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松漠纪闻
《作者:洪皓》宋洪皓撰。三卷。成书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皓字光弼,江西鄱阳人,政和(1111—1118)间进士。南宋建炎三年(1129),以征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被拘留燕京15年,其间随笔录有关于金国之事,以惧被金人发觉而焚其稿。后归宋,复追忆金国历史、政治以至杂事而成此书,颇详实可信。绍兴二十六年长子洪适为之校刊,以正续2卷问世。乾道九年(1173),次子洪遵又为补遗1卷。四子洪迈撰《容斋三笔》,记有金国俘虏之苦,谓是《松漠纪闻》遗文。《纪闻》还记有关于回鹘之事。对研究金史、契丹史、回鹘史均有参考价值。作者别有《金国文具录》,为《纪闻》的姊妹篇,已佚,仅见《三朝北盟会编》引录。有洪氏三瑞堂刊本,其中附有《松漠纪闻考异》。通行有《国学文库》第四编所收版本。
-
归田录
《作者:欧阳修》笔记。宋欧阳修(1007—1072)撰。二卷。修有《欧阳文忠公集》已著录。本书成于治平四年(1067),自序称:“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跋尾又称以李肇《国史补序》为法,“言报应,叙鬼神,述萝卜,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诫,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又以谓职非史官,掩恶扬善,不书人之过恶。共一百十五则,一万五千余字。因身居高位,熟知情况,故所记真宗、仁宗、英宗诸朝宫廷遗事、君臣际遇、朋党纷争以及职官、制度、文物等事,均有所依据,为历代治史者如李焘等著名史学家所征引。有关帝王文人轶事,如真宗好文、重器识,仁宗精飞白、性恭俭,杨亿性格刚劲寡合、与门人语笑喧哗而不妨构思,石曼卿磊落奇才,梅圣俞穷困,名闻宫中等,均可供治文学史参考。有《欧阳文忠公集》本,《稗海》本,《学津讨原》本等。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刊行李伟国点校本,与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合为一书。
-
松窗寤言
《作者:崔铣》明代崔铣撰。笔记,一卷。嘉靖三年(1524),作者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因为疏劾贵显张璁、桂萼,忤世宗,被斥致仕。此书是他谪居家中近十载时(嘉靖十二年)所作。书撰于腊月,适逢其表侄李栋以古松一盆相赠,作者遂将盆松陈于窗侧;因感古松与之相伴共度寒节,故以“松窗”名书。寤言,即悟言。寤通悟,觉悟的话,以书中内容均为作者谪居时悟到的道理,故名《松窗寤言》。这一书名,隐寓着作者用经寒不凋的松树自况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宁处逆境,也决不向权势屈服的决心和勇气。崔铣《松窗寤言.小引》:“癸巳腊,予屏迹静居,致观复之功。表侄李生栋遗予古松一株,若偃龙之状,曰阅岁十有五祀。载列窗侧,共守寒节。是冬,天气和煦,笔砚调适,乃援笔纵谈,得八十一章,取诸《考檠》‘寤言’是命。”(《诗经·卫风·考架》:“独寐寤言,永矢弗谖。”)有《借月山房汇钞》本、《泽古斋重钞》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
-
自警编
《作者:赵善璙》九卷。宋赵善璙(生卒年不详)撰。赵善璙,宋太宗七世孙,家于南海(今广东广州)。端平(1234——1236)中曾任江州知州,其余事迹不详。此书主要编辑宋代名臣大儒嘉言懿行可为法则者。全书共分学问、操修、齐家、接物、出处、事君、政事、拾遗八类,八类之下再分子目,共分见识、器量、正心、检身、诚实、操守、定力、清廉、俭约、嗜好、言语、韬晦、摄养、好生、孝友、教子孙、居处、交际、乐善、教育、厚德、报德不报怨、又命、恬退、休致、忠义、德望、得体、讲读、谏诤、忧国、荐举、用人、善处事、使命、镇静、济人、救荒、辨诬、财赋、制胜等五十五目。所载至靖康(1126——1127)而止,其后,只有朱熹议论偶尔采入,其余多未涉及。虽所列多为人所习闻,但缕析条分,便于阅览。财赋、兵及拾遗等类目皆寓鉴戒之意,可为时人及后人之药石。原本各条之下注明所引书名,今多佚脱,当为传刻者遗失。今传《四库全书》本作九卷,《历代小史》、《丛书集成初编》、《景印元明善本丛书》 作一卷。
-
读书录
《作者:薛瑄》明薛瑄著。十一卷,续录十二卷,共二十三卷。是作者一生读书、 讲学的笔记。分《读书录》和《续录》两部分。黄宗羲说此 书大意是为《太极图说》、《西铭》、《正蒙》作义疏,多重 复,“盖惟体验身心,非欲成书也。”书中所讨论多是程 朱理学问题,在理气、道器、太极阴阳等关系问题上不 完全同意朱熹观点,主张理在气中、道在器中、太极在 阴阳中,公开批判朱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 以及理能生气的说法。提出“一气流行,一本也”等命 题。后为罗钦顺等人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则完全接受 朱熹观点,宣扬“复性说”,认为性是天地万物之源,“性者万理之统宗欤,理之名虽有万殊,其实不过一性”(卷 五)。以“复性”为根本目的。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未分 次。清乾隆十一年刻本分《读书录》、《续读书录》各十一卷。
-
岩下放言
《作者:叶梦得》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撰。叶梦得自崇庆节度使致仕,退居乌程弁山,每日读书著述,潜心钻研儒家经典以外,亦究心佛老等诸家之言,每有心得,记录成篇,因成此书。陈振孙《书录解题》谓此书一卷,清修《四库全书》时,采进本为三卷。后传本卷次不一。明商维浚《稗海》丛书收有《蒙斋笔谈》二卷,题曰湘山郑景望撰,其文全与《岩下放言》相同,只是删去数十条。清人厉鹗作《宋诗纪事》,称郑景望为北宋元本、元祐间人,比叶梦得生平为早。所录郑景望颍川一诗,亦取自 《蒙斋笔谈》一书。又《岩下放言》旧无刻本,因之有人怀疑叶梦得剽取郑景望之书而作。然考书中称先祖魏公;又称余绍圣间春试不第;又称大观初,余适在翰林;又称在颍州时,初自翰林免官;又称余守许昌时,洛中方营西内;又称遭钱塘兵乱;又称余镇福唐;又称出入兵间十余年,所将数十万;又称余顷罢镇建康等。所述仕履皆与叶梦得本传相合。书中又称曾撰《老子解》、《论语释言》二书。今考陈振孙《书录解题》论语类,确有叶梦得《论语释言》十卷,道家类中有叶梦得《老子解》二卷,并所载《老子解》中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本韩非子之说,以为四支九窍云云。亦与《岩下放言》所述相符。据此可知,是书非为剽窃 《蒙斋笔谈》而作,当为后人剽剽窃此书伪作《蒙斋笔谈》。商维浚误信伪书,未加详考即收入 《稗海》,给后人带来了混乱。书中记述经史百家之说,遗文掌故,风俗文化等,颇为繁杂。书中多提倡佛道之说,沈作喆、王宗傅、杨简等人以佛理说《易》,实萌芽于此,体现三教合流之趋势。梦得学问博洽,多知故事,其所记录,颇有可采,足资治史者参证。今传本不一,《四库全书》、《石林遗书》、《观古堂所刊书》、《郋园先生全书》作三卷,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等丛书作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
-
懒真子
《作者:马永卿》五卷,北宋马永卿撰。书中多述其师刘安世语,以记载各种杂事,考证经史典籍之文为多。共一百七十三则。如据《汉书》所载王嘉封事,谓《尚书》“无教逸欲有邦”之教当作“敖”。谓陶潜《游斜川诗》“开岁倏五十”当作五日。与《殷晋安别诗》本十韵,传本误脱一韵,东坡亦误和九韵。谓杜甫诗“虬须”十八九字出《汉书·丙吉传》。谓韩愈《感二鸟赋》序,贞元十一年误作十五年。又考证《曹成王碑》衍文误字及笺释句读。谓《汉书·百官表》“少府之遵官”,据《唐百官志》当作导官。谓成玄英《庄子疏》不知其时已有县令,误读县为悬,解为高名令闻。谓古者席面之宾乃称客、列座之宾皆称旅,引《左传》为证。谓二十八宿中亢、氐、觜三星《韵略》皆误音。谓“河鼓”之河当作何。谓《唐中兴颂》“复复指期”,“复复”字本《汉书·匡衡传》等等,皆引据确凿,颇有说服力。谓《离骚》正则、灵均乃小名、小字,虽无可考,亦可备一家之说。书中也掺杂了一些佛理及道家之言,体现儒、佛、道三教合流之趋势。版本众多,主要有《儒学警语》本、《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子书百家》本、《百子全书》本、《养素轩丛录》本、《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
草木子
《作者:叶子奇》明代笔记。4卷。叶子奇撰。该书大约写成在洪武十一年(1378)之后,但最早刊刻却是在正德十一年(1516),系由其七代宗子叶溥付梓刊行。此外,还有明万历,清乾隆,同治年间的重刻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了校点本。北京图书馆善本室所藏正德初刻本,系清人王韬旧藏。书中有王韬7则题记。王韬题记介绍其书说:“洪武十一年春,有司祭城隍神,群吏窃饮猪脑酒,县学生发其事,子奇适至,以株连就逮狱中。用瓦磨墨,有得辄书,事释家居,续成之,号《草木子》。其书稽上下之仪,星躔之轨,律历推步之验,阴阳五行生克之运,海岳浸渎戎貊希有之物,神鬼伸屈之理,土石之变,鱼龙之怪,旁及释老之书,而归之于籍,兼记时事失得,兵荒灾异。曰《草木子》者,以草计时,以木记岁,以自况其生也。”其自序也说明是发愤著述:“幽忧于狱,恐一旦身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实切悲之。”全书原为22篇,后由叶溥改并为4卷,共8篇:管窥篇、观物篇、原道篇、钩玄篇、克谨篇、杂制篇、谈薮篇、杂俎篇,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书中对元末起义军的记述,是珍贵的资料。该书文笔清峻,文字简洁。
-
说苑
《作者:刘向》西汉刘向撰。二十卷。向有《新序》已著录。此编成书于鸿泰四年(前17),原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北宋初年残剩五卷,经曾巩辑得十五篇,与残稿五篇合为二十卷,六百三十九章,清人补为六百六十三章,分二十类,约三十五万字。此书系作者分类辑纂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为主旨。由于博采群书,后世已佚古籍,赖此以存一二,具有一定文献价值。但亦有时代舛误,为后人所诟病。 所辑之传说、 寓言、格言、谚语颇多意味深长,文字生动者,是为魏晋小说之先声。体系或近小说,风格朴实,对后世小说及民间故事、谣谚有一定影响。 通行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及《丛书集成》本。一九八五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善诒《说苑疏证》可参考。此书参照前人疏证体例及研究成果作疏证,前有《前言》,后附清人卢文弨《拾遗》,及作者标校时所得佚文,辑《说苑》佚文一卷(三十四条),又从史志中辑《说苑》序跋为附录,为今人研究此书之佳本。
猜你喜欢的书
神秘主义与逻辑及其他论文
《神秘主义与逻辑及其他论文》是一部论文集,收录的是罗素于1901-1915年间所写的十篇论文。罗素分析哲学的实质就在于把新的哲学方法即逻辑分析应用于哲学研究,而1901-1915年正是罗素新方法的诞生、成熟及应用时期。这部文集中的绝大部分论文呈现给读者的正是罗素在这一时期对新方法的性质、功能及限度的系统而又深入的思考,以及他对这种方法的一系列具体应用;除了关于新方法本身的阐述外,罗素在这些论文中对新方法的应用主要涉及物质问题、物理学知识问题、外部世界的构造问题、因果性问题、自由意志问题、摹状词问题,等等。从这些论文中,我们能看出逻辑分析方法如何能有效解决传统哲学所无法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它可能给罗素之前的传统哲学带来哪些崭新的革命性的变化。另外,罗素关于哲学分析的许多基本原则及基本方法,也都在这部文集中得以体现。尽管罗素在后来的岁月中仍有大量论述发表,这部文集中所体现的哲学原则与哲学方法基本上奠定了其后来哲学的整个发展。
芸庵类稿
宋代诗文别集。6卷。李洪著。据陈贵谦序,作者原有著作20卷。因年久有大量散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集的作品,编为诗5卷、文1卷。其诗内容狭窄,大多为咏物写景之作。如《寒食怀西游去岁游从》:“去年寒食醉西湖,山色空濛暮有无。风急落花随步积,雨昏垂柳要人扶。”又如《雪》诗中有:“朔风动地似奔雷,瑞雪飞飞遍九垓”之句,构思新颖。《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所作诗,虽骨干未坚,而神思清超,对露警秀”,可谓深中肯綮。
肝病证治概要
刘渡舟、程昭寰编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32开,213页。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论述了肝病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问题。中篇论述了肝病的分类,肝病的辨证和临床的经验。下篇附《西溪书屋夜话录》评讲一文,以作为学习王氏治肝方法的参考。且论及胆腑理论和临床用药等相关问题,前后互阅,可相得益彰。书中对每一种病证详述了症状、治法、方药、方义,并附有多种案例和按语。
五篇灵文
《五篇灵文》原作者不详。今选自《道藏辑要》集二。原文上写“重阳祖师注,清虚道人录”。《五篇灵文》并非王重阳所作, 而是纯阳真人所出,其中内容包括中上乘和最上乘丹法。
明武宗宝训
明武宗朱厚照语录汇编。费宏等编纂。嘉靖四年(1525)成书,与《明武宗实录》同进。十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二卷。凡四十一子目,前有明世宗序。
缘本致经
佛说缘本致经。一卷,失译。与佛说本相倚致经皆为中阿含本际经之别出。说善恶诸法,皆次第缘生者。本者因之义。致者生之义。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襄公二十二年(一说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远祖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
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宋朝著名的抗金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之一。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人,出身于佃农。父亲岳和,以务农为业,家境贫苦。岳飞生于北宋末年,幼时曾遇一次大水灾,母亲姚氏抱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