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

元好问
  • 姓名:元好问
  • 别名:字裕之,号遗山
  • 性别:
  • 朝代:金代
  • 出生地: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县)人
  • 出生日期:1190年8月10日
  • 逝世日期:1257年10月12日
  • 民族族群: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金代大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鲜卑人,祖系出自拓跋魏,北孝文帝时改姓为元。远祖唐代诗人元结。世居汝州鲁山(在今河南省)。元好问高祖元谊在北宋徽宗时任忻州神武军使,遂定居秀容。曾祖元春任北宋州团练使。祖父元滋善仕于金,为铜山令。父元德明累举不第,隐逸著述,有《东岩集》(今佚)。好问襁褓中过继给叔父元格,自幼随元格宦游各地,历览山川风物。好问幼聪慧,七岁能诗,从师路铎、郝天挺。大安三年(1211),蒙军攻金,金东京(辽阳府)陷,中都(大兴府)被围。贞祐二年(1214),秀容城破,元好问携家避难福昌三乡(今河南宜阳县三乡镇),后移家登封(今河南登封县)。兴定五年(1221),进士及第。任国史院编修、镇平、内乡、南阳县令。贞祐二年(1214),金迁都南京(汴京,今河南开封市),正大八年(1231),蒙军围汴京前夕受诏入都,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第二年,蒙军围汴,元好问留守,金哀宗东行。天兴二年(1233),金元帅崔立降,元好问被羁管聊城。天兴三年(1234),金亡。居家著述以终。元好问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著述丰硕。计有《杜诗学》(已佚)、《东坡诗雅》(已佚),《东坡乐府集选》(已佚)、《唐诗选本》、《中州集》、《壬辰杂编》、诗词等数百万余言。成就显赫,为金代文坛盟主。诗今存1300余首,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成就最高。关心民生疾苦的抨击诗,有乐府神韵;写景诗清新雄健;丧乱诗慷慨悲凉,感人肺腑。清代赵翼说其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题遗山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诗“兴象深邃,风格遒上”。元氏词今存370余首,为金代之冠。词作亦题材多样,咏怀、吊古、送别、咏物、边塞、爱情等。风格婉约、豪放两者兼之。文学批评著作众多,以《论诗绝句三十首》最有代表性。散文众体皆备,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雄健。笔记小说有《续夷坚志》。散曲今存9首。历史著作有《壬辰杂编》(又称《金源君臣言行录》)。所编的《中州集》,是一部保存金代120年文化的金诗总集,(诗十卷,词一卷)选录金代诗人249人的作品,有诗人小传,颇多历史资料,便于“以诗存史”。《金史》有传,有年谱多种。今存《遗山集》。

猜你喜欢的书

致陆小曼

致陆小曼

本书载有从1925年3月3日一直到1931年10月29日徐志摩给陆小曼的65封信。关于围绕在他们两人之间的这段感情争议一直很多,一个是多情才子,一个是著名的交际花,很难想象他们的结合会是怎样的坎坷曲折。但不论他们个人的是非对错,这65封信,字里行间却是说不尽的柔情爱恋。这些信件虽没有徐志摩的诗一般的华章辞采,每一个普通的字眼,每一句普通的问候却都敲打着心房。他所有的字句,带着他的感情,汇集成一条爱的直线,从远方延伸到爱处,从信中延伸到信外,一直让她,也让我们感受到。

宋文鉴

宋文鉴

北宋诗文总集。原名《皇朝文鉴》,《皇宋文鉴》。南宋吕祖谦奉孝宗之命编篡。一百五十卷,又目录三卷。仿萧统《文选》体例,分为61类。一至十一卷,收赋80余篇;十二至三十卷,收各体诗约1020篇;三十一至一百五十卷,收奏疏、杂著等文章1400多篇。选录的均为北宋时期的诗文。诗赋大多歌颂宋王朝功德及应酬赠答、叙写生活琐事之作,但也有不少为人们传诵的名篇。奏疏、论辨等文字,保存了当时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若干材料。陈振孙《书录解题》记朱熹晚年语学者曰:“此书编次,篇篇有意,其所载奏议,亦系当时政治大节,祖宗二百年规模,与后来申变之意尽在其间,非《选》、《粹》比也。”有影印宋刊本及清光绪间江苏书局刊本。

寓意编

寓意编

一卷。杂著。明代都穆撰。是书记其所见书画名迹,及当时收藏名氏,共六十条。所论书画墨迹,皆属精要。所载“颜鲁公《争座位帖》”、“薛尚功摹《钟鼎款识帖》”,足资鉴别。其中有仅录书画品名和都氏未曾见者,或间受他人亲见的名迹,仅列其名,以待后人征访。是书似随笔记录,并未成书,故行文简略。其体例仿米氏《书画史》。还当为注意一事,据《四库提要》载,世有刻本别为穆氏《铁网珊瑚》二十卷,其第五、第六两卷题《寓意上》、《寓意下》,乃多一卷。考其上卷所载书画,每条各系以收藏之家,而下卷则否。以上卷之末语意所云,已为终篇,不应更有下卷。《四库全书》考订都氏《铁网珊瑚》所著录之下卷,当由误记或刻本偶伪。《四库全书》考订都氏《铁网珊瑚》伪托有明证可据,故仍以陈继儒所刻一卷著录,以存其旧。今有《四库全书》本、《宝颜堂秘笈》本、《学海类编》本、《奇晋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云南买马记

云南买马记

行记。北宋杨佐撰。佐,峨眉(今属四川)人,熙宁七年(1074)以进士应募赴大理国议买战马,此文即记其率队从四川出发,道经虚恨、束密诸少数民族地区,到达大理国议定而返的经过。所记途中少数民族及大理国社会经济,生活风俗诸情况,是研究宋代该地区社会文化的第一手材料。宋人亲历川、滇,至大理国,自记见闻流传至今者,仅有此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附引此记佚文,虽系节录,亦足珍贵。

释摩诃衍论记

释摩诃衍论记

释摩诃衍论记,六卷,宋普观述。

尊胜大明王经

尊胜大明王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阿难说咒,名尊胜大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