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五岳真形图序论

    五岳真形图序论

    《作者:佚名《五岳真形图序论》,编撰者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北朝。唐初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已引此篇。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正一部。本篇是魏晋道书《五岳真形图》之序论。书中首先论述西王母授汉武帝《五岳真形图》故事,以及十洲三岛之地理物产。然后又记述魏晋道士传授《五岳真形图》源流。内称此图由太上道君侍官授鲁女生,女生授蓟子训、子训授封君达、君达授左慈、左慈授郑玄、郑玄授葛洪。以上内容主要取材于《汉武帝内外传》、《十洲记》、《抱朴子‧遐览篇》等书。本书之末又附载郑玄所说祭图法、授图祭文、受图祭文。又附鲍靓所说佩带施用真形图之法。又附东方朔《五岳图序》,记述五岳四山神灵及《真形图》之来历。《云笈七签》卷七十九载葛洪《五岳真形图法并序》、东方朔《五岳真形图序》各一篇,其内容与本书后半部分大致相同。

  •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

    《作者:佚名《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撰人不祥。书中提及张正常、张宇初、张宇清等明初正一道天师,应出于明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宣称太上老君、长生保命护身天尊怜悯众生遭受三灾八难、九厄十苦,不得解脱,故传授此箓。世人凡遇种种灾厄,或欲超度亡灵,可请三洞道士焚香行道,诵经佩箓。即可禳灾灭妖,保命护身,脱离罪苦,永得清静。书中列举金刚力上名额、符图、神像,以及授箓盟信、法词等。

  • 元辰章醮立成历

    元辰章醮立成历

    《作者:佚名元辰章醮立成历,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宋间。《新唐书‧艺文志》着录「元辰章三卷」,《通志‧艺文略》着录「元辰章用二卷」,疑即此书。今本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内容为禳灾算命术。上卷载上章禳灾醮仪,内有坛图、元辰章坛四门符、章信及醮法等。下卷载推算吉凶和消灾之法,内列举六十甲子日历和神名,可以根据某人出生年、月、日、时(即生辰八字),以干支、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算所遇凶灾及解消之法。例如某人本命为甲子神,按历推算所遇恶神为庚辰神,应请子神丙寅神消除,并请合神己丑神来保护,此外本篇又载消五音灾法、消五鬼绝命灾法、慰喻五藏法、课四时请等,皆为推算灾祸和消灾养生之法。

  • 玄坛刊误论

    玄坛刊误论

    《作者:张若海玄坛刊误论,原题悟微子张若海集。书成于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宋《崇文总目》、《秘目》均着录作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正一部。卷首有作者所撰前言,自称焚修三洞斋科常有疑惑,无所质正。后遇云光先生为其纠正斋醮科仪之错误,遂集成此书。全书包括〈论入靖〉、〈论说戒署职〉、〈论发炉〉、〈论转经〉、〈论醮坛〉等二十品。分别论述诸斋醮法事仪节之要旨,刊正旧斋仪之误。

  • 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诀

    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诀

    《作者:佚名玄和子十二月卦金诀,原题玄和子撰。此人疑即唐道士张太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言外丹火候,以十二消息卦与十二月、十二时辰相配。根据卦爻阴阳变化及寒暑推移,确定炼丹时间与火候进退。全篇分十二节,每节先列卦象,后附七言诗一首,并加注解,说明卦象与火候。大抵以《周易参同契》为本。

  • 正一法文修真旨要

    正一法文修真旨要

    《作者:佚名《正一法文修真旨要》,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原系早期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辑录十余种修真要法。包括服日月光芒法、孟先生暮卧法、恶梦吉梦祝、明耳目诀、青牛道士存日月诀、栾巴口诀、服食忌并治法、服气诀、导引法、察候疾病法、行禁治病法等。诸法诀多抄自《神仙传》、《真诰》、《登真隐诀》等上清派典籍。

  • 正一法文法箓部仪

    正一法文法箓部仪

    《作者:佚名《正一法文法箓部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原系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内载四种盟仪。即《黄素三盟登坛仪》、《太一黄素三盟仪》、《太一登坛黄素三盟逆剌付授仪》、《太一三盟付授仪》。四种盟仪皆用于道士受度太一三盟法箓。书中载其登坛、启奏、盟誓、授箓等仪式。以及所用启奏文、盟契、符箓、誓辞等。据称道士盟受法箓后,誓告神明,谨守契令,可修成仙道。本篇内容文字有后人增益。

  • 翊圣保德传

    翊圣保德传

    《作者:王钦若翊圣保德传,北宋真宗时王钦若奉敕编集。《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作三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又有《云笈七签》本及《四库全书》本。此书为「翊圣」传记,据称宋太祖建隆初年(960),有神仙显灵于陕西周至县道士张守真家,自称为玉帝辅臣,奉玉帝之命降世辅佐大宋皇朝。其后宋太宗在陕西终南镇建上清太平宫供奉此神,并诏封为「翊圣将军」。宋真宗又加封为「翊圣保德真君」,并命宰臣王钦若编撰本书。书中详记翊圣真君降世经历及宋朝供奉真君之事。又载翊圣真君显灵,驱邪斩妖,告诫世人积善去恶,行忠孝仁义等等、又附录宋真宗御制序文、王钦若进表、宋真宗批答等等。

  • 玄牝之门赋

    玄牝之门赋

    《作者:佚名不题撰人。卷后有俞琰、俞仲温二序,实《易外别传》之序, 非本赋之序。但赋中称:“弗解讲明于理学,安能契合于仙书。”与 《易外别传》之旨颇合。本赋两部分,一部分题《此上玄下牝之门 欤》,一部分题《水中金诗》。描述修炼精气之处。诗咏水中明金, 九还成药。

  • 玄宗正旨

    玄宗正旨

    《作者:吕洞宾道教炼养著作。1卷。清代著作,托名吕岩等仙真降笔。前有柳守元题词,称此书「于以见南北玄学宗旨在是。凡金丹至秘之诀,妙道至极之功,无不备载于此中」,可谓推崇备至。其书虽系伪托,然说理明白。功法简要,对于初学较为便捷,因此流传颇广。

  • 玄真灵应宝签

    玄真灵应宝签

    《作者:佚名玄真灵应宝签,撰人不详,约成书于元代或明初。编首序文称此书乃「九天开化主宰灵应帝君」委托嗣子七人撰成。原本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是书乃道士为人解释签意之书。全书依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顺序。每一时辰有签语三十条,末附金、木、水、火、土签语五条,共计三百六十五条灵签,以象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之数。每条灵签包括五言签诗一首,骈文一段,求签者据以解释签意之吉凶休咎。

  • 元始说度酆都经

    元始说度酆都经

    《作者:佚名元始说度酆都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乃七元真人所说,又名《七元真经》。内言超度丰都罪鬼死魂,救济众生之法。其法当于天有灾疫刀兵之时,建七元道场,拜奏表章,佩符诵咒,招神灵下降,逐鬼消灾。

  • 雨旸气候亲机

    雨旸气候亲机

    《作者:佚名雨旸气候亲机,撰人不详。约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言雷法,主要讲述如何观察气候变化。全篇包括《诸雷气侯》、《妙洞引》、《先天一炁雷霆玉章》等诗文。以及「雷牌」等三十九图;主要根据上天云气在日月星辰及天河间运行之时间、位置,方向,以及其颜色、形状等情况,预测旱涝阴晴和风雨雷霪,为供施行雷法的道士观察天象、预测雷雨之书。其中包含古人观测气象之经验,如书中有「石润水流天欲雨」, 「蝼蚁封穴雨时行」,「冬月南风天有雪」,「久雨西风又放晴」等,皆为民间气象谚语。

  • 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

    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

    《作者:佚名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此篇乃正一天师张陵授弟子赵升。内称太上老君因六天不正,故以「正一盟威之道」授张道陵,令其设二十四治以化邪俗之人。又授「黄老赤箓」,付于种民,以修长生。后因佩带黄老箓职之人更相鄙毁,浊乱清文,贪财聚敛,故太上老君又出「太玄九光万称生符」,重新甄别种民。凡受此符者则为种民,生者可以长生,死者可尸解更生。此书内容与《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相似。

  • 长生胎元神用经

    长生胎元神用经

    《作者:佚名长生胎元神用经,唐无名氏撰。郎肇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主要论述服气行气之理论及方法。其内容文字,乃摘抄唐代道士所作《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及《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并附郎肇简明注文。

  • 太上九真明科

    太上九真明科

    《作者:佚名《太上九真明科》,又名《玄都九真明科》。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敦煌道经P2459抄本已引此经。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包括两篇。其一为《太上九真明科》,分上中下三品,言传授上清经法之科仪戒律。其二为赞颂四章,即〈太帝君谒大有妙赞〉、〈天帝君赞〉、〈太微天帝君诵〉、〈后圣金阙帝君诵〉,分别综述《大有妙经》要旨,赞颂其妙谛。以上两篇原载于《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一书,后人从该经中析出单为一卷。

  • 太上老君太素经

    太上老君太素经

    《作者:佚名太上老君太素经,撰人不详。约出于汉末魏晋之际。《抱朴子•遐览篇》着录《太素经》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仅五百余字,概述道生天地万物之宇宙观,以及忍辱守雌、治心如水之人生观。其说与《道德经》和《易传》大旨相同,并受汉代纬书《周易干凿度》影响。篇内所谓「太素」,即化生天地万物之道。

  • 太上黄庭中景经

    太上黄庭中景经

    《作者:佚名太上黄庭中景经,原题上清元命真人李千乘注。约出于隋唐。《宋史•艺文志》着录此书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有经有注。经文内容与《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玉经》相似,但较简略,应为后人模仿以上二经而作。内言存思身中诸神之法,分别叙述人体各部位器官之位置、形状、颜色、功能,以及该部主神之长短、服色等等。据称修炼者依法存念身中诸神,可以「合乾坤,定六府,知机真神,穷理尽性」。李千乘注文或解释名词术语,或阐发经义,便于读者阅读经文。

  • 太上三天正法经

    太上三天正法经

    《作者:佚名原名《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道有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除六天文三天正法一卷」,皆指此书。原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两种道书。一本题作《太上三天正法经》,收入正一部满字号;一本题作《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收入正一部坟字号。据《无上秘要》引文,两本原当为一书。《太上三天正法经》为原书前半篇,乃太上大道君授,小有天王撰集,主要论述「三天正法」之渊源及盟授仪法。内称太虚混沌分为九炁,凝成九天,有元始天王及九天真王等诸天高圣生于九炁之中。最初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并有上中下三真分治于三天。至黄帝时结土生民,始兴「六天之治」。其后因三道盈亏,六天气勃,九天真王乃授太上大道君「众书真箓」,为三天正法,以制伏六天邪气,除恶救善。经文详述太上大道君传授「三天正法除六天之文」,以及施用真文法箓之要诀,盟受仪法、信物等事。本篇叙事至此,未收真文符箓。 《上清大洞九微八道大经妙箓》为原书后半篇,亦乃小有天王撰集。内载《太上众真箓》、《总带众真策》、《三天九微玄都太真阴阳灵箓》、《太微灵都婉转真人三方文》、《九微八道符》等五种真文符箓,总名为「上清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修道者依法盟受并施用真文符箓,可以捕摄万鬼,收束众邪,飞升上清。

  • 太上出家传度仪

    太上出家传度仪

    《作者:贾善翔太上出家传度仪,北宋道士贾善翔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详述道士出家受戒之礼仪法事。首先论述出家之义有二:一为舍弃荣华,弃家入道,称作「初出恩爱之家」;二为入道之后持斋守戒,勤学苦修而得道成真,出离三界,此谓之「出诸有之家」。初入道者当立志苦修,以求出诸有之家。书中列举弟子入道受戒礼仪,有焚香供神、礼帝王、谢先祖、辞父母亲友、受十戒、念三宝、报四恩、礼三师等诸多程序。

猜你喜欢的书

唐·吉诃德

唐·吉诃德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萨维德拉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出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却”(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做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文学评论家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续茶经译注

续茶经译注

三卷。附录一卷。清陆廷灿撰。陆廷灿,字秩昭,嘉定 (今上海市嘉定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崇安县知县,候补主事。著有《续茶经》外,还有《南村随笔》、《艺斋志》。从唐代以来,茶品首推武夷,武夷山即在崇安境内,廷灿崇安知县,悉知其情,任职期间已成草稿,归田后编撰成《续茶经》及其《附录》。是书前载陆羽《茶经》原文,并从其原目广采诸家茶说以续之。上卷续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中卷续茶之器。下卷分为六部分,下卷之一续茶之煮。下卷之二续茶之饮。下卷之三续茶之事。下卷之四续茶之出。下卷之五续茶之略。下卷之六续茶之图。书后载有《附录》,主要记述历代茶法。茶法,陆羽《茶经》本无此目,而是廷灿另补的,征引繁富,其法切实可行。现存雍正中刊本、雍正乙卯寿椿堂刊本、《四库全书》本。

慎斋遗书

慎斋遗书

综合类著作。明周慎斋撰。十卷。慎斋名之干,太平(今属安徽)人。临床治验丰富,在医林颇具影响,撰有《周慎斋三书》、《脉法解》等。本书系周氏门人记录整理,成于万历元年(1573)。卷一至卷五论述脏腑阴阳升降及五行亢害承制、望切脉、二十六字元机、用药权衡与药物炮制、古方解、古今名方等; 卷六至卷十分寒热、辨内外伤、九十八种病证的证治,并附以验案或方剂。周氏对《内经》、《伤寒论》研究有素,医术高超。书中介绍的理、固、润、涩、通、塞、清、扬、逆、从、求、责、缓、峻、探、兼、候、本、寒、热、补、泻、提、越、应、验二十六字元机,对临床辨证用药有一定参考价值。周氏运用古方,不拘成规,善增损化裁,随证加减,颇有可取之处。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五九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盛燮荪《周之干和他的<慎斋遗书>》(《中医杂志》1982.2.9)可供参考。

采访本记

采访本记

采访系列记录了曹聚仁先生从抗战到内战时期的采访经历和所所闻,以及在时代巨变中的复杂意绪。《采访本记》叙述始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中日纠纷,重点在于九·一八事迹、淞沪战役、七七事变,一直到南京沦陷,与《采访外记》所叙战地八刚好接榫。曹聚仁先生致力于使其成为人民的战史,亲临战场,搜集第一手材料,既有敌军文件,日记以及俘虏口供,也有官方公布文书既参阅友邦人士的报道与批评,也研讨专家的论著。全书包括引论,日本侵略战序幕,全面抗战初页三部分,叙述战事,不蔓不枝,分析战争背后的动因,资料翔实,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胜也罢,败也罢,只不过要和敌人讲和,如作者所言,这部书可说是蒋百里氏此语的有力注解。

北征录

北征录

明金幼孜撰。一卷。永乐八年(1410),成祖北征阿鲁台,幼孜扈从出塞。自二月十日出征,至七月十六日回京,于行军途中据鞍起草。详记成祖言行与作战情况,以及行军路程、气候、见闻,实为随军日记。为研究明与蒙元残部斗争以及经营北部疆域的重要资料。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

大妙金刚大甘露军拏利焰鬘炽盛佛顶经,简称大妙经,唐 达磨栖那译

推荐作家

孔颖达

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唐代经学家。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颖达博通儒家经典,与北魏名儒刘焯同学,在北朝以教授为业。隋炀帝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入唐,秦王李世民引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擢国子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创始人。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人。幼年丧父,母教极严,家境贫困。长大后,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是孔

彭子益

彭子益

彭子益(1871年-1949年),名承祖,字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的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生于官宦人家,幼受庭训,年长后结交当地名士,博学多闻,尤其喜爱医术。他不拜师,选择直接钻研中医经典著作,师从古圣先贤。凭借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