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五术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作者:佚名《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原题「东海青元真人注」,此人盖系南宋道士。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清河老人序,称赞青元真人注《度人经》,「条分八事,详释二章。首明理性之因,终显命根之秘」。注文偏重以《道德经》思想解说《度人经》旨义。对原经《洞玄》、《玉历》二章,改换章题,标举八个要点,详加训释以便初学者阅读。又节取《天公经》之文,增补原经《元始灵书》三篇,改作四篇。此外,本书每段注文之后,又有清河老人颂、郭岗凤参校文及赞文。全书之末附《诵度人经灵验》一篇,记述南宋淳熙、绍熙、庆元、嘉泰年间念诵《度人经》应验

  •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

    《作者:卫琪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注,元朝道士卫琪注。书成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1)。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全书前二卷为论,后八卷为经文和注释。作者立论注经,皆不取原经劝善度人之宗旨,而博采儒释道三家之说,「本之以道学性理,参之以丹诀禅机」,重在述内丹易学原理。注文称:「文昌乃一部《周易》也」;「大洞即易太极也」。认为《文昌大洞仙经》之宗旨,「即自己金丹之道」。此说与经文本意大相迳庭。

  •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作者:长筌子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金末元初全真派道士长筌子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此书是《太古经》注本。原经约出于唐宋间,分作三章,论述修真养性之道。认为无动无为是万物之本,不视不听是谓太玄。修道者养其真火,固其真水,则可长生。经云:「长生之道,不视不听,不华不荣,积精全神。寂寞无为,乃得道矣」。是为经文旨要。长筌子注文主要发挥全真道内丹心性修炼,主张修道者应抱元守一,清净无为,积精全神。其说与经文大旨相符。《正统道藏》另有长筌子《太上赤文洞古经注》一卷,其内容与本书大致相同,但文字略有不同,盖系同书之不同版本。

  • 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

    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

    《作者:佚名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原不题撰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编首载明洪武辛亥年(1371年)国子司业宋濂撰〈赣州圣济庙灵迹碑〉称:秦人石固自汉高祖以来,迄元末明初,屡显神异,救济民众,消弭兵祸。历代帝王官吏因石固有灵验,遂为之建庙奉祀,加封尊号。「宋宝庆间(1225-1227年)莆田傅烨为赣县东尉。艳神之为,撰为繇辞百章,俾人占之」。据此,本书签文当为南宋傅烨所撰,而明代道士又以之与宋濂碑文合编为一。书中载灵签一百条。每条有七言四句签诗一首,并附四言一首、三言一首,解答签文所示吉凶祸福。

  • 静余玄问

    静余玄问

    《作者:白玉蟾静余玄问,南宋白玉蟾撰述,弟子彭耜等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白玉蟾与其弟子彭耜、留元长等人论道语录,内容庞杂。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一论修道,认为修道者「其迹同于人,其心异于人」,应和光同尘,不必自异于人。又称「先学无心,次学忘形」;「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 第二论金丹,认为修丹口诀第一是要聚气凝神,「常常握固即聚气,念念守嘿即凝神」。又称「万神常凝谓之灵,一气不散谓之宝」;「金丹即灵宝,灵宝即金丹」。 第三论述嘉定六年翠虚子陈楠入水尸解之事。第四辨证经典术语,如认为三界应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或指天界、地界、空界

  • 九天上圣秘传金符经

    九天上圣秘传金符经

    《作者:佚名九天上圣秘传金符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为选择日辰吉凶之书,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金符经》,言观星择日之术。谓天有九星(即妖星、或星、禾刀、煞贡、直星、卜木、角已、人专、立早),轮流值日。凡人家有起造、婚丧、迁徙、祭祀、出行等事,须慎择日辰,如遇吉星当值则万事如意,遇凶星则家破人亡。书中依六十甲子顺序排列每年十二月日历,标明每日当值星宿名称及所主吉凶。世人有事可查看日历,推算吉凶。 第二《诸葛先生万年出行图》,传为诸葛孔明所传。此图共三幅,皆为圆形日历表,标明一年十二月每日吉凶。人家行事可依

  • 海琼问道集

    海琼问道集

    《作者:白玉蟾海琼问道集,南宋白玉蟾撰,弟子留元长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是白玉蟾于嘉定十年(1217)传授留元长。全书收录白氏散文和诗赋八篇。其中《龙虎赋》、《乌兔经》、《玄关显秘论》、《金液大还丹赋》、《金液大还丹诗》、《道阃元枢歌》等篇,分别阐述修炼内丹之理论和功法要诀。《海琼君隐山文》、《常寂光国记》二篇。前者阐述隐居山林逸趣,后者记述游历「大慧明天常寂光国」之经历与见闻感受。常寂光国是作者虚构之理想国境。

  •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

    洪恩灵济真君灵签

    《作者:佚名洪恩灵济真君灵签,撰人不详。「洪恩灵济真君」即五代南唐道士徐知证、徐知谔兄弟,明永乐中受封真君之号,故是书当出于明代。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书中载签诗五十三首,皆为七言绝句。如第一签云:「上吉。龙韬豹略韫奇谋,若遇明时即献筹。世道风波多勇猛,好从静处细沉浮。」

  • 北斗九皇隐讳经

    北斗九皇隐讳经

    《作者:佚名《北斗九皇隐讳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当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叙述存思北斗九星玉皇神君之法。书中列举北斗九星及其神灵之姓名、形相、官位、职司、治所。所谓九星即第一天枢星,阳明星之魂精;第二天璇星,阴精星之魂神;第三天机星,真人星之魄精;第四天权星,玄冥星之魄精;第五玉衡星,丹元晕之魄灵;第六开阳星,北极星之魄灵;第七摇光星,天关星之魂精大明,第八洞明星,辅星之魄精阳明;第九隐元星,弼星之魂明空灵。以上九星各有神主,分别为第一至第九玉皇君,皆上总九天上真,中统五岳飞仙,下领学仙之人。修道者常存念此九皇君

  • 老子翼[道藏本]

    老子翼[道藏本]

    《作者:焦竑六卷,正统道藏,老子翼,明朝焦竑编撰。《四库提要》着录作三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系《老子》之集注,汇辑韩非、严君平、河上公、王弼、鸠摩罗什、傅奕、李约、司马光、苏子由、王雱、陈景元、林希逸、杜道坚等六十四家注解,并援引《诗经》、《左传》、《管子》、《庄子》等古籍数十种,而以焦竑自撰《笔乘》之文附于章末。作者认为《老子》一书之要旨在「明无为」,即以有证无也。正文之后有《附录》一卷,辑录有关老子之传记,轶事及诸家评述,凡六十五则。又有《考异》一卷,考订《老子》版本文字异同。全书博观约取,采摭丰富,为研究老学之要籍。

  • 吕祖志

    吕祖志

    《作者:佚名吕祖志,编者不详。约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六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汇辑吕祖(即吕洞宾)之传记师承、丹法源流、显道灵迹及诗词杂着等资料。全书分三部分。首列三幅图像,即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像、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像、纯阳吕祖本来面目图。其次为事迹志,包括真人本传、真人自记、枕中记、神通变化、更名显化、晋谒儒门、经游寺观、市廛混迹、庙堂赴会、丹药济人、因缘会遇等节,共记事近九十条。其三为艺文志,共收入各类诗词歌曲约二百五十首。大多记述吕洞宾出生家世,得道经过,丹法渊源,显化灵迹,随缘度人等。书中保留部分历史资料,但大多为神话

  •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

    《作者:李道纯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元初全真道士李道纯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此书为《赤文洞古经》注本,其经文与长筌子注本相同。李氏注文兼采儒释道三家之说,先分句注经,然后概述各章要旨。注文曰:「向不动中动,无为中为,内忘形体,外忘声色,养其无象,守其无体,全其本真。超出虚无之外,是为最上一乘,无上可上,故日无上。」又云:「抱本归根,人乎无间,则空炁焕然,塞乎天地,光明普照,故日赤文」又云:「忘目泯耳,收视反听……名为照了,始达妙音,洞观无碍,以知古始也,故日洞古。」又曰:「直造虚无之真境,同游元始之先天,故曰真经。」以上解释经文标题,即全篇要旨。

  • 悟真篇注释

    悟真篇注释

    《作者:翁葆光悟真篇注释,原题「象川无名子翁渊明注」。渊明即南宋道士翁葆光。原书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按翁氏《悟真篇注》,另有元人戴起宗《悟真篇注疏》本。此本所载《悟真篇》之诗词篇数及前后排列次序皆与《注疏》本有所不同,翁氏注文及序文之文字亦多删省窜乱,较戴本为劣。

  • 学仙辨真诀

    学仙辨真诀

    《作者:张无梦学仙辨真诀,原不题撰人。《宋史‧艺文志》着录张无梦《学仙辨真诀》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张无梦乃北宋初华山派道士,陈抟弟子,通内丹之学。本书分、〈辨真〉、〈辨宝〉、〈辨水银〉、〈辨汞〉、〈通辨〉五篇,末附〈子母歌〉。各篇就丹经中常用之金、铅、汞、水银等名词。引述《参同契》、《金碧经》等道书,辨明其含义。认为炼丹者当据天地变化之道,合三为一,修情合性,以达到归根复朴,返魂还元,从有为返于无为。

  • 阴符经三皇玉诀

    阴符经三皇玉诀

    《作者:佚名三卷。原题轩辕黄帝制。此书卷首有《序》,称轩辕黄帝于大山石匣中得“元始天尊《混元三皇玉诀阴符经》”,取出开看,尽为天文篆书,三百余字,分为三卷:上卷天皇、中卷地皇、下卷人皇。黄帝与百官议此经,皆不明经义,乃问于崆峒山广成子与峨嵋山天真皇人,故是书以问答形式,即先由黄帝就经文发问,再由广成子与天真皇人解答。《阴符经三皇玉诀》文中解 “阴符”二字,不外唐李筌之言。其释“上有神仙抱一之道”,是“太一舍真之炁”、“虚无炼神之道”。称“中有富国安民之法”,为养炁、保神、炼真精成金丹之道。谓“下有强兵战胜之术”,乃“真炁战

  • 海琼白真人语录

    海琼白真人语录

    《作者:彭耜内丹术著作。宋彭耜编,四卷。本书为编末有彭耜淳祐辛亥 (1251年) 年后记。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岁丁丑)。白玉蟾游历江南,在平江(今苏州)、常州、庐山、武夷山以及彭耜家乡泉州等地讲道游览时,弟子彭耜等人记其此间语录、诗词、杂文、书扎等汇辑而成。卷一题紫壶道士谢显道编,记白玉蟾与弟子彭耜、留元长等相互问等,讲论道法,后载表奏一篇、游览及题赠友人诗词四十余首; 卷二 《鹤林法语》,题门弟子福州天庆观管辖兼都道正紫光林伯谦等编,记白玉蟾在彭耜家为其父举行黄箓斋醮事,录有白玉蟾、彭耜、林伯谦等互相问答语;卷三前半部分包括《

  • 五显灵观大帝灯仪

    五显灵观大帝灯仪

    《作者:佚名五显灵观大帝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末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行道者燃灯供奉五显灵官大帝,礼赞启告,祈求消灾降福。所谓五显灵官大帝,即都天威猛大元帅显聪昭应孚仁广济王、横天都部大元帅显明昭烈孚义广佑王、通天金目大元帅显正昭顺孚智广惠王、飞天风火大元帅显直昭佑孚信广泽王、丹天降魔大元帅显德昭利孚爱广成王。此五神又称五通之神,据称其威力广行于三界,慈悲普度众生。

  •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

    《作者:佚名《太霄琅书琼文帝章诀》,撰人不详。大约为南北朝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内言传授《太霄琅书琼文帝章经》之科仪,分作《师资行事》、《太真九科》二篇。《师资行事》篇有书经诀、启告诀、传讳诀、法信诀,叙说传经时写经、斋告、存思经师名讳等仪式及所需法物。《太真九科》言传经时应持守之科戒,按《太霄琅书琼文帝章》乃古《上清经》之一。《道藏》正一部所收《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十卷,其第五卷中收入本书。

  •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

    《作者:佚名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原不题撰人,书中载唐天皇(唐高宗)问道于中岳潘尊师(潘师正),当系唐代上清派道士所作。南宋《秘目》着录此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三卷,收入太平部。此书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上卷一至八页)概述道教及道门经法肇起原由,并解释三天、三洞 、三君、十二部经、三乘、三界、四等、六度行、六根、四大、五荫、三业、五苦、三涂等名同术语乏义,第二部分(上卷九页——下卷二页)是唐高宗与潘师正关于道教绎法之问答记录档,解答的问题有存三守一、发际九宫、六合寓、道教阶梯证果、天尊名号阶级、天尊十身、诸天圣真名号居处、诸真位

  • 急救仙方[道藏本]

    急救仙方[道藏本]

    《作者:佚名急救仙方,原不题撰人。约出于明代。十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另有《四库全书》本六卷,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书内容分三部分。前三卷为明朝徐守贞所撰〈妇产急救方集〉,言救治妇产科疾病之方。分作妊娠诸疾品、产难诸疾品、产后诸疾品、妇女杂病品。卷四至卷五为〈济阴品〉,撰人不详。后六卷又为另一书,内言救治外科疾病方。分作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治伤损方、疗疮治法、秘传五痔品、上清紫庭追痨方。可见此书乃三种医书合编而成,搜罗治妇产、外伤、痔疮、痨瘵等类验方颇多。其中卷十一收录「净明法中治痨疗法」,似为明代净明派道士编集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作者:张志聪又名《素问集注》。医经类著作。清张志聪(1610—1674)著。九卷。志聪字隐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世代医家,师事张子卿学医,业医数十年,在杭州胥山建“侣山堂”,聚同道者讲论医学,攻研古典医籍,辨其是非,从学者甚多。张氏医理宗《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撰有《素问集注》、《灵枢经集注》、《伤寒论集注》、《侣山堂类辨》、《本草崇原》等。著书必守经法,有尊经思想。注释《内经》“惟求经义通明,不尚训诂详切”(《素问集注纪要》)。本书刊于康熙十一年(1672)。为张氏及其门人集体注释。全书八十一篇,约四十万字。张氏治学

  • 太乙火府奏告祈禳仪

    太乙火府奏告祈禳仪

    《作者:佚名太乙火府奏告祈禳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元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本篇所载科仪属雷法仪轨,用于祈福禳灾。道士依法设坛建斋,奏告三清天尊、太极高真、北斗九星君、诸天地神圣以及火府诸师君将帅等神。祈求诸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家族长幼安康,七世祖先亡灵俱得超度。其行仪节次有步虚、焚符、奏告文词、召降、降师、降圣、燃灯、上章等。

  • 土司灯仪

    土司灯仪

    《作者:佚名土司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内称凡兴土造作,触犯太岁尊神或土司禁忌,即有灾祸。此时应建醮燃灯,供奉九方星君,祈福消灾。所谓九方星君,即东方震宫大圣三绿星君、东南方巽宫四碧星君、南方离宫九紫星君、西南方坤宫二黑星君、西方兑宫大圣七赤星君、西北方干宫大圣六白星君、北方坎宫大圣一白星君、东北方艮宫大圣八白星君、中宫大圣五黄星君。此九方星君依九宫八卦象数及方位排列。

  • 万灵灯仪

    万灵灯仪

    《作者:佚名万灵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燃灯供奉万灵。所谓「万灵」,并非特指某位天神,而是指一切神灵。凡能显灵降世,护国救民,利人济物,有求必应之神,皆可供奉。修道者可根据自己需求愿望,选定某位神灵燃灯供奉,礼赞启告,祈求消灾降福。

  •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

    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

    《作者:佚名《太上洞玄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又名《诸天内音经》或《内音玉字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已着录。原本二卷,后分作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题作《太上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另有敦煌残抄本一件(P2431)。此经乃天真皇人讲述。内称东南西北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二天;各天之上有「天书玉字」八个,共有256字。此乃上天灵文,皆凝飞玄之气自然形成,刻书玉简,故称「自然玉字」。修仙者若有其文,知其内音,书写佩带并念诵其文,即可度人无量,长生成仙。经文前二卷分述三十二天名称、诸天玉字(符文)功用及书符佩

猜你喜欢的书

两分铜币

两分铜币

收录一九二三年四月发表处女作至一九二五年七月之间所发表的本格或准本格推理短篇和极短篇共计十六篇。包括处女作《两分铜币》、《一张收据》、《致命的错误》、《二废人》、《双生儿》、《红色房间》、《日记本》、《算盘传情的故事》、《盗难》、《白日梦》、《戒指》、《梦游者之死》、《百面演员》、《一人两角》、《疑惑》以及出道之前的习作《火绳枪》。同时收录傅博先生撰写的导读和解题,日本评论大师权田万治先生撰写的评论

沉思

沉思

《沉思》(Betrachtung)是卡夫卡首部问世的作品集,1912年由德国莱比锡的恩斯特·罗沃特出版社(Ernst Rowohlt Verlag)出版,收录了作家早期创作的十八篇作品。《柏林日报》评论《沉思》时说:“卡夫卡所说的,仿佛是那些无人疼爱、安静无声的人在悄声低语。”这18篇作品不拘一格,长短不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年的卡夫卡已在写作上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可以感受到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异常细腻的内心世界。

古今源流至论

古今源流至论

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前、后、续集为宋林駧 (生卒年不详) 撰。林駧字德颂,宁德 (今属福建省)人。别集宋黄履翁 (生卒年不详)撰。黄履翁字吉父,生平籍贯均不详,可能也是闽人。从宋神宗开始改诗赋取士为以策论取士。考生须博通古今,深晓典制。但是又苦于篇帙浩瀚,很难一下子掌握。因此,一些人就将其编辑成书,以备科举之用。当时麻沙书坊,刊书最多。此书虽专为科举而编,但对宋代的朝章国典,分门别类,序述详明。而且又有些其他书籍所没有记载的内容。可以为一些考证者参考利用。有张目元延祐丁巳刊本、振绮堂有元刊本、《四库全书》本。

茶谱

茶谱

明代茶书,钱椿年撰。《茶谱》,又名《制茶新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时人称其为友兰翁,或即其号。嘉靖年间尝修《钱氏族谱》。明代赵之履跋《茶谱续编》云:“友兰钱翁,好古博雅,性嗜茶。年逾大耋,犹精茶事,家居若藏若煎,咸悟三味,列以品类,汇次成《谱》,属伯子奚川先生梓之。”可知此书由其侄子刊行。又,明代顾元庆《茶谱序》称:“余性嗜茗,弱冠时识吴心远于阳羡,识过养拙于琴川,二公极好茗事者也。授余收焙烹点法,颇为简易……顷见友兰翁所集《茶谱》,其法与二公颇合,但收采古今简什太繁,甚失谱意……”末署:“嘉靖二十年吴郡顾元庆序。”可证钱氏《茶谱》成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以前,书后又附录〔明〕赵之履辑《茶谱续编》一卷,内容为王友石(字孟端)竹炉并分封六事及昭代名公诸作。《茶谱》,仅见钱谦益《绛云楼书目》著录,题为兰友翁《茶谱》,编入《古今文艺丛书》(1912年编刊),改题为八十翁友兰钱椿年集《制茶新谱》,仍包括《续编》。此书也被日本青木正儿收入《中华茶书》,题为《制茶新谱》,当据《古今文艺丛书》收入;福田宗位又译成日文,编入《中国の茶书》(即青木《中华茶书》日译本)。全书分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炙茶、制茶诸法、煎茶四要、点茶三要、茶效等目。大致杂采陆羽《茶经》、毛文锡《茶谱》、蔡襄《茶录》等书内容分别归入各目。唯炙茶、制茶诸法(橙茶、莲花茶、茉莉花茶)、煎茶四要中之洗茶、点茶三要中之择果,为根据明代烹饮茶法总结的新内容。

纂异记

纂异记

传奇小说集,唐李玫撰。“玫”,一作“攻”,一作“政”,大中(847—859)时人,其他不详。本书所记也都是神仙鬼怪之事。但是它不限于记载现成的奇事异闻,有的还是有意的创作。象《嵩岳嫁女》一篇,写了神仙大办婚礼的场面。作者将不同时代的仙人凑合在一起,让他们写唐代的七言律诗,显然是作者编制出来的故事。原书一卷,已佚,《太平广记》存有佚文。《说郛》中的《纂异记》题宋李玫撰,记宋人故事,显系伪托。

教苑清规

教苑清规

凡二卷。元代自庆编于至正七年(1347)。又称增修教苑清规。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本书系天竺大圆觉教寺之云外法师自庆,将天台教苑清规(编者不详,仅知其属天竺山白云堂)再增补修订。内容分为十门,即祝赞门、祈禳门、报本门、住持门、两序门、摄众门、安居门、诫劝门、真归门、法器门等,各门之下复详述细节。本书为研究宋、元时代天台宗组织、制度等之重要资料。此外,教苑清规另有二书,一为宋代智圆(976~1022)所作,凡二卷。另一为日僧无著道忠(1653~1744)所作,凡二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