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牧

- 姓名:刘牧
- 别名:字先之,号长民
- 性别:男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北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
- 出生日期:1011
- 逝世日期:1064年
- 民族族群:
刘牧(1011-1064年),北宋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字先之,号长民。世称长民先生。进士出身。官至太常博士。其学源于陈抟、种放,与邵雍先天之学异派同源。为北宋《易》学象数图书派代表人物。受《易》于范谔昌。精于河洛之学,善讲陈抟《龙图易》天地五十有五之数,并有所发展。提出了“图九书十说”、“太极说”、“象由数设”等观点,影响很大。按其《易》学理论必然导致“数”为世界的本源,从而使其哲学观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撰有《新注周易》十一卷、《卦德通论》一卷、《周易先儒遗论九事》一卷、《易数钩隐图》三卷及《易解》十五卷,皆收入《通志堂经解》、《四库全书》。其《钩隐图》对后世影响很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其学盛行于仁宗时,黄黎献作《略例隐诀》,吴秘作《通神》,程大昌作《易原》,皆发明牧说。而叶昌龄则作《图义》以驳之。宋咸则作《王刘易辨》以攻之。李觏复有《删定易图论》,至蔡元定则以为与孔安国、刘歆不合,而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朱之从之”。
猜你喜欢的书
玉溪子丹经指要
道家著作。3卷。宋·李简易纂集。撰年未详。卷上载混成仙派之图、悟真篇指要、交会图、三五一图。介绍了九还、七返、鼎器、真铅、真汞、真土、刀圭、媒合、采取、融结、烹炼、金木交并、水源清浊、温养沐浴、脱胎神化等内容。卷中载长生久视之书、辨惑论、丹房法语、羲皇作用等内容。卷下载张紫阳赠白云洞刘道人歌、规中图、十二字诀、规中图密语、诗歌等。书中对《悟真篇》作了阐释,对《阴符经》经义在气功学中的应用也作了发挥。
论语
儒家著作。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孔子言行而成。共二十篇。内容多为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亦有弟子之间、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的谈话记载。本书汉代有余文《鲁论语》、《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三种,后两者已佚。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以《鲁论语》为基础参考、混合各本遗存编集而成。注本以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昺《论语疏》见重于时,何“解”邢“疏”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今人杨伯峻有《论语译注》。孔子的思想完整地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其思想的核心是“仁”,表现形式是“礼”。“仁”即“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礼”是社会道德规范和个人行为的仪则,是孔子用以调整君臣、父子等人伦关系的工具。“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孔子主张“正名”,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该名副其实。他提倡“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不相信鬼神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上,主张“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倡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客观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勤学敬业的高尚精神。《论语》一书已有多种外文版本,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光灿夺目的珠玑。
安乐集白话文
念佛法门是第一妙法,尤其适合在家众,因为随时随地都能修之故。然而虽然大家早也念,晚也念,但总得不到一心,所以印光大师在‘复邓伯诚居士书’中,告诉我们专心念佛之法,就是要把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到眉毛上才行。唐朝的道绰禅师,原本讲敷涅槃经,后来到石壁的玄中寺,读了昙鸾碑之后,大有所感,从此以后,不再讲说涅槃经,而专门念佛,一生中讲了观无量寿佛经二百多遍。在这二卷‘安乐集’中,他分十二大门,引用大乘经文,来劝大家相信净土法门,并求生净土。
药师经白话解释
《药师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为中文。和《地藏经》一样,《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佛经,是大乘经典之一。由金兆年、吴秋琴两位居士译注的《药师经白话解释》,自1990年至1991年在《广东佛教》总13-21期连载,受到读者的欢迎,时有读者要求印赠单行本,鉴于连载期间,作者也将稿件寄上海佛教协会出版发行,故未能及时列入《广佛丛书》印赠,今夏承浙江新昌大佛寺悟道方丈发动四众热情助印。
无量寿经会译
一卷,清魏源会译,按係魏氏合刻淨土四经,前各有序并总序。无量寿经会各译为一本,观经及弥陀经亦有著语,周诒朴序,杨文会重刻序。此本略去观经、弥陀经、普贤行愿品正文,故标无量寿经会译。
净土生无生论
全一卷。明代传灯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为撰者采用诸经论之要旨,阐明净土之生、无生。总分十门:一真法界门、身土缘起门、心土相即门、生佛不二门、法界为念门、境观相吞门、三观法尔门、感应任运门、彼此恒一门、现未互在门。本书与隋代智顗之净土十疑论、唐代飞锡之念佛三昧宝王论,合成净土三论。注疏有明代正寂之净土生无生论注、明代受教之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达默之净土生无生论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