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 鼓掌绝尘

    鼓掌绝尘

    《作者:佚名四集四十回。题 “古吴金木散人编”,其真实姓氏不知。孙楷第据临海逸叟叙推断:“刻书者为书林龚某,撰小说者为吴某,当亦选家者流。”该书为小说集,分 “风、花、雪、月”四集,每集演一篇故事,共四篇。每集又分十回、回有偶句题目,回数又累记承接,如第二集(花集)第一回标“第十一回”,似长篇小说体例,实际各集独立。所谓“风花雪月”各集名,亦与内容不相关涉,任意附缀而已。其风集、雪集所叙为才子佳人恋爱故事;风集叙杜萼、康汝平两书生分别与韩相府歌妓韩玉姿、韩蕙姿恋爱故事;雪集叙姑苏书生文荆卿与李若兰恋爱故事。都是以诗词题咏唱和相慕,私订终身,约期幽会,终局是男主人公登第得官,有情人终成眷属,情节模式不出明清同类小说俗套。花集叙公子娄祝、俞祈为友,有几番意外得宝奇遇,穿插骗子夏方的故事,结局是奉旨征西,俞阵亡,娄封侯。月集叙浪荡子张秀一生事迹,结合叙述杨员外儿子、富商陈进及其子陈珍故事,涉及魏忠贤事。花、月二集人物较多,但线索凌乱,失去主脑。该书叙事追求传奇性,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但在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书有明崇祯间本衙藏板本,日本内阁文库和大连图书馆有藏。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 《明末清初小说选刊》出版校点本。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亦有校点本出版。

  • 西湖二集

    西湖二集

    《作者:周清原明末短篇小说集。周清源著。全书共34卷,每卷1篇,每篇故事都与杭州西湖有关。据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考查,本书的材料来源,很大部分取自《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情史类略》、《剪灯新话》、《南村辍耕录》等书。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对明代社会政治的窳败,贪官污吏的罪恶,人才的极度萎靡,民众的日益凋零,以至于当时的市井习俗等,都作了相当生动的描绘,特别是对官场和考场的污秽内幕,揭示得更加淋漓尽致。比如《巧妓佐夫成名》一篇,通过妓女曹妙哥的言行,猛烈抨击了官场的龌龊。吴尔如胸无文墨,独嗜赌博,并爱上了曹妙哥。曹妙哥根据自己妓院生活的经历,认定有钱即可中举,即可作官,因为她知道,那些中举的文人大多“文理中平”,“七上八下”,真正有学问的因不肯屈志于人,不肯营求钻利,反而忍受饥寒寂寞之苦。吴尔如言听计从,走进考场,竟也中举。通过这种描写,作者将自己有用世之心而无进身之路的满腹牢骚,将自己对明末黑暗现实的不平之气,都寄托在字里行间。《西湖二集》的刊行年代,据郑振铎考证,大约是在明崇祯年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以上海杂志公司排印的《西湖二集》为底本,并参校其他版本,重新排版问世,是本书较通行的版本。

  • 素娥篇

    素娥篇

    《作者:邺华生明万历刊本《素娥篇》序书影明万历刊本《素娥篇》正文书影明代文言短篇艳情小说。一卷不分回。不题撰人。据序知邺华生著,其人无考。约成书于明万历末年。现仅存明万历刊本,藏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金赛研究所。1997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外编”《东方艳情小说珍本》影印明万历刊本。据唐传奇《甘泽谣》之《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式,每式有图有题,文字不多。如“掌上轻盈”、“花开蝶恋”、“野渡横舟”、“驻马扳鞍”等。继而写名臣狄仁杰要会素娥,因狄为人耿直,素娥自称为花月之妖,不敢相见。狄坚持要见,素娥无奈只好与狄相会。事后,辞别武三思,归隐终南山。不久,三思也退隐该山,二人白日飞升。此书故事荒诞,作为小说,堪称特殊。大部分为版画,或半页一图,或整页一图,每图附以诗词。

  • 吴江雪

    吴江雪

    《作者:佚名明佚名撰。四卷二十四回。题“蘅香草堂编著”,自序中又题“吴门佩蘅子”。郑振铎、刘修业据顾石城序及佩蘅子自序以为作者即顾石城,苏州人。第一回全是议论,故事正文自第二回起。书叙明朝苏州秀才江潮和吴媛的婚姻故事。江潮县考童生中案首,路遇吴小姐,在雪婆的帮助下结为兄妹。雪婆又为江潮作媒,并得到吴夫人同意。有丘石公从中破坏,被吴媛识破。吴媛父亲自边疆回京,要接夫人和小姐进京。雪婆将江潮改成女装,与小姐同宿,两人虽情意缠绵,但不肯苟合。雪婆遂使二人交拜天地,强迫他们合房。进京后,有令狐尚书公子求婚,吴父同意,但小姐坚辞,并欲自刎以守与江潮之盟。又有平远侯之子求皇帝赐与吴媛成婚,吴父上疏力辞。江潮到京,连中三元,以探花荣归,天子赐娶吴媛,成就美满婚姻。江潮与小姐深感雪婆之恩,欲以母礼事之。雪婆坚辞,并将一向送她的银两、首饰一一捧出奉还,身穿旧衣,决意离去。此书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早期作品。

  • 北窗琐语

    北窗琐语

    《作者:余永麟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余永麟撰。此书《钦定续通考》、 《四库全书总目》均入小说家类,无卷数。今存《砚云甲乙编》本、 《申报馆丛书续集》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均一卷。全书记述杂事琐闻共五十余则,有些与《明史》记载略同(如所载倭国贡使宋素卿朝贡及日本土俗等),而大都“近于无稽之谈”(《四库全书总目》语),类传统《世说新语》等杂录故事。凡五十四条,一万一千余字。《四库全书总目》介绍该书说:“书中叙日本出处、土俗、朝贡三事颇详。其余记载,则颇多失实。如周歧凤以邪术坐罪,而永麟以为豪侠跌宕,力为左袒。又谓明太祖杀徐中山王达夫人,太祖虽猜忌残忍,何至如是?殆近於无稽之谈。至所载淫词琐事,更不足观矣。

  • 敝帚斋馀谈

    敝帚斋馀谈

    《作者:沈德符是书《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著录。今有《砚云乙编》、《申报馆丛书续集》本等,其中《香艳丛书本》题《敝帚斋馀谈节录》。今据《学海类编》本整理。(选录《敝帚斋馀谈》十五则)

  • 杜骗新书

    杜骗新书

    《作者:张应俞明万历存仁堂陈怀轩刊本《杜骗新书》扉页书影明万历存仁堂陈怀轩刊本《杜骗新书》正文书影明代文白相间短篇世情小说集。全称《江湖历览杜骗新书》,一名《江湖奇闻》。存明万历间存仁堂陈怀轩刊本,四卷八十三则。每卷前附图一幅。正文前题《鼎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浙江夔东张应俞著,书林汉冲张怀耿梓”。本书所叙,乃形形色色诈骗故事,共分脱剥、丢包、换银、诈哄、伪交、牙行、引赌、露财、谋财、盗劫、强抢、船中、诗词、假银、衙役、婚娶、奸情、妇人、拐带、夤缘、僧道、炼丹、法术等二十四骗。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存仁堂陈怀轩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张怀耿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皇都书林五车楼翻刻本,藏日本东洋文库。

  • 国色天香

    国色天香

    《作者:吴敬所明代通俗类书。十卷。全称《京台新锲公馀胜览国色天香》,一名《幽闲玩味夺趣群芳》,题“抚金养纯子吴敬所编辑”。今存版本主要有:万历廿五年周氏万卷楼重刊本、明益善堂刊本、清康熙大梁周文炜敬业堂刊本、清周氏先霁堂刊本等。本书分上下层分类刊载小说、琐记、笑林、诗话、书翰等等,和《万锦情林》、 《绣谷春容》、 《燕居笔记》等书性质相同。它们所收录的各种小说也多有相同。体裁与宋罗烨《醉翁谈录》相类似。对研究中国小说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明万历间据原本重刊藏,日本内阁文库。另清翻刻本虽不少,内容多有删落。首序,署“时万历丁亥(十五年,1587)九紫山人谢友可撰于万卷楼”。

  • 醋葫芦

    醋葫芦

    《作者:醉西湖心月主人明代白话中篇小说。四卷二十回。封面题“且笑厂评演小说”,首序署“笔耕山房醉西湖心月主人题”,正文前题“西子湖伏雌教主编”;每卷评者,又屡易其名;卷一为“且笑厂芙蓉癖者”,卷二署“心月主人”,卷三署“大堤游冶”,卷四署“弄月主人、竹醉山人同评”,可谓名目繁多,变化多端,实则当为一人。因版式与《弁而钗》、《宜春香质》两书相同,其署题也有相合(如“笔耕山房”、“醉西湖心月主人”、“且笑厂芙蓉癖者”等),故当与上两书为“一人所编,一家所刊”。此书封面有题识五行,云其创作的动机为“天下恶皆可惩,惟妬妇人之恶最不易惩”,故为“怕婆”者进此一书。故事叙宋朝年间临安处士成珪娶妻都氏性奇妬,年近六十无子而犹不得娶妾。后在朋友周智等帮助下,偷娶婢女翠苔为妾,生一子。都氏妬劲大发,惊动天府地狱,受尽酷刑,抽去妬筋,幡然悔悟。翠苔还家,夫妻和睦,其子也高中进士。此小说主人公之所以取名都氏、成珪者,据卷首作者之《说原》云: “都氏者,言天下之妇人都如是也。”、 “成珪者,成规也。”这说明了作者的“疗妬”思想是建筑在歧视妇女的基础上。全书又宣扬继宗祀、娶小妾这一套,故品格不高。然而,此小说的故事曲折,语言生动,特别是俗语的运用时有妙处,几个形象也颇具个性。小说中亦杂秽语,并非如孙楷第所说“舍猥亵而言因果报应,殊出意料之外也”。

  • 钟情丽集

    钟情丽集

    《作者:邱濬明代通俗言情小说。四卷,现存为弘治十六年刊本,传为成化时作者邱濬为记自己少年遇合事而作。又见于《风流十传》、《万锦情林》、 《燕居笔记》冯本(以上三种均为一卷) ; 《国色天香》、 《燕居笔记》林本、《花阵绮言》、 《绣谷春容》(以上三种为二卷, 《绣谷》篇名为《辜辂钟情丽集》)。叙辜辂和黎瑜娘的爱情故事。琼人辜辂到祖姑家读书,与祖姑的孙女黎瑜娘相爱,二人以诗词书画传情。辜生原住西轩,假说有鬼移入东轩,靠近女室,得与瑜娘通,两情缱绻。辜生两次回家后遣媒求亲,黎父允婚。后辜父死,家境衰落,生守制两年未通音信,黎父又允婚苻氏,瑜娘执意不肯,自缢得救。辜生第四次来黎家,在祖姑的帮助下,二人终于私奔。苻氏告到官府,辜辂、瑜娘陷入囹圄。虽经曲折,终成眷属。其间穿插诗词韵和,才子佳人小说格套。此小说早在明嘉靖年间晁氏宝文堂就出过单行版,后被收入《国色天香》、《绣谷春容》、《万锦情林》、《风流十种》等多种集子,在明代得以广泛流传。然而,由于《钟情丽集》与邱濬的形象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反差,此说长期备受质疑。

  • 飞剑记

    飞剑记

    《作者:邓志谟明代白话中篇神怪小说。全称为《锲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一名《吕仙飞剑记》。凡上下两卷,共十三回。作者邓志谟,署“安邑竹溪散人邓氏编,闽书林萃庆堂佘氏梓”。有图。其版式与佘氏萃庆堂所刊《铁树记》、《咒枣记》完全相同。小说的中心人物吕洞宾是宋末元初新道教全真教的重要人物。故事叙纯阳祖师吕洞宾原为钟离的徒弟惠童,下凡投胎,至六十四岁举进士,授咸宁县知县,后随云房子(钟离)弃功名,离故园,不辞艰险,到碧天洞修炼的故事。

  • 铁树记

    铁树记

    《作者:邓志谟一名《晋代许旌阳得道擒妖》,全称《许仙铁树记》。明代白话中篇神怪小说。作者邓志谟,据《警世通言》中的《旌阳宫铁树镇妖》改写而成。今存原刊为万历三十一年萃庆堂余泗泉刊本,二卷十五回,有插图,题《新镌晋代许旌阳得道擒蛟铁树记》,又名《许仙铁树记》,后印本又改作《新订晋代许旌阳得道擒蛟全传》。此书实为道家许真君传说的集大成。叙许真人除孽龙的故事。一老君预知四百年后江西当出异人,派孝悌王下凡择人间德行纯全者传以道法。孝悌王传兰期,兰期传谌母,并嘱传吴猛、许逊。

  • 咒枣记

    咒枣记

    《作者:邓志谟明代白话中篇神怪小说。凡二卷十四回。封名题《萨仙咒枣记》,正文前题《锲五代萨真人得道咒枣记》,署“安邑竹溪散人邓氏编,闽书林萃庆堂佘氏梓”,作者即邓志谟,其版式亦同《铁树记》、 《飞剑记》。卷首有作者自序《萨真人咒枣记引》,署作于“万历癸卯”年。小说在广采民间传说、戏曲笔记的基础上,叙说了萨守坚得道的故事。萨真人为五代时人,前世为富户陆右,因拒少女求鱼水之欢,感动上天,暗赐金五百两。陆右锄地时见到一窖金,慨然分给鳏寡孤独和残疾病弱者,因而此世做了神仙。。《咒枣记》也是根据这些传闻汇集、加工、整理而成的。《咒枣记》只存明建阳萃庆堂余氏刻本一种版本,现藏日本内阁文库。书的版式、插图与《飞剑记》全同,惟目录后多幅“萨真人像”而已。此书据内阁文库本影印,与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的本子同出一源。

  •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作者:朱星祚明代神魔短篇小说集。6卷。朱星祚著。主要版本有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书林杨氏清白堂刊本。 上图下文,台湾天一出版社有影印本。每卷分叙3至5名罗汉,6卷叙24尊罗汉,以罗汉名字为题、按每尊罗汉介绍其出身、特点、成仙的经过、罗汉名字的由来等。其中最长一篇是第13尊施竺罗汉。施竺罗汉为步虚尊者,兰陵人,姓萧,是南朝萧道成之侄,母张氏啖荷花而孕。尊者诞生时有祥光;幼时不履地,每浮空一二尺,他前身为竺我如来。目录及正文于各罗汉名下都注有第X尊字,但第二十尊则跳过。上图下文,是明万历年间福建书坊常用款式。本书所记是采摭历代高僧如达摩、杯渡等人的传说记载剪裁而成,大部分内容取自《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高僧传》等书。

  •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

    《作者:朱鼎臣明代神魔幻化长篇小说。又名《观音出身南游记传》,《南海观音全传》,《观音传》,《南海观音菩萨出身香山修行》。4卷25(或26)回。朱鼎臣编。传世有明焕文堂刊本。卷1题《新锲全像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内封题《全像观音出身南游记传》,署“南州西大午辰走人订著”,“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浑城泰斋杨春荣绣梓”,上图下文。清嘉庆十年(1805)大经堂刊本,题《南海观音全传》,亦署“南州西大午辰走人订著”。嘉庆二十四年维新书局本。以上3本均为25回。叙南海观音菩萨修行成仙的历程。云其本为西域王婆伽三个女儿之一,名妙善。执意不赘嫁,专心念经,又到白雀寺修行。她不怕豺狼虎豹的威胁,忍受各种苦累活计的折磨,真心感动了玉帝,分派诸神代劳和保护。西域王为逼女儿出寺,火烧白雀寺,将妙善绑赴法场。因有玉帝保护,刀砍刀断,枪戳枪折。前半部叙述观音坚心修道,矢志不移的故事;后半部叙述观音及善才、龙女收伏青狮白象的故事。文字简略粗疏,但在民间颇有影响

  •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作者:朱鼎臣长篇小说。明朱鼎臣编缉。十卷六十七回。鼎臣字冲怀,广州(今属广东)人。曾从事通俗文学编辑工作。除本书外,还编有《全像观音出身南游记传》、《新刻音释旁训评林演义三国志传》、《鼎镌徽池雅调南北宫腔乐府吴板曲唱大明春》等。本世纪二十年代在日本发现。内容为唐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文字却比吴承恩《西游记》简单得多,全书不过十二万字。前七卷与吴本前十五回近似,后三卷,与杨致和《西游记传》卷二第三回以后的情节基本一致。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和杨致和《西游记传》,与名著吴承恩《西游记》,都成书于明代。三书关系如何,孰先孰后?是朱本、杨本删节了吴本,抑吴本继承完善了朱、杨两本?学术界至今尚未获得一致的定论。本书适宜于古代小说爱好者阅读,更是小说史研究特别是《西游记》研究工作者的必备资料。

  • 剪灯新话

    剪灯新话

    《作者:瞿佑明代传奇体短篇文言小说集。4卷22篇。瞿佑著。作者在洪武十一年(1378)的自序中说,本书“凡四十卷”。现存明成化间刊本为4卷,明人高儒《百川书志》第六“史部·小史”著录为4卷,附录1卷。日本庆长、元和间有刊本。上海华通书局1931年曾出版排印;1935年郑振铎编辑的《世界文库》收入《剪灯新话》和《剪灯余话》。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据《世界文库》重新排印,又据《古今图书集成》等书补辑为22篇。在22篇作品中,有二分之一是抒写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象《金凤钗记》、《联芳楼记》、《牡丹灯记》、《爱卿传》、《翠翠传》《绿衣人传》、《渭塘奇遇记》、《秋香亭记》、《寄梅记》等。在这些篇章中刻画了一系列品德情操高尚,色貌才艺超凡,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普通女性的形象,另有些篇章模写了当时文人的种种心态,象《水宫庆会录》等。也有些篇章借助幻化鬼神的超然境界,发泄作者对现实的愤懑之情。《剪灯新话》常常以元末明初的战乱为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诗词与散文相间,诗词成为连缀情节,刻划人物不可少的部分。语言清新秀丽。

  • 禅真后史

    禅真后史

    《作者:方汝浩章回小说。明方汝浩著。十卷 六十回。书接《禅真逸史》,叙卢溪秀士瞿天民 为一坐怀不乱的君子,晚年得子瞿琰,生有异 象,但屡受长嫂张氏暗算,其父不得已而送至 友侄、刺史刘仁轨家寄养。在刘家得僧人传授 异术。唐高宗时在协助刘仁轨平定番酋作乱中 立功,除授东部司理。瞿琰一生做了一番惊天 动地的事业,除奸诛怪,驱疫赈灾,做到大理寺 少卿。武后时又为朝廷招抚巨寇,击退突厥进 犯,升为兵马大元帅,受到武后钟爱,欲再升擢 为兵部左侍郎,瞿疾辞归省,云游四方,继续为 民惩治贪官污吏,治病救难。最后得昔年所遇 老僧指点,并吞服四粒仙丸而大彻大悟,飞升 上界。原来老僧即前书之林澹然,瞿琰即其徒 薛举。此次投胎为生,为补前生功德,令其圆 满。有明峥霄馆刊本,钱塘金衙刻本,题“清溪 道人编次”。首有崇祯二年(1629)翠娱阁主人 陆云龙序。清代另有五十三回刊本,系据此书删去七回而成。1988年齐鲁书社据六十回本标点出版,略有删节。

  • 东度记

    东度记

    《作者:方汝浩明代幻化神魔小说。20卷100回。方汝浩著。明崇祯万卷楼刊本,全名为《新编扫魅敦伦东度记》,题“荥阳清溪道人著”,“华山九九老人述”。卷首有序,署“崇祯乙亥岁立夏前一日世裕堂主人题”;有东度记引,署“崇祯乙亥夏日华山九九老人撰”。还有“阅东度记八法”。清刊本,书名为《东游记》,扉页题“续证道书”,封面有“云林藏板”的字样,序改署康熙己酉(八年,1669)。这部小说通过写南北朝时的名僧达摩的事迹,旨在颂扬佛教人物,并用具休实事说明佛心善心能化一切。在这里“善”的内涵就是忠孝节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小说采用间叙间议的方法,说教性很强。全书由若干小故事连缀而成篇。在宣扬佛法无边的同时,又要扫魅敦伦。人物性格不够鲜明,丰满,主要人物达摩及四徒,只作为扫魅、敦伦、扬佛的一种力量的象征和化身,缺乏应有的人物个性和活力。

  • 禅真逸史

    禅真逸史

    《作者:方汝浩又名《妙相寺全传》、《残梁外史》。章回小说。明方汝浩著。八卷四十回。故事内容据明刊本“凡例”所云,为写齐梁“两朝隆替兴亡”。鲁迅《小说旧闻钞》则以为系“凭空结撰”。前半主叙东魏镇南大将军林时茂的经历,后半主叙其徒聚义起兵的故事。林因得罪丞相高欢之子高澄,弃官为僧,号澹然,奔梁,为妙相寺副主持,旋又受住持钟守净的排挤、诬陷而出逃。几经磨难,因得天书三卷而有异术,遂广结江湖豪杰。大盗苗龙先是为林复仇,火烧妙相寺。其后代杜伏威、薛举、张善相等众小英雄又拜林为师,三人同习武艺韬略。因偷习天书,得异术,义结金兰,聚义造反,树起“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旗帜,攻城略地。只因听从了林澹然的指点,顺时而行,先受招安于梁,复归大唐受封。林澹然也功德圆满,坐化升天。此书有明天启古杭爽阁主人履先甫原刻本,题“清溪道人(方汝浩)编次”。清初有翼圣斋复刻本。光绪上海书局石印本改题《妙相寺全传》,另一石印本则作《残梁外史》。近有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略有删节。

猜你喜欢的书

曾巩文集

文集,曾巩著。曾巩的散文创作在艺术上获得了很高成就。他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见称,讲究章法的严谨和布局的分明,叙事、议论委曲周详,节奏舒缓平和,用词素朴有分量,表现沉着,思致明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此文集精选《寄欧阳舍人书》《醒心亭记》等曾巩文章8篇。一一加以导读、注释和翻译,该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曾巩的文学造诣。

康平县乡土志

地方志书。约为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由李绍纲、徐芳修纂。此志依清末部颁乡土志例目。一册不分卷。绍纲,时任县劝所总董;徐芳,县巡警总局董事。按清末固定目录程式填报成书。约四千五百字。记事止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分历史、政绩、兵事、耆旧、户口、地理、山、水、物产等十五目。记事简略。是为康平县设治百余年第一部志书。沈阳市图书馆藏抄本。

上清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经

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包括两篇道法。其一为《回神飞霄登空招五星上法》。其法择日斋戒入室,依次存思五帝来人身中,体内五脏之神及下丹田之神各镇其所,并存思饮咽五星及日月二景之精光,使映照五脏及下丹田。据称修行此道九年,可致飞霄登空,召役神灵,五脏不朽,魂魄保镇。其二为《镇神养生内思飞仙上法》。其法以平旦人室,凝神内思身中诸神(如面部七神、五脏六腑之神、精血骨节之神等等),使各自镇守其所。据称修行此道三年,可致身体不朽,召役神灵,「神飞形举,白日登晨」。以上两篇道法,《上清众经诸真圣秘》已引述,《无上秘要》卷九七亦录载其文。

易汉学

清惠栋撰。八卷。搜集自汉至三国时期孟 喜、虞翻、京房、荀爽等人的《易》说,“采辑遗闻,钩稽考 证,使学者多略见汉儒之门径”(《四库全书总目》卷六 《经部》易类六)。汉儒治《易》多讲阴阳灾异,以卦象配 自然、人事。《经训堂丛书》本。此书大旨,乃追考汉《易》学说,掇拾其余绪,陈述其要例。全书所考,凡孟喜《易》二卷、虞翻《易》一卷、京房《易》二卷(干宝《易》附见)、郑玄《易》一卷、荀爽《易》一卷;末一卷为惠氏发明汉《易》之理,以辨正河图洛书、先天太极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以虞翻次孟喜者,以《翻别传》自称五世传孟氏《易》;以郑玄次京房者,以《后汉书》称玄通京氏《易》也;

致身录

《致身录》是建文传说中出亡一节的重要文本,此书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前后流传于吴中,作者史仲彬,自陈为建文帝时翰林学士.其书以第一人称讲述靖难间作者亲历,亲见之事.依其述,史仲彬于洪武时为惩治贪官事告御状,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命主政户部"但被推辞.建文帝授其明经出身,命为翰林院侍书,从此为官直到燕王陷南京,参与了建文帝一朝的重大事件.建文帝改定官制,他上书谏言;《致身录》之说历来争议极大。疑托名史仲彬所著的伪书。

春秋繁露译注

十七卷,汉董仲舒著。《汉书·董仲舒》载其“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宋代有四种本子,多少不一。至明楼郁,乃定为十七卷,八十二篇,缺三篇,实七十九篇。颜师古注以《竹林》、《玉杯》、《蕃露》都是书名,而今《春秋繁露》中有《竹林》、《玉杯》,故《崇文总目》、程大昌等都有怀疑、攻驳之论。但大多数认为,其书基本可信是董仲舒所作。书中以孔子为素王,《春秋》为一王大法;提出三统、三世诸说;对《春秋》笔削褒贬,微言大义探讨极多;借阴阳五行论说《春秋》灾异,建构天人感应的学说;借解释“春王正月”,论证君权神授与大一统等等,较为全面论说了《公羊》学的基本理论。是汉代《公羊》学派的重要代表作,对其后的《公羊》学发展影响深远。

推荐作家

董仲舒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家。河北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幼年好学不倦,勤读儒学,中年收徒讲学,开始了教学生涯。读书专攻《春秋公羊传》,为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有“汉代孔子”之称。汉武帝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孔子学生子夏的弟子。汉代今文经学的重要先驱者。以治《春秋》闻名于世。旧题《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为其所作。据唐代徐彦《公羊传疏》说:“戴宏《序》云:"子夏传

房玄龄

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字乔,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父彦谦仕隋为刺史。玄龄幼聪敏、贯通典籍,善属文。开皇中,天下统一,人皆以为隋朝国运长久,玄龄则以为隋帝失政,亡迹已现。年十八举进士,授羽骑校,补隰城尉。李渊起兵

司马迁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成)人。十岁时,随父司马谈到长安,开始研读古代文献,并就学于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自长安出发,历经长江、湘江、沅江

李怀民

李怀民

李怀民 (1738—1793),清代诗人。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又号十桐、敬仲。以字行。高密(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诸生。早孤,与弟宪暠、宪乔并致力于诗,时称“三李”。他曾与宪乔仿照唐人张为《诗人主客图》体例,撰成

余象斗

余象斗

余象斗(约1560 -1637) 名文台,字象斗,号仰止子、仰止山人、三台山人、三台馆主人,别名世腾、象乌、宗下、云登父、子高父等福建建阳人,明末著名书坊主、小说家。他生逢明末建阳刻书鼎盛时期,仅余氏一族就有三十余家书坊,同