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兴宗

- 姓名:员兴宗
- 别名:字显道,号九华子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陵州(今四川仁寿)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员兴宗,生卒年不详,宋代作家,学者。字显道,号九华子,陵州(今四川仁寿)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权差黎州教授。乾道中,召试,擢校书郎、国史编修,预修四朝国史。五年,迁著作佐郎。六年,兼实录院检讨官,以抗疏言事去职,主管台州崇道观,是年病卒。兴宗以政事文章见称于时,李心传谓其文“高古简严,惟陈言之务去,极其所就,必欲至杜、韩而后止”(《九华集序》)。《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学问淹雅,“其文力追韩、柳,不无锤炼过甚之弊,然骨力峭劲,要无南渡以后冗长芜蔓之习”,其奏议“大抵毅然抗论,指陈时弊,多引绳批根之言”(卷一六○)。如《上皇帝书》、《恤义士》、《恤归附》、《议功赏疏》、《议军实》等篇,都能言中事机,于时政有补。诗歌清新平易,兼备众体,如《贺雨》、《歌两淮》、《永嘉水》诸篇,随事而作,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著有《九华集》五十卷(《国史经籍志》卷五),原集已佚,清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诗文,重编为二十五卷,计诗六卷、文十五卷、《论语解》《老子解略》《西陲笔略》及《绍兴采石大战始末》各一卷。《全宋诗》卷二○○九至二○一二录其诗四卷。《全宋文》卷四八三四至四八四九收其文十六卷。事迹散见本集《答程用之书》、《上宰相书》、《与四叔承事书》,以及文集附录李心传《九华集序》、王颐《祭员兴宗文》,《南宋馆阁录》卷七。
猜你喜欢的书
临安集
六卷。明钱宰 (1299—1394)撰。钱宰,字子予,一字伯均,会稽 (今浙江绍兴)人。元至正间进士,因亲老不赴公车,教授于乡。明初征修《礼乐书》,洪武六年 (1373) 授国子助教,以赋 《早朝诗》忤旨,遣归。二十七年 (1394) 又召修 《书传会选》。书成,优赉加博士,致仕。著有《临安集》六卷。其集明代仅有抄本行世,如澹生堂抄本,凡十卷,诗文各为五卷,前有洪武二十九年(1396)钱宰自序。但抄本行世极少,《明史·艺文志》、焦竑的 《国史经籍志》均未著录。是集是从《永乐大典》中搜集采掇编排而成的。凡六卷。钱宰学有原本,在元末已称宿儒。韩宜可、唐之淳皆其弟子。其诗吐辞清拔,寓意高远刻意古调,不屑为艳仄之体。徐泰 《诗谈》亦称其诗:“以霜晓鲸音,自然洪亮。”古文虽非所擅长,能谨守法度,亦无卑冗之习。是集被收入 《四库全书》。
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有着构思缜密、布局巧妙的特点。文章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清隽沉郁、文笔清丽,语言清新自然、优美典雅。朱自清的行文风格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一种继承与发扬,蕴含独特的民族风格,文章中创新讲究的词句锤炼,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至顺镇江志
元俞希鲁编著。成书于至顺年间。共21卷。前列郡县、官制两表,次分27门。体例大体取法宋卢宪《嘉定镇江志》,内容颇详备。希鲁字用中,永嘉平阳(今属浙江)人。从其父德邻侨寓镇江。曾官从仕郎、衢州路江山县尹。此书前列郡县表、官制表,次分地理、风俗、户口、土产、田土、赋税、山水、神庙、僧寺、道观、学校、兵防、古迹、宫室、公廨、廪禄、公役、封君、刺守、参佐等
两晋南北朝史
关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著作。吕思勉撰。1948年开明书店初版,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中国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早年执教于苏州东吴大学,辛亥革命前后任光华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还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历史研究法》、《中国制度史》、《中国民族史》、《先秦史》、《秦汉史》、《隋唐五代史》等。本书共24章,由两部分组成,自第1章至15章为第1部分,采用纪事本末体叙述王朝兴衰,有晋初形势、西晋乱亡、东晋初年形势、东晋中叶形势、东晋末叶形势、宋初南北情形、宋齐兴亡、齐梁兴亡、元魏盛衰、元魏乱亡、梁陈兴亡、周齐兴亡、南北统一等内容。自第16章至24章为第2部分,采用旧的叙述典章制度的体例叙述民族、社会生活、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学术。有四裔情形、社会组织、社会等级、人民生计、实业、人民生活、政治制度、学术、宗教等内容。本书是中国现代较早较系统地叙述两晋南北朝历史的著作,第1部分叙述的王朝兴衰尽管不易看清历史发展的全貌及其规律性,但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钩稽排比,鉴别考订,给研究者带来很大方便。第2部分叙述的民族、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等内容,将分散的资料搜集整理分门别类、极便稽考。本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重要入门书与参考书。
佛说盂兰盆经译注
一卷。首尾完具。经文叙述目连以神通力入十八王三昧定,不能知母死后生于何处,故向佛求告。佛谓其母已生于地狱饿鬼中,如设盂兰盆,以百一饮食奉佛施僧,可使其母离饿鬼三劫之苦。经中谓诸国王、长者均因此而设盂兰盆会以救七世父母于地狱饿鬼道。佛并应阿难之请,说明目连母乃因前世贪悭而入地狱。此经为《大唐内典录》卷七所载,称它为《盂兰盆经》之别本,“五纸,未知所出。”正为五纸,可知确为当时流传之本。但《开元录》卷十八判其为疑经,称:“时俗传行,将为正典。细寻文句,亦涉人情。事须审详,且附疑录。”此经把“盂兰盆”径直解释为一种盛放东西的器皿,并由此衍出金盆、银盆等七宝盆,以此盛种种供养品以奉佛施僧。从这一点讲,颇似出于中国人之编撰。但内容与《盂兰盆经》、《报恩奉盆经》基本相同,故是否确系中国人所撰,尚须考证。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
菩萨本缘经
亦称《菩萨本缘集经》。佛教经典。古印度僧伽斯那撰,三国吴支谦译。共分八品,记叙本生故事八个。不少故事已为其他本生经所收。见载于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