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廷贤

龚廷贤
  • 姓名:龚廷贤
  • 别名:字子才,号云林
  • 性别: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西金溪县人
  • 出生日期:1522
  • 逝世日期:1619
  • 民族族群:

龚廷贤(1522~1619)明代医家。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江西金溪县人 出身世医家庭,父龚信任太医院医官。廷贤早年习举子业,屡试不售,转而随父学医。谓“良医济世,功同良相”。曾隐居金溪县云林山中,因别号 “云林山人”。于茂林修竹之间,潜心研究医学,博考历代医书,久之贯通医理,除继承家学外,还常寻师访贤,与诸名家探究岐黄之术,因而学业日进,络以医术闻名于世。万历十四年 (1586) 开封一带瘟疫肆行,连染闾巷,有阖门病卧者。众医泥古法,治而不效。廷贤细察众病人症状,依己意处以 “牙皂、大黄” 配伍的 “二圣救苦丸”,遂获良效,全活甚众,因之名噪中州,被荐为太医院吏目。时鲁王妃,年近五十,患腹疾,胀如鼓,饮食不进证,诸医罔效,廷贤诊治而愈。鲁王酬以千金,婉谢不受。乃画其像悬而礼之,并称他为 “国手”,赏“医林状元” 匾额。是为我国医学史上获取 “状元”的第一位医生。廷贤行医之余,用心撰述,一生著述甚富。计有《种杏仙方》 四卷 (1577)、《万病回春》 八卷(1587)、《寿世保元》 十卷 (1615)、《鲁府禁方》 四卷 (1594)、《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 六卷 (1591)、《云林神彀》 (1591)《小儿推拿方脉全书》等,并续编其父龚信的 《古今医鉴》 八卷 (1576)。廷贤临证经验丰富,学问根基深厚,其医著阐述内、外、妇、幼各科,均能深入浅出,切合实用,故流传较广还外传至日本、英国。其中尤以 《万病回春》、《寿世保元》影响为大。《万病回春》是他吸取《内经》以下,迄金元四大家学术之精华,结合自己之临床经验编写而成,“凡疾者疗之,沉疴顿起,如草木之逢春” (自序)。《寿世保元》是他晚年著作,全书取材广泛,理法方药俱全。所选方剂均有药物组成和用法,大多效验。如治心胃痛证的 “无价金丹”,治头痛的 “清上蠲痛丸”,沿用至今,驰誉国内外廷贤享年97岁,逝于原籍。碑上镌刻“明太医院御医医林状元龚迁贤墓” 弟廷器、侄樊官,皆为医官。

猜你喜欢的书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发表于1904—1906年《社会学和社会福利档案》杂志上,后收录于《宗教社会学论文集》。 在该书中,韦伯论述了两个重要问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本质;社会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 该书在肯定精神与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的前提下,阐述了新教伦理与潜藏在资本主义发展后面的某种心理驱动力(即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某些关系。 韦伯在该书中将国家定义为一个“拥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垄断地位”的实体,这个定义对于西方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鲙残篇

鲙残篇

医论。清沈懋发撰。一卷。懋发有《服食须知》 已著录。此书成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共载医论十七篇,约万五千言。提出秘授药方须审察,不可盲目使用,养生当以养阴为首务等观点。详论湿温如疟、男子热入血室、羊毛疹子等证。并对附子、吴茱萸、干姜、马齿苋、芜菁、石斛及资生丸、左金丸、参苏饮等药物和方剂详加辨论。所论涉及养生、药物、病理、方剂、医德等内容,多有个人心得。立论明确,文辞简练,切于实用。有乾隆间原刊本,《三三医书》 本。

王舍人诗集

王舍人诗集

诗别集。五卷。明王绂撰。绂卒于官舍,其集为其子王默所编。王进为作序云:“其子默裒集遗稿,得诗若干首,汇次成帙,题曰《友石先生诗集》,将寿诸梓,求余序之。”可知王集最初之名与现在通行之名不同。此编前有曾棨写于明成祖永乐二十年(1422)之序及王进写于仁宗洪熙元年(1425)之序,其刊刻当在宣宗宣德(1426—1435)初年。但此本已不可见,传世最早之本为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无锡知县荣华重刊本及弘治六年与《虚舟集》(明王偁着)同刊本。《四库全书》所收当为此本。民国十三年(1924),无锡陶守恒以刻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抄本,编为《王舍人诗集》五卷。前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后附王洪撰《王孟端小传》、章昞如撰《孟端王公行状》、胡广撰《王孟端墓表》。全书按诗体排列,卷一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五言排律,卷二为七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诗,卷四为七言律诗,卷五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此书有中华书局民国十二年排印本,收入《锡山先哲丛刊》第二辑。

六经正误

六经正误

六卷。宋毛居正(生卒年不详)撰。居正字谊父(因字通,或作“义甫”)衢州江山(今属浙江省)人。其父毛晃,曾着《增注礼部韵略》、《禹贡指南》等书。居正继承家学,钻研六书。嘉定十六年,诏国子监刊正经籍,被聘司校雠,只校订完四经即因目疾告归,还有《礼记》和《春秋》三传未能校订,即便已校订的四经,也因雕版工人胡乱塞责欺骗官府,使所成之版误字未改者仍十之二三,居正因此作《六经正误》。书前有杨万里序,对此有详细说明。居正在此书中对诸经校刊异同,订正讹谬等作了大量工作。然而改订既多,错误在所难免,有些改订非但与经义不合,于六书亦欠妥当。现存有元刻本一种(其中卷三至五配清抄本),明刻本一种,清通志堂经解本。

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

儒家经典之一。又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旧题战国公羊高撰。开始只是口耳相传,汉初成书,据称由汉景帝时公羊寿和胡母生(子都)写成文字。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但大半逞胸臆,不合本旨,史事记载较略,历代今文经学家常用它作为议论时政的工具,是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注本有东汉何休《春秋公羊解诂》、唐代徐彦《公羊传疏》、清代陈立《公羊义疏》等。

均如大师华严学全书

均如大师华严学全书

高丽僧均如着,金知见编注。一九七七年,大韩传统佛教研究院出版委员会印行。内容包括华严经三宝章圆通钞、释华严旨归章圆通钞、十句章圆通记、一乘法界图圆通记各二卷,以及释华严教分记圆通钞十卷,为均如研究华严学之总集。本书并附有‘大华严首座圆通两重大师均如传’,为进士赫连挺于高丽文宗二十九年(1075)所撰。系于韩国海印寺藏经阁所发现。编者金知见认为该书具有下列之价值:(一)彰显均如大师之成就,为中、日、韩三国研究华严学者之重要资料。(二)其教分记中,有关五教章之研究,可藉以解决日本初期华严典籍和本、宋本传来之背景问题。(三)书中有中国北宗禅神秀大师所著‘妙理圆成观’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