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廷贤

- 姓名:龚廷贤
- 别名:字子才,号云林
- 性别:男
- 朝代:明代
- 出生地:江西金溪县人
- 出生日期:1522
- 逝世日期:1619
- 民族族群:
龚廷贤(1522~1619)明代医家。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江西金溪县人 出身世医家庭,父龚信任太医院医官。廷贤早年习举子业,屡试不售,转而随父学医。谓“良医济世,功同良相”。曾隐居金溪县云林山中,因别号 “云林山人”。于茂林修竹之间,潜心研究医学,博考历代医书,久之贯通医理,除继承家学外,还常寻师访贤,与诸名家探究岐黄之术,因而学业日进,络以医术闻名于世。万历十四年 (1586) 开封一带瘟疫肆行,连染闾巷,有阖门病卧者。众医泥古法,治而不效。廷贤细察众病人症状,依己意处以 “牙皂、大黄” 配伍的 “二圣救苦丸”,遂获良效,全活甚众,因之名噪中州,被荐为太医院吏目。时鲁王妃,年近五十,患腹疾,胀如鼓,饮食不进证,诸医罔效,廷贤诊治而愈。鲁王酬以千金,婉谢不受。乃画其像悬而礼之,并称他为 “国手”,赏“医林状元” 匾额。是为我国医学史上获取 “状元”的第一位医生。廷贤行医之余,用心撰述,一生著述甚富。计有《种杏仙方》 四卷 (1577)、《万病回春》 八卷(1587)、《寿世保元》 十卷 (1615)、《鲁府禁方》 四卷 (1594)、《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 六卷 (1591)、《云林神彀》 (1591)《小儿推拿方脉全书》等,并续编其父龚信的 《古今医鉴》 八卷 (1576)。廷贤临证经验丰富,学问根基深厚,其医著阐述内、外、妇、幼各科,均能深入浅出,切合实用,故流传较广还外传至日本、英国。其中尤以 《万病回春》、《寿世保元》影响为大。《万病回春》是他吸取《内经》以下,迄金元四大家学术之精华,结合自己之临床经验编写而成,“凡疾者疗之,沉疴顿起,如草木之逢春” (自序)。《寿世保元》是他晚年著作,全书取材广泛,理法方药俱全。所选方剂均有药物组成和用法,大多效验。如治心胃痛证的 “无价金丹”,治头痛的 “清上蠲痛丸”,沿用至今,驰誉国内外廷贤享年97岁,逝于原籍。碑上镌刻“明太医院御医医林状元龚迁贤墓” 弟廷器、侄樊官,皆为医官。
猜你喜欢的书
陶记略
又称《陶记》。元代有关景德镇窑陶瓷业的专著。蒋祈撰。约成书于元至治二年(1322)至泰定二年(1325)之间。此书较详细地记述了元代景德镇瓷器的生产组织形式,陶工分工情况,原材料的等级、来源,器物的名称种类和式样,釉色的种类,瓷窑的形式、名目,瓷器的烧制程序、火候,瓷器的销售情况和地区,以及封建王朝和官吏豪绅剥削陶工的情况,并对当时陶瓷业不振的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此书为中国最早一部系统叙述景德镇陶瓷发展史的著作,是研究景德镇地区陶瓷业史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造瓷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其编著体例对后世影响颇大,后来的一些有关陶瓷方面的著作,多受其启示。无单行本,始载于《康熙浮梁县志》,但未署作者朝代,《乾隆浮梁县志》也录其书,定为元人著作。
仓央嘉措情歌
藏族文学作品。原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6)创作,后世以口头形式流传,或以手抄本、木刻本等辑录成册,数量从五六十首到数百首不等。其内容多为追求坚贞爱情与佛教出世思想的矛盾体验。其语言形式与风格与藏文谐体民歌一脉相承,即基本上采取四句六音节的格律,每两音节为一顿,共为三顿,还可配以民歌曲调演唱。它不但是藏族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对研究当时西藏社会生活诸方面也具有参考价值。
阙子
一卷。周阙子 (生卒年不详)撰。关于《阙子》的撰者名字、里爵已不可考。清人马国翰认为其六国时人。应劭 《风俗通义》曰:“阙,姓也,承阙党童子之后。有阙子著书。”《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 “《阙子》一篇。” 《隋书·经籍志》记载“梁有 《补阙子》十卷,亡。”《金楼子·著书篇》亦云: “《补阙子》一帙,十卷。金楼为序,付鲍泉东里撰。”新、旧《唐书》沿袭上说。《阙子》原书早佚,梁元帝 《补阙子》今亦不传。在《水经注》中引有一节,似先秦原书,非梁所补。清人马国翰引之,并为一卷,以《玉函山房辑佚书》 本刊行。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
圆瑛大师著,甲一 序分,甲二 正宗分,甲三 流通分。华严经’偈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此无差别者云何?曰菩提是。梵语菩提,华言为觉。此菩提觉,约法而言谓之心,约人而言谓之佛及众生。菩提之体,竖穷横遍;菩提之相,万德庄严;菩提之用,神化无方。在佛则全体显现,在众生则隐而未彰。惟其隐也,故须方便以发之;发之至于究竟,则为成佛。然而能发之心,未尝不是菩提,此之谓发菩提心。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一卷,唐玄奘译。佛对舍利弗说东方五佛与南方二佛之名号功德。
不退转法轮经
四卷,失译。广博严净不退转法轮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