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又彭

沈又彭
  • 姓名:沈又彭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浙江嘉善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沈又彭,清代医家,生卒年月不详,浙江嘉善县人。据《嘉善县志》记载,沈氏少习举业,兼通星占、风水之术,尤精于医学。30岁时,以国子生三赴省闱,三次失意,遂闭门专攻医书。苦读十载,其技始成,治病辄效。沈氏医德高尚,诊治不计利、不居功。对于家贫的患者还施之以药,或留治于家,病愈始遣归,人们皆赞誉之。有邻人之子患重疾,濒危,而家贫母老,沈氏尽力救疗。正在这个时刻杭州盐商以重金相聘,而沈氏恻然曰:“富者不得我,转聘他医,可活也。此子非我不活,忍以区区长物而令人死且绝乎?”遂辞不应聘,而邻人之子得以痊愈。沈氏著有《医经读》、《伤寒卒病论读》、《女科辑要》等书,行于世。又有《治杂病读》、《证治心编》、《治哮证读》、《女科读》等书,然今已不见。

猜你喜欢的书

少爷

少爷

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来自东京的主角“少爷”有著典型江户人率真朴实的性情,赴乡下任教後目睹种种人心丑恶的现象。单纯的他坚持以发自内心的正义感行事,不向世俗的虚假低头。甫自学校毕业的他,接下了教职而远赴他乡工作,这宁静淳朴的小镇对少爷来说理应是如鱼得水,再适合也不过,但生性莽撞的他却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风波。

陈检讨四六

陈检讨四六

二十卷。清陈维崧 (1625—1682)撰。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 (今属江苏)人。清代著名文学家,陈贞慧之子,官至检讨。陈维崧天资颖异,十岁代祖作杨忠烈像赞,后与王士禄、王士祯、宋实颖、计东等唱和,名益大噪,时有“江左三凤凰”之目。陈维崧晚年应 “博学鸿儒”科,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陈维崧清臞多须,海内称为陈髯。为文数千言立就,其散文亚于骈体。诗始为雄丽跌宕,一变而为沉郁,横绝一世。所填词一千八百首,尤凌厉光怪,变化若神,为前此所未有。风格以豪放为主,多抒写身世和感旧怀古之情,也有少数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著有《两晋南北史集珍》六卷、《湖海楼诗》八卷、《迦陵文集》十六卷,《迦陵词》三十卷。是书程师恭作注。清朝以四六名者,初有陈维崧及吴绮,次则章藻功《思绮堂集》,亦颇见称于世。吴绮才地稍弱于陈维崧。章藻功,欲以新巧胜二家,又遁为别调。譬诸明代之诗,陈维崧导源于庾信,其气脉雄厚如李梦阳之学杜。吴绮追步于李商隐,风格雅秀,如何景明之近中唐。章藻功刻意雕镌,纯为宋格。平心而论,诗赋要当以陈维崧为冠。徒以传诵者太广,摹拟者太众,论者逐以肤廓为疑,如明代之诟北地。实则才力富健,风骨浑成,在诸家之中,独不失六朝四杰之旧格。程师恭此注,成于康熙癸酉(1693)年。是书卷一至三收赋,卷四至十四收诗、文序,寿序,卷十五至十七收书启,卷十八至二十收记传、碑文。集中骈文气势恢宏,属对亦精工,词采亦斐然。而其他散文诸体,亦时有佳作。清人多以为“师恭所注,往往失其本旨。”系指程师恭注对文中使事用典未能尽溯其本源。有 《四库全书》本。

方舆胜览

方舆胜览

全国总志。南宋祝穆撰。七十卷。穆少名丙,字和甫,建阳(今属福建)人。曾与弟祝癸同受业于朱熹。刻意学问,著有《事文类聚》。是志撰成于理宗时(1225—1264),祝洙重订于度宗咸淳三年(1267)。该书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府、州、军于下,而以行在所临安府为首,涉及地域范围仅限于南宋的疆域。该书略于建置沿革,详于名胜古迹,而对有关诗赋序记,所载尤为详备。内容以南渡后临安府为首十七路境域为范围。分建置沿革、风俗形胜、土特物产、山川井泉、堂亭楼阁、佛寺祠墓、名胜古迹、名宦人物、题咏四六等十余门。

琴声十六法译注

琴声十六法译注

《琴声十六法》琴论专著。作者冷谦,字起敬,号龙阳子。著《太古正音》,其十六法为: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这些美学要求对后世很有影响。

宦经

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

民国趣闻

民国趣闻

1919年,吴虞公的逸谈笔记《民国趣闻》由“襟霞图书馆”印行。平襟亚就是“襟霞主人”。这是吴的第一本书,此后又有《民国奇闻》、《民国骇闻》等笔记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