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

  • 词源注

    词源注

    《作者:夏承焘宋张炎撰,今人夏承焘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9月刊行。《词源》原书二卷,宋末元初张炎撰。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是著名的词人,有《山中白云词》。本书就宋代词人的创作来探讨词的音乐、风格、作法、体制等,此书分制曲、句法、字面、虚字、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13部分。论述比较全面;故虽然存在因作者的艺术偏好而产生的片面性,仍不失为一部有较高价值的词学概论。校注侧重于词学专用术语和论及的人物,间亦注释典实,又引录了所论词作中不常见者。但删去了一半关于词乐方面的原文,不是完本。

  • 乐府指迷笺释

    乐府指迷笺释

    《作者:蔡桢宋沈义父(约1126年前后在世)撰,今人蔡嵩云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9月刊行。沈义父,字伯时,吴江人。《乐府指述》29则,第1则为总论。言简意赅,论及造句、韵、虚字、词腔等。对当时的词人有褒贬,认为“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则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则不可太高,高则独怪而失柔婉之意。”

  • 诗经译注

    诗经译注

    《作者:程俊英诗经全译全注本。程俊英撰。前言略述《诗经》来源、编订和分类、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以及本书写作宗旨和体例。正文除原诗外,包括题解、注释和译文三部分,各有特色。译作诗意浓郁,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如《小雅·斯干》第八章“乃生男子”一节,第九章“乃生女子”一节以及《鄘风·柏舟》、《小雅·巷伯》、《大雅·江汉》等,都译得非常出色。格律整齐,朗朗上口,达意传神。本书的题解,文字精练,言简意赅,基本上都能够概括诗篇的主题。如《郑风·风雨》题解云:“这是一首写妻子和丈夫久别重逢的诗歌。《毛诗序》说此诗写‘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虽属臆测,却使后来很多气节之士,虽处‘风雨如晦’之境,仍以‘鸡鸣不已’自励。”作者就诗论诗,确定了本诗的主题,同时又介绍了旧说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本书的注解,以准确简明为特色,即使某些比较复杂的词语,释义也力求简洁,不搞烦琐考证。而且每条注释都分行排列,清楚醒目。这部《诗经译注》应是众多译本中的佼佼者。《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

  • 白毛女

    白毛女

    《作者:佚名 歌剧剧本。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延安新华书店1946年出版,后曾多次修改再版。作品根据晋察冀边区民间传说“白毛仙姑”写成。地主黄世仁除夕讨债,逼死佃户杨白劳,抢走其独生女喜儿。喜儿未婚夫大春离家投奔八路军。喜儿落入黄家后不久即逃进深山,受尽苦难,头发渐渐变白。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开展反霸斗争,村民们清算了黄世仁。大春进入深山,找到喜儿,两人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剧本表现的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创造了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歌剧”。

  • 雷雨

    雷雨

    《作者:曹禺话剧剧本。曹禺作。载《文学季刊》1934年1卷3期。资本家周朴园为结婚而赶走被他引诱并生下两个儿子的女佣之女梅侍萍。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与鲁贵,生女四凤。多年以后,周朴园丧妻又续娶繁漪,生子周冲。繁漪婚后处于极度苦闷压抑中,与周之长子周萍发生乱伦关系。后鲁贵、四凤进周府帮佣,周萍则移情四凤。远在他乡帮佣的侍萍前来探亲,巧遇周朴园,并惊悉周萍、四凤兄妹乱伦,痛不欲生。周萍被迫决定携带已怀身孕的四凤出走。繁漪极力阻止无效,绝望中当众公布与周萍之乱伦关系,周朴园亦被迫公开了侍萍的身分。四凤无法承受这种沉重的打击,意外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亦遭电击,周萍开枪自杀,繁漪、侍萍先后发疯。剧作情节曲折生动,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自然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语言简练精确,富有动作性,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剧作之一。

  • 唐诗宋词常识

    唐诗宋词常识

    《作者:胡云翼《唐诗宋词常识》精选胡云翼先生的《唐诗研究》和《宋词研究》部分内容,将两本书的经典部分收录在一起。卷上为唐诗,主要内容包括古今对唐诗的误解,唐诗的意义与特质,研究唐诗的基本观念,唐诗起源及其各个时期的不同风貌、唐代诗人小传等;卷下为宋词,主要内容包括宋词的起源与兴衰,宋词的先驱人物,宋词发展的因缘、概观、利弊以及宋词的派别与分类。本书阐释了唐诗和宋词的意义与特质,囊括了唐诗和宋词研究的方方面面,是欣赏和研究唐诗宋词的读本。

  • 宋词二十七讲

    宋词二十七讲

    《作者:胡云翼有学者认为胡云翼是继王国维与胡逋之后词学研究“现代化”的巩固者。本书在我国现代词学史上具有首创意义,论证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应占有的历史地位,盛赞了豪放派,一反婉约派为文学正宗的传统观念。上篇《宋词通论》以宏观的视野探讨了词的起源、特点和发展规律,还阐述了北宋词的概况和演变,又标举南宋南渡时期的词为英雄的词文学;下篇《宋词人评传》对柳永、张先、欧阳修、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词人均有专章论述,另综合论述了苏门词人、北宋中期词人、辛派词人、南渡词人、晚宋词人等。

  • 在山泉诗话

    在山泉诗话

    《作者:潘飞声近代诗话集。4卷。潘飞声著。铅印本(刊刻年月不详),辑入“古今文艺丛书”。卷首有胡寄尘《〈在山泉诗话〉序》。该书评述了近代张维屏、黄香山、彭玉麟、黄遵宪、何绍基、冒鹤亭、朱祖谋、王鹏运、林旭、杨锐、陈衍、蒋万里、胡寄尘等数十人的诗论及诗作,而以粤东诗人为主。如卷1评黄遵宪说:“未几辞归,过香港,枉驾寓楼,论文竟日。京卿(指黄氏)谓后人学艺,事事皆驾前人上,惟文字不然。以胸中笔下均有古人在,步步追摹,遂不能自成一家面目。是以宋不如唐,唐不如六朝,六朝不如汉魏也。京卿岿然大宗,推诗界维新巨子。”又如评招子庸与《粤讴》说:“古人制词,皆当自成一家,如屈子《离骚》、枚乘《七发》等类,依傍一空,独成己之格调,斯为可贵。吾粤招铭山大令(子庸),以土音作歌,制作《粤讴》(俗名解心),无语不香,有愁皆媚,言情处一意一转,一字一泪,于词曲外,别为一家言,真才子之笔也。”再如卷4评陈衍说:“侯官陈石遗孝廉(衍),著作等身,诗文为闽中杰出,近有《全闽诗综》之刻。余将先高伯祖《南雪巢集》及先高祖《常荫堂遗稿》寄去。石遗诗思新意,远非近日墨守宋派、务为艰涩者所能比。”其中亦有评他人兼论自己者。如卷1评邱菽园说:“闽中邱菽园观察(炜萲),……所著《天演斋文》,如黄河直泻,其气千里,诗句瑰玮。近益奇肆,年未三十,刊集已播海外。世人以邱、潘(指作者)并称,其实余博览群籍,不及菽园之半,安能比其富赡也。”类似以上评人论诗之语,卷中比比皆是,为研究近代诗论与诗歌创作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史料。

  • 忘山庐日记

    忘山庐日记

    《作者:孙宝瑄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清末孙宝瑄著。宝瑄(1874~1924)字仲玙,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曾任邮传部庶务司主稿。曾与维新派有来往,是一个比较开朗的知识分子。孙宝瑄日记初名《梧竹山房日记》,后改名《忘山庐日记》,取释家“见道忘山”之意。日记始于1893年,大部分毁于兵燹,今仅存1893、1894、1897、1898、1901—1903、1906—1908诸年的日记。作者将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戊戌变法、辛丑和约、日俄战争等,此外还有不少社会新闻、地方风情等,均就其目见耳闻记录于日记之中,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 高宗武回忆录

    高宗武回忆录

    《作者:高宗武这本《高宗武回忆录》是他离开香港赴美国定居后,在1944年8月完成的英文手稿。是高宗武对自身经历的回溯,以独特视角揭开了民国时期外交风云的隐秘面纱。​书中,高宗武以亲身经历者的身份,细致描绘了1934年至1939年间中国对日外交的复杂局势。作为民国政府外交部亚洲司司长,他深度参与多场重要外交谈判,书中如实记录与日本高层的周旋交锋,将当时外交官员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艰难抉择与博弈,生动呈现于读者眼前。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书中对“高陶事件”有详尽叙述,他与陶希圣冒死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行径,这一情节不仅展现出他的民族大义,更让读者得以窥见抗日战争时期暗流涌动的政治斗争。​《高宗武回忆录》语言平实,却充满历史厚重感,是研究民国时期外交史、中日关系史及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历史的珍贵一手资料,为后人了解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视角。

  • 秦汉史

    秦汉史

    《作者:李源澄本书为原西南师范大学教授李源澄先生代表作,前有国学大师钱穆序。全书二十三章,首述始皇二世,次述楚汉之际,三述高祖,四述孝惠吕后,五述文帝景帝,六述武帝,七述霍光,八述昭帝,九述元成哀平,十述王莽,十一十二述光武,十三述明帝章帝,十四述和殇安顺,十五述冲质桓灵献,十六论政治思想,十七论法吏与法律,十八论选举与学校,十九论社会经济与国用,二十论地方政治,二十一述社会风俗,二十二述官制,二十三论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丰子恺自述

    丰子恺自述

    《作者:丰子恺精心撷取了丰子恺的自述性文章数十篇,分为“童年记忆”“苦学经验”“居缘缘堂”“艺术逃难”“日月楼中”“艺术年表”等六个部分,内容涉及作者的童年回忆、求学之路、笔墨生涯、历史流光和生活随感等,可借以系统了解这位艺术大师颠沛而赤诚的一生。

  • 经学通论

    经学通论

    《作者:李源澄《经学通论》作于1942年,经学为中国文化之源泉,故本书分“论经学之范围性质及治经之途径”“论经文”“论经学流变”“论今古学”“论唐修五经正义以前之经学”“论宋元明经学”“论清代经学”“论读易”“论读尚书”“论读诗”“论读三礼”“论读三传”十二篇,说明经学之性质与后来经学之途径,提出整理过去经学之方法,对各时各派经学从其长处予以说明。

  • 月界旅行

    月界旅行

    《作者:凡尔纳署美国查理士・培伦著,周树人译。中国教育普及社译印,东京进化社1903年发行,封面题“科学小说月界旅行”。上海昌明公司同年另行出版。著者实际上是法国的Jules Verne(1828~1905),今译为儒勒·凡尔纳。他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自由精神贯穿其一生。他创作了一系列颇为流行的融科学与冒险于一体的科幻小说,最成功的有《地心游记》《海底二万里》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凡尔纳是晚清最受欢迎的外国作家之一。清末民初,其小说作品有10余种被译为汉语。汉译者是周树人(鲁迅),他根据日本井上勤的日译本重译。晚清兴起一股浓厚的科学思潮,科学小说的译介就是这种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留日学生的周树人,最早译介科学小说。首译的是凡尔纳的《海底旅行》,此外还有《地底旅行》。他积极提倡科学,破除迷信,输入文明,赞同群治。其《<月界旅行>辨言》云:“盖胪陈科学,常人厌之,阅不终篇,辄欲睡去,强人所难,势必然矣。惟假小说之能力,被优孟之衣冠,则虽析理谭玄,亦能浸淫脑筋,不生厌倦。”“故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者触目会心,不劳思索,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有如此者!我国说部,若言情谈故刺时志怪者,架栋汗牛,而独于科学小说,乃如麟角。智识荒隘,此实一端。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他译介的科学小说十分流行,以至于产生盗版。

  • 云梦断忆

    云梦断忆

    《作者:陈白尘陈白尘作。三联书店1984年1月出版。这是作家于1982年赴美期间写就的一本回忆“文革”期间“干校”生活的散文集,共八篇。获全国优秀散文(集)荣誉奖。作家“触动十年动乱某些伤痕之处”,本意是为了思索十年动乱的根源。因而,这本集子虽写的是些零碎的对于“干校”生活的“断忆”,却努力透过那个年代各色人等音容笑貌的回想,对放牧鸭群的描述,对日常起居、住行、探亲的追忆,表达对那场浩劫的满腔憎恶,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与友爱的向往,以及对法西斯专制主义的义愤。云梦位于湖北,古为泽国,“文革”中为文化部干校所在地。作者以此为空间背景,细致地回忆、抒写了人生旅途上一段独特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经历。如所居的无门茅舍的被盗,当鸭倌与鸭群同乐同悲,被打成“黑帮”的经历,对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的慨叹,无不于自嘲中透出辛酸,于风趣中透出凄婉,于诙谐中透出愤懑。在写法上,由于阅历的丰富及思想的深邃,已绝无情节和景色的堆积,而是运用刚健浑厚的杂文式笔法,常从一事、一人、一景生发开去,使纵横之笔上升到理性的境界。信笔抒写,如行云流水,漫不经心,却令读者感到亲切自然。

  • 李大钊选集

    李大钊选集

    《作者:李大钊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现代思想家、革命家李大钊“五四”运动前后的著作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该书收集了作者自1913年至1926年的论文、演讲、杂文、讲义等,共133篇。由于书中所收文章都是按写作和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的,它也大致反映了作者革命活动和思想变化的历程。1913年至1916年夏的文章,如《国民之薪胆》等,表现了他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以满腔热情激励国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民主改革。1916年夏,作者由日本回国后,即参加了由《新青年》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晨钟之使命》、《青春》等文,热切地表现了他对青年、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即渴望一个年轻进步的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真理之权威》,张言论之权威,以言论之自由,示良知之自由。十月革命后,作者撰文欢呼社会主义的胜利,说明无产阶级革命是20世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人民应当沿着十月革命的道路前进。这些文章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世界新形势下新的觉醒。“五四”前夕,作者著《青年与农村》、《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等文,要求青年把自己的命运和最痛苦最悲惨的农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惟此才能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五四”运动期间发表了大量短小精悍的杂文,猛烈抨击了旧势力,积极支持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作者为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而写作了许多重要文章,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我国较早而且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的名作之一。

  • 诗人与小鸟

    诗人与小鸟

    《作者:谢六逸本书精选了谢六逸先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写给孩子们的童话和整理的日本民间故事、写给青少年的劝诫、写给生活的随笔和散文等等。我们可以从中一窥谢六逸先生对童心的呵护、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感悟。语言优美生动,引人遐思。

  • 南行集

    南行集

    《作者:连士升《南行集》是新加坡知名报人、作家连士升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世纪中期。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南方旅行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社会风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全书以优美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南国画卷,充满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南行集》共收录了数十篇散文,按地域和主题分为多个章节。每一篇散文都像是一幅精致的画作,细腻地描绘了南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例如,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篇章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独特魅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在描写广州、厦门等城市的篇章中,作者则通过对城市风貌、历史遗迹和市民生活的观察,揭示了南方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 蒲桥集

    蒲桥集

    《作者:汪曾祺散文集,书中题材极为广泛,无论是草木虫鱼、瓜果食物,还是人物风景、文化掌故,皆被汪曾祺纳入笔下。在《葡萄月令》里,他以时间为序,从一月到十二月,将葡萄的生长过程娓娓道来。平淡的文字中,蕴含着对自然之物和谐韵味的深刻理解,让人仿佛亲眼见证葡萄的四季轮回。在《跑警报》这一独特篇章中,汪曾祺把视角聚焦于战争岁月里 “跑警报” 这一日常事件。他没有着重渲染战争的残酷,而是描绘出在跑警报过程中,男孩女孩借机约会、有人意外捡到金戒指等有趣场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民族的得与失 。​ 《蒲桥集》的语言平淡自然又韵味无穷,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却生动传神。就像他在描写生活琐事时,三言两语便能勾勒出鲜活的画面,使读者身临其境。汪曾祺以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从平凡的点滴中发现美好,再用文字将这些美好传递给读者。阅读《蒲桥集》,就如同与一位老友促膝长谈,听他讲述生活中的种种趣事,感受那份闲适与淡然。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翻开这本书,能让我们放慢脚步,品味生活的本真。

  • 旅食集

    旅食集

    《作者:汪曾祺本集取名“旅食”,说明这里的文章都是记旅游与谈吃的。 汪曾祺所作游记尤重风景的人文意义,其文兼具文化性与文学性;汪曾祺谈吃的文章,也多文化意蕴,并非老饕炫技或者标榜见多识广,故有余味。

猜你喜欢的书

火星公主

火星公主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的1866年,南方军队骑兵大尉卡特从阿里台那一洞窟中突然飞到了火星。这时的火星,其科学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地球。但是,在火星上,有身材高大而丑陋的四臂绿色人支配的萨克族,也有爱好和平,与地球人十分相象的漂亮赤色人所支配的赫列姆王国等,总之,当时呈现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卡特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行侠仗义,同绝色佳人苏莉丝公主结下姻缘。他在那里度过了十年和平的岁月。但是,为了要从一次突发的事件中拯救火星,卡恃冒着巨大危险亲赴事故现场……

春卿遗稿

春卿遗稿

宋代诗文别集。蒋堂撰。宋代胡宿《文恭集》卷29所载蒋堂神道碑称“有文集二十卷”,《宋史·蒋堂传》亦称“有吴门集二十卷”。但原集久佚不传。明代天启年间,其20世孙蒋鐄辑其佚作,编为《春卿遗稿》1卷,凡赋1篇、诗39篇、记1篇,卷末附《宋史》本传。《遗稿》之文不及原集十分之一。胡宿撰蒋堂神道碑称:“公有高情,富清藻,多所缀述,尤邃于诗,其间所得,往往清绝。善作尺牍,思致简诣,时人得之藏为名笔。及退居林下,神机日旺,虽饮食寝处未尝忘诗,亦天性然。”《宋史》本传亦称其“好学工文辞,延誉晚进,至老不倦,尤嗜作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虽兴象不深,而平正通达,无雕镂纤琐之习”。如《守会稽日修永和故事作》:“一派西园曲水声,水边终日会冠缨。几年诗笔无停缀,不似当年有罚觥。”

残水浒

残水浒

《残水浒》是《水浒传》续书之一种,接七十回卢俊义惊梦起,全书共十六回,为中国近代学者、小说家程善之(1880—1942)所著,1933年《新江苏日报》刊行,199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再版,收入“水浒系列小说集成”系列,与《水浒外传》、《水浒中传》结为一册;《残水浒》小说内容结构完善,与《水浒传》前七十回遥相呼应,其结局又应对正史中宋江等三十六人为张叔夜所擒的记载。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全称《新刻按鉴编纂开辟衍绎通俗志传》。凡六卷八十回。题“五岳山人周游仰止集”、 “靖竹居士王黉子承释”。封面镌“钟伯敬先生原评”、 “古吴麟瑞堂藏板”。有图二十四叶四十八幅。首王黉序,署“崇祯岁在旃蒙大渊献(乙亥)春王正月人日靖竹居士王黉子承父书于柳浪轩”。小说从“盘古氏开天辟地”按史叙至“周武王吊民伐罪”。作者颇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开头竟先抬出释迦牟尼云: “西方世尊释迦牟尼佛大放光明,照见天下万国一大部洲,洪濛久闭而不得升降,天昏地暗,神惨鬼愁,犹人居水火之中,奔溺之状,深为可怜”,乃派座下的一位名毗多崩娑那的菩萨转世,左手执凿,右手持斧,以开天辟地,位置日月。此即为盘古氏。盘古功完行满,即返西天。盘古之后,又有天皇、地皇、人皇“三皇”及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五帝”等继续出世以统治天下,以后则叙尧、舜及夏、殷二代,最后,周武王商郊一战,大败殷兵,纣王不得不于鹿台投火自焚, “太公传令,将淫妇妲己、奸臣费仲碎尸万段,百姓鼓舞大悦,天下一统尽属于周”。本书所叙故事大抵本于史书,汇集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杂以迷信之说。文字比较枯燥,叙述甚为拘束。篇幅虽比同一题材的《盘古至唐虞传》增加不少,但也未能创造出生动形像。

曲论

曲论

明·徐复祚撰。一卷。一名 《三家村曲谈》。复祚 (1560—1630),原名笃儒,字阳初、讷川,号谟竹、三家村老等。常熟(今属江苏) 人。徐氏有笔记《三家村老委谈》三十六卷。此书即后人从中辑出有关论曲之语、编次而成。其论曲推崇沈璟,但也有自己的主见。强调作曲应发扬元曲的本色当行,以便于舞台演出,而反对雕章琢句,专在词藻的华丽上用功夫。故赞成何元朗对《瑟琶记》的批评意见,而批判王世贞对这一意见的非议,在评论《西厢记》时说:“《西厢》之妙,正在于 《草堂》一梦,似假疑真,情尽而意无穷,何必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而后乃愉快也?”对于当时戏曲创作上才子佳人题材程式化的创作作风,不无积极的针砭意义。有《古学汇刊》本、《新曲苑》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

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

4卷,宋正觉说,净启重编。卷一,上堂晚参示众。卷二,举古。卷三,颂古。卷四,机缘塔铭铭偈记。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岳飞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

孔子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张仲景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219年) 是东汉卓越的医学家。他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视为经典,他被尊为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 (今河南邓州市)人。张仲景少好学善思,10岁时就读了不少的书,羡慕扁鹊的“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