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 投辖录

    投辖录

    《作者:王明清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南宋王明清撰。一卷,有涵芬楼辑《宋人小说》本。 《说郛》本仅存序及四则,不全。本书是作者早年的著作,其自序作于绍兴己卯(1159),时年三十三岁。自序称所录为“齐谐志怪”一类“新奇事”,书中内容足以使“坐客愈忻怡忘倦,神跃色扬,不待投辖,自然肯留”,故以之名书。各则末间注所得闻者的出处。所记以北宋间故事为多。如《蓬莱》一则,记真宗引群臣入一小殿,殿后假山中有山洞,其中重楼复阁,俨然仙境。

  • 闲窗括异志

    闲窗括异志

    《作者:鲁应龙南宋·鲁应龙撰。志怪小说集。一卷。有《稗海》《敬修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诸本。《旧小说》收三则。均记奇闻异事,《嘉兴贡院》闹鬼一则,为著名鬼话。另《说郛》题《括异志》,收《黄翁》,叙黄翁妻夜梦阴司鬼,以沸汤浇其夫;书中皆言神怪之事,借以阐明因果。如住庵僧事母至孝,母病危,即日夜祷于神。神感其诚孝,教以药饵,母病遂愈。又如惠州一娼被震死于市,胁下有朱书小字,称其前世为李林甫,因毒虐弄权,帝命震死等等。

  • 续夷坚志

    续夷坚志

    《作者:元好问金代文言志怪小说集。金元好问(1190—1257)撰。四卷。好问有《遗山先生诗集》已著录。此系元氏继宋代学者洪迈《夷坚志》而作,成于金末,七万余字。素材多来源于金代北方民间传说、趣闻轶事,包括神怪、奇异、世俗、名胜古迹,甚至医药、科技等二百余条,多具金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四库全书》谓为二卷,通行本仍为四卷。今存清嘉庆大梁书院本,道光《得月簃丛书》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解放后,有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点校本。《续夷坚志》远绍干宝《搜神记》,近承洪迈《夷坚志》,着意搜奇志怪,属于小说笔记。

  • 贵耳集

    贵耳集

    《作者:张端义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说。南宋张端义著。自序称: “耳为人至贵,言由音入,事由言听,古人有入耳著心之训,又有贵耳贱目之说。”因以名书、凡三卷,各自成集,一集成于理宗淳祐元年(1241),二集成于淳祐四年(1244),三集成于淳祐八年(1248)。有《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原》本,另《宝颜堂秘笈》本作二卷, 《历代小史》本作一卷,皆删略不全。本书以录宋代朝野遗事为主,兼及诗话、考证等内容。

  • 虬髯客传

    虬髯客传

    《作者:杜光庭传奇小说。唐末五代杜光庭(850—933)撰。一卷。光庭字宾圣,号东瀛子,道士。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一作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屡应举不第,入天台山修道。僖宗召为麟德殿文章应制,中和元年(881)随僖宗入蜀,遂留成都。后事前蜀王建父子,官谏议大夫,赐召广成先生、传真天师。道教著作今存二十多种。诗文俱佳,收入《全唐诗》、《全唐文》。写隋末权臣杨素侍妾红拂女私奔李靖,在赴太原途中结识侠士虬髯客。后虬髯客因见李世民为“真命天子”,遂以家财尽付李靖,自行奔往东南。作品宣扬唐王朝“应天而兴”的正统思想,旨在维护唐朝统治。

  • 尚书故实

    尚书故实

    《作者:李绰又名《尚书谈录》。笔记。唐李绰撰。一卷。绰字肩孟,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官礼部郎中。唐末黄巢起兵入长安,绰随同河东张尚书避难于圃田(今河南中牟),寓居佛寺。是编为纂录此间张尚书与访客谈资中可引为故实者,因取为书名。所载凡遗闻杂事,诙谐戏谑,以唐为主,兼及前朝,共七十九条。有《宝颜堂秘笈》本, 《唐人说荟》本等。《尚书故实》内容比较庞杂。作者在小序中曾这样写道:“凡聆征引,必异寻常,足广后生,可贻好事,遂纂集尤异者,兼杂以诙谐十数节,作《尚书故实》云耳。”这便将此书的创作意图说的很明确了。小说的内容包括了轶事、异闻、辨疑等几个方面,主要是记事,对书、画、碑、帖等方面的内容多所涉及,在书中占了大量篇幅。

  • 葆光录

    葆光录

    《作者:陈纂小说。五代陈纂撰。纂,颍川(今河南许昌)人,自号袭明子。分为三卷,卷一、二各三十条,卷三二十七条,共八十七条,计一万余字。 《文献通考》、 《宋志》均入子部小说家类, 《直斋书录解题》曰: “陈纂撰。自号袭明子,所载多吴、越事,当是国初人。”《唐人说荟》中蔡羽识曰: “唐人《灵应录》、 《闻奇录》二帙合之,即陈氏《葆光录》,不知孰先孰后,吾善其类者”。有《顾氏文房小说》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明人蔡羽跋《闻奇录》、《灵应录》二书时,指出两书合之,即陈氏此书。多记怪异奇事,如写某官失宠前,家中狗作鸡鸣,桌上双笔起舞回旋,某和尚好灭蝼蚁,病笃时遭到蝼蚁报复。然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传闻轶事,如记晚唐陆龟蒙事迹,颇有文学史料价值。另有记载风土民俗的作品,如写作者经历闽中遇温泉等事

  • 搜神秘览

    搜神秘览

    《作者:章炳文宋代文言志怪小说。宋人章炳文著。 凡三卷, 有《古逸丛书》本。 《说郛》本、 《龙威秘书》本均仅一卷,不全。本书记各种神异变怪故事,以北宋时事为多。如“段简”一则,说元丰间相州人段化失明,其子段简多方求医不验,后梦神人告以用人髓可使其父复明,段简遂卸左腕取髓治愈了

  • 谈薮

    谈薮

    《作者:庞元英宋代文言轶事小说。旧题宋庞元英撰。 《四库全书总目》云:庞元英为宰相籍子, 乃元丰中人。此书乃多叙南宋宁、理两朝事,相距百载,其伪殆不足攻。”《秘书省续四库书目》子部小说家类作四卷, 《四库总目》子部小说家类作一卷。有《百川学海》本、 《古今说海》本、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学海类编》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均一卷。多数宋人小说内容芜杂, 《谈薮》内容集中,几乎全是人事的记述,很少事物的描述考释。

  • 湘中怨解

    湘中怨解

    《作者:沈亚之传奇小说。唐沈亚之撰。篇末自叙作于元和十三年。见于《沈下贤文集》。 《太平广记》二百九十八卷收有此篇,题作《太学郑生》。鲁迅《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唐人小说》均录入此篇。作者在篇末写道: “盖欲使南昭嗣《烟中之志》为偶倡也。”所谓“南昭嗣《烟中之志》”就是指与他同时的南卓所撰的《烟中怨》。略述湘水龙宫龙妃谪居人间,途中遇太学进士郑生。郑生怜其孤苦,爱其美貌,与之结为夫妇,并为之起名汜人。数年后,郑生游长安,汜人终吐露实情并悄然离去。后来的十余年里,郑生登岳阳楼愁吟,见洞庭湖中画舻浮漾,有众女仙坐采楼,弹弦鼓吹,其中有一人起舞,含颦凄怨,形类泛人。不一会儿,风涛崩怒,不知所往。

  • 异梦录

    异梦录

    《作者:沈亚之传奇小说。唐沈亚之撰。篇首自叙作于元和十年。见于《沈下贤文集》, 《太平广记》二百八十二卷亦录,下注:出《异闻集》。 《异闻集》系陈翰所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考《秦梦记》、《异梦録》二篇见于《太平广记》二百八十二卷, 《湘中怨解》一篇见《太平广记》二百九十八卷,均注曰出《异闻集》不云出亚之本集,然则或亚之偶然戏笔,为小说家所采,后来编亚之集者,又从小说摭入之。”见鲁迅《唐宋传奇集》本。内容是记录别人所讲述的两个怪梦。一个是邢凤梦见一个古装美人给她吟诗跳舞,梦醒后还发现自己的襟袖中留有梦中人的诗。另一个是王炎曾梦游古吴国,看见吴王为西施送葬,并要他作挽歌。

  • 秦梦记

    秦梦记

    《作者:沈亚之传奇小说。唐沈亚之撰,作于太和初年。见于《沈下贤文集》。 《太平广记》二百八十二卷引有此文,但文字稍异。《唐人说荟》、 《唐代丛书》、鲁迅《唐宋传奇集》和汪辟疆《唐人小说》均收有此篇。《秦梦记》是现存沈亚之传奇中的最有特色的一篇。他使用第一人称手法,自叙梦入秦国,先以雄辩之才而受到秦穆公的赏识,后又率兵出征,连下河西五城。凯旋后,穆公嘉奖其功,把寡居的公主弄玉嫁给了他。婚后,夫妻恩爱,享尽荣华。不久弄玉死,沈亚之哀伤不已,作挽歌、 墓志铭以寄哀思。后辞公还家,临行前作别辞二篇。穆公送行,一直到函谷关。

  • 冯燕传

    冯燕传

    《作者:沈亚之唐代传奇小说。沈亚之撰。《沈下贤文集》卷4、《太平广记》卷195、《文苑英华》卷795、《唐人说荟》、《龙威秘书》、《艺苑捃华》、《香艳丛书》、《丛书集成初编》、《晋唐小说畅观》、《旧小说》均收有本篇。故事叙述魏地冯燕因打抱不平杀人,逃往滑城。滑州刺史贾耽赏识其击球斗鸡才能,留于中军。后来冯燕与一妇人私通,妇人之夫张婴察觉后屡次殴打妻子。妇人娘家人因此怨恨张婴。一日张婴醉归,冯燕恰宿其家,急忙藏匿,遗落了头巾。张婴睡熟后,冯燕指着头巾,命妇人取来,妇人误给了其夫的佩刀。冯燕不杀张婴,却杀了妇人。次日张婴见到死尸大惊,邻里不信他的解释,妇人娘家人也认定是张婴所杀。经官府行刑逼供,问成死罪。处决之日,冯燕忽排开观众上前,自认真凶。贾耽感其义气,愿以官印赎其死罪,天子竟下诏赦免滑城所有死刑犯。传末有赞,认为冯燕有淫惑之心不对,但杀不义的妇人,舍命救无辜的张婴,又是豪侠行为。沈亚之所著传奇以本篇为最有特色,对冯燕形象的塑造较成功。冯燕有残暴狂放,不安份守法的一面(如两次杀人,勾引有夫之妇),又有敢做敢当、讲义气的一面,不是单一性格,反而可信。本文所叙述的冯燕事迹有事实依据,沈亚之作传后,司空图作《冯燕歌》,情节一致。宋代又有曾布作〔水调七遍〕(见《玉照新志》卷2),咏唱冯燕事迹。

  • 剧谈录

    剧谈录

    《作者:康軿传奇小说集。作者康骈。今有《学津讨原》本、 《津逮秘书》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小说主要记天宝以来琐事,约四十余条。其中有的叙述神鬼灵异,有的讲称侠义,有的则是对现实中人或事的记叙。小说在内容上虽然存在差别,但却共同体现了作者记“新见异闻”的倾向。《剧谈录》的思想成就不很突出,但也有少数篇章笔锋犀利,对社会弊端有所揭露、讽刺。

  • 补江总白猿传

    补江总白猿传

    《作者:佚名《补江总白猿传》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入“丙部小说家类”,不著作人姓名,《宋史·艺文志》题作《集补江总白猿传》,而《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四录此篇时,名为《欧阳纥》,下注出自《续江氏传》。关于它的作因,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后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书都说是“唐人恶询者为之”,以对他进行人身攻击,“托言江总,必无名子所为也”。写南朝梁将欧阳纥(后为陈将),略地岭南长乐,悉平诸洞蛮人, 其妻被白猿精攫去,藏匿深山,纥悲愤率兵进山,杀死白猿精,携妇人和珍宝以归。 妻已与猿交怀孕, 岁后生有一儿,面貌酷似猿猴,聪敏无异于常人。“及长,果文学善书,知名于时”。作品的思想内容仍是搜奇猎异,但在情节的布局和人物活动的描绘上又比《古镜记》为优,是一篇粗具规模的传奇作品。

  • 控鹤监秘记

    控鹤监秘记

    《作者:张垍唐人张垍所纂,按张垍,唐初名臣张说之子。其载武后宫廷淫亵事颇为独特,“绝不类世所传武后外传”。控鹤监,武则天放置男宠的一个机构,圣历元年(698)置,以张易之、张昌宗为供奉。次年,以张易之为监,并置丞、主簿等官。久视元年(700),改为奉宸府,以张易之为奉宸令。秘记,隐私、秘闻。

  • 高力士外传

    高力士外传

    《作者:郭湜轶事小说。又称《高氏外传》或《高力士传》。唐郭湜撰。《新唐书·艺文志》入杂传记类。有《顾氏文房小说》本、《唐开元小说六种》本。《高力士外传》主要记载高力士之遗闻轶事。作品通过对唐玄宗与高力士的几次对话及某些事件的记叙,表彰了高力士的忠孝;通过李辅国专权,高力士窜谪巫州等情节,表达了作者对奸佞当道的不满。作者在小说的最后,发表评论说: “淫刑以逞,谁得无罪。湜同病者,报以志之。

  • 三梦记

    三梦记

    《作者:白行简唐代传奇小说。 1卷。白行简撰。现存本最早见于原本《说郛》所收。《五朝小说》、《唐人说荟》、《龙威秘书》、《香艳丛书》、《唐宋传奇集》、《丛书集成初编》、《晋唐小说畅观》、《唐人小说》、《旧小说》都收有本篇。所谓“三梦”,指3个异常之梦的故事:其一为刘幽求远出夜归,途经寺院外,见其妻与十余人在寺中宴饮,掷瓦击之,忽不见。急归家,其妻自述梦中被瓦击醒, 这属于“彼有所梦而此遇之者”。其二为白行简,白居易等某日同游慈恩院,10余日后,收到远在梁州的稹寄来《纪梦诗》,叙其梦中见白氏兄弟游慈恩院、日期完全吻合。这属于“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其为窦质、韦旬一同入秦,宿潼关旅舍。窦梦至华岳祠遇一赵姓女巫请求为他祝神,醒后告知韦旬。次日果在华岳祠见赵姓女巫为之祝神。更奇的是赵巫也事先梦到窦质、韦旬即将来到,也曾告知同辈。这属于“两相通梦者”。接着,便以“行简曰”,议论三梦。全篇记事简明。篇后又有“行简曰”,叙张氏女梦中被召一事,明显超出本篇结构范围,时间又在会昌二年(842),当时自行简已卒多年,显然是后人伪托。三梦中刘幽求的故事较有影响。《河东记》中“独孤遐叔”事、《纂异记》中“张生”事,皆源出于此而稍详。

  • 辨疑志

    辨疑志

    《作者:陆长源陆长源,字泳之,吴人。曾任汝州刺史,徙宣武节度使行军司马。能诗,曾和孟郊唱和。是书在《中兴馆阁书目》有著录,该书概括其内容为“辨世俗流传之谬”。从仅存的十条佚文来看,它与《冥报记》、《纪闻》等书正好相反,是破除迷信的。它批评僧道犯戒,揭露僧道的欺诈骗人行径,这在当时宗教盛行、志怪蜂起的时代,难能可贵。故是书在唐代小说中可谓异军突起,别树一帜了。中唐陆长源的小说集《辨疑志》,批驳怪诞虚妄之说,是对当时流行的小说志怪主题的否定,但其写作意图又是来源于小说实录"阙史"的传统。是书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太平广记》,今据《太平广记》整理。

  • 刘宾客嘉话录

    刘宾客嘉话录

    《作者:韦绚轶事小说集,又名《刘公嘉话录》。唐韦绚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韦绚《刘公嘉话录》一卷”。《宋史·艺文志》却记载韦绚有《刘公嘉话》一卷,此外还有《宾客嘉话》一卷。但考其它书目,均无记载《宾客嘉话》。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断言:《宋史·艺文志》中的《宾客嘉话》,是从《刘公嘉话录》中摘录出的一部分。两书合为一书,才是原《新唐书·艺文志》中的《刘公嘉话录》。追述长庆元年(821)刘禹锡在白帝城的谈话,故名。多记唐杂事和文人轶闻,间及异梦志怪。还有讨论经传、评论诗文等内容,并保存了一些名人事迹及碑刻书画掌故等,间可参考。但与他书掺混重出,又多缺佚,当已非旧本。

猜你喜欢的书

复活

复活

长篇小说。写于1889—1899年。生在牛棚,三岁时母亲死后即成了地主“半养女、半家奴”的玛丝洛娃,刚长大成人就遭贵族少爷聂赫留朵夫的践踏遗弃,沦为娼妓,最后蒙冤进狱并被判刑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自私堕落的聂赫留朵夫后来在法庭上同玛丝洛娃相遇,深受触动,开始了“灵魂大扫除”,为营救玛丝洛娃出火坑而奔走,在一切努力失败后,又决定和玛丝洛娃一起去流放。玛丝洛娃受“忏悔”后的聂赫留朵夫的精神的感召,终又“更深深地爱上他”。小说以单线条的明快结构,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复杂经历,描绘了农奴制度改革后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撕下了贵族资产阶级的“一切假面具”。作者通过极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强烈控诉从外省到首都,从地方到中央,整个俄罗斯帝国,包括它的国家机器、官方教会、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和伦理道德,已经成了囚禁和残害人民的监狱。但也正是在这部小说中,托尔斯泰思想和艺术上的矛盾和局限性,也得到最充分的表现。他谴责地主资产阶级的暴力,同时也否定革命的暴力,并且歪曲革命者的形象;他反对官方教会,却又鼓吹“清洗过的新宗教”,用一种“精制的新毒药来麻醉被压迫群众”;他不赞成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但没有“去反对地主土地占有制和它的政权工具,即君主政体”,幻想“好老爷”发善心,把土地“恩赐”给农民;鼓吹“饶恕一切人”、“爱敌人”等的基督教“博爱”宣传也比以前更加浓重。在艺术上,托尔斯泰通过复杂的心理过程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独特技巧,在《复活》中达到十分精致、高超的程度,语言也较以前质朴多了;但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人性”和“兽性”的荒诞观点,却使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形象在小说后半部苍白无力。《复活》中冗长道德说教和大量抄引《福音书》,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长篇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连它的结构有时也遭到明显的破坏。

易经古本

易经古本

廖平撰。一卷。《新订六译馆丛书》本。廖氏认为:“《易》古本非反复系辞,则‘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之道不能显明,失《易》周流不居之旨。”因著是书,以推衍之。书中首先引《系辞传》“《易》之为书也”三节、“《易》之兴也”二节、“书不尽言”二节,以为序例。其次以《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过》等八错卦,皆三爻反复为六爻,一卦自为一图;其余五十六综卦,则六爻反复系辞,每二卦合为一图,共计三十六图。最后再将《乾》、《坤》等八错卦分立八图,以见八卦自综之义;又合为四图,以见连反错综之法。按廖氏运用此类图式,表明六十四卦所以反易、不反、变易及错综诸义,图解明显,足资考览。但前代学者所言“《易经》古本”,皆指《汉书·艺文志》“十二篇”旧次第,未有以“错综”诸图当“古本”者。故廖氏此书立名实未切当。书中又言:“合上下经诸卦,有顺逆两读,而每卦又有顺逆两读之法。上经主内,顺行,每卦当由初而上,旧读不误;下经逆行,主外,每卦当由上而初。”黄寿祺先生《易学群书平议》指出:“此说昔儒所无,亦无甚确切之义据,则未免故为新说以矜奇立异矣。”【此书有大量图片,需下载图片才能阅读!】

上清骨髓灵文鬼律

上清骨髓灵文鬼律

上清骨髓灵文鬼律,原题饶洞天定正,邓有功重编。二人皆为北宋天心派道士。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戒律类。全书收载上天「驱邪院」法律科仪一百二十余条,据称皆仿「国家法律」而定。三卷内容概略如下:上卷载「鬼律」六十三条,皆为约束神兵将吏、城隍社令、龙神树神,亡魂妖祟等鬼神之法律。凡有徇私失职,传奏误时,危害人民者,皆按律处罚,轻则杖徙流放,重则灭形处死。 卷中载「玉格」十六条,乃上天驱邪院法官受职、行法、传付之规则。 卷下载「仪」三十六条,乃行天心正法之威仪;「式」十二条,乃上天驱邪院行法所用之各种款式,如印式、步罡咒诀式、誓神将文、正法榜式、补驱邪院官告式等等。

春明外史

春明外史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原载1924年4月 12日至1929年1月24日北平《世界日报》副刊《明珠》。上海世界书局1930年5月出版单行本。收《后序》1篇。小说以“报人”杨杏园的恋爱史为情节主干,展示了军阀时代北京纷纭的人生画面。杨杏园旅居北京5年,仍孤身一人。后结识了妓女梨云,两人情投意合。当梨云病势沉重,被鸨母送往小屋时,杏园尽心服侍。在梨云去世后,杏园又将她当未婚妻殓葬。其后,杏园在朋友剑尘家又认识了女士冬青。从此,两人时有诗文酬作,感情日深。杏园意欲与冬青永结良缘,然冬青因身患暗疾,自知薄命,故不得不在手绢上血书“我不负君”,愿以兄妹相称,并决心促成杏园与她的女友史科莲的婚事。杏园倍感冬青的深情厚谊,良苦用心,但仍表示非冬青不娶。在杏园病危之际,冬青突然赶到,执手相对,难受万分。杏园口授七绝4首,字字血泪。他又挣扎着写了两副自挽联后,便投笔死去。冬青也哭得晕倒于地。作者在《后序》中说:“予书既成,凡予同世之人,得读予书而悦之,无论识与不识,皆引予为友,予已慰矣。”

明道编

明道编

明学者黄绾撰。黄绾(1480~1554),字宗贤,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早年宗程朱理学,后转向王阳明心学,晚年又批评王学。其子黄承德将其所撰《久庵日录》八卷与学生听讲所记《习业录》四卷合并为十二卷,总名《明道编》。今存《明道编》系他晚年所写的《久庵日录》中之六卷,其余大多散佚。黄绾认为,人的私情乃“天性人情之真”,喜怒哀乐之情出于人性之自然,“盖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皆人情之所有”(同上书,卷一)。书中叙述了他由相信宋儒到信仰王守仁,晚年又 背叛王学,对致良知说展开批判的过程。书中论治学、论修养、论时弊,亲切平实,语多剀切。有清刻本,中华书局标点本。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

三十三卷,别录一卷。明·觉浪道盛撰,大成、大峻、大状、大浩等编。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又称《天界觉浪禅师全录》。收录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三十四册、《禅宗全书》第五十九册。觉浪道盛另撰有一部十二卷本的《天界觉浪禅师语录》。两书相较,本书实为结集道盛一生语录、小参、法语、偈颂之大成者。本书卷首收兴翱赵㟲等十五篇序,卷一至卷五收所住诸刹的上堂语,卷六收小参,卷七收示众,卷八收普说,卷九收茶筵法语,卷十收法语,卷十一收机缘,卷十二收颂古,卷十三收源流赞,卷十四收赞、佛事,卷十五收偈,卷十六收附载,卷十七收塔铭,卷十八收诗,卷十九至卷二十收论,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二收序,卷二十三收记,卷二十四至卷二十六收说,卷二十七收书札,卷二十八收题跋,卷二十九至卷三十三收杂记,卷三十四是别录,收杂录《杖门随集》二卷。本书卷十有〈洞宗标正〉,以及关于五位说的详细记述与〈五位颂),颇能传达曹洞宗的禅风。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