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至质

杨至质
  • 姓名:杨至质
  • 别名:字休文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丰城(今属江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杨至质,宋代诗文作家。字休文,号勿斋。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南宋理宗时在世。系阁皂山道士。淳祐年间,敕赐高士,右街鉴仪,主管教门公事。著有《勿斋集》。所作多为书信体文章,不少篇是代人所作。《四库全书总目》指出:“至质所作,虽篇幅少狭,而对偶工致,吐属雅洁,犹有《樊南甲乙集》之遗,正未可以方外轻之。”李之鼎称其“启札骈俪之文,才气纵横,巧思绮合,当代名家几与抗手”(《勿斋集跋》)。《宋诗纪事》卷90录有其诗1首。另著有《竹宫表制》系太乙宫的代言之文。

杨至质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洛阳伽蓝记校释

洛阳伽蓝记校释

杨衒之撰,周祖谟校,科学出版社1958 年版。中华书局1978年版。《洛阳伽蓝记》为北魏杨衒之所著,以佛寺为经,以相关史实、人物等为纬,真实描绘了北魏时期洛阳城的社会风貌与历史变迁,深具历史与文学价值。 周祖谟先生于1944年起着手校勘《洛阳伽蓝记》,后又增加注释工作,几经增删,历十二载始成。经过周祖谟先生的整理,原书正文与子注之体例得以恢复,眉目清楚,史料丰富,被黄永年先生称为古籍注释的标准著作。

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

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

当代中国经学史家周予同研治经学史主要论著选集。朱维铮编选。198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专著4部 (《经今古文学》、《朱熹》、《群经概论》、《孔子》) ,论文 杂著33篇。解释了 “经今文” 和“经古文” 的含义,分析了今古文之争的历史背景和实质。考察了纬书的起源、变迁及其与今古文学的关系。把经学划分为 “西汉今文派” ,“东汉古文派” ,“宋学”等3大派。对于宋学的主要代表朱熹的生平、哲学、经学、著述以及朱学之传授做了系统地阐述。对于儒学的创始人孔子的生平、家世、著述、本体论、道德哲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进行了认真分析。对于怎样治经,治经与治史的关系,儒家之精神,均有深刻地说明。认为现存 “六经” 无疑经过孔子整理,今文学者把 “五经”看作孔子的“致治之术” ,古文学者则把 “六经” 看作孔子整理古代史料之书。在《经今古文学》重印后记中周予同自己宣布 “是比较倾向今文的”。解放后作者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学史。在《中国经学史的研究任务》一文中认为经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是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部门。研究经学史能够深刻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

贯唯集

贯唯集

《贯唯集》一名《通意子医案》,作者号璇玑洞主通意子,不载姓名,生于公元1825年,卒年不详。行医五十年以上,师承有自。《贯唯集》共载医案247则(复诊除外),包括内、妇、儿、眼等科共32个病种,均为“业经见效者”(自序),由其门人辈笔录汇集而成。

周易参同契注

周易参同契注

周易参同契(阴真人),原题「长生阴真人注」。但书中引述隋朝萧吉、唐初李淳风著作。故近人陈国符考证此书当为唐人以东汉阴长生之名而作。《通志•艺文略》着录「阴真君周易参同契三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太玄部。此书为《参同契》注本之一,以外丹说解释经文。谓大丹分八种而三品最尊,上品为神符自雪九转金液大还丹,中品为紫金丹砂,下品为紫金丹。此三品丹「鸟食成风,蛇饵为龙,人服长生」。其炼丹法大抵以土为炉,置鼎器于其上,入药固济后升火烧炼,其炼丹程亭为「朱化为汞,汞变为金,金变为砂,砂化为丹,故曰还丹」。亦即以天然丹砂烧炼后复变为金砂,还归本体而成还丹。合丹之后,先启告上清而后依法服食。

罗天大醮设醮仪

罗天大醮设醮仪

罗天大醮设醮仪,原不署撰人。据考应为北宋王钦若奉旨编修,并由后人改定。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醮仪节次主要有宣五方卫灵咒、请班降圣、三献、宣词、宣疏、宣进状、奉送等。行此醮仪旨在消禳瘟灾兵戈,本篇与《罗天大醮三朝科》盖为同时之作。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吴晗著,初版于 1962 年。该书主要讲述了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这几个特殊机构的发展历程、职权范围、行事手段及其在明代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影响。作者吴晗通过丰富的史料,详细剖析了这些机构如何从最初维护皇权的工具,逐渐演变成为权力斗争的利器,其特务统治如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对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气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深刻地揭示了明代专制统治的特点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