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作者:佚名》《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言存神佩符,开解体内十二胞胎结节之法。其内容文字与《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之后半部分(第38页以后)基本相同,但加入数十幅神真图像,疑为南北朝道士节取该经改编而成。
-
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
《作者:佚名》《上清太微帝君结带真文法》,撰人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原经题注云:「一名《交带文》,出于《太微交带经》」。正文首云:「右出洞真第四部卷第三十一,陆先生真本」。据此可知本篇系摘录东晋南朝上清经而成。《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玄都交带》,疑即此篇。全篇仅六百余字,内述「上部九符」、「中部九符」、「下部九符」之书写服符方法,但无符文。据称此法乃太微帝君受于高上玉皇,依法书服此符可飞升九天。
-
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
《作者:佚名》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二卷」:《无上秘要》等书引《洞真外国放品经》,皆指此书,今本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 经文乃高上玉帝授上相青童君,言诵音佩符之法。上卷题作《高上入国隐元内文》,内称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各有神国,每国各有「六音之铭」(六枚篆文,附注读音),合计六国之铭三十六首。若有知此铭文内音者,即寿与天齐。又载「入六国隐文」(六组符文,共一百八十枚),据称佩带此符,可以游名山、之五岳、入六国,召致群仙,制魔伏兵。「佩之六年,得与六国仙官交言,自明三十六国之音也。」经文下卷题作《高上九玄三十六天九垒三十六外国放品内音》。内称上有九玄三十六天,下有九垒三十六地,诸天地各有「内音」。所谓「内音」,即代表三十六天王和三十六地皇隐名之符箓,共七十二枚。修仙者依法受此「内音」,诵念真名,即可书名东华,灭尸土皇,周游六国,灭魔伏兵。篇内又载「高上外国六品正音(六枚篆文,附注音读),其功用与上卷所载「六国之铭」相同。
-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
《作者:佚名》《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无上秘要》已引此书。原为《太上玉佩金铛太极金书上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为一篇。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叙述五离解过移死度生之法。内称壬申、丙申、戊申、甲申、庚申之日为「五离之日」,上天诸神于此五日检校世人功过,「离别善恶生死之人」。修道者当于此五日「首罪于太阴,修生于太阳,落死籍于北帝,求仙于五星」。其修持方法,于此五日平旦、日中、夜半三时入室烧香,向高上玉皇君、玉晨太上君、太素三元君等神首过谢罪,存思五方五星君。据称行此道七年,即可移死度生。
-
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
《作者:佚名》《上清太上元始耀光金虎凤文章宝经》,早期上清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主要叙述「金虎凤文章真符」源出始末,以及传授佩带符箓之科仪方法。所谓「金虎风文真符」,即352枚符箓。据称该符乃太真九天父母所出,九天真王以之传授太上大道君,大道君传太微天帝君,太微传上相青童君、西城王君。至东晋兴宁三年(365),王君以之传道士许远游(许迈)。经文又称该符「皆佩天魔之隐讳,亦标百神之内名」,修道者依科传授符文,佩符诵名,可以消魔伏邪。本篇内容文字与《洞真太上神虎玉经》、《洞真太上金篇虎符真文经》颇为相似,疑系南北朝上清派道士模仿以上二经改作。
-
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
《作者:佚名》《上清太极真人撰所施行秘要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南朝。原名《太上真人撰所施行秘要》,收入《真诰》卷九。今《正统道藏》本一卷,当系南北朝道士节取《真诰》之文,加以改编增补而成。收入《道藏)正一部。书中摘抄《太素丹景经》、《大洞精景经》等十多种上清派道书,言养生保健之法。内载按摩、吐纳、沐浴等方术,用以预防疾病衰老,抵御鬼神侵害,去除体秽,使青春常驻,耳目聪明。
-
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
《作者:佚名》《上清太上回元隐道除罪籍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二十称东阳章灵民得东晋许翽所书「回元隐道经一卷」,当即此篇。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言「太上回元谢罪之道」,亦称隐元内观之法。其法以六甲之旬六丁之日,平旦入室,存思八星(太星、元星、真星、纽星、纲星、纪星、关星、帝星)之神及北斗七星之神,向诸星斗之神忏说七祖及自身罪过,求其消除罪愆,解脱死籍。据称行此道法可列名上真,得成仙道。
-
上清太上九真中经绛生神丹诀
《作者:佚名》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系《九真中经》传本之一,其内容与《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颇有不同。但《无上秘要》卷十八引《洞真九真中经》,其文见于本书,可证本书应出于南北朝。全书共收入五篇道法。第一篇(篇名残缺),言存思太素五神及二十四神之法,修行此法可辟灾升仙。 第二篇《太上真人招五辰于洞房籍飞魂于六合隐存秘道》,言存思招降五大行星之神入身养魂制魄之法,以及存思日月之象于身中「魂房六合之府」之法,修行此二法可致神仙来迎。 第三篇《太上回元隐道消除罪内篇》,言存思北斗七星之神以解脱罪愆之法。 第四篇《太上九真帝君九阴混合纵景万化隐天经》,言存思帝君九阴(北斗九星女神)及五大行星之神,化形隐景,上登玉清之法。 第五篇《太上玉晨郁仪奔日赤景玉文结璘奔月黄景玉章》,言存思日中五帝、月中五夫人等神灵,飞奔日月之法。以上各篇道法皆以存神为主。
-
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
《作者:佚名》《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道有黄素神方四十四诀」;《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太上黄素四十四方一卷」,皆指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无上秘要》、《云笈七签》等书亦多引此经。经文乃太上道君命诸神撰集,分作四十余条。内言道士诵习上清诸经,传经修道之法。所习道法有存神、唸咒、养生、吐纳、礼拜神灵、斋戒醮祭等等。据称修道者用此治身,必有神验。
-
周易参同契注
《作者:阴长生》周易参同契(阴真人),原题「长生阴真人注」。但书中引述隋朝萧吉、唐初李淳风著作。故近人陈国符考证此书当为唐人以东汉阴长生之名而作。《通志•艺文略》着录「阴真君周易参同契三卷」,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三卷,收入太玄部。此书为《参同契》注本之一,以外丹说解释经文。谓大丹分八种而三品最尊,上品为神符自雪九转金液大还丹,中品为紫金丹砂,下品为紫金丹。此三品丹「鸟食成风,蛇饵为龙,人服长生」。其炼丹法大抵以土为炉,置鼎器于其上,入药固济后升火烧炼,其炼丹程亭为「朱化为汞,汞变为金,金变为砂,砂化为丹,故曰还丹」。亦即以天然丹砂烧炼后复变为金砂,还归本体而成还丹。合丹之后,先启告上清而后依法服食。
猜你喜欢的书
唐·吉诃德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萨维德拉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出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却”(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做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文学评论家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续茶经译注
三卷。附录一卷。清陆廷灿撰。陆廷灿,字秩昭,嘉定 (今上海市嘉定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崇安县知县,候补主事。著有《续茶经》外,还有《南村随笔》、《艺斋志》。从唐代以来,茶品首推武夷,武夷山即在崇安境内,廷灿崇安知县,悉知其情,任职期间已成草稿,归田后编撰成《续茶经》及其《附录》。是书前载陆羽《茶经》原文,并从其原目广采诸家茶说以续之。上卷续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中卷续茶之器。下卷分为六部分,下卷之一续茶之煮。下卷之二续茶之饮。下卷之三续茶之事。下卷之四续茶之出。下卷之五续茶之略。下卷之六续茶之图。书后载有《附录》,主要记述历代茶法。茶法,陆羽《茶经》本无此目,而是廷灿另补的,征引繁富,其法切实可行。现存雍正中刊本、雍正乙卯寿椿堂刊本、《四库全书》本。
慎斋遗书
综合类著作。明周慎斋撰。十卷。慎斋名之干,太平(今属安徽)人。临床治验丰富,在医林颇具影响,撰有《周慎斋三书》、《脉法解》等。本书系周氏门人记录整理,成于万历元年(1573)。卷一至卷五论述脏腑阴阳升降及五行亢害承制、望切脉、二十六字元机、用药权衡与药物炮制、古方解、古今名方等; 卷六至卷十分寒热、辨内外伤、九十八种病证的证治,并附以验案或方剂。周氏对《内经》、《伤寒论》研究有素,医术高超。书中介绍的理、固、润、涩、通、塞、清、扬、逆、从、求、责、缓、峻、探、兼、候、本、寒、热、补、泻、提、越、应、验二十六字元机,对临床辨证用药有一定参考价值。周氏运用古方,不拘成规,善增损化裁,随证加减,颇有可取之处。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盛燮荪《周之干和他的<慎斋遗书>》(《中医杂志》1982.2.9)可供参考。
采访本记
采访系列记录了曹聚仁先生从抗战到内战时期的采访经历和所所闻,以及在时代巨变中的复杂意绪。《采访本记》叙述始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中日纠纷,重点在于九·一八事迹、淞沪战役、七七事变,一直到南京沦陷,与《采访外记》所叙战地八刚好接榫。曹聚仁先生致力于使其成为人民的战史,亲临战场,搜集第一手材料,既有敌军文件,日记以及俘虏口供,也有官方公布文书既参阅友邦人士的报道与批评,也研讨专家的论著。全书包括引论,日本侵略战序幕,全面抗战初页三部分,叙述战事,不蔓不枝,分析战争背后的动因,资料翔实,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胜也罢,败也罢,只不过要和敌人讲和,如作者所言,这部书可说是蒋百里氏此语的有力注解。
北征录
明金幼孜撰。一卷。永乐八年(1410),成祖北征阿鲁台,幼孜扈从出塞。自二月十日出征,至七月十六日回京,于行军途中据鞍起草。详记成祖言行与作战情况,以及行军路程、气候、见闻,实为随军日记。为研究明与蒙元残部斗争以及经营北部疆域的重要资料。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简称大妙经,唐 达磨栖那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