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

沈醉
  • 姓名:沈醉
  • 别名:字叔逸
  • 性别:
  • 朝代:
  • 出生地:湖南湘潭人
  • 出生日期:1914年6月3日
  • 逝世日期:1996年3月18日
  • 民族族群:

沈醉(1914年6月3日—1996年3月18日),字叔逸,湖南湘潭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早年经历**:


沈醉出生于地主兼资产阶级家庭。七岁入湘潭县第一小学,后转至长沙修业小学,学业成绩优异。1926年受湖南农民运动影响,曾带同学到家里对着父亲高喊“打倒土豪劣绅”。1932年初,在长沙文艺中学读书时因闹学潮被开除,随后只身前往上海投奔姐夫余乐醒。


**军统生涯**:


1932年,经余乐醒介绍加入中华民族复兴社特务处,担任交通联络员。1933年5月,被戴笠提拔为上海特区法租界情报组组长,对外称湖南湘光通讯社驻沪办事处记者,化名陈仓。在此期间,参与了恐吓、迫害宋庆龄等活动。1935年初,任淞沪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少校行动组组长。抗日战争时期,指挥部下进行对日侦察、刺探、指示轰炸目标及其他破坏、暗杀工作。1938年,中华民族复兴社改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沈醉服务于军统局,深得副局长戴笠信任。此后他担任过“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人员训练班”“行动术”中校教官、常桃警备司令部稽查处上校处长等职。1942年冬,被提拔为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1947年,出任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等职。1949年,蒋介石派徐远举到昆明与沈醉等组成“整肃”指挥部,沈醉作为行动组长,负责搜捕共产党和爱国民主人士,仅一天一夜就逮捕400多人。之后还奉命落实刺杀卢汉的准备工作,并指挥实施“应变计划”和“游击计划”,11月20日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与游击总司令,晋升为中将。


**起义与改造**:


1949年12月9日,卢汉宣布云南起义,沈醉被软禁。次日,他书面号召在云南的部属服从卢汉命令,停止特务活动,交出武器和通讯器材。1950年3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后,卢汉把沈醉等当作要犯移交给昆明军管会。1960年,沈醉被列为第二批特赦人员,于11月28日获得释放,成为前两期特赦人员中唯一的军统要员,后任中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1967年11月6日,被“四人帮”逮捕,1972年11月29日回到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1980年,经审定被认定为起义将领,身份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


**晚年生活**:


1981年11月起,历任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6月,经最高人民法院重新审定,被认定属原国民党起义人员,撤销1960年特赦通知书。晚年的沈醉勤于著述,著有《我所知道的戴笠》《我的特务生涯》等作品。1996年3月18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沈醉长期服务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陈恭澍、赵理君、王天木并称四大金刚,与周养浩、徐远举并称军统三剑客。他的一生充满了复杂与传奇色彩,在民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沈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斯居戴里小姐

斯居戴里小姐

中短篇小说集,所选的中短篇小说皆是霍夫曼的代表作。其中,中篇小说《斯居戴里小姐》以17 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巴黎为背景,写了一个古怪艺术家的离奇故事,被一些评论家誉为德国文学中“第一部重要的侦探小说”,对后代此类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美丽的曼陀罗》写一个年轻大学生离奇的婚姻恋爱故事。《表兄的楼角窗口》是一篇对话体小说,写一位重病缠身、四肢瘫痪的作家垂暮之年的一段生活插曲。《金宝瓶》《小矮人扎克斯传奇》皆是艺术童话,前者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写一个大学生如何摆脱令人压抑的小市民环境,逃到一个异想天开的奇妙王国中去;后者通过一个毫无真才实学,只会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的人物的经历,抨击了社会时弊与封建宫廷的腐败,是霍夫曼最为珍视的杰作,也是德国浪漫派最重要的讽刺作品。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道教内丹经书。一卷,作者不详。大约为金元全真道道士所作。经中主张修炼了身应洗心涤虑,对境忘境,万缘消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不起一念,万事俱忘,一心内守。经中重点讲性定命住,性命双修的道理。述内丹术,重性命双修、守真一、常清静,求全真。

记丁玲续集

记丁玲续集

本传记和《记丁玲》,最初曾以《记丁玲女士》为题,共分21节一同连载于1937年7月24日~12月18日的《国闻周报》第10卷29~50期,前6期署名从文,自34期起署名改为沈从文。连载时文字已被大量删削。1934年9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以《记丁玲》为书名出版精装本时,连载文本的11~21节这一部分,被国民党图书审查委员会禁止出版,直到1939年9月,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才得以用《记丁玲续集》为书名,首次出版了这一部分的普及本,并于1940年5月再版。与连载文本比较,续集中又有多处文字被进一步删去。现以1939年9月初版本为底本,依据连载文本,以“()”为标志,将初版本中被进一步删去的文字补入文中。另将作者1933~1935年发表的有关丁玲的4篇作品:《<记丁玲女士>跋》、《丁玲女士被捕》、《丁玲女士失踪》、《“消息”》编入本集。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

十八卷,唐义净译。特明食物之事。律以一切之食物为药。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

亦称《佛说大乘稻秆经随听手镜记》。佛典注疏。唐法成集。一卷。仅存于敦煌遗书中。是敦煌遗书所藏的《佛说大乘稻秆经》的注疏书。疏释分五门:(1)立所宗,谓本疏“依经中宗”,即依龙树中观派立宗;(2)明归乘,谓本疏乃菩萨乘中所摄;(3)言归分,谓此疏属十二品经中的“自说义论分”所摄;(4)辨归藏,辨此疏属论藏;(5)解释,即对经文正式注疏。注疏分两部分:先释题目,后释经文。释经文时又按照《瑜伽论》的说法,分为“总摄门”、“经之所诠”、“释句义”、“辨次第”、“答难”等五个方面。本书释意简略精要,是研究法成思想的重要资料。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瞻婆比丘经

瞻婆比丘经

一卷,西晋法炬译。中阿含大品瞻婆经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