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

- 姓名:沈醉
- 别名:字叔逸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湖南湘潭人
- 出生日期:1914年6月3日
- 逝世日期:1996年3月18日
- 民族族群:
沈醉(1914年6月3日—1996年3月18日),字叔逸,湖南湘潭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
**早年经历**:
沈醉出生于地主兼资产阶级家庭。七岁入湘潭县第一小学,后转至长沙修业小学,学业成绩优异。1926年受湖南农民运动影响,曾带同学到家里对着父亲高喊“打倒土豪劣绅”。1932年初,在长沙文艺中学读书时因闹学潮被开除,随后只身前往上海投奔姐夫余乐醒。
**军统生涯**:
1932年,经余乐醒介绍加入中华民族复兴社特务处,担任交通联络员。1933年5月,被戴笠提拔为上海特区法租界情报组组长,对外称湖南湘光通讯社驻沪办事处记者,化名陈仓。在此期间,参与了恐吓、迫害宋庆龄等活动。1935年初,任淞沪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少校行动组组长。抗日战争时期,指挥部下进行对日侦察、刺探、指示轰炸目标及其他破坏、暗杀工作。1938年,中华民族复兴社改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沈醉服务于军统局,深得副局长戴笠信任。此后他担任过“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人员训练班”“行动术”中校教官、常桃警备司令部稽查处上校处长等职。1942年冬,被提拔为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1947年,出任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等职。1949年,蒋介石派徐远举到昆明与沈醉等组成“整肃”指挥部,沈醉作为行动组长,负责搜捕共产党和爱国民主人士,仅一天一夜就逮捕400多人。之后还奉命落实刺杀卢汉的准备工作,并指挥实施“应变计划”和“游击计划”,11月20日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与游击总司令,晋升为中将。
**起义与改造**:
1949年12月9日,卢汉宣布云南起义,沈醉被软禁。次日,他书面号召在云南的部属服从卢汉命令,停止特务活动,交出武器和通讯器材。1950年3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后,卢汉把沈醉等当作要犯移交给昆明军管会。1960年,沈醉被列为第二批特赦人员,于11月28日获得释放,成为前两期特赦人员中唯一的军统要员,后任中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史专员。1967年11月6日,被“四人帮”逮捕,1972年11月29日回到政协文史专员办公室。1980年,经审定被认定为起义将领,身份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
**晚年生活**:
1981年11月起,历任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84年6月,经最高人民法院重新审定,被认定属原国民党起义人员,撤销1960年特赦通知书。晚年的沈醉勤于著述,著有《我所知道的戴笠》《我的特务生涯》等作品。1996年3月18日,因病在北京去世。
沈醉长期服务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与陈恭澍、赵理君、王天木并称四大金刚,与周养浩、徐远举并称军统三剑客。他的一生充满了复杂与传奇色彩,在民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沈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
又名《思微定志经》。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原经一卷。《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并有敦煌遗经本,该经为六朝灵宝经。灵宝天尊授思微定志要诀、两半图局及修行十戒,劝人识空忘身。并有故事二则。
太白经
太白经,撰人不详。书中引述唐李筌《阴符经注》及施肩吾颂诗,当出于唐末五代。《道藏子目引得》着录此书即施肩吾撰。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修炼金丹之道。首先讲述《黄帝九鼎神丹经》源出及传授,并指出有十种人可传丹经,十种人不可传丹经。其次论述炼丹须具备「十全」方可成丹。所谓十全即择地、备材、直时童子性灵、炉灶合式、鼎器如法、识真药采时、(第七缺)、洗濯药材、四象五行配合入鼎、水火依时合卦。书中又引《四明先生传》,假借四象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论述配合银、铅、砂、汞等药物入鼎之原理。其次又引李筌《阴符经注》及施肩吾颂诗,论述金丹之术「其要在神水华池」。所谓神水华池盖指铅母,炼丹时须从中采取黄芽真铅,交感龙虎,颠倒乾坤。但书中用语隐晦,不明言龙虎交感之方法诀要。全书所述丹道,似为外丹,又似内丹派之阴阳丹法。
财主底儿女们
长篇小说。路翎著。全书分成一、二两部,分别于1945年和1948年出版。作品以“一·二八”事变后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剧烈动乱为背景,描写苏州一个大地主大资本家蒋捷三的家庭及其儿女们的复杂命运,反映了封建地主与资产阶级的腐朽与没落,又通过蒋家儿女的命运,对动乱时代中部分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作了一些探索。第一部主要写蒋家儿女为争夺家产的一场恶斗,表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崩溃及其向资产阶级蜕变的复杂过程;第二部主要写蒋家小儿子蒋纯祖在抗战初期的曲折经历,并穿插着蒋家其他儿女在抗战中的悲剧命运。小说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复杂个性的剥削阶级子弟形象。其中蒋家大儿子蒋蔚祖是地主阶级的没落子孙,懦弱卑琐,终在变态的情感纠葛中自杀。其妻金素痕是剥削阶级走向灭亡时必然产生的精明强干而又放荡堕落的典型,她施展种种诡计,夺得蒋家大部分家产,并逼死了丈夫,最后自己也陷入精神崩溃。蒋家二儿子蒋少祖,年轻时摆脱家庭束缚,热衷于社会活动,但未能从思想上脱离剥削阶级,逐步变成反动政客的帮闲文士。蒋家三儿子蒋纯祖亲身经历过战乱与逃难,参加过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演剧队,还到乡下当过小学教员,但由于一味追求个性解放,一步步走入个人主义的死胡同,在个人感情生活中也反复无常,终于消沉颓唐而病逝。作者吸取欧洲文学名著及“五四”新文学的创作经验,写作了这部近九十万字的长篇。构思宏大,展示社会生活面较广,尤能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包括变态心理,均颇有特色。但由于对笔下的一些堕落者缺乏应有的批判,影响了作品的现实主义深度。
北使录
明李实撰,1卷。实字孟诚,合州(今四川合川县)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十四年(1449),瓦剌太师也先统军攻明,经“土木之役”,大败明军,俘获明英宗,后在攻北京时,遭明军反击,北撤,翌年,遣使者完者脱欢议和。时,实任礼科给事中,请行。是书为李实向明廷奏报出使瓦剌,与也先谈判的经过记录。书中对也先送还英宗的决心及瓦剌部众企盼议和之情意皆有详细叙述,是研究“土木之役”后明蒙关系的重要资料。有《纪录汇编》本等。
吾国与吾民
《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第一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英文著作。林氏在该书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吾国与吾民》一书,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原书是作者用英文创作的,书名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后来经郝志东、沈益洪二人将全书翻译为中文,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这部全译本《吾国与吾民》补上了原著中的一些重要而颇有争议的篇章,有《蒋介石其人其谋》、《收场语》(初版)、《我们的出路》、《领袖人才的要求》等。在保持原著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译者的附记、索引等内容,使得整部书的思想及内容更为完备。
如是语经
如是语,巴利名Itivuttaka 。凡四篇(巴nipa^ta ,集),共计十一章(巴vagga ,品)一一二经。音译伊谛佛多伽。为巴利语经藏小部(Khuddaka-nika^ya)第四经。第一篇有三章二十七经,第二篇有二章二十二经,第三篇有五章五十经,第四篇有一章十三经。如是语,即‘如此说’之意;盖每经之经尾有iti(……如是)或 Ayam pi atthovutto bhagavata^ iti me sutan ti(我闻世尊说此义)之结语,经首则以 vuttam(曾如是言)或 Vuttam!hetam! bhagavata^ vuttam arahata^ ti me sutam!(我闻世尊、应供曾如是说)为始,各经中亦常用 itivuccati(如是言)之定型文句,由是可知本经经名之由来。各经系由散文(长行)与偈颂所构成,经之前后有定型之序文与结文,散文之结尾有‘世尊于此如是说’之定型文句,其后即为偈颂,用来重复阐说散文之内容;盖偈颂之于散文的关系而言,系表示重颂(梵geya ,巴geyya ,即祇夜),此种定型结合文句乃本经重要特征;惟第三篇第四章、第五章及第四篇中,亦有缺首尾之定型文句和表示重颂之定型结合文之经。又各章之末皆附有摄颂。从内容而言,本经系从采用重颂形式之经典中,收集由一法至四法之与法数有关者,即由第一篇至第四篇,分别阐说一法至四法。全经内容广泛而分岐,然亦包含多种重要思想,其中主要部分为有关出家者之教理,亦包括有关在家者之教说。又叙述之教法简雅,多存有古经之风格。据现代学者推测:(一)从成立史而言,第一篇、第二篇成立时代较古,第三篇、第四篇中有被认为系后来附加者。(二)部派佛教分裂前后所成立的巴利小部之原型,于形成之最初期即包含有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