诸症,凡六十一症; 卷下列胎产治疗方剂,凡二百五十三首。所列方剂包括补剂、散剂、攻剂、热剂、和剂,亦包括胎前、产后备用方。作者对妇产科有临床经验,所述诸症及治疗方剂均有参考价值。有 《中国医学大成》本。

  •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作者:龚廷贤《内府秘传经验女科》由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龚廷贤著。《内府秘传经验女科》龚廷贤,一作应贤,字子才,号云林,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 本述内容主要阐述调经和提高受孕几率经验方等等内容。

  •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作者:佚名《家传女科经验摘奇》是妇人别立方法,俾能自调摄之,所谓尽善尽美也。凡此之病,中风则病风,感冷则病冷,久而不治,崩漏带下、七 八瘕可立而待,即成痼疾。若能治病于未然。

  • 妇科百辨

    妇科百辨

    《作者:庄履严《妇科百辨》是明代庄履严撰写,二十七世孙憩樵抄录的一部妇科类中医著作,成书年代不详。前三卷论及杂证、调经、种子,后三卷续论胎前、临产、产后诸症的证治方药。本书采用提问的形式,针对主证介绍相应的辨证治则和方药,治法简明,切合实用。现存憩樵抄本,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 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大全良方

    《作者:陈自明中医妇产科专著。全书24卷。宋·陈自明撰。陈自明(公元1190~1270年),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县)人,世医出身,他认真学习总结了其前代有关妇科,产科方面的成就,结合个人长时间的丰富经验,撰成本书,于1237年写成。全书分成八门,260余种病证。八门为调经、众疾、求嗣(此三门属妇科)、胎教、候胎、妊娠疾病、难产、产后(此五门属产科)。本书是集宋以前妇产科大成的著作,其中有相当多的宝贵材料,表明我国在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这方面的科学成就。如在妇科方面,书中强调调经,认为妇人如经脉不调,众病就会丛生,除对生理性月经有详述外,还专门论述了闭经、月水不断、崩漏、痛经等病症。在产科方面,书中提出用艾汤调川芎末内服的方法,试验是否有胎动的感觉,因川芎具有增强受孕子宫肌肉收缩的作用,故本法具有一定科学道理。在胎教门中,主要讲述孕期卫生,包括禁服的各种药物如牛膝、干漆、巴豆等多种药物,孕期保持精神愉快,调摄情志,注意饮食及劳动要适中等。在当时他即已强调,男女分别在十六岁及十四岁虽均有性发育的征象,但必得等到30岁和20岁再娶嫁,才算合理,所育子嗣后代才会健壮,这样早就提倡优生优育晚婚,也是难能可贵的。本书在我国妇产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现有铅印本行世。

  • 程门雪遗稿

    程门雪遗稿

    《作者:程门雪程门雪著,中医妇科专著。

  • 产育宝庆集方

    产育宝庆集方

    《作者:佚名二卷,不著撰人姓氏。《宋史·艺文志》以为郭稽中撰,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洑阳李师圣《得产论》二十一篇,有说无方,医学教授郭稽中为时良医,以方附诸论末,遂为完书,则稽中特因师圣所得旧本,增以新方,非所自撰。《宋史》所载,似未见陈氏说也,然稽中所增,合原论共为一卷,与此本不合。以卷首诸家考之,盖陈言撰《三因方》,尝取其方论,各评得失;婺医杜荍历采其所评,附入各条之下;后赵莹得《产乳备要》,增以杨子建《七说》,合于《产论》为一集;有冀致君者又掇御医院《杂病方论》,及《八月产图》、《体元子借地法》、《安产藏衣方位》缀于其末,是辗转增益,已非郭氏之旧,特沿其旧名耳。其书世罕传本,所行者系据《永乐大典》辑出,得论二十一,陈言评十六,方三十四,为一卷;产乳备要及经气妊娠等证方六十二为一卷,其《体元子借地法》,《大典》佚不载,今亦阙焉。卷中惟陈言之评,标识姓名,余皆不标为谁说,今以原本体例推之,上卷之方皆出郭氏,下卷娩乳安产经气三条外,殆即杨氏之说,所附方药,殆即冀致君所采御药院方也。陈言即撰《三因方》者;杨子建名俊,有《杨氏家藏方》,今未见;李师圣等,皆南宋人,冀致君序称诸人为宋儒,又称近在燕赵间,盖元人云。

  • 产宝诸方

    产宝诸方

    《作者:佚名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不载,惟陈振孙《书录解题》有之,自明以来,诸家书目亦罕有著录者,《永乐大典》所载尚得七十余方,又有《十二月产图》一篇,与振孙所记并合,盖即宋时原本,又别有《序论》一首,《王月卿序》一首,文皆残阙,当亦原书之佚简也。其方于保产之法,颇为赅备,而原第为《永乐大典》所乱,已不可复考。清初四库馆中以类分排,首调经养血,次安胎,次胎中诸病,次催生,次产后,次杂病,仍为一卷。其中所引各方,多为后人所承用,如人参饮子一方,与朱震亨所制达生散,虽品味多寡不同,而以大腹皮为君,人参为辅,命意无异。知震亨实本此而增损之。又如张元素以枳壳、白术为束胎丸,后人以为不宜于藜藿之躯,易以白术、黄芩,相沿至今,为便产良方,不知亦本是书所载之枳壳汤。又今时治产后血风,有所谓举卿古拜者,核其所用,惟荆芥一味,即此书之青金散。盖荆芥主治风,《素问》: 东方主风,而肝属于木。平肝木,即所以助肺金,故以青金为名,后人窃用其方,而又翻切荆芥字音,诡名以炫俗耳。凡此之类,皆可以证古今传授之由,惟所用多降气破血之品,辛热震动之剂,则古人禀厚可受攻伐,未可概施于后来也。

猜你喜欢的书

赶集

现代短篇小说集。老舍著。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4年9月初版。这里的“赶集”不是逢一四七或二五八到集上去卖两只鸡或买二斗米的意思,不是;这是说这本集子里的十几篇东西都是赶出来的。几句话就足以说明这个:我本来不大写短篇小说,因为不会。可是自从沪战后,刊物增多,各处找我写文章;既蒙赏脸,怎好不捧场?同时写几个长篇,自然是作不到的,于是由靠背戏改唱短打。这么一来,快信便接得更多:“既肯写短篇了,还有什么说的?写吧,伙计!三天的工夫还赶不出五千字来?少点也行啊!无论怎着吧,赶一篇,要快!”话说得很“自己”,我也就不好意思,于是天昏地暗,胡扯一番;明知写得不成东西,还没法不硬着头皮干。到如今居然凑成这么一小堆堆了!   设若我要是不教书,或者这些篇还不至于这么糟,至少是在文字上。可是我得教书,白天的工夫都花费在学校里,只能在晚间来胡扯;扯到哪儿算哪儿,没办法!

中国报学史

戈公振著。写成于1926年6月,1927年1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绪论、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民国成立以后、报界之现状等6章。叙述了从古代邸报迄1926年初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其报界现状一章,对报馆组织、广告、发行、印刷、附刊与小报、华侨报纸、通讯社、报业教育、新闻团体、报纸法律……等17个方面,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书中附有大量原始材料和报刊插图多幅,对外报的文化侵略,对清廷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新闻压制政策,进行了鞭挞。此书出版后,受到广泛重视,影响久远。解放前共出4版,日本人小野保曾译为日文,改名为《支那新闻学史》,1943年在日本东京出版。1955年3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重印,由戈宝权撰《前言》,附录《英京读书记》。香港太平洋书店于1964年翻印;台北的台湾学生书店也曾影印,至1982年计出4版。中国新闻出版社,于1985年11月再印,戈宝权撰《谈戈公振和他的〈中国报学史〉》,附录杨瑾琤、宁树藩、方汉奇、王凤超的《中国报学史史实订误》。

程杏轩医案

医案著作。3集。清程文囿(杏轩)撰。分初集、续集、辑录3集。合刊于道光九年(1829年)。后遭兵燹,由其后人于光绪六年(1880年)将3集合为一书,重予校刊。此书不分门类,内、外、妇、儿各科咸备,收载病案192例。医案完整详尽,间有医论(如答门人问等)。书中个案,不乏疑难重证,程氏皆辨析精要。获效者,畅论医理,解析答疑;不效者,论其得失长短,总结经验,供后人借鉴。学风严谨,实事求是。程氏主张“蔑古则失之纵,泥古又失之拘”,应“以古为师,间出新意以济古法所未及”。其于真寒假热、实证类虚、阴极似阳等危难病证,审因辨证,尤为精当、慎重。程氏用药善于温补,长于调理脾胃、肝肾,并认为情志之病,畅达心胸可不药而愈。此书有多种清刻本,并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等。

中国哲学研究

王国维著。王国维对于现代中国哲学学科建构具有开创性的贡献。他通过对于康德和叔本华哲学的介绍,提出了他自己的哲学观,认为哲学是追求真理的学问。同时他还对中国哲学的核心概念做出了分析,并试图西方哲学的范式来整理中国哲学的资料,对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大影响。王国维认为理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理即“理由”:就自然界说,一切事物必有所以存在之故,即理由;就人的知识说,一切命题必有其论据、亦即理由,所以充足理由律为“世界普遍之法则”与“知力普遍之形式”。狭义的理即“理性”,就是“吾人构造概念及定概念间之关系之作用,而知力之一种也”。王国维根据康德、叔本华的观点,以为理由、理性都是“主观上之物”,并无客观的意义。但是“朱子之所谓理与希腊斯多噶派之所谓理,皆预想一客观的理存于生天生地生人之前,而吾心之理不过其一部分而已”。

持名四十八法

持名四十八法,一卷,清郑韦庵述并引,莲西居士颂,附戒杀放生词。此书与第十一套第二册戒杀四十八问交互错简,今已校正。

宝带陀罗尼经

全一卷。北宋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叙述罗侯罗童子于夜分,为罗刹所怖,而于佛前涕泣,佛乃为童子佩宝带,说大明咒,并令持是咒,以远离恶罗刹、刀杖、恶毒、恶友、疾病等,而得大安乐。为圣庄严陀罗尼经之异译。

推荐作家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张衡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东汉著名辞赋家、文学家、科学家。《后汉书》有传。字平子。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人。少时即善属文,西游三辅,作《温泉赋》;东入洛阳,观太学,问学于经学大师贾逵,遂通《五经》、六艺。永元(89—1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李达

李达

李达(1890年10月2日-1966年8月24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字永锡,号鹤鸣。湖南零陵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年东渡日本学习科学和实业。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18年5月参加组织中华留日学生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