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园

陈修园
  • 姓名:陈修园
  • 别名:名念祖,字修园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福建长乐(今长乐县)人
  • 出生日期:1753
  • 逝世日期:1823年
  • 民族族群:

陈修园(1753~1823年),清代医家。名念祖,字修园,另字良有,号慎修,福建长乐(今长乐县)人。少年时孤贫,其先祖通医,故边读书边学医,二十岁开始为人治病。其后又随泉州名医蔡茗庄(宗玉)学医。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中举人,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官职,在保阳、高阳等地负责救灾工作,水灾过后疾疫流行,陈氏选取有效方剂,介绍给当地医生推广应用,救活不少患者。他为官廉明,县志对他的政绩,有较好的评价,但论陈氏一生之贡献主要在于医而不在于政,他不但任职期间未停止过医疗工作,在中举之后旅居京都之时,已有“医名震京都”之誉。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以老病退职还乡里,时年六十七岁,政治上虽退隐,却讲医学于嵩山井山草堂,学生不少。陈氏博览群书,医学则本源于《灵枢》、《素问》而毕生致力于张仲景之《伤寒论》与《金匮要略》。陈氏在《医学三字经》上说:“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可见他重视汉代以前的经典著作,是受钱塘张隐庵和高士宗的影响所致。陈氏虽有崇古尊经的思想,但通过临证实践,对后世医家的长处亦逐步有所吸取。道光十三年卒,享年六十八岁。


陈氏的著作颇多,由后人辑成《陈修园医书十六种》,即:《神农本草经读》、《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妙用歌括》、《景岳新方砭》、《女科要旨》、《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论浅注》、《长沙方歌括》、《灵枢素问集注》、《伤寒医诀串解》、《伤寒真方歌诀》、《十药神书》。这些著作内容广泛,涉及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通俗易懂,很受学医者的欢迎。十六种医书中,虽然他的长孙陈心典说:“先大父医学宗长沙,一生精力在《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等书。”但陈氏的主要实践经验,突出表现于《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时方妙用》等书中,因此上述三书及其《医学三字经》才是他的代表作。陈氏既勤于著述医书,又严肃认真,反复修改,甚至临终前还口授其子修改霍乱、吐泻两文。陈氏医书十六种,是一套中医自学丛书或医学教科书,我国长江以南,以此书授徒或自学成材者,实在不少。《内经》、《伤寒论》等著作,为学医必读之书,但这些著作文词古奥难懂,经陈氏浅注,使初学者得以入门,更编成方剂脉诊等歌诀以帮助学者记忆,故若论陈氏一生对医学最大之贡献,莫过于医学普及教育了。若论陈氏之不足,他确实有点过于尊经,偏于保守,对金元以后之医学成就肯定得不够,特别是攻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未能虚心吸取温病学派之所长,对其本人及其普及医学工作,都是一个损失。弟子有周易图、黄奕润、何鹤龄、薛步云、林士壅、程绍书、陈鉴川等人。

猜你喜欢的书

审判

审判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长篇小说, 写于1914~1915年间(一说1918~1919年间),没有最后完成。主人公约瑟夫·K是一家银行的襄理,一天早晨,突然被法庭派来的使者宣布逮捕。这个法庭不是官方的,不宣布被告的罪状;被告在判决执行以前保持行动的自由。凡属被告皆有罪,既然开始审判,就无以赦免,被告迟早定要判罪。约瑟夫·K认为自己无罪,因此极力抗拒这种强加于他的暴力。他四处奔走, 延请律师,向他所熟悉的法庭侍从女士求情,向法庭画师寻求庇护。他逐渐发现,在法庭一切活动背后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无人对它负责,它也不向任何人负责;它只是不停地运转,专门与人为敌。约瑟夫·K意识到他自己原来是这个官僚机构中的一员,参与它对人的迫害。于是他产生了“犯罪”感,因此心甘情愿受到惩处。一年以后的一天夜里,两个黑衣使者来到约瑟夫·K的家,把他押到一个采石场的废墟,执行法庭对他的判决,用刀把他杀死,——他本来可以向左邻右舍呼救,从而轻而易举地逃脱,可是他却束手待毙,不进行丝毫反抗。

丹渊集

丹渊集

诗文集。北宋文同著。40卷。文同以学名世,善诗,工书画,诗文甚富。据范百禄所作《文公墓志铭》,云其“平生所为文五十卷”,其曾孙文鷟刊行之时,已有散佚,遂重编为40卷。庆元元年(1195),家诚之守邛州(今四川邛崃),以文同曾三仕于邛,多遗迹,因取其集重加厘正,以体分类,而卷帙则仍其旧,又增集外诗16首、文5首为《拾遗》2卷,并附《年谱》,自是家氏邛州本遂为以后各本所祖。然此本今亦不传,今存最早者乃明代万历刻本,一本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吴一标所刊,题《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除正集40卷外,有《拾遗》2卷、《石室先生年谱》1卷、附录1卷。另一本为万历四十年盐亭县令蒲以怿刊本,题《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有正集40卷、《拾遗》2卷、《年谱》1卷、《续编诸公书翰诗文》1卷、杂记1卷及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序,多存宋本原貌。通行之《四库全书》本及《四部丛刊初编》本,系据崇祯四年(1631)毛晋汲古阁重修本钞录或影印。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以蒲以怿刊本收入《宋集珍本丛刊》,线装书局于2004年影印出版。

金丹就正篇

金丹就正篇

书共3篇,其要旨在阐述成大丹必须阴阳双修的观点。认为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气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气取予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阴而内阳,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则生人,逆之则成丹」。同时指出男子修丹,必须得先天其一之气方成,而真一之气必须向外求之,这进一步阐明阴阳双修才为内丹之正统。

唐长孺回忆录

唐长孺回忆录

唐长孺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领域,是继陈寅恪之后公认的祭酒。唐先生生于江苏苏州吴江平望镇,祖母和母亲都是今浙江湖州南浔人,从舅乃近代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刘承干,嘉业堂藏书楼主人。回忆录记叙了南浔顾、朱、刘、张、庞、邢(南浔四象)、邱、梅、蒋,以及吴江殷氏、凌氏,嘉兴王氏等望族的兴衰史,涉及刘承干、张石铭、张静江、庞元济、蒋汝藻、殷兆镛、王欣夫等众多政治文化名人,并记叙了南浔与平望的园林、寺庙、学校、方言、风俗、米业、戏曲电影等,尤致意于人物、文化等随家国命运的沉浮。

法华经击节

法华经击节

法华经击节,一卷,明德清述并跋,出梦游集卷四十二,古本二十六。本藏甲三二梦游集存目。德清,俗姓蔡,自号“澄印”,别号“憨山”。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人。安徽全椒人。二十岁从南京报恩寺出家,博通内外典。其《法华击节》一书,主要阐发了他对法华经的理解,及其就其中某些内容所作出的辩析和说明。此书对了解德清对法华经的研究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清乾隆己未阳湖刘益重刊本。常见本为福善、通炯、刘起相编辑刊行的《憨山老人梦游集》四十卷(现流通五十五卷) 本。

苾刍迦尸迦十法经

苾刍迦尸迦十法经

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对迦尸迦而说具足惭愧多闻等十法则得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