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长生

阴长生
  • 姓名:阴长生
  • 别名:
  • 性别:
  • 朝代:汉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阴长生,即道教仙人阴真君。《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三载:新野人,汉和帝永元八年(96)所立皇后阴氏即其曾孙。少处富贵之门而不好荣位,隐居修道。闻有马明生得度世法,便入诸名山求之,到南阳太和山中得与相见,乃执奴仆之役。积二十余年考验,马明生称其为真是能得道者,携长生入青城山,立坛盟誓,以太清金液神丹授之。于是阴长生入武当山石室中炼丹,先服半剂,不即升天,而大作黄金数万斤以布施天下穷乏。后入忠州平都山修炼服丹,白日升天。临去著书九篇,又自作序,称不死之道要在神丹,行气导引,服食草木,可得小道,不能永度于世以至天仙。以黄素及金简写丹经三通,各藏于嵩山等山。《全后汉文》卷一百六收录阴长生《自叙》。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称升仙之要在神丹,近代汉末新野阴君合此太清丹得仙。《道藏》洞神部众术类《太清金液神丹经》三卷,卷中题长生阴真人撰,《云笈七签》卷六五《太清金液神丹阴君歌》收录其中一部份。道教经书又有假托阴长生作《阴真君金石五相类》、《阴真君还丹歌》等。

猜你喜欢的书

小奢摩馆脞录

小奢摩馆脞录

《小奢摩馆脞录》,民国著名笔记小说,作者佚名。

淳熙玉堂杂记

淳熙玉堂杂记

笔记。 南宋周必大(1126—1204)撰。三卷。必大有《文忠集》已著录。另著有《省斋集》、《玉堂类稿》等八十一种。亲聆皇帝玉音之处为玉堂(或称翰林院),有所问对思考,笔录成文,得五十余条,于淳熙九年(1182)成书。以记翰林故事为主,凡銮坡制度沿革、一时宣诏奏对诸事,多有记述。其中奉表德寿署名、赐安南国王嗣子诏书等,皆能援引古义,合于典礼。尤以琐闻遗事,脍炙人口。与洪遵《翰苑群书》、程俱《麟台故事》、洪迈《容斋随笔》参照阅览,可备考证唐宋典制之需。有明汲古阁刻本,《说郛》本,《四库全书》本。

曹仁伯医案

曹仁伯医案

又名 《曹仁伯医案论》。医案。清曹仁伯撰。一卷。仁伯有 《琉球百问》 已著录。此书初为抄本,后由裘庆元收入《三三医书》刊行。约万余字。以里居姓氏为题,载案二十五则,包括湿痰、头鸣右盛、交肠、血证、湿热痰浊、伏邪、振颤等,多为内科杂病证治。其中伏邪外感、痰证较多。每案详析病因病机,叙述立法方药,或有按语。仁伯擅治内科杂病,尤重治本,辨治灵活,深得灵素奥旨。叙案细腻,不拘于论证列方。所载数则连续复诊案例,始末清晰,便于了解诊治经过。所治患者来自嘉兴、安徽、杭州、绍兴、松江、洞庭山各地,亦可见其盛名。有一九二三年裘庆元刊 《三三医书》 铅印本。

薇蕨集

薇蕨集

现代小说散文集。郁达夫著。上海北新书局1930年12月初版。为《达夫全集》第6卷。收《题辞》1篇(仅存目),《二诗人》、《逃走》(原题《盂兰盆会》)、《纸币的跳跃》、《在寒风里》、《杨梅烧酒》和《十三夜》等短篇小说6篇。由于本书的《题辞》嘲讽了有关当局的高压政策,出版时书局被迫抽去该文,书才获准发行。《题辞》后改题为《〈薇蕨集〉序》,收入1933年8月上海北新书局版《断残集》。本集所收的小说虽然多数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但作品着重表现的却是“我”以外的其他人物。其中《在寒风里》抒写了一个老长工的真挚情感。老长工常生虽已被生活折磨得几乎麻木,但他却对只身飘泊在外的“我”给以真正的同情和关怀。他将自己仅有的5元钱寄给“我”充作旅费,并嘱“我”及时回乡。当“我”几经辗转回到家中,发现田产早已分光时,这位忠心耿耿的老仆,还亲自背着仅剩的一座神龛,把“我”这个老母不肯收容的游子送回上海。《杨梅烧酒》表现了一种由苦闷而产生的扭曲心态。一个曾以实业救国为抱负的留日学生,回国后理想遭到破灭。他和多年不见的“我”在酒馆里喝酒时,仍念念不忘自己要建立玻璃工厂的美梦。《二诗人》记述了两位失去职业但虚荣心很强的诗人何马和马得烈,利用房东太太对诗人的爱慕心理,不仅骗得了她免费提供的膳宿,还骗取零花钱。后来,身无分文的何马终因在饭店骗吃白食而痛遭毒打。作者在《达夫自选集·序》中指出,“《二诗人》虽近于荒唐”,然而其“风趣和其他各篇不同”。鲁迅也认为:“《二诗人》中有很多挖苦人的话,但我觉得有点‘幽默’。”(《1932年5月23日致增田涉》)

史通会要

史通会要

三卷,明陆深撰。陆深(1477—1544年); 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国子监祭酒、四川左布政使。嘉靖十六年 (1537年),召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世宗南巡,掌行在翰林院印,进詹事府詹事。出入馆阁四十年,熟识朝章,兼通古今,善书法,多仿颜真卿、李邕、赵孟。陆深因唐刘知几《史通》刊本多谬误,遂为校订之。其中订正《困学》、 《曲笔》、 《鉴识》等篇,又复采其中精粹者,别纂为《会要》三卷,附以后人论史之语,其间亦以己见参之。他认为,刘知几是非任情,往往采摭圣贤,是其所短;至于评论文体,则可谓当。

太田禅门许御书

太田禅门许御书

日本日莲撰,二卷,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