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古愚

- 姓名:薛古愚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薛古愚,字将仕,宋代医家,生卒不详,擅长女科。《女科万金方》一书旧题为薛古愚撰。论女科调经及胎产诸证。书引“东垣曰”,似有后人掺杂内容或伪作。
猜你喜欢的书
古希腊罗马哲学
商务印书馆1961年5月出版,古希腊罗马哲学,指欧洲奴隶制社会时期的哲学。古希腊哲学是随着希腊奴隶制社会的确立和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公元前2世纪中叶,希腊被罗马征服,在希腊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古罗马哲学。古希腊罗马哲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1)公元前6世纪城邦奴隶制形成时期的希腊哲学。主要哲学派别有:米利都学派、爱非斯学派。他们都肯定处于永不停息流动变化中的宇宙万物同出于统一的物质本原。奠定了古代素朴的自发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基础。(2)公元前5-4世纪城邦奴隶制繁荣时期的哲学。这一时期形成了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论唯物主义和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理念论唯心主义两派哲学的对立。在柏拉图之后,出现了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它对后来的西欧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3)公元前3世纪—后5世纪城邦奴隶制没落时期的希腊哲学和罗马哲学。这个时期社会矛盾复杂,哲学思想也呈现繁杂局面。出现了琉善的无神论和伊壁鸠鲁与卢克莱修的哲学。和期多葛主义(分早期、中期、晚期的尚有某些唯物主义思想)西塞罗的折中主义、新柏拉图主义和新毕达哥拉斯主义等各派唯心主义哲学。在罗马后期,还出现了为基督教服务的“教父哲学”。
重编琼台会稿
二十四卷。明邱浚撰。邱浚,字仲深,号琼台,别署赤玉峰道人,琼山 (今属山东)人、景泰五年 (1454)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编修,迁学士,后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庄。著有 《琼台会稿》、《家礼仪节》等。其集初由门人蒋冕等刻其诗曰《吟稿》。续又裒其记序表奏曰 《类稿》。嘉靖中,郑廷鹄合二稿所载,益以所得写本,厘为十二卷,名曰 《会稿》。天启初,其裔孙欠谷选 《类稿》十之二,增 《会稿》十之三,并 《吟稿》合刻,曰 《重编会稿》。即是此本。虽不及 《类稿》、《会稿》之完备。而简汰颇严,菁华具在,足以代表邱浚之著作。其诗文温润尔雅,虽有时较为浅俗,但终胜于游谈无根者流。在有明一代,亦不得不置诸作者之列。现存有明弘治年间刻本、嘉靖年间刻本、天启年间刻本 (收入 《四库全书》)。
朝鲜赋
明代董越作。载见《历代赋汇》。据赋序,知此篇乃为铺叙朝鲜“山川风俗,人情物态”的一篇大赋,大约作于弘治初(1488)董越出使明朝蕃属李氏朝鲜后。赋的首段概述朝鲜的地理方位、形势、礼义声教,称其有箕子之流风遗韵。二段叙途经高句丽之西京平壤,特别描述了箕祠与箕墓的历史遗迹,再叙至开城留都,描述了高句丽故都的“威凤遗基”、“蟠龙旧陇”,其“民物庶蕃”,“风气固密”均非西京诸州之可拟。三段叙至朝鲜王京汉城,称其高腾佳气,䇄立东鄙,描述了国王郊迎明朝使者的盛大场面和宫庭交拜的隆重宴礼,并穿插了乐队、百戏、宫室、礼仪的描写。四段叙竣事东归,国王于慕华馆列燕饯别,描述了“畿内之景,汉江为胜”和达巷通衢贫富各异的房屋建筑、服饰打扮,以及川陆异产等。此赋以新闻纪实的笔法直陈敷事、文辞不厌繁芜,记叙了李氏朝野的风物人情,是古代中国与朝鲜两国之间政治、文化交往的真实记录。
怀清堂集
二十卷。清汤右曾(1656—1722)撰。汤右曾,字西崖。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诗人、书画家。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汤右曾诗才出众,与朱彝尊并为浙派首领。工画,长于山水,高超洒落。书法工行楷。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玄烨闻汤右曾工诗,令以其集进呈。遂以右曾所作《文光果》诗上达,蒙御制赐和。今刻冠斯集之首,以显其得皇帝恩崇之至。汤右曾著有《使黔集》、《怀清堂诗稿》、《怀清堂集》。该 《怀清堂集》全书二十卷,均为古今体诗,每卷五十至一百余首不等,编年排次。书前有纳兰常安、黄叔林、潘思榘序,书后有吴超缪、陈履中跋。吴跋称其诗“笔健而思沉,材富而律细,上已入少陵之室,下可夺眉山之席。”是集有乾隆七年(1742)黄钟刻本,乾隆十一年汤学基刻本,《四库全书》 等本。
北斗七星念诵仪轨
全一卷。唐代金刚智(671~741)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仪轨乃世尊为日月星宿所说八星咒之功德,及北斗八女之供养法。又此八星咒之印契乃出自金刚顶经七星品。然据考证,此仪轨恐系后世之伪作。
皇明名僧辑略
一卷。明代云栖比丘释袾宏(1535—1616)辑。袾宏,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仁和 (今浙江省杭州)人。为明代 “四大高僧”之一。出身名族,其父人称 “明齐先生”。袾宏生而颖异,幼习帖括,十七岁入县学,学冠名扬,后因子亡妻死父丧母亡的打击而看破世缘。约三十岁出家,拜昭庆寺无尘律师受具足戒。晚居云栖寺,世称莲池大师或云栖大师。被推为莲宗第八祖。他作偈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从此专心佛学,潜心著述,阐发义理,弘扬佛法,竭尽全力。尤注重净土佛学研究。著阿弥陀经疏钞十余万言,总持圆顿,融会诸经,指归一心,在明代享有很高声望。《皇明名僧辑略》一书,辑名僧事略汇成一书,旨在弘扬教界名僧,劝戒教界学人。此书对了解明代佛教高僧事迹及佛教高僧法学情况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明崇祯年间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