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

  • 功臣宴敬德不伏老

    功臣宴敬德不伏老

    《作者:杨梓元杂剧剧本。一作《下高丽敬德不伏老》。简名《功臣宴》或《敬德不伏老》。杨梓撰。末本。考诸唐史,尉迟敬德打李道宗、征高丽事,载于《唐书》本传,杂剧系据史书敷演而成。剧演唐太宗设宴招待开国元勋十大总管,规定功高者首坐。命房玄龄为主宴官,赐之宝剑金牌,如有搅宴者可先斩后奏。皇叔李道宗无功而欲居首坐,且出言不逊。尉迟敬德不伏,一怒之下,打掉道宗两颗门牙。房玄龄责敬德搅宴,欲行大法;亏军师徐茂公等人说情,免死,遣归田里。茂公诸人知敬德有冤,到十里长亭为之饯别。高丽王闻敬德遭贬,乘机遣大将铁肋金牙领兵犯边。唐朝将老兵骄,只得命徐茂公去请敬德出山。敬德心寒,假装风瘫,不肯领旨。茂公看出破绽,教小校冒充高丽兵闯进敬德家索要酒食。敬德不知是计,遂举拳相向。茂公趁机出现,敬德只好答应领兵上阵御敌,果然一鼓而擒铁肋金牙。唐太宗论功行赏,复封敬德为鄂国公。此剧是一本比较成功的喜剧。在情节上明显受王实甫《丽春堂》杂剧的影响,但作者在许多地方有新的创造。特别是采集正史并据传说的有关素材塑造了尉迟敬德这样一个正直、鲁莽而富有风趣的将军形象,丰富了元杂剧的人物画廊。第三折演憨直的硬汉子敬德偏偏在神机妙算的军师面前装病弄假,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今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抄校本,明富春堂刊本,《金貂记》附录本,《世界文库》本。

  • 承明殿霍光鬼谏

    承明殿霍光鬼谏

    《作者:杨梓元杂剧剧本。简名《霍光鬼谏》。杨梓撰。末本。本剧仅存有曲文,科白不全。正末扮霍光。 剧写:汉昭帝死后,大司马霍光和尚书杨敞立昌邑王为君。可是昌邑王为君不到一个月,就范下了一千一百二十七桩大罪,朝野怨声四起,杨敞进谏不从。霍光只得将他废弃,另立宣帝。宣帝加封霍光两子,霍光认为二子“念不的书两行,开不得弓一张”竭力阻拦。宣帝不纳,霍光恼怒成病。霍光死后,二子谋反,霍光鬼魂前往承明殿,向宣帝告密。次日,宣帝将二人治罪,抄斩了霍氏全家,并安排去霍氏墓上祭奠。

  • 忠义士豫让吞炭

    忠义士豫让吞炭

    《作者:杨梓简名《豫让吞炭》。杂剧剧本。元杨梓作。四折,末本。本事见《史记·刺客列传》。剧写春秋时,晋由六卿执政,以智伯最强。智伯灭范氏、中行氏后,欲吞并韩赵魏三家而独掌晋权。因于兰台设宴,威逼三家公子献邑。韩、魏惧而应之,独赵襄子不屈离去。智伯不听家臣豫让苦谏,怒约韩、魏合兵围赵于晋阳城。赵遣谋士张孟说服韩、魏,三家遂合力擒杀了智伯。豫让为报杀主之仇,入赵府行刺被执,赵义释之。让因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人皆不识。待赵出行,让寻机出袭,又为赵从人所获。赵允其以剑刺己衣,示其已为主复仇。让刺赵衣毕,自刎而死,赵以礼葬之。《远山堂剧品》评注云:“忠臣义士之曲,不难于激烈,难于婉转,盖有心人决不作卤莽语。此剧极肖口吻,遂使神情逼现。”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誉此剧后二折“壮烈动人”。今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外编》据之重印。

  • 萧何月夜追韩信

    萧何月夜追韩信

    《作者:金仁杰元杂剧剧本。简名《追韩信》。金仁杰撰。末本。此剧仅有曲文,科白不全,第四折并有缺页。剧情由《史记·淮阴侯列传》敷衍而成。剧演韩信大雪天归来,受到妻子的奚落,烦恼出门。又遇恶少仗剑相欺,韩信忍辱三穿其胯下。后来漂母怜其饥寒,以一饭相赠。韩信初投楚霸王项羽,楚王不用;改投汉王刘邦,亦不被重视,于是决意离汉他奔。丞相萧何得知,月夜追来,晓以大义,韩信复回汉营。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将。樊哙不服,韩信喝令行刑,被汉王救下。韩信为刘邦分析楚汉形势之优劣,分兵遣将,定计逼项羽自刎。第四折项羽乡人吕马童向刘邦讲述了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情形。剧本将结束时,韩信、刘邦都出场,当有封官庆赏等情节,但已残缺。本剧正末前三折扮韩信,第四折扮吕马童,复扮韩信。曲文雄浑雅健,佳句时见。第二折月下追韩信的情节,在舞台上颇为流行,至今京剧、昆曲仍在演出,曲词差别亦不大。现有版本仅《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一种。

  • 东堂老劝破家子弟

    东堂老劝破家子弟

    《作者:秦简夫简名《东堂老》、《破家子弟》。杂剧剧本。元秦简夫作。四折一楔 子,末本。剧写东平人赵国器、李实同在扬州经 商。赵因儿子扬州奴不肖,预料他日必然败落, 便立下文书,托李代为经管钱财。扬州奴受人 引诱,每日花天酒地,最后出卖住房。李实屡教 之,不改,便暗中出面买下。扬州奴终于贫穷落 魄,居住破窑,向李实之妻借一贯钱,靠卖菜度 日。李实知其已经痛改前非,便出示赵国器托 孤遗嘱,将所托寄五百两银子买下的扬州奴之 原有房屋田产以至家具、奴仆当面归还。贾仲 明《凌波仙》吊词称此剧“壮丽无敌”。明传奇有 《锦蒲团》,又名《金不换》,即据此改编。有息机 子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曲选》 本、《酹江集》本。

  •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

    《作者:乔吉全名《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一作《唐明皇匹配金钱记》。简名《金钱记》。杂剧剧本。元乔吉著。清梁廷楠《曲话》说:“以白引起曲文,曲所未尽,以白补之,此作曲圆密处,元人百种多未见及。《金钱记》第三折韩飞卿占封白中,连篇累牍,接下[红绣鞋]一曲,并未照应一字。后人每事胜前人,即此一节已然矣。”清《曲海总目提要》说:“缘唐人许尧佐《章台柳传》。柳归韩翃,翃大历才子,故剧以翃名;翃字君平,此曰飞卿,唐温飞卿亦才子,合以寓意也。王辅之女,小字柳眉,亦借韩妾章台柳之意。又添入贺知章,又因有李生,故借李白点染。”日本青木正儿《元人杂剧概说》说:“韩翃等人虽有历史上的人物,但剧中事迹,皆出虚构,这一定是把韩寿偷香的故事翻案而成的。”“曲辞极流丽,结构紧张,情节的移动亦近自然,确为佳剧。”此剧写唐代诗人韩翃与王柳眉的爱情故事,又以李白、贺知章穿插其间,促成好事,内容落入才子佳人恋爱剧的俗套。作品情节曲折,但缺乏紧张的戏剧冲突;曲文则以清丽见长。

  • 玉箫女两世姻缘

    玉箫女两世姻缘

    《作者:乔吉杂剧剧本。元乔吉著。写书生韦皋在游学途中和妓女韩玉箫相爱。玉箫的母亲趁皇榜招贤之机,逼韦皋上京赶考,欲将二人拆散。韦皋走后,玉箫相思成疾。临终时嘱其母以 自画像往觅韦皋。玉箫死后,转世为荆襄节度使张延赏的义女,取名张玉箫。 韦皋中状元后,因平定边患有功,官至镇西大元帅,闻韩玉箫已死,悲痛不 已。数年之后,韦皋班师回朝,途经荆襄,于张延赏的家宴上,不期而遇延赏义女张玉箫。韦皋以其容貌酷似韩玉箫而向延赏求婚,遭到拒绝。适韩玉 箫之母携玉萧画像而至,出示遗容,以表明张玉箫即韩玉箫转世。后来奏明 朝廷,奉旨成婚。 该剧歌颂了韦、韩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特别是乔吉多识 青楼歌妓,对处于最底层的广大妓女不甘心于受屈辱和乐于从良,过正常生 活的愿望十分了解和同情,所以在剧中写玉箫对韦皋的恋情十分真切。剧本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妇女沦落青楼的痛苦生活,有进步意义。

  •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作者:乔吉元杂剧剧本。简名《扬州梦》。乔吉撰。末本。剧演唐代翰林侍读杜牧,因公差赴豫章,在好友豫章太守张纺家宴上,见其13岁的家妓张好好,有爱慕之意,遂以瑞文锦等物及诗一首相赠。3年后,好好被扬州太守牛僧孺收为义女。杜牧又公差扬州,于牛僧孺席间再见好好,爱慕更甚,再以诗相赠。恨无媒妁相通。杜牧游翠云楼,闷倦睡去,梦好好前来相会。有富豪白文礼者,为杜牧饯行。探知内情,愿为作伐,成就此事。牛僧孺任满回京,白文礼特地随往。文礼再设宴招杜牛2人,将原委说破,僧孺应了亲事,杜牧拜了岳丈。关于本剧,木青正儿在《元人杂剧概说》中指出:“此剧情节是单纯的,因为五段都是酒宴之场,一看似乎很平凡;不过各酒宴场的情趣都不相同,曲辞也有变化。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苦心和本领吧。而贪花恋酒的诗人杜牧的面目,也活跃着。曲辞典丽,并且生气泼刺。”现存主要版本有:《改定元贤传奇》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继志斋刊本,《元曲选》本,《柳枝集》本,《扬州丛刊》本。

  •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

    《作者:范康元杂剧剧本。剧写陈季卿科考落第,于终南山青龙寺遇仙人吕洞宾,吕劝其出家,陈功名心未泯,尘缘未了,坚执不肯。吕用一片竹叶化为一只小船,送思亲心切的陈归去。陈在睡梦中乘船回到家中,与家人相见后即刻赴京赶考,途中小船被大风浪掀翻,陈落水后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他发现吕留下的荆篮和诗句,诗中讲出了自己在梦中的经历,于是知其为异人,急忙赶去,拜求度脱。吕将陈分别引见于八仙后,同赴蟠桃仙宴。

  • 宜秋山赵礼让肥

    宜秋山赵礼让肥

    《作者:秦简夫元杂剧剧本。《宜秋山赵礼让肥》,亦名《义士死赵礼让肥》,简称《赵礼让肥》。《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均有著录。本剧源于《後汉书:赵孝传》,情节略有不同。《後汉书:赵孝传》主要歌颂的是赵孝,而《赵礼让肥》歌颂了赵母、赵礼和赵孝,并以赵礼为主角。剧写赵礼到宜秋山中以打柴采药为生。一次被虎头寨寨主马武捉住,要杀他。赵礼哀求回家辞别老母和哥哥后再来就死,马应允。赵礼果然回来,赵母和赵孝亦随后赶来。三人争说自己体肥,请杀自己而饶过另外二人。马武大受感动,放了赵氏母子三人,并赠以粮米,自己也解散山寨应试武举去了。马武后来做了汉光武帝兵马大元帅,推荐赵礼、赵孝为官,一门旌表。本剧主要是宣扬孝义思想,同时通过一面宣扬隐居一面又追求功名的描写,也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情。

  • 晋陶母剪发待宾

    晋陶母剪发待宾

    《作者:秦简夫元杂剧剧本。“晋陶母”又作“陶贤母”或“陶母”。简名《剪发待宾》。秦简夫撰。旦本。写晋代陶侃对母亲十分孝顺,他的母亲也以信义严格要求他发奋上进。一次来了客人,因家里贫困,无钱购物招待。陶母就剪掉自己的头发卖钱待宾,给儿子作了榜样。后来陶侃果然成名。这部戏,比较多地宣扬了封建的义夫节妇,孝子贤孙等伦理道德。

  •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作者:谷子敬明代杂剧。简名《城南柳》。谷子敬撰。《录鬼簿续编》著录。写吕洞宾奉师命至岳阳楼,欲度柳树精为仙,因柳树为土木之身,于是将一桃核掷于东墙下,待长成后,桃柳2妖结为夫妇,再来度脱。洞宾再到岳阳楼,假酒保之手砍杀桃柳,使之托生为人,柳为酒保之子,名曰老柳;桃为邻家之女,叫做小桃。洞宾三到岳阳楼,老柳与小桃已结为夫妻,经洞宾劝说,小桃随吕出家,老柳则不肯,挥剑追赶。洞宾化做渔翁,卧于岩畔,待老柳追至,指点他杀死小桃。时公差至,将老柳擒到官府,他嫁祸于洞宾。于是官府寻吕对质,断老柳诬陷罪。正命吕杀老柳时,官员和洞宾皆恢复八仙原形,老柳始醒悟,与小桃随众仙赴蟠桃会。此剧虽然据马致远《城南柳》改编,但3、4两折的排场却胜于原作,末折3曲合唱突破了元杂剧1人主唱的藩篱,反映了明代舞台演出的情况。传本较多,以《元曲选》本较为流行。

  • 刘晨阮肇误入桃源

    刘晨阮肇误入桃源

    《作者:王子一《刘晨阮肇误入桃源》,简称《误入天台》,题王子一撰。《太和正音谱》有著录。剧写东汉人刘晨、阮肇因天下大乱,不愿为官,入山采药,遇仙女结为夫妇的传说故事。《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天台二女”条即为此故事,本剧即据此写成。此剧虽系神仙传说,然针砭世俗人情,出语颇堪称道。

  • 破阴阳八卦桃花女

    破阴阳八卦桃花女

    《作者:王晔一作《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简名《桃花女》、《智赚桃花女》。杂剧 剧本。元王晔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叙周公 (一作恭)善卜阴阳,开卦铺三十年无一算差。 算李氏之子石留住及老佣彭祖必板僵身死,皆 为桃花女以解禳法救之免灾。乃设计为子增福 求娶彼为儿媳,专择凶日娶亲,算定桃花出门 必触犯日神,将身死于途。不料均为桃花算破 设法消灾,安然至周家。及入卧房,周令动乐欲 惊床上白虎星,反害死己女腊梅。又令彭祖去 砍城东南小桃树以绝桃花之命根。彭祖感女活 命之恩,遵女嘱只砍枝叶而留树根,归以桃枝 三敲门槛,周全家皆倒地而死。桃花使法救活 周全家,正言责之不义;周始大惭折服。于是一 家和好。剧中多写宋元婚嫁礼俗,与《东京梦华 录》等书可相印证。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 剧》本、《元曲选》本。清安庆梆子有此剧目,晚 清有《阴阳斗异说传奇》小说。

  • 昊天塔孟良盗骨

    昊天塔孟良盗骨

    《作者:朱凯元杂剧剧本。一作《放火孟良盗骨殖》,简名《吴天塔》或《孟良盗骨》、《盗骨殖》。朱凯撰。末本。演述杨家将故事:杨令公撞死李陵碑后,骨殖被辽人挂在昊天塔,每日箭射,幽魂受辱,托梦杨景(即杨六郎)搭救。杨景与部将孟良一起去盗骨,辽将韩延寿率兵追来,杨景逃至五台山庙宇,遇见失散多年的杨五郎。五郎计杀韩延寿,祭奠亡父。全剧表现了杨家将报仇雪恨的英雄气概。结构严整,曲辞本色,是后期杂剧的名篇。

  • 杨氏女杀狗劝夫

    杨氏女杀狗劝夫

    《作者:萧德祥元杂剧剧本。一名《王翛然断杀狗劝夫》。简名《杀狗劝夫》。萧天瑞撰。末本。故事写孙荣与无赖柳龙卿、胡子传相交,其弟孙华规劝其兄。孙荣听信胡言,反将孙华逐出门外。孙荣妻知其夫不正,于是设计杀死一狗,剥去皮尾,饰以人衣,放在门前。孙荣见而大恐,请来柳、胡二人一同掩埋。二人反目不但不助,反而报官。孙华至公堂,为救其兄自认杀人。后荣妻杨氏亦至公堂,说明原委。官家惩处了柳、胡,旌表了杨氏。

  •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作者:刘君锡明代杂剧。简名《来生债》。刘君锡撰。《录鬼簿续编》著录。写襄阳富人庞蕴,知友人李孝光欠己债不能偿还而致病,于是当面烧掉借契,又赠以银子,进而将家中所有券契尽焚毁。一夕过马槽,闻驴马作人语,皆言前世少欠庞债,无力归还,今转生为驴马来报答。庞蕴有感于此,释放饲养的牲畜,并将家财装入船上,沉入海底。然后携家入鹿门山修行,靠伐竹编爪篱为炊。庞女灵照去云岩寺山门卖爪篱,遇丹霞禅师孽根未尽,便一言点化,禅师得悟道皈依。后庞蕴闻天乐声,忽见金门玉户,上写兜率宫灵虚殿,一家4口都白日升仙。原来庞家系神佛转世,功成行满,复归天上。剧本虽有宿命论的色彩,但也谴责了金钱的罪恶。描写磨工罗和因有钱而噩梦颠倒,颇为生动,清瘗情庐主将此剧与徐复祚《一文钱》杂剧合并为《一文钱》传奇,其中《罗梦》成为昆曲舞台上著名的折子戏。《来生债》有《元曲选》本传世。此剧有法文译本。

  •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

    翠红乡儿女两团圆

    《作者:高茂卿明初杂剧剧本。简名《两团圆》或《儿女团圆》。杨文奎撰;一说高茂卿撰。末本。叙白鹭村韩弘道老而无子。其妾春梅有孕,指望承嗣。韩兄已死,有寡嫂与2侄。嫂、侄恐春梅产下男孩子,平分家产,便调唆韩妻将春梅逐出。春梅不肯再嫁,沿街乞讨。新庄店有一富户俞循礼亦老而无子。其妻有孕,冀得一男。临产前,又适值俞外出讨帐。俞妻弟王兽医,夜间行医归家,路遇春梅临产,将所产男婴抱于姐姐。取名添添。俞妻所产女婴王抱回自己家中抚养。王嘱俞家知情者,不得泄于俞循礼。13年后,王向俞借牛具一用而不得,与俞互诟。俞詈王为“无后之绝户”;王亦斥俞无嗣。并欲寻春梅以证。王兽医曾借韩弘道10锭钞。韩不但不要王还钱,连借钱文书也退还给王。王感其德,悯其无嗣。韩夫妇将旧事相告。王方知姐夫之子乃是韩姓。遂具述13年前事。王到俞家塾告诉添添其生父所在,竟携之归韩。俞诘其生女何在,王遂以养女归之。韩感俞无嗣,求其女为婚配。又将春梅寻回。合家团圆,皆大欢喜。此剧大半以元曲家武汉臣《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为蓝本,但曲折波澜,场面结构,远胜于《老生儿》。杨讷亦著有《两团圆》(佚)杂剧。现存主要版本有:息机子刊本,《元曲选》本。

  •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

    《作者:李唐宾明初杂剧剧本。简名《梧桐叶》。李唐宾撰。旦本。剧谓唐时蜀人任继图参赞哥舒翰军事。值“安史之乱”,妻子李云英被掳,转辗被尚书牛僧孺收为义女,与牛的女儿金哥姐妹相称。“安史之乱”平定后,任继图回京游览大慈寺,因思念妻子,题〔木兰花慢〕词一阕于壁,不留姓名而去。牛夫人携2女来此进香,云英见词颇类丈夫字迹,步韵和词于壁。秋日风起,梧桐叶落。云英拾叶一片题诗其上,复抛至空中。其叶竟由任继图捡起。朝廷开文武科,任继图同好友花仲清同中文武状元。牛僧孺令女金哥抛绣球择婿,击中武状元花仲清。牛宴请花,任到牛府作陪,夫妻相认,并出梧叶题诗以示牛尚书。至此,文武状元同为牛尚书之东床。此剧与红叶题诗的故事属于同一趣向。后明末阮大铖《燕子笺》传奇之“飞燕衔笺”,也显然受到本剧启发。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本,顾曲斋刊本。顾曲斋刊本误题为“元乔梦符(乔吉)著”。

  •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

    《作者:杨景贤一作《马丹阳三化刘行首》。简名《刘行首》。杂剧剧本。元末明初杨讷作。一说无名氏作。《太和正音谱》、《录鬼簿续编》均有著录。此为神仙道化剧,剧写元代道家王祖师王重阳遇唐明皇时管玉斝的女鬼求他超度,王令她先转世为妓女刘倩娇。二十年后王的弟子马丹阳奉命来度刘出家,于是她摆脱鸨母和他相爱的林员外的阻挠,出家修道,从而成仙。显然,此剧旨在度脱,宣扬出世思想。

猜你喜欢的书

黄庭遁甲缘身经

黄庭遁甲缘身经

黄庭遁甲缘身经。不着撰人。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该书卷十二、十四收有部分内容。《云笈七签》卷14收录《黄庭遁甲缘身经》,文字与本经几乎全异。述吞符服符、内视、服四极云牙诸养生法。

灵芬馆词话

灵芬馆词话

二卷。清郭麐撰。郭麐著有《金石例补》,是有名的浙派词人。其论词推许南宋姜夔、张炎一派,于清代词人则奉朱彝尊为教主。本书论述清初及同时友朋之词,间亦及于宋元诸家。卷首即开宗明义,分词体为四派:风流华美,浑然天成,以晚唐花间诸人与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人为代表;施朱传粉,学步习容,含情幽艳,以北宋秦观、周邦彦、贺铸、晁补之等人为代表;一洗华靡,独标清绮,以南宋姜夔、张炎为代表;以绝代天才,凌厉气概,偶尔作歌,而自是雄词高唱,如苏轼、辛弃疾等人。郭麟说苏、辛“别为一宗”,略嫌其粗豪,而盛赞姜、张诸人于“词之能事备矣”,反映了浙派词人论词倾向的偏颇。卷二记载杨伯夔所作《续词品》十二则,所标轻逸、绵邈、独造、凄紧、微婉、闲雅、高寒、澄淡、疏俊、孤瘦、精炼、灵活之类,与朱彝尊主张的醇雅、清空、温雅、芊丽等等,如出一辙。《灵芬馆词话》对清代词人的作品多有品评,又特别记载了当时许多女性作家的作品,为研究清代词学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材料。郭麟本身是词人,其论词的拗调、拗句等言论,又都是经验之谈,对后人也有借鉴意义。有《灵芬馆全集》本,唐圭璋据以编入《词话丛编》。

楚昭公疏者下船

楚昭公疏者下船

元杂剧剧本。一作《楚昭王疏者下船》;简名《楚昭公》或《疏者下船》。郑廷玉撰。末本。叙春秋时吴王阖庐所藏湛庐宝剑,飞入楚国,屡索不与。遂命伍员、孙武攻楚。楚兵败,楚昭公与弟芈旋及夫人、儿子出奔。过江时,仅有一小船。因后有追兵,4人尽载而渡。船至中流,狂风骤起,波涛汹涌,船中进水,不堪重载。艄公让“不着亲的,快请一个下水去,才救得一船人性命。”即所谓“疏者下船。”芈旋认为自己疏,便要下水,为楚昭公所阻。夫人认为自己是别姓,乃是疏者,即主动投水。船仍不负载,还须下去一人。芈旋再次请死,又被昭公拦阻。儿子认为自己不亲,投水死。船济岸后,兄弟各投他国。后来申包胥从秦国请来救兵,得复楚国,兄弟相见。夫人及儿子均由龙王救起,合家团聚。此剧重在宣扬封建道德的“友悌”观念,再辅之以子孝妻贤的说教,由此才能感动上帝,差龙王救护昭公妻儿。本事出《左传》及《国语》,但所演关目不尽实据典籍。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

红拂记

红拂记

戏曲。明张凤翼(1527—1613)撰。凤翼有《窃符记》传奇已著录。此剧取材唐人小说《虬髯客传》,演李靖、红拂女、虬髯客三人故事,并插入孟棨《本事诗》中所记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传说。写隋代杨素的妾女红拂对到杨府谒见杨素的书生李靖一见钟情,于晚上投奔李靖住处,一同出走,路遇见虬髯客张促坚,张仲坚侠义给予帮助,并与红拂女结为兄妹。后虬髯客在海外建功立业,李靖投奔李世民,辅佐李世民登基, 终成一代名将的故事。 剧本反映了封建时代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慕、 追求, 讴歌慷慨任侠的思想行为。

三国志补注

三国志补注

六卷。附《诸史然疑》一卷。清杭世骏撰。杭世骏,仁和(今浙江钱塘县)人。字大宗,号董浦,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初年间召试鸿博,授为编修,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后又自号秦亭老民。他博闻强记,对经史词章无所不贯通,浙中耆宿,自黄宗羲后,以全祖望、杭世骏为冠首。有《史记考异》、《汉书疏证补》、《晋书传赞》、《北齐书疏》、《经史质疑》、《西汉蒙拾》、《榕成诗话》、《道古堂诗文集》等等。《三国志补注》六卷,补裴松之《三国志》注所脱漏,魏志四卷,蜀志一卷,吴志一卷。注释详细。附《诸史然疑》一卷,《后汉书》十四条,《三国志》六条,《晋书》三条,《宋书》三条,《魏书》八条,《北史》六条,《陈书》三条。引杂说甚详细,对史学有补益。有《昭代丛书》本,《食旧堂丛书》本,《杭大宗七种》本。

相宗八要直解

相宗八要直解

明智旭解。因明入正理论直解一卷,百法明门论直解一卷,唯识三十论直解一卷,观所缘缘论直解一卷,观所缘缘论释直解一卷,直唯识量略解一卷,八识规矩直解一卷,六离合释法式略颂一卷。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